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风事件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学常 《百年潮》2004,(11):36-41
重庆的胡风给了延安 一个含混的身影 最早,是鲁迅将胡风与毛泽东联系起来.胡风是鲁迅的学生,一直以传承鲁迅精神为己任;而毛泽东,也始终认定自己"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当时商定的治丧委员会名单里,就有胡风和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余广人 《百年潮》2001,(9):44-50
如果要问,中国近代历史上毛泽东最推崇的人是谁,人们可能都会回答:鲁迅。毛泽东曾充满感情地说过:“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毛泽东与鲁迅——两位时代的巨擘,如两座交山巨峰,终生相望却无缘相逢。幸而两“山”之间曾有一“峰”,为他俩架设过一座精神桥梁。他就是冯雪峰。今年,适逢鲁迅诞辰120周年,同时是毛泽东忌辰25周年,也是冯雪峰逝世的25周年。本期发表《冯雪峰:为毛泽东和鲁迅相知架桥》一文,将鲁迅与冯雪峰的交往以及毛泽东与鲁迅心灵的相通的史实告诉读者,也是对他们的一种纪念。  相似文献   

3.
正鲁迅是将人性看得透彻,揭得透底的。不过看人看到骨子里的鲁迅却仍会上当。1934年5月15日,鲁迅收到史济行从宁波发来的信,先说曾与柔石、殷夫等人拜访过先生;再说"鉴于国内文坛之消沉",正筹编一本《新文学》月刊,并列出一大串已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最后是请鲁迅"惠赐大作"。鲁迅编辑《语丝》时,史济  相似文献   

4.
鲁人 《湖南文史》2012,(9):40-40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说:“鲁迅对人,多喜欢给予绰号。”笔者看了一些,发现鲁迅真的是颇喜欢给人起绰号。鲁迅的祖父因贿考入狱后,家境便开始每况愈下了。一次,鲁迅二兄弟用压岁钱买了一本画谱,三弟周建人将这事对父亲说了。父亲看过书虽未说什么,却让鲁迅挺不高兴,于是,便给三弟起了绰号叫“谗人”。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萧军是鲁迅的学生,晚年时的萧军还专门刻了一方印章,日:“鲁门小弟子.”这其中的因由,既有鲁迅为高扬民族御侮大旗的成名作、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作品《八月的乡村》所作的序,与为反击狄克(张春桥)攻击《八月的乡村》所作《三月的租界》的檄文;更有1936年10月19日晨鲁迅逝世时,他跪倒在鲁迅床前石破天惊的号啕大哭,与鲁迅逝世周月忌日,在鲁迅墓前将刚出版的刊有鲁迅照片与纪念文章的《中流》《作家》《译文》等杂志当作祭品焚化等感人场景,以及面对狄克同伙马吉蜂讥讽他为鲁迅的孝子贤孙,他与其决斗摔跤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文坛掌故……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9,(10)
拳打狄克们鲁迅逝世后,萧军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曾将新出版的《中流》、《作家》、《译文》等刊物,在鲁迅墓前焚化。这些刊物都是鲁迅先生生前关怀和支持的。新出版的这些刊物上面刊有对鲁迅的纪念文章和照片。当然,萧军并非有神论者,他这样做,实在是人在极度悲哀时的一种身不由己的行动。然而,此事却被狄克一伙看见了。于是他们便在《文坛消息》上写文章漫骂萧军是“鲁门家将”,是鲁迅的“孝子贤孙”,烧刊物  相似文献   

7.
江明明 《百年潮》2020,(1):67-72
关于鲁迅在大夏大学演讲的相关内容,流传最广的说法应该是由茅盾、巴金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的《忆鲁迅》一书中的记述。遗憾的是,由于书中郑伯奇的错记,《忆鲁迅》一书中将鲁迅大夏大学演讲的题目和内容搞错了。对于这其中的错误,有学者在不断地进行考订修正。而笔者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也较为关注和熟悉,因此不揣鄙陋,拟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此问题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正本清源,以免讹误再度传播。  相似文献   

8.
台静农( 1902年- 1990年), 安徽霍丘人。他曾是以鲁迅为首的未名社的重要小说家,鲁迅对他的小说评论道:“能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的,也没有更多,更勤于这作者的了。”文学史家杨义对台氏小说评论说“从内容到风格,皆师法鲁迅”,将他定位为乡土写实作家。他是鲁迅的重要朋友之一,可以互谈心曲。中国第一部评论鲁迅的论集《关于鲁迅及其著作》是他问世的第一本书。他1925年结识鲁迅,直到鲁迅逝世,有11年交往,彼此通信六七十封。 台静农与陈独秀交往时间很短,只3年多,陈独秀就去逝了,其情景很长…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横眉冷对”的战士,其实不尽然,真实的鲁迅并不像一些人传言的那样冷酷和无情,相反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以至于受伤后仍“以德报怨”。  相似文献   

