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宾县于1913年清置宾州府撤府、局部区域获县之称谓,而宾州府乃由宾州厅衍生。自1880年(清·光绪六年),清廷准批在苇子沟设置宾州厅乃至前朔至今,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们,一直未曾停息过对病魔的驱逐。本人对宾县设置及前朔宾州厅(府)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期内的卫生医疗诸事进行了一番考朔,现整理成文,以食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宾县地域历史悠久,夏周时期为肃慎故地,此后历朝均有归属。1880年,清廷设治宾州厅(厅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行政设置),厅城设在宾州,宾县地域属于宾州厅之组成部分。1892年升为宾州直隶厅,1909年改称宾州府,1913年撤销府制,府属部分地域始称宾县。自宾州厅设治后,升为宾州府,再后降为宾县以来至今,历经清代、民国、东北沦陷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历史阶段。这四个历史阶段均撰修  相似文献   

3.
<正>宾州在唐代属渤海郡的高州,在清代中晚期名苇子沟。1880年(清光绪六年)设治勒建宾州厅,1909年升厅为宾州府,1913年(民国二年)改宾州府为宾县,宾州乃宾县地方首府所在地,是一座具有近130年历史的古老市镇,其白酒酿制可谓一脉相承,酒香飘溢四方。  相似文献   

4.
<正>宾县在1911年春设立宾州府中学堂,此乃宾县第一中学校的前身;1913年撤宾州府改称宾县。宾县即将迎来"两个百年":宾县第一中学建校百年和宾县设县百年。为了积极配合开展好2011年举办的百年校庆活动和2013年百年县庆活动,宾县地方志办公室拟编辑出版《宾县百年风云》(以下简  相似文献   

5.
<正>王以哲,原名王海山,字鼎芳。1896年出生于吉林省宾州厅城池东偏脸子屯(今黑龙江省宾县宾州镇新立村东偏脸子屯)。1911年就读于宾州府中学堂,1920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事学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后,历任东北陆军军士教导队排、连、营长等职。王以哲在军士教导队任职期间,著有《步兵操典详解》一书,为当时东北军初级军官所喜读。1925年,郭松龄"倒戈反奉"时,王以哲被任命为上校团长,率部开往兴隆店、巨流河一带阻击郭军东  相似文献   

6.
<正>《宾州府政书》是清置宾州府知府李澍恩于1909年(宣统元年)着手编纂的,1910年2月,李澍恩调吉林府任知府,8月份辑纂完毕,全书一卷本,约45万字,由《甲编写真汇图》、《乙编公牍辑要》、《丙编风土调查》、《丁编统计报表》四部分构成,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全国。是一部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重要文献。历史的推移,几经沧桑。该书在宾县内外民间早已失传。为继承文化遗产,发挥旧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宾县地方志办公室于1984年重新校堪翻印了《宾州府政书》。伴随  相似文献   

7.
<正>自1880年(清·光绪六年)设宾州厅到2010年,宾县(州)人在这130年历史发展的长卷上,先后书写了反映地情、民俗,反映不同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正>1913年(中华民国2年),取消府制,宾州府改称宾县行政公署。县辖机构仍旧为区,只是由20个区剩下8个区。1932年(伪大同元年)日本人操纵下的伪宾县公署成立,自此,宾县的经济转入萧条时期,笔者经多年的考查,现将"沦陷"前民国宾县经济较为繁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四月至七月,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文物普查队先后对双城、宾县、五常三县境内的松花江、拉林河、淘淇河、枷板河沿岸的部分地区以及其它重点区域进行了古城址,堡寨址的考古调查(图一,图二),共发现金代古城十座,古堡塞三座(其中不包括复查到的),还有三座山城址因为路途遥远,季节限制没能前往勘查(即五常县八家子公社山城和沙河子公社磨盘山古城以及宾县三宝公社的黄大城子山古城)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聂晶 《黑龙江史志》2012,(24):50-51
<正>"王大人修宾州"这个民间故事,在宾县流传很广,妇孺皆知。"王大人"真有其人,也确实为宾州城的兴建作出了重大贡献,只是历史的事实与故事传说的内容不完全一样罢了。"王大人"名王绍元,祖居山海关临榆县。他出身附贡生,清末五品通判。1881年7月(光绪七年)  相似文献   

