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简称"国立剧专",1935年在南京创办。因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日军占领南京,国立剧专迁到了大后方重庆,1939年,又迁到四川省江安县城,当时人们都叫它"江安国立剧专"。这是一所非常知名的学校,它被誉为"中国戏剧摇篮"。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它对许多青  相似文献   

2.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剧专,为中央戏剧学院前身之一)在现代中国,当属第一所由国家创办,且办学时间最长、师资力量最强、培养话剧人才最多的戏剧高等学府。抗日战争爆发后,剧专曾迁校四川江安县办学6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时期的剧专,即被称为江安国立剧专。  相似文献   

3.
马彦祥  马思猛 《纵横》2008,(2):13-17
一1942年下学期,我在江安"剧专",一面养病,一面教书。12月时,接到鲁觉吾(1935年我在南京教书时期认识的一个国民党作家,当时他是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会的委员)由重庆寄来的一封信,说张治中(当时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长兼"三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7日至9日,由著名导演谢晋(国立剧专第七届学生)题写片名的3集历史文献纪录片《国立剧专在江安》,在中央电视台第10套节目播出(后又在第9套节目播出),引起了海内外观众的关注。该片通过有关历史图片、资料和部分国立剧专师生的片段回忆,再现了该校的历史,肯定了余上沅、  相似文献   

5.
1941年,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在四川宜宾市李庄镇联合举办了一次面向农民的特别物展览。在当地颇为轰动。消息传开,也吸引了在重庆的郭沫若、楚图南、江安国立剧专的曹愚和在成都的李劼人、徐中舒等社会名流,以及乐山、宜宾、南充的考古专家,他们纷纷专程赶赴这个西南小镇参观、研究。  相似文献   

6.
詹东·计晋美是我的姑爷爷(父亲的姑父)。20世纪30年代末期,父亲在重庆念高中时,詹东·计晋美当时在班禅驻京办事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国民党中央政府的陪都。事实上早在1929年九世班禅就在南京设立了班禅驻京办 事处,抗战期间,班禅办事处也跟随国民党政府迁到重庆。  相似文献   

7.
李庄岁月     
古镇李庄临危受命 "抗战开始后,最早内迁的同济大学先遣队一路打探,寻找合适的地点,一开始根本没想到李庄这个古镇.重庆人口密度高,成都太开阔不够安全,宜宾已经人满为患,江安又提前接纳了国立剧专(曹禺当时就在这里学习),最后想到了南溪.可当地却明确表态:不欢迎.南溪县城是有名的封建窝窝,清朝遗老遗少乡绅土豪们,不愿意接受成千上万的下江人(当地人对长江下游居民的贬称),担心他们来了把小菜吃贵了,更担心会搞环本地的风俗."罗萼芳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摆弄兰花.  相似文献   

8.
“陆军大学”(以下简称陆大),是旧中国培养高级指挥官及幕僚人员的最高军事学府。它创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历经晚清、中华民国北京(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三个历史时期,屡经战乱,多次搬迁,初设于保定,后移至北京,“九一八”事变后迁来南京。全国抗战开始后迁到遵义,尔后又迁址于重庆山洞,1946年迁回南京,1949年迁到台湾后而告结束。陆大历经40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华民国陪都史,最主要的是研究重庆陪都的历史。 民国时期,除了重庆以外,长安和北平也曾被国民政府定为陪都。长安虽然被称为陪都10余年,但它自始至终只是名义上的陪都,有其名无其实。被定为陪都的“西京”市,始终停留在“筹备”阶段,并未成为现实,既未具备作为陪都的功能和规模,也未有过国民政府及其主要机构移驻的历史。即使在名义上“西京”陪都也未取得“永久”的地位,所以在明定重庆为陪都后,1943年“西京”改称西安,  相似文献   

10.
1937年秋,侵华日军大举进犯,直逼南京。国民党政府且战且退,仓皇西迁,最后在四川重庆落脚。此后,重庆被称为陪都。当时重庆《大公报》的《陪都颂》曾赞曰:“日饮双江之水,夜卧高崖之侧……卧薪尝胆,坚持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1.
在抗日战争及抗战胜利后政协会议时期的陪都重庆,有一个著名的“民主之 家”,它就是“特园”。它是当时四川军政界耆宿鲜英的公馆,因鲜英字特生,故称特园。 特园座落于重庆城西名叫上清寺的地方,嘉陵江南岸小山坡上,占地面积0.2公顷有余,内有鲜宅、平楼、康庄等建筑。抗日战争时期,特园成了陪都重庆一个十分有名的地方。荷兰和意大利大使馆、苏联军事代表团、盟军军事代表  相似文献   

