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尺牍书札是赵孟頫存世书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其生平、交游、心态等研究的重要文献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拓元刻《乐善堂帖》中收有赵孟頫写给顾信的四封书札,是赵孟晚期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因信札中涉及到顾信的生平及官职等问题,故此本文首先通过对《顾信圹志》进行补充疏证,考察顾信生平的详细信息。认为顾信是大德七年(1303年)左右拜赵孟頫为师,大德十一年(1307年)前后吏职任满时出为杭州金玉局副使,延!二年(1315年)左右升任杭州军器提举司同提举,可补明清以来相关史料之阙讹。在此基础之上,又结合赵孟頫个人的生平经历,对上述四封信札进行了初步系年,认为第二、三札的写作时间要早于第一、四札,明确了其中第三札是写作于赵孟頫应元仁宗之诏再次由杭州北上大都的途中,即至大三年(1310年)九月八日,并初步确定了其他三札的大致写作时间。最后,依据第一札所述内容,就当前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2.
王亦旻 《收藏家》2005,(6):29-31
元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画坛代表人物赵孟頫提出的“书画同源”的理论,为文人的绘画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赵孟頫在中国美术史上,不仅是书画理论和书画创作方面的一代宗师,更以其家风延传三代,旁及亲朋,影响深远而成为艺林上的奇观。特别是其书风、画风为其子侄甥孙辈广为承袭,卓然而成一家族画风,从者尤众。以赵孟頫为代表的赵氏一  相似文献   

3.
明代文坛领袖、书画鉴藏家王世贞对赵孟頫极为推崇,他通过鉴藏赵孟頫的绘画作品,对赵的绘画成就和画史地位进行了全面中肯的评价。本文通过考察王世贞对赵孟頫绘画的收藏与评鉴,旨在从鉴藏史视角审视赵孟頫绘画的贡献,及其作品在明代中后期的递藏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松雪斋集》是赵孟頫宦游经历、诗文词赋、书画题跋等文艺作品的汇集,反映着赵孟頫个人诗文的风格特色、书画的艺术传统和历史价值;同时,因为其中凝结着元代诸多文人学者、书画名家的声音,因此又成为展示元代文人生态图景的一个窗口。本文拟从《松雪斋集》成书这一动态过程切入,分析赵孟頫文学创作展开的时代背景,考察参与和推动其创作的社会动因,借以认识赵孟頫文化形象树立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文化传播机制下《松雪斋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孟頫是宋元之际的名画家,在其传世的山水画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幅是手卷《幼舆丘壑》。画面上,浅山环绕,木林氤氲,溪流蜿蜒。河岸上,一位文人高士静坐在席子上,凝视着河水。  相似文献   

6.
赵孟頫是中国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人物.由于赵孟頫以宋宗室后裔身份仕元,因而每每被人以丧失民族气节而诟病.赵孟頫仕元是一个历史事实,但其仕元行为和丧失民族气节无关,对此,应该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邓文原与赵孟頫、鲜于枢并称为“元初三家”,在元初这一时期,书画鉴藏活动丰富活跃,展现了元初书风取向的明显特征。文章从邓文原的视角出发,从他与赵孟頫、鲜于枢、袁桷的书画交往,试图更为清晰地了解元初书法的发展状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书风及历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发展到元代,出现了一个其他朝代所没有的现象:_一位书法家,不但在世时是一峰独尊,领袖群伦,而且在身后至今的数百年中,也依然保持了极大的影响,这就是赵孟頫。当时人说他的书法是:“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后人说他是“超宋迈唐,直接右军。”还有一点也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就是他的诸体兼善。《元史》赵孟頫本传云:“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尤以楷(大、小)、行书最为著名。1993年秋,在他的故乡湖州举行“赵孟頫书法国际研讨会”,我有幸应邀参加,并撰文以志祝贺。由于这以前我所发表的有关赵书文章多系考证辨伪,因此特作整理补充,以作为我对赵孟頫书法的正面介绍。  相似文献   

9.
赵孟頫的《天冠山诗》帖,是赵书中的名迹,既见于著录书,又见于刻拓本,并且还有称为真迹的影印墨迹本。但其中的关系怎样,却似乎没有人进行深究。今人杨震方著《碑帖叙录》,其《天冠山诗》条介绍云: 元赵孟頫行书自咏之诗,历来极有名,石现存西安碑林。诗二十四首,较《松雪斋文集》所录少四首。清翁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与吴镇有关的家谱、文献、信札及绘画等多种材料,对赵孟頫与吴氏家族的交游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作者通过对其所掌握的八种吴氏家谱的考辨,就吴镇的家世展开全新讨论,尝试扩充吴镇艺术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材料。同时,作者研究发现,赵孟頫与宁国吴氏为姻亲,赵、吴两家为世交;而赵孟頫与嘉兴吴氏也有交游,特别是吴森及其后人。  相似文献   

