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洪渎原成任墓地发掘了一处东汉晚期家族墓地,出土了两尊金铜佛像,它们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可独立供养的金铜佛像。通过对其形制特征、制作工艺和金属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初步认定系本土制作的具有犍陀罗风格和马图拉风格的金铜佛像。这两尊金铜佛像的出土,对于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的传入、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及其与四川地区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年9~10月间,笔者前往西北地区进行关于中国早期佛像与早期佛教艺术方面的专题考察,在陕西南部汉中地区城固县文管所所藏文物中,辨识出一尊属于中国早期的钱树佛像。在汉中地区文管会和城固县文管所的协助下,笔者对这尊早期佛像和佛像所附的钱树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记录。这尊佛像在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早期佛像中,不但佛像本身较大,图像清楚,而且佛像所附在的钱树保存得也相对比较完好,又是出土在过去从未发现过中国早期佛像的陕  相似文献   

3.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该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开元寺历来注重文物的维护和收藏,如佛像、佛经、佛教用品、古建筑等等,真是一座佛教文化的大观园。本文要介绍的是开元寺的一部分历代佛像藏品,共计二十三件。1997年,开元寺曾对"大雄宝殿"的五方佛像金身进行重塑。让人料想不到的是从佛像的底座出土了一批石佛雕像,并从大佛像肚里取出一尊明代的木雕佛像。同时,在"佛慈安养院"的建筑工地,挖出九尊泗洲佛石雕像。可能是前人不识宝,将以上的古石雕佛像当作石料使用了。这些历代佛像年代久远,雕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精美绝伦,堪称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4.
金申 《文博》2006,(4):4-9
1986年在银川市新华东街出土了七尊窖藏青铜鎏金佛像,这些佛像尺寸高大,做工精美,甚可重视,关于这批佛像的名称和时代,吴峰云有论文发表。名称为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韦驮天王、护世天王以及寒山、拾得像。  相似文献   

5.
对志书章节体与条目体的比较研究表明,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为完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2015—2020年)》提出的规划任务,可采用条目体修志方式,既可较好地解决第二轮修志所存在的问题,又可保持我国地方志书特有的传统结构形式,在继承条目体的长处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发展。在对条目体的4部志书进行对比分析后又认为,志书条目体的编修应充分发挥条目体的长处,并将章节体的长处融合于志书中,章节体与条目体的结合体不是简单的结合,而应注重志书采用条目体"述"体的应用和合理设置条目体志书的条目。  相似文献   

6.
公元6世纪中期,中原北方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一种以双菩提树为背屏、北齐新样式佛像为主尊、常以镂孔透雕形式表现的白石佛教造像,其造型精美,特征鲜明,与早年流行的尖楣状背屏造像形式迥异。本文以邺城地区历年出土佛像为中心,结合周边区域同类背屏式造像,探讨北齐"龙树背龛式"造像的构图特征及技术传承。  相似文献   

7.
成都万佛寺自南朝至明代千余年间,是成都著名古刹。它风景优美、香火兴旺,历来是各代贵族名流、善男信士朝香拜佛和游览的胜地。据文献记载和出土石刻造像题记,万佛寺创于汉延熹年间,梁时名安浦寺、唐名净众寺,宋名净因寺,明代也称净因寺、又称竹林寺、万佛寺、万福寺。明末毁于兵燹,以后未再重建。民国时,这里已是一片废墟。万佛寺遗址先后有四次出土石刻造像,清光绪八年(1882年)首次出土残佛像,流传国外的宋元嘉二年(425年)净土变造像就是这次出土的。1937年农民种地掘出残佛像12尊,佛头26个,其中包括梁中大通元年释迦造像和北周阿育王造像等。1945—1946年间,前四川理学院在此修建校舍,第三次出土众多的佛像,均被砸毀埋于  相似文献   

8.
阜新于寺镇出土鎏金铜佛1992年7月4日,阜新县于寺镇下窑屯村民在盖烟房挖土过程中,距地表1.5米左右探处发现察金铜佛。经有关专家鉴定,无论从造型、铸造技巧以及雕塑艺术,可堪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此尊佛像为半裸体鎏金立佛像。佛像身高23厘米,重量2...  相似文献   

9.
黄春和 《收藏家》2022,(11):47-56
2021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成任村东南发掘了一处东汉家族墓地,墓地南距汉长安城遗址约15.7公里,东南距安陵县城约7.8公里,东汉时属司隶校尉部右扶风安陵县境。在该墓地编号M3015的墓室内,出土了两尊金铜佛像,当地考古工作者定为东汉晚期遗物(图1、图2)。这两尊佛像出土的消息在2021年12月9日正式披露1后。  相似文献   

10.
《呼兰府志》是清末呼兰知府黄维翰撰的第一部呼兰地方志书。全书共十二卷,约十八万字,从地理、政治、财赋、交通、外交、祠祀、学务、武事、人物、礼俗、物产、艺文等十二个方面,较全面地叙述了呼兰地区从古代直到清朝末年的历史沿革。自乾隆初年到清末,经过一百七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呼兰逐步成为黑龙江著名的粮仓和经济重心地区。因此,《呼兰府志》名为府志,实际上,在重点记载了地方沿革、物产等外,也涉及了黑龙江很多历史情况。做为一部黑龙江历史和地方志研究有价值的志书,一直为国内外史学界所重视,在我国各地大学、图书馆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中均有藏本。  相似文献   

