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构建的一种历史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强调集权主义、注重伦理关系、强调道德至上 ,其最大优点就是注重人生的理想和精神因素的作用 ,而最大的弊端是重人治、轻法治 ,“文化大革命”将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特别是将传统政治文化的缺陷充分显露出来。这说明传统政治文化对我们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从自己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 ,找到稳定的、持久的、有积极意义的因素 ,从传统中构建“现代政治文化主体意识” ,即在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时 ,要在重视精神理想的中国政治文化中 ,注入法治文化的基本要素 ,形成更科学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常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的说法。之所以有这种说法 ,正是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作者心灵智慧的集中体现和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 ,千百年来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 ,不但从中看到了艺术家的精神追求 ,同时也看到了他们的人格和性情。中国传统道德把人品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传统文化更是把人品提高到极其崇高的境界 ,讲究艺品与人品的高度的完美统一 ,注重个人品行既综合素质的全面修养。只有综合素质修养的全面提高 ,才能赋予个人品行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才能把自己的人品与自己的理想所追求的崇高境界达到高度的统…  相似文献   

3.
和谐是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文化中的和谐大致可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人内心的和谐三个层次。依照传统儒家的哲学理念,个人道德的完善是家庭和睦、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基础。家庭迄今为止仍是影响中国人道德观念养成的最重要因素,而家庭的核心伦理"孝"自然成为构建中国人和谐自我的基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是个人修养中最根本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和谐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蒋冀骋 《沧桑》2009,(1):69-70
主张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和价值取向,“和谐”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渗透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倡导和谐理念为前提,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价值观,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根本要求,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标杆。  相似文献   

5.
徐娟  赵鹏  孙广耀 《神州》2014,(11):35-36
“文化”一词在我国古代便已存在,溯其根源可至《易经》。千百年来,文化学者不断对“文化”进行释义。今天我们可以认为“文化”一词指的是某一特定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成果、精神形态以及制度、规约、交往方式、生活习俗与语言、思维方式的总和或者说复合体。①在《文化学辞典》里,对于“传统文化”的定义则是“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精神、现代价值等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至诚至善的民族精神和亘古烁今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6.
汉民族历史上的各种婚俗,隐隐可以折射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厚重。其中的积极因素,如“和”的精神、道德性的原则、强烈的“追求吉祥”心态等都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具有极强的人性美的魅力。我们把汉民族婚俗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联系起来,探究其中的内在统一性,对于促进当今家庭稳定及社会和谐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道德实践精神乃中国传统道德精神的延续与发展。其主要内涵涉及重“行”思想、内在实践与外在实践三方面。所谓重“行”思想包括源于现实的冷峻思考、积极改造传统落后心理与阐发自己的“知行”说;而内在实践涵盖注重良心、知耻、立志、修身与宣誓等以改良与培育近代人格;至于外在实践具体表现为秉持理性反对盲动、积极塑造近代理想人格救国、实践三民主义追求大同理想、革命建设次递推进、藉整顿党务重振伟业等。  相似文献   

