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建国以来若干军事战略方针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50年代中至 60年代末是新中国面临严峻考验的时期 ,我国诸多军事战略方针在这个时期凸显、定型、变化 ,其中有的战略方针一直影响至今。本文简要分析了在这时期制定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积极防御”方针、“北顶南放”方针、“诱敌深入”方针、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方针和“对付四面八方”战略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主要战略对手,保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二是60年代中期到  相似文献   

3.
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军队建设、全面提高战斗力的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邓小平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我军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凡的创新精神,蕴涵了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4.
军事战略方针是全面计划、部署、指导平时与战时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基本依据。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积极防御,决不先发制人"的战略方针;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军事战略方针;198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重点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在1993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江泽民主持制定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即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2004年6月,中央军委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率先提出了反映时代特征、本质和发展趋势的军事战略构想,他解放思想、突破禁区,开展党和军队高层的军事战略讨论,使军事战略理论重新回到了实事求是的轨道;他准确提出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实现了军事战略理论上"制战"和"作战样式"以及"现代持久胜敌"三个根本问题的结构性转变。邓小平的军事战略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江泽民军事战略理论是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的新发展和新超越;胡锦涛军事战略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是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定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是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和新时期军事战略的新起点和新标准,是中国军事战略的最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严峻的周边态势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央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通过全民动员,大办民兵;布局纵深,建设三线;防范突袭,加强防空;备战备荒,深化训练等举措加强战备工作。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打造国防建设的杀手锏,提高军队技术装备水平。在条件极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战略方针初步调整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中央军委领导集体从战略全局出发,先后做出设立军委战略委员会、制定作战预案,统一全军作战思想、更新战略方针表述,组织实兵演习、推动战略方针细化落实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体现了应势而变、顺势而为的勇气和智慧。这些重大决策既坚持了军事战略自卫防御的根本点,又增强了战略布局的平衡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也为军事战略方针继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战略方针初步调整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中央军委领导集体从战略全局出发,先后做出设立军委战略委员会、制定作战预案,统一全军作战思想、更新战略方针表述,组织实兵演习、推动战略方针细化落实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体现了应势而变、顺势而为的勇气和智慧。这些重大决策既坚持了军事战略自卫防御的根本点,又增强了战略布局的平衡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也为军事战略方针继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北部边防,到清代前期的康熙朝时第一次具有了国防意义。它不仅仍要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袭扰,而且还要抵御外国军事扩张势力的入侵。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到十八世纪二十年代,作为一代国家政治、军事最高统帅的康熙皇帝,他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国防军事战略,即把防御和进攻统一起来,寓攻于防,寓防于攻,攻防结合。在这一军事战略的指导下,清军在北疆地区初步建立起防御体系的基本格局,并且采取多种扬长避短、因势制敌的战术和策略,使北部边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战局面迅速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很快实行改编,加入南京政府指挥之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参加对日作战。围绕着如何配合友军共同对日作战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内部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其军事战略方针在实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文化思想萌发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达到顶峰,其建设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理论、“双百”方针、“两用”原则指导了当时的文化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70年代以后,法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先后占领柬埔寨和越南南方,并向北方入侵,严重威胁着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云贵总督岑毓英为了维护国家边圉,积极提出办防设想。本文从岑毓英力拒洋人入关的防御思想、“以人为本”的防御观念、暗助刘团与“衅不自我开”的防御策略、重视防守设施建设的防御部署四个方面探讨了中法战争前岑毓英的边防思想,肯定了他的功绩,分析了他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军方制定了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战略取向,以打败日本为目标的“橙色”战争计划。这一战略方针坚持了23年,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才正式被以“先欧后亚”大战略为基础的“彩虹5号”战争计划所代替。本文拟揭示这一战略演变的全过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美国的军事战略发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英军事合作提供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50年代初陆续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在50