10.
柳哲 《古今谈》2000,(3):11-14
曹聚仁与鲁迅非泛泛之交。1927年12月21日,鲁迅应邀到上海暨南大学演讲,曹聚仁时为暨大教授,参加听讲并将鲁迅讲演笔录成文:《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在上海1928年1月29日、30日《新闻报》副刊《学海》第182、183期上发表(署名刘率真),后收入杨霁云编的鲁迅《集外集》中。三十年代初,曹聚仁主编《涛声周刊》、《芝种》及与人合编《太白》等报刊时,鲁迅积极为之撰稿,往来书信就有40余封(据1981年新版《鲁迅全集&;#183;日记》记载:曹聚仁从1933年5月7日得鲁迅第一封书信,至1936年3月7日得鲁迅最后一封书信止,共得43封书信),单《鲁迅全集&;#183;书信》就收了鲁迅致曹聚仁的二十五封半信。鲁迅逝世时,曹聚仁集鲁迅诗意写成挽联。  相似文献   

11.
鲁迅对自然科学的探寻研究始终秉持着一颗由衷地热爱之心.他著作和翻译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因此,要全面了解、认识鲁迅,那么,鲁迅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研究是不能忽略的.在新时期初期,涌现出近十篇关于鲁迅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论文.这一阶段对鲁迅与自然科学的研究重心主要表现在对鲁迅关于科学论述的初步整理;对鲁迅单篇科学论文的分析解读;对鲁迅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作整体上的探讨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丰子恺三十八岁时,在浙江石门湾缘缘堂专事译著。一九三五年他译出了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徵》,同时鲁迅先生亦将此书译成。两位作家在内山书店晤面谈及这事,鲁迅当即推让丰子恺译稿先行出版,随后鲁迅才将译稿交书局印行。鲁迅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丰译本不致滞销,以至劳而无功。丰子恺对鲁迅这种谦让的态度和爱护后辈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3.
陈漱渝 《纵横》2008,(4):51-54
一据统计,现存鲁迅藏书有4062种,约14000册,其中中文书籍2193种,外文书籍1869种,包括中文线装书、中文平装书、俄文书、西文书、日文书等。鲁迅1936年7月7日致赵家璧信中说:"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鲁迅将他  相似文献   

14.
一张清瘦的脸,两撇一字短须,炯炯有神的目光,根根直立的黑发,这就是鲁迅先生——一副与生俱来的硬骨头,一个天生的战士。在黑暗的旧中国,鲁迅先生总是冲锋在战斗的最前沿,他虽然没有拿枪使炮,但他手中的如椽巨笔和笔下的文字,却比枪炮和弹药更有力量。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鲁迅,一个“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鲁迅。鲁迅先生的一生,总是生活在战斗中,这种战斗没有枪林弹雨,却充满蜚短流长。沉重的家事,使先生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面对腐败没落的清政府,先生…  相似文献   

15.
正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扶持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木刻家。其中,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广东籍木刻青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像当时很多渴求进步的青年一样,把鲁迅当作导师,鲁迅也抱着"甘为人梯"的精神和他们往来密切:通信、寄书、购买工具,资助出版,为作品作序,还将他们的作品介绍到国内外的展览会上展出等。在鲁迅的影响与  相似文献   

16.
一鲁迅先生的纪念会,70年来不知开过多少次了。在中国,鲁迅至今是个大话题。概括说来,从鲁迅逝世的1936年到1980年代初,“鲁迅话题”是百分之百的“政治话题”。此后,鲁迅话题逐渐被移出政治范畴,挪进学术领域。近20多年,鲁迅话题由“在朝”转向“在野”,随即在学界与民间展开“鲁迅争议”,王朔,是这场争议的发难者。到了新世纪,“鲁迅争议”衍生了“还原鲁迅”的愿望。就我所知,不论是鲁迅的“捍卫派”还是“质疑者”,近10余年出版的鲁迅专著大幅度超越旧有尺度,试图描述真实的鲁迅。旧史料出现新的解渎,一些新的史料披露了。其中,最可注意的声音来自鲁迅后代:先有2002年周海嬰回忆录《我与鲁迅七十年》,后有2006年海婴先生大公子周令飞在交通大学的一场讲演,这位鲁迅的长孙直截了当问道:“鲁迅是谁?”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鲁迅的照片里,没见过拖着大辫子的鲁迅。照片上,年轻时的鲁迅已是寸发新式青年了。中年后照片上的鲁迅,一副浓眉,"隶"字形胡须,横眉冷对,因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良知而被誉为"民族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拖着大辫子的鲁迅。但生在大清朝的子民,一生下来就必须拖着一条辫子成长,鲁迅也不能例外。鲁迅拖着辫子进了三味书屋,拖着辫子进了水兵学堂,拖着辫子走出路矿学堂,又拖着大辫子到东洋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后,出版《鲁迅全集》便成为中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在抗日文化运动中,《鲁迅全集》的出版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在国家和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人们更迫切需要《鲁迅全集》这样的精神食粮来唤起民众,支撑抗战。而这一重任,首先就落在鲁迅  相似文献   

19.
史其 《百年潮》2011,(10):70-73
近来,有论者关注起鲁迅当年的经济收入和经济状况来,但看法是截然相反的:一说,鲁迅是富人;一说,鲁迅是穷人。这两种看法孰是孰非?近读鲁迅晚年书信,他对此都有过明确的表述。这些表述,对于我们了解鲁迅的伟大人格及他的经济生活,是第一手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孙伏园在《哭鲁迅先生》一文中谈到过鲁迅的一件往事,让人不胜唏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