8.
“和合”文化源于中国,并在古代传到东亚。“和合”文化特指中国文化中的“仁爱、和谐、诚信、中庸”、“和而不同”、“和为贵”、“和合”相处等道德思想,一直是东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和建设东亚和谐文化的准则。而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设想当今世界的冲突是由文明的不同而引起的。但是历史证明,国际关系的冲突,从根本上说,不是由文化冲突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利益、领土欲望和经济扩张等原因引起的。在21世纪,为了建设和谐的国际关系,应该发扬“和合”文化的精神,而摈弃冷战后喧嚣一时的“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其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人的身心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岭南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岭南文化在吸收中原主流文化的同时,有所变通与创新,表现在岭南传统建筑上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本文以广东地区为例,阐述岭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多元化市场经济社会,由于荣辱观的迷失,常有以“公婆有理”论否认社会公德的价值问题上的真理性。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价值,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集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建构和谐社会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一是人与人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是人与自身的和谐。人的能动特征、心灵秩序的和谐成为统一这四大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打倒孔家店,提倡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三个最响亮的口号,显然,“孔家店”是指封建道德、封建礼教而言的,而不是泛指传统文化。民主与科学是“孔家店”的对立物,只有发展社会民主和发展科学,中国才能步入近代世界发达国家之列。不少人在谈到五四精神时,总把它和传统文化对立起来,其实,这是不恰当的。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时,总是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容,更新自身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以德修身、以德齐家、以德治国是中国古代家训化中德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修身进德、养育人的道德良心与高尚品质则是齐家治国的基础。家训化中的德治思想作为历史传统的一部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主要表现在加强道德建设、注重“德”“刑”并用,顾全大局、协调人我、振兴礼仪之邦,强调家庭教育、注重家风熏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车振华 《民俗研究》2006,(3):222-226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道互补,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儒家思想又富于浓厚的道德色彩,信奉的是伦理中心主义,因此伴随着儒家思想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文化中一切精神层面的东西都蒙上了伦理的色彩,文学当然也不例外。以中国古代较早传入西方并引起很大反响的文学作品为例,如《好逑传》,之所以能得到歌德的好评,就是因为它以才子佳人的故事演绎了儒家“发乎情而止乎礼”的思想,富有东方道德的浪漫色彩。而《赵氏孤儿》除了与西方文学相类似的“复仇”主题外,其中蕴含的“忠”、“义”观念也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我们因为深深浸淫于儒…  相似文献   

14.
陈兵 《神州》2013,(21):217-217
绘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里不断丰富、创新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创造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样的绘画技巧,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系。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中国绘画除了展示出“视觉艺术”外,也注重中国文化特点的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整体环境也体现出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15.
在近几年来的思想文化“研究热中”,当代新儒家的“儒学人文主义”说正在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新儒家认为,传统儒学的“人文主义”精神,既是熔铸中国历史文化的生命大流,又是酝酿中国现代民主科学的源头活水;中国现代化必须走“返本开新”的演进路径,通过弘扬这种精神来挺立人的道德主体意志,以“内圣”之力来开拓出现代民主科学的新“外王”。本文试对此说及其所反映的文化——政治理想作一质疑和剖析,以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行。一在传统儒学中,是否象新儒家所说的那样,包蕴着一种自主意识、尊严理性、人格平等、天下为公的“人文主义”精神呢?所谓“儒学人文主义”是否象新儒家断定的那样,是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的大力扬播和“全幅肯定尊重”呢?回答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6.
郑云才 《沧桑》2009,(1):108-109
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企业和谐应以和谐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注重创新,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底蕴和根基,两者互为影响、作用。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这是时代赋予企业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治国理念,其思想根源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内涵丰富,其具有的"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中华遗产》2009,(11):10-10
中国文化不能只剩小“调料”,这只能让人“买椟还珠”。 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说:“中国传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精神的文化。中国象征也好,中国元素也好,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要有精神来贯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西方“文化”概念成为整理传统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概念工具。国人编纂文化史有意展现传统中国的文化成就,反映出中西文化竞争下,国人隐秘的文化争胜意识。“文化”与“历史”结合,逐渐成为历史叙事的核心概念。文化史在史学研究的对象、价值判断、时代分期、研究方法等方面发展出自身特征,亦反映出西方文明史、文化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中国“新史学”的影响。文化史在实践中注重对民族历史生活的呈现,表现出民族史的特征,其叙述特定群体或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群体的精神内核。历史、文化与民族融会一体,在西学东渐、传统文化权威失坠的情况下,文化史构建了一种彰显社会凝聚力的叙事。  相似文献   

20.
高杨  刘琦 《满族研究》2023,(3):30-34
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大禹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为落实好习总书记“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指示,大禹治水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