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先后派遣十万部队、两万干部挺进东北。1945年11月至1946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1945年9月21日在沈阳正式成立,彭真为书  相似文献   

2.
季淑芬 《黑龙江史志》2007,5065(6):38-39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派出10万部队,2万多名干部挺进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初到东北,遇到的经济形势相当严峻,厂矿停产,银行倒闭,商店歇业。解放区的财政支出极为紧张。开始财政靠搜集日伪物资和发行纸币维持开支。然而,日伪物资有限,纸币发行量不能太大,两种办法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财政问题。"到1946年秋季,摆  相似文献   

3.
刘震  吴信泉 《神州》2009,(1):51-54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在完成了对傅作义集团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之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精神,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法,逐次歼灭被围的傅作义集团。而当时的天津警备司令官陈长捷指挥62、86军等部10个师及地方部队共13万人,自恃"大天津堡垒化",企图负隅顽抗。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天津发起总攻,经过29个小时激战,至15日15时歼敌13万余人,俘陈长捷,解放天津。天津解放后,北平国民党守军25万人,陷入了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4.
一度发展到40多万人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寇殊死战斗并多次取得胜利,却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日军的疯狂"围剿"而惨败,剩余4万余人泣别白山黑水,踏入异国土地。本文主要论述了东北民众救国军失败原因及最后被迫退入苏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铁路员工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团结各界爱国人士,积极配合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6.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铁路是国共东北之争的重要资源,苏联对东北铁路的影响甚大,很大程度上帮助中共修复了东北铁路,虽然有为了自身利益的目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东北铁路的归属权。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新四军是抗战时期驰骋大江南北,抗日寇、歼伪军、除顽军,威震华中地区的英雄部队。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9月,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新四军第三师4个旅和3个特务团共3.5万多人,在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的率领下,长途跋涉奔赴冰天雪地的东北,参加了创建东北根据地和东北的人民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8.
1948年10月,东北长春市寒风萧萧,落叶纷纷。人民解放军如铜墙铁壁,把城内10万国民党部队围屯快7个月了,敌人的战争局面日益见蹙,阴霾的空气在人迹稀少、饿殍载道的孤城上空弥漫着。  相似文献   

9.
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催生并带动了近代东北区域城镇的发展,而以中东铁路附属地建设为发端,在铁路经济和国内外移民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东铁路沿线先后速度崛起了一批以哈尔滨、大连为典型代表的近代化新兴城镇,其城市化、城市近代化水平跃居全国前列,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10.
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筑催生并带动了近代东北区域城镇的发展,而以中东铁路附属地建设为发端,在铁路经济和国内外移民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东铁路沿线先后速度崛起了一批以哈尔滨、大连为典型代表的近代化新兴城镇,其城市化、城市近代化水平跃居全国前列,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11.
<正>十九世纪末,沙俄为侵略中国东北和称霸远东,在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同时,为了在远东寻求一条到达海参崴的便捷通道。中日甲午战争,为沙俄找到了胁迫清朝同意修筑铁路的契机。清朝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其中有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的规定。俄国一直视中国东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蓄谋把东北变成它的"黄俄罗斯"。于是,联合德、法两国进行干涉,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沙俄在"还辽"事件以后,即向清政府索取报酬。李鸿章于1896年与沙俄政府签订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  相似文献   

12.
富宏博 《中国钱币》2013,(3):50-54,I0002
我国东北地区历来是战略要地,抗战胜利后,亦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1945年,国民党政府利用和苏联政府订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合法地位,在美国的支持下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机会,调遣大军向东北进逼,欲抢占东北。为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于1945年9月15日成立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同时先后从全国各解放区派遣两万干部、十万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开赴东北,建立东北解放区。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东北四平会战,双方精英尽出,蒋介石派父亲往东北督战,林彪军队大败。在此关键时刻,父亲向蒋介石极谏,自愿留在东北继续指挥,彻底肃清林彪部队。蒋介石没有采信,竟片面下停战令。林彪部队因此复活整军,最后反攻整个东北。事后多年,国民党检讨内战失败原因,蒋介石本人以及国民党军队将领咸认为那次片面停战,不仅影响东北战争,而且关系全盘内战  相似文献   

14.
东北是个土地肥沃、盛产粮食的地方。近代,随着俄国人的到来,中东铁路的通车,日俄战争的爆发,小麦种植面积也大为扩大,由东北传统家庭手工业转化而来的榨油业、面粉业、酿酒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这其中邵家的产业曾遍布东北主要大城市,而作为哈埠民族工商业乃至东北民族工商业的典型代表,以经营面粉业而闻名于东北的天兴福创始人邵乾一,在粮食加工业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15.
四维 《安徽钱币》2006,(4):10-10
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即以敏锐的眼光,看待未来的东北战场。 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1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出进军东北的命令。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是年底,先后挺进东北的部队已达13万之多。  相似文献   

16.
张鹤鸣 《纵横》2008,(12):20-25
1945年10月25日,山海关保卫战打响了.这是在辽沈战役之前我军抗击国民党军队进攻东北的第一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坚守22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主动撤离山海关。山海关保卫战打乱了蒋介石争夺东北的战略计划,为党中央、中央军委"进军东北、争取东北"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东北后来的大决战打下了伏笔。本文根据亲自指挥该战的原冀热辽部队十九旅旅长张鹤鸣撰写的遗作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7.
"满铁"的第一个面子工程1904年2月—1905年9月,日本与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争夺殖民地利益的战争。根据《朴茨茅斯和约》,失败后的沙皇俄国将由其建设管辖的中东铁路长春至旅顺段(即南满部分)拱手转让给了日本。作为战胜国的日本由于庞大的战争开支,也使本来就不充裕的财政捉襟见肘,欧美列强对其是否有能力经营好南满铁路及其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国共两党首先在东北展开了争夺.1945年8月至11月,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及有关指示,中央军委对全军的部署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各解放区共抽调11万部队、2万干部奔赴东北,为我党先机控制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以进军东北的八...  相似文献   

19.
<正>1945年8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关头,党中央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迅速派出包括四名政治委员在内的二十多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进入东北,成立以彭真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同时发出一封封电报,催促各解放区火速抽调两万干部、十万部队挺进东北,抢占城市。其中党中央先后派遣六批领导二百多名干部告别延安,跋山涉水,奔赴东北,来到佳木斯。并且很快建  相似文献   

20.
李福琴 《黑龙江史志》2006,(4):48-48,55
辽沈战役结束不到两周,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挥师入关,会同华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主力12个军,80余万人,战马10万匹,在1 200余华里的战线上,展开了规模巨大的战役行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其中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充足的后勤保障无疑是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