11.
2021年5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北杜街道成任村南发掘了一组6座东汉晚期墓葬。墓葬形制完整,排列整齐,是一处家族墓葬。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了2尊金铜佛像,是目前国内考古出土的时代最早的金铜佛像,对于佛教文化的传入及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80年6月,河北省赤城县东兴堡乡前孤山村放牧人在村东2里的永福禅寺遗址附近发现三处佛像、佛具窖藏。1号窖出土鎏金铜坐佛7尊、布袋僧一尊;2号窖出土鎏金铜舍利宝幢亭一座、菩萨2尊、立式罗汉6尊、韦驮、托塔天王各一尊、狻猊、孔、象各一件,另有真武神一尊、莲花座2件,还出土了铭为“嘉靖四十五年八月吉日造”的小铁钟一口,装在锡盒中的木印一方;3号窖出土的主要是僧房日常用具:掸瓶、茶瓶、药罐、笔筒等。同时在寺院遗址上发现“孤山永福禅林”碑一通。  相似文献   

13.
神仙佛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对佛像的接受,始于把佛陀的造像不是做为断绝欲望的觉者(即佛陀)来理解,而是理解成为充满欲望的神仙之一.由四川省绵阳市东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把佛像与钱币配置在一起,这种表现方式,是出于对佛像的不正常的理解.摇钱树,是把以西王母为代表的神仙世界,以及象征冥界财富的铜钱,配置为一个铜制的树木.摇钱树中铸造了佛像的事实,明白地讲述了当时的人们是把佛像作为神仙之一来理解的.在日本奈良县新山古坟出土的三角缘佛兽镜中,铭绘的三尊座像,被认为是佛、西王母东王公.同时表现此三者,是佛像仍然被认同为神仙之一的一个明确的例子.况且,镜中所铭绘的佛像肩部生  相似文献   

14.
现藏哈佛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的一尊鎏金铜佛像分为佛陀与头光两部分,其中佛陀及台座上的双狮都具备典型的犍陀罗艺术特征,当产自中亚或印度,年代约为2世纪末到3世纪初,即中国的东汉晚期;头光背面的火焰纹是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为5—6世纪在东亚地区后补制作的。此类来自中亚或印度的鎏金铜佛像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早期小型鎏金铜佛像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河北地区出土的30多尊小型鎏金铜佛像无论从造型还是细节特征都深受健陀罗风格的影响。其中1955年出土于河北石家庄北宋村东汉晚期墓葬的鎏金铜佛像,年代与哈佛佛像接近,佛陀脑后有插榫,佛首微微前倾,施禅定印,身前有两位下跪的供养人,台座正面立有双狮,双狮中间为浮雕或者线刻的莲花,是3—4世纪中国早期小型鎏金铜佛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5.
周慧先生提出了篇章节目体志书引入条目体的问题,他说:"将条目体引入第二轮志书要进行适当的改造,比如条目的类型及大小,条目设置数量的多少、条目标题的制作方式、条目的写作方法等等,都要与志书相衔接,不能机械地照搬照袭。"(周慧:《关于第二轮志书编纂问题的思考》,载《中国地方志》  相似文献   

16.
特色,是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色彩和风格,是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特征。地方志书的特色,是一个地区志书区别另一地区志书的本质所在。第二轮地方志编修工作已全面展开,要全方位记载20年间本区域内的各类资料,涉猎的时间长、范围广、领域多,收集的资料浩如烟海,采用条目体撰写的志书由于写作单元为条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编修采用章节体或条目体各具优长。第一轮修志章节体被广泛使用,其过度模式化已形成对地方志编修的限制。条目体志书在第二轮志书的编纂工作中逐渐为各地重视,但其编纂理论与实践仍需进一步探索。要注意志书条目体与年鉴条目体的异同,防止完全照搬年鉴条目模式。强调综合性、系统性等志书编写原则,对条目体志书的编纂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洛川出土唐代鎏金铜造像洛川县博物馆于1981年从本县槐柏乡杨候村征集回一组窖藏鎏金铜造像48尊,其中各类佛像12尊,菩萨像34尊,罗像1尊,天王力土像1尊。这组造像工艺精美,体态轻盈而丰满。过去曾作过消息报道,现摘要作以介绍。一、佛造像编号02通高6...  相似文献   

19.
崔振刚 《沧桑》2011,(1):12-13
条目是志书直接记述的实体。志书条目竖写,是志书一种基本记述方法。运用好竖写方法是决定志书记述成功的关键。当前,志书试写稿或初稿在条目竖写中常见的问题较多。而且志书条目竖写要讲究方法。本文就其常见问题和讲究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8,(12)
窖藏坑位于忻州古城址西北部,东北距明代忻州古城北城门楼约150米,北距北城墙基址约20米。2013年9~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对窖藏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窖藏坑出土了34尊佛教造像,包括立式佛像、坐式佛像、立式菩萨像、骑象普贤菩萨、背屏式佛造像、跪式供养人像等。造像时代上起北魏,下至唐代,以北齐为最多,均为寺院供养佛像。造像窖藏坑形制规整,专为埋藏佛像开挖,应是当时的寺院受到强制措施不得已对佛像采取毁坏并埋藏的行为。据出土情况推测,佛教造像埋藏时间应为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至会昌五年(84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