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凤 《神州》2014,(11):215-215
中西方在绘画艺术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存在的各自发展的特点,都在各自追求着自身的完美,如在绘画意境的传达上,中西方绘画都有着各自的追求,同时各自表现出意境美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最终都是为了体现出绘画的美学价值,因此,基于在美学价值体现上,又使得东西方文化在艺术层次上又形成了一致。对此,今天本文通过对东西方绘画意境美的比较,并根据自身多年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城市工商业结构、城市经济所有制形式及城乡经济关系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中西封建城市经济结构的差异,指出中国封建城市在经济上以商业繁荣为特征,大多属消费型城市,西欧封建城市以手工业发达为特征,大多属生产型城市。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所有制以国有制占主导地位,西欧封建城市则以行会所有制为主。中国封建城市经济是封建小农经济的补充物,西欧封建城市经济则是封建庄园经济的瓦解者。这些差异使得它们对各自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交通近代化过程中人力车与电车的矛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印焕 《史学月刊》2003,(4):99-104
作为民国城市的新旧两种交通工具,人力车与电车的矛盾接连不断。在所有的冲突中,人力车夫因生计被剥夺而痛恨电车,电车虽为先进交通工具,却也不得不在触犯众怒的歉疚中小心谨慎。而政府在处理这对矛盾时,也经常陷入对人力车与电车的双重同情之中。总之,人力车与电车的矛盾,是交通近代化过程中新旧两种交通工具的较量,虽然暂时难有赢家,但电车取代人力车,则是历史的必然。人力车与电车冲突的根源,主要在于取缔人力车的同时,如何安置好众多人力车夫的生计。政府处理不好这一问题,将会把自己带人到革命的漩涡之中。  相似文献   

4.
中西传记史学的产生及其趋向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传记的史学观念与中西所共有的原始宗教文化形式紧密相关,并在叙事史学的基础上得以产生。在古希腊罗马,由于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在其文化结构中的矛盾运动,传记史学兴起后自成一体,与叙事史学并行不障;而中国则由于祖先崇拜长期占据优势,传记史学在叙事史学的基础上产生后,遂将叙事史学同传记史学结合起来,定为一尊,形成正统的史学体裁。比较研究中西传记史学的产生及其趋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视中西史学比较中的社会学视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史学比较,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中西历史进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无论是具有可比性的一般的历史过程,还是与这些过程密切相连的理论问题;其二是中西史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本文所谈到的即是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应该说明的是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崔青青 《沧桑》2010,(6):125-126
中国近代化的失败并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其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的深层次原因。与日本相比,中国近代化所遇到的阻力更为强大,所处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其先进的阶级力量亦远弱于日本。因此,中国近代化的失败是很容易理解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由于有关中国近代化问题涉及如何阐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助于对近代中国发展趋向的认识与把握,进而从较深的层面拓展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并为当前的现代化事业提供历史的资鉴,因而逐步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围绕着中国近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9.
陈凤桂 《神州》2012,(18):336-337
当今社会“绿色”、“环保”巳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无公害的绿色材料,元氯的绿色冰箱,尤其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亲睐。如何将绿色食品材料加工成可直接入口的绿色烹饪制品,烹饪过程中如何控制事物的安全性问题,巳成为烹饪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的近代开发中,刘铭传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他是个先驱性人物。中国人民近代反帝反封建斗争自觉不自觉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在当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最终目的.蒋经国先生在台湾搞的现代化也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刘铭传1885年任台湾巡抚,干了4年,现在看他的政绩还是很了不起的。第一他抓了国防建设,建了军工厂。第二他对台湾的社会经济财富进行了清查。台湾的人口、土地和赋税等情  相似文献   

11.
一、中、西方在建筑上不同的传统观念 人类的建筑活动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而作为技术和艺术合二为一的建筑则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中、西方在古老的哲学观念上的分歧,带来了建筑观念的不同。西欧文明的古代建筑表明了人们对于无限宏大的宇宙存在着自己的主张;而传统的中国建筑却表现了人们对与自然相协调、与之共存的理想的追求。这在建筑空间中表现得犹为突出。西方建筑空间就是从无限的外部空间中用石头围割成的有限的所谓内部空间,即在无限的空间中,人类切取了自己可以支配的有限空间。石壁、天花是与“无限”的界线,  相似文献   

12.
徐建融 《收藏家》2005,(12):55-58
以书画为大宗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年来获得了火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向艺术品市场,对此,有人提出怀疑: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究竟还有多大的空间?其中是不是有泡沫?对于这一问题,不少专家根据世界艺术品市场的状况,认为西方画家的一幅画,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美金,所以中国画家的一幅画,尽管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人民币,还远远没有与国际接轨,所以还存在着长时段的大幅升值空间。特别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股市、房市的疲软不振,更给予艺市以有力的支援。对于这样的分析,我并不敢完全苟同。我认为,在近五年中,艺市将因其惯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欧洲地区小石器文化的共同点是打片没有固定程序,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主,但在Arago遗址中仍有少量的手斧和显示进步的技术因素,而在东欧和中国的小石器文化中都没有出现。"莫维斯线"的成因可能相当复杂,单纯归于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4.
15.
新闻自律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西各国都制定了一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由于各国在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种种差异,这些规范也相应呈现出各自特色。这篇文章立足于中国的规范,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中西新闻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分析比较,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中西民族特征溯源——中西历史比较研究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在地理位置上各据东西,在社会制度上迥然相异。由于不同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等,中西两大民族的性格、气质各具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西方民族的冒险精神。本文想就中西古代(上古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各自对这两大民族特性的形成所起的不同作用作一个粗略的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迟滞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也是学术界热衷讨论的问题。概括地说,近年来学术界对近代化的迟滞原因的看法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大一统的制度因素;思想文化方面,儒家学说讲求道德为中心、尊卑等级的价值观因素,及产权不明、管理混乱、国内市场不统一等经济缺陷因素。这里我想对近代化迟滞的原因,谈谈自己的想法。东方小农生产方式决定的文化、思想、政治特点中国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农业。我们祖先就是繁衍生息在一个与外部相对隔绝[1],内部却相当广阔的适宜农业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以一家一户为独立的经济实体,为满足…  相似文献   

18.
由于资料的原因 ,两宋人口的研究历来多集中在北宋 ,南宋着墨不多 ,且不提南宋后期 ,从而影响对南宋历史的理解。本文广泛利用宋元文献和明代方志资料 ,对至今所能见到的绝大部分的南宋户口数据进行考证 ,建立了南宋初绍兴三十二年、南宋中期嘉定十六年和南宋末年的户口系列。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南宋人口的发展过程 ,对于南宋人口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并论述了南宋前、中、后三个时期各区域人口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清代新疆货币是整个新疆货币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清末新疆建省后,新疆经济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刺激和内地各省影响下,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趋向。货币作为经济文化的一部份,自然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在铸造方法、形制及货币思想领域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人文地理》1989,4(4):54-60
本文简要阐述了台湾的城市(人口数量)等级,城市人口分布。重点分析了台湾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的三个阶段--城市人口普遍增长、大城市人口聚集、中心城市人口扩散--的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和规律以及原因。根据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论述了台湾人口迁移与空间因素的相关程度与原因。最后还指出台湾人口城市化速度与台湾的经济结构变化相一致和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