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很早就和祖国大陆有着密切的联系,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国侵略军进攻台湾,清朝廷命湖南募派勇丁赴台抗法,就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都知道陈赓大将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显赫功绩。然而,他曾为越南抗法战争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赴越南1950年初,越南共产党中央主席胡志明秘密访问北京,寻求对越抗法战争的支持。当时毛泽东、周恩来正在莫斯科访问,随赴莫斯科,与毛泽东、斯大林共商有关越南抗法斗争的重大问题。斯大林说,中国与越南国情相近,领土相接,援助越南革命斗争的任务,宜主要由中国负责。当时,新生的中国战争伤痕累累,经济困难重重,但中国政府为了支援越南兄弟党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和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  相似文献   

3.
刘青峰 《史学月刊》2023,(10):34-43
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意图“据地为质”。因台湾孤悬海外,清廷屡饬沿海督抚援台。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对台援助积极,随着战局的变动,不断调整援台策略,反映其相关判断及利益考量。依靠沪、港、闽相关人员,张之洞与台湾建立联络,获取台湾情报,并转运兵勇、饷械。法舰封锁台湾后,张之洞派遣坐探赴台,并秘密札派委员于闽粤交界小口对台潜运军火。中法战时,张之洞对台情报获取与饷械转运,助推了台湾抗法,牵制了法军力量,终以镇南关大捷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势。对张之洞而言,其积极援助台、越,获得醇王奕譞和军机处的赞许,为其赢得了一定的政治退路,摆脱了马江之战后的政治困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中法战争前后战事主要参与者李鸿章对于战争态度的转变过程。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李鸿章“和战不决”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只是一个参与者,他的很多决策是直接受制于清政府中枢机构或者受到他们极大的影响,战争过程中所表现的犹豫和举棋不定是清政府和战态度以及战争形势变化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5.
清末广西的边防炮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中国与越南存在过封建性的宗藩关系,政治上比较密切,虽然两国统治者发动过侵扰和征战,但睦邻友好是主流,边境长期相安无事。清朝在国界上设有隘卡防勇,是防范“土匪”和管理边民,不是针对对方的边防。到了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发生边疆普遍危机,资本主义列强侵占中国四周邻国,进而入侵中国。法国占领越南和侵略中国,是其中来势最凶猛的一环,发展成为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在援越抗法中,刘永福黑旗军和冯子材、苏元春的清军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是腐朽颟顸的清政府却以战胜国与法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简明条约》及《停战撤兵简约》,承…  相似文献   

6.
《文史天地》2012,(3):89-94
在越南抗法抗美战争的三十年问,中国派防空部队和工程部队支援越南,中国人民还勒紧裤带为越南提供了价值两百亿美元的无私援助。1975年越南统一后,越南政府却忘恩负义,疯狂反华排华侵华。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抗法名将刘永福自中法战争结束后,并被两广总督张之洞安排到广东。定居于当时隶属广东的钦州,并由朝廷任命为南澳镇总兵。甲午战争期间。奉派到台湾帮办军务.曾领导台南人民开展抗日战争。失败后,仍回广东。1897年末,清政府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于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下旨:“各省将官有老于兵事、缓急可恃者,无论官职大小,现任退闲,准其一律奏调。”两广总督谭钟麟遵旨起用刘永福。  相似文献   

8.
进入日据后期(1931-1945年),附属于日本的台湾殖民地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台湾成为日本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经济侵掠的重要基地.与侵华日军的直接经济掠夺相比,日本殖民者利用近代垄断企业进行经济掠夺的方式较为隐蔽.为配合日本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台湾总督府于1936年推动设立了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简称"台拓").随后,在台湾总督府及侵华日军的共同支持下,台拓对中国广东、海南等地实施了一系列经济侵掠.日军占据广东、海南后,其经济侵掠的重点在于对广州、汕头等沿海地区近代工业的掠夺和物资的严格统制,以及对海南岛物产资源的"开发".在此一过程中,台拓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台拓攫取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充当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经济帮凶,具有鲜明的殖民侵略性质.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2015,(6)
<正>2015年1月18日是中国与越南建交65周年。半个多世纪来,中越关系经历了不平坦的岁月,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全力支援越南的抗法、抗美斗争,基本上是大后方与前线的关系。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后,由于多方面原因,两国关系出现分歧和矛盾,直至彻底破裂。1991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关系正常化至今。三个阶段相比,最令人怀念的还是新中国初期的那段时  相似文献   