11.
安岐的《墨缘汇观》分"法书"、"名画"两部分,但其结构安排并不对等。"名画卷"可视为一部深受董其昌"南北宗"论影响的"南宗"谱系画史,但由于董其昌没有勾勒书法史的脉络,因此"法书卷"便成为一种非"董其昌式"的结构。因此就让赵孟頫的定位在《墨缘汇观》的非对称结构中显得非常特殊。董氏既钦佩赵孟頫,又视其为敌手,待晚年自省,方知吴兴之妙。本文从安岐的视角切入,探究董其昌在书画两方面对自己和赵孟頫的比较与评判。  相似文献   

12.
清代大画家恽南田说:“宋法刻画,而元变化。”中国山水画发展至元代一大变化,是“士夫画”的异军突起;而“士夫画”的始作俑者,是赵孟頫。本文主要通过对赵孟頫矛盾的生平、山水画理论及其影响,揭示赵孟頫“托古改制”的山水画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金琮(1449—1501)字元玉,尝游赤松山(今属浙江),爱其风景幽美,遂自号赤松山农,金陵人。明代诗人、书画家。金琮是继元代俞和、明代詹僖之后的又一位崇尚赵孟頫的书法家。金琮早年屡试不第,遂致力书画。  相似文献   

14.
《墨缘汇观》法书下卷,元·赵孟頫行书《德俊茂才帖》、《进之帖》、《次山总管帖》(图一)、《明远提举帖》、《子方帖》、《静心帖》等六札合装为一册。后从安岐家转归乾隆内府,又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淳化轩四,称为“赵孟頫尺牍六帖”;亦刻入《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二十一册。  相似文献   

15.
赵孟頫书画艺术主张的提出,关联着宋末元初的历史文化语境。在仕元的第一个十年中,赵孟頫在北方深深感受到南北文化的差异,并试图站在南方的立场上反思书画创作的现状。大德五年,赵孟頫在杭州为官期间,提出了绘画艺术的"古意"说。"古意"首先涉及到是以气韵、人品观画的品评标准,其次才是技术层面上的笔法、笔意、风格等问题。后者显示出他在文人画家中的专业性。至大三年,赵孟頫北上为官途中,以《定武兰亭帖》为基础,集中阐释了以晋为法的书学主张。其"用笔千古不易"说,涉及到"古法"何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他对"用笔"与"右军"书的理解层面上。取法晋书意味对魏晋风韵的认同,随着士人审美趣味的变化,赵书遂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责,但这并不能遮蔽他在书画观念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吴镇三叔吴森殁后,至交赵孟頫为其撰墓志铭,此铭有助于对吴镇家世的了解。吴镇父吴禾,祖吴泽,曾祖吴寰,高祖吴潜。潜原籍宣州,占籍德清,南宋嘉定十年状元,淳祐、开庆间两度拜相。寔儿时被寄养汝南吴坚家,抗元阵亡。泽宋末为承信郎,守襄阳,失利后归浙江嘉兴思贤乡,元初偕长子禾南下百里澉浦航海,家巨富。镇自幼依傍吴森,吴森嗜书画,富收藏,使吴镇得以观摹历代名画,并有机会与赵孟頫、李衎交往,赵、李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直接影响了青年时期的吴镇。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全集》(第43、44卷)载传世赵孟頫书法中,有些文章为《全元文》失收。这些文章既是研究赵孟頫书法的宝贵真迹,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其中包括赵孟頫自撰文5篇,方回、牟巘撰文各1篇,另赵孟頫之子赵雍撰并书文1篇。  相似文献   

18.
元代姚式、赵孟頫、牟应龙、钱选、萧和、张复亨、陈慤、陈康祖,后世并称"吴兴八俊",八人中钱选、赵孟頫因在书画史上的特殊地位,学界对其生平经历已多有研究,而对其余诸人少有关注。本文拟对"八俊"中姚式的生平事迹、现存书迹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略作考证,希望通过对姚式交游的考察,更全面地呈现出宋元之际的书画创作和鉴藏网络。  相似文献   

19.
卞文志 《东方收藏》2020,(1):99-102
2019年11月19日晚,享有一代"国际赵"之称的宋朝著名文化人赵孟頫的早期书札,《致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中,最终以2.325亿元的价格落槌,加佣金以2.67375亿元成交,创下了赵孟頫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笔者分析认为,"国际赵"赵孟頫的字之所以能卖出2.67亿元,是因为赵孟頫一生痴心于文化传承,他一生中不肯效忠于一家一姓的君臣思想,而是执著于保护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20.
避难天台 赵孟頫,字子昂,湖州人,他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1279年,南宋灭亡后,元朝搜捕宋皇室后裔甚急,赵孟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