11.
梵净山进香习俗兴起于明,兴盛于清,一直延续到民国末年,具有时间悠久、辐射地域广阔等特点。明清时期,朝山香客在梵净山通过捐资重建庙宇、重铸佛像、整修道路等方式积累功德,为梵净山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研究梵净山进香习俗对于了解梵净山佛教兴衰和历史地位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嘉庆四年(1799)正月,统治中国六十余年的乾隆皇帝病逝于养心殿。随着乾隆的逝去,清王朝威震四方的乾隆时代结束了,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从乾隆手中接过了那根梦寐以求而又十分沉重的权杖,开始亲掌政权。清王朝的历史进入嘉庆时代。有清一代,康乾之世是为盛世。然而,到了乾隆末期,盛世之谓已是徒有虚名。财政匮乏,军备废弛,内政不修,内乱频仍,乾隆末年爆发于湖北并迅速蔓延至四川、湖南、陕西  相似文献   

13.
<正> 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施以绥服政策,投重金在塞外承德修筑宗教(喇嘛)庙宇十二座,现存八座,即著名的外八庙,建筑规模宏大,风格形式各异。就屋顶而言,有布瓦顶(青泥瓦)、琉璃顶、金瓦顶,其中尤以金瓦顶建筑最为辉煌壮丽,属宗教建筑等级最高之列。由于历史的沿袭和康乾盛世出于政治目的的营建,当时,全国有金瓦顶建筑三十多座,仅承德就有五座,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这五座建筑分别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万法归一”殿,“慈航普渡”殿和“权衡三界”殿。建于乾隆三十二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67—1771年)。须弥福寿庙的“妙高庄严”殿,和“吉祥法喜”殿,建于乾隆四十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笔者在编写《宾县年鉴》过程中,再次翻阅李澍恩1909年编写、191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宾州府政书》,体会到《宾州府政书》体例采用、篇目设置和编写内容的时代特点,以及较为进步的革新思想,对于今天编写年鉴和志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崔立波 《黑龙江史志》2013,(13):274-274
<正>宾州功德碑林清置宾州府府城宾州西门外一里余(现宾县二小学西南角),有一碑林,计九座。高者两座,高约两丈七尺余。低者七座,高矮不一。高者两碑,体方。碑自下至上共五层,基础为三级,为方条石砌就,阔丈余,高三尺;基础上一整体方石,阔六尺,高八尺;整体方石上,高丈余的整体碑文石,下端为四尺,上端三尺有余;碑帽上端为铁质装饰。为"无锡太守宾州知府李澍恩德政碑","常州太守宾州知府许元震德政碑",太守者离任官员之尊讳也。  相似文献   

16.
满清王朝经历康熙、雍正时代,至乾隆朝以后遂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巅峰。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登基后亦效仿皇祖(注:指康熙皇帝。以下"同"),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次巡幸江南,所行路径与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当年南巡时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7.
论银钱贸易与宝藏币的诞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明朝嘉靖中期(16世纪中叶)至清朝乾隆末年(18世纪末叶),中国西藏的货币流通领域经历了与尼泊尔进行银钱贸易,尼泊尔银币和中国银两并用的阶段。在银钱贸易末期,驻藏大臣因西藏银钱短缺,曾三次会同摄政、达赖监督商上鼓铸地方自铸币,权且行用。乾隆末年,清廷为根绝因银钱贸易纠纷再起边衅计,驱逐廓尔喀入侵者,禁  相似文献   

18.
盧绳 《文物》1956,(10)
1.外八庙的位置及其建筑年代在承德避署山庄的东北两面,武烈河以东和狮子沟以北的山丘地带,从康熙五十二年(1713)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之间,先后建立了很多寺庙,这些庙宇,有"外八庙"或"八大寺"之称。这些庙宇的建筑位置,在武烈河东岸的自南而北,为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四处,更在其东北面,狮子沟的东北角的山麓地带,建有普  相似文献   

19.
西藏的邮电通信,如果追溯起来,可以说从唐朝开辟唐蕃大道起就有了,那就是古老的邮驿制度。当时在唐蕃古道上由于双方的交往,建起了不少驿站,中原和吐善的联系,就通过这些驿站一站接一站地传递信息。西藏具有现代意义的邮电通信,始建了清朝末年。公无1910年(清宣统二年),清朝政府邮政总局成立了拉萨邮界,分别创建了拉萨、江孜、日喀则、帕里和亚东邮局,开通邮路1300里。1911年,西藏正式成立了拉萨邮政管理局,在昌都、硕板多、江达、江孜、日喀则、帕里、亚东设立二等邮局,当年全藏收寄邮件5万余,并开办了汇兑业务。同年又开…  相似文献   

20.
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末年,完成于北宋初年,此后修理和改建记录,可考者仅元至正和明永乐两次。崇祯末年,曾一度改建塔之第七层。清乾隆中叶,在寺之西南一带,起造行宫,塔亦可能在此时期修理一次。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