10.
黄振南先生的《中法战争诸役考》在对诸多史料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中法战争中似乎已成定论的“基隆大捷”提出大胆质疑,对法军在淡水的伤亡人数进行认真考证,并对刘铭传从基隆撒军的功过是非作了重新评价。这些观点证据确凿、见解独到,是刘铭传抗法斗争研究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
张广华 《百年潮》2000,(4):11-18
1950年初,应越共中央和胡志明主席的请求,中共中央、中国政府决定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在国内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一切努力援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中,台湾连获大捷,但由于清政府全局失败,台湾也与祖国一起,开始向半殖民地深渊沉沦。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台湾开港,殖民地化程度严重加深。中法战争,台湾、内地军民同仇敌忾。法国殖民军撤离台湾,不仅是台湾军民抗战的胜利,同时也是祖国在中法战争中军事胜利的重大成果。1894年~1945年,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较量,在此期间,海峡两岸人民共赴国难,台湾亦与祖国一起,随国运兴衰,载沉载浮,荣辱与共。  相似文献   

13.
骆扬 《广西文史》2001,(3):18-19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经太平天国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一直到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没有一次不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或干涉中国的战争。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朽,中华民族处于存亡绝续的危急关头,正象孙中山所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  相似文献   

14.
赫德对中法越南问题十分关注,从1880年到1885年,先后向清政府提出解决办法与建议20多条。这些办法与建议有的对清政府有利,有的对清政府不利。不管清政府是否接受自己的建议,赫德一直不断为和平解决中法越南问题而努力。在观音桥事件发生后,赫德试图与法国代办谢满禄一起挽救中法天津《简明条款》,并赴上海会晤法国公使巴德诺,力主清政府接受法国的赔款要求。马尾海战后,赫德又力促英国调停中法矛盾。最终,在英国调停失败后,赫德派遣金登干赴巴黎,直接与法国总理茹费理进行秘密谈判。几经周折,赫德先后促成中法《停战条件》与《越南条款》的签订,中法战争结束,中法越南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80年代发生的中法战争时期,<申报>作为中国创办最早且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之一,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和正义的立场上,揭露法国据越侵华野心图谋,为抗法斗争建言献策,鼓舞斗志,反对妥协投降,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唤起民族新觉醒,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 ,随着朝鲜战争的发展 ,我国国防战略在不断变化。本文着重论述了把以解放台湾为最终目标的积极进攻战略转为在东南沿海地区实行防卫战略的变化与积极防御战略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刘铭传在台湾领导抗法斗争的评价,史学界历来存在着分歧。有的论者认为:刘铭传是个紧紧追随李鸿章的准军将领,他在台湾“执行了李鸿章的投降政策”,既无战功可言,也说不上是领导者。但更多的论者则认为,刘铭传在台湾抗法斗争中是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达半个世纪。自割台噩耗传到台湾起,台湾省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在大陆的台籍人士又积极参加祖国抗战,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收...  相似文献   

19.
我有幸被党中央联络部和中共云南省委选派赴越南参加援越抗法顾问团。我到过越南很多地方,接触过胡志明、范文同、武元甲等许多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过一段不平常”的经历…··‘从1953年3月至1956年12月,我有幸被党中央联络部和中共云南省委选派赴越南参加援越抗法顾问团。在越南工作的四年间,我在罗贵波、方毅等同志领导下,谨遵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精神,积极参与了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者侵略的伟大斗争,做了一些有益于越南人民独立何放和有益于中越人值的事情,并因为和职务关系,我到就很多…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创立伊始,南邻越南便向新中国求助,请求新中国协助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1949年9月,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家主席胡志明派遣两名特使,携带着他写给周恩来的亲笔信专程抵达北京,向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求援。1950年1月,胡志明主席又亲自来华,要求新中国向越南北方伸出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