12.
正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攻占南京,中国南京各界人民举行庆祝活动,遭到英国军舰开炮轰击,打死打伤2000多中国人。这一消息传到重庆,当时的中共重庆地委决定于1927年3月31日,在重庆的通远门打枪坝以"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名义,举行"重庆各界反对英美枪击南京市民大会"。军阀刘湘趁机镇压革命。于是,重庆打枪坝血  相似文献   

13.
张弓等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此书记述了国民政府迁至陪都重庆期间的情况。内容起自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议决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还都南京止。书中分国民  相似文献   

14.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南京先后沦陷,国民党不得不迁都陪都——重庆,机关团体先迁武汉待命.这样,大批的全国知名人士、文学艺术家都云集武汉,武汉的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团结抗战、一致抗日的呐喊声响彻江城.尤其是一些出版发行部门,著名的有生活、读书、新知、上杂、扬子江、中国、海燕、三户等都迁到武汉,与武汉发行部门互相配合,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宣传力量.后来中国共产党办的《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也相继在武汉创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生机和力量.  相似文献   

15.
国民大会堂     
国民大会堂位于南京长江路264号,现为南京人民大会堂。它是民国时期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会堂。 国民大会堂原名国立戏剧音乐院。早在1933年,国民政府为筹备定于1935年5月召开的国民大会,就已经提出了在首都建筑国民大会会场的动议,后因国民大会改在中央大学大礼堂举行,筹建国民大会堂的动议暂时拖延下来。1935年9月,国民党要员孔祥熙等5人提议:在首都建筑国民大会堂,可以国立戏剧音乐院和美术陈列馆充用,这样既可作剧场,又可作会  相似文献   

16.
王鹏 《百年潮》2002,(5):73-75
1941年9月6日,<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病逝后,其继任者王芸生(1901-1980年)主持言论大权.王芸生与张季鸾相比较,与国民党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言论尺度有所放松,表现出与国民党相矛盾的气氛,以至连续发生了"拥护修明政治案"、"看重庆,念中原"和"爱、恨、悔"等三次冲突,在当时陪都重庆引起不小的"风波".在这期间,蒋介石对王芸生颇为嫉视,感觉王芸生主持<大公报>言论态度不称他的心意.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在抗战时期较长一段时间内曾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陪都,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南京国民政府还曾于1932年迁都洛阳,并将其定为"行都",大概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日军兵临城下,国民政府被迫"搬家"1932年1月,日军挑起"一·二八"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同时有数艘日本军舰驶至南京下关江面,并做战斗准备,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博物馆举办美国“飞虎·14航空队”援华抗战展览冯开文1993年10-11月,为配合中国抗战陪都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由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重庆陪都史研究会联合举办了美国"飞虎·14航空队"援华抗战展览。10月21日该展览在重庆市博...  相似文献   

19.
马林 《炎黄春秋》2013,(1):42-47
在1955年反胡风和1957年反右派之间,曾有一场反对"二流堂及其小家族"的运动。这场运动主要是在文化部在京各单位及文联各协会开展的。到了1957年,"二流堂"重庆时期人员的一大部分,北京时期的全部和"小家族"成员统统被划成右派。文化大革命兴起又都无例外地成了反革命分子。那么,"二流堂"究竟是个什么组织?他们的命运,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何为"二流堂"抗日战争期间,位于陪都重庆的一所叫"碧庐"的大房子里,聚集了一批从全国各地流亡到重庆的文化人。长住的有话剧编、导、演金山、张瑞芳、吴祖光、吕思、凤子,音乐家盛家伦,  相似文献   

20.
1945年,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因国文系主任谢六逸去世,院长齐泮林特地跑到陪都重庆招聘教师。当时全国只有8所国立师范学院,按现在的说法都是重点大学。据1991年编辑出版的校史记载:当时“尽可能地增聘教授,使一些驰名全国的学者荟萃于此”。8月,姚老应聘为贵阳师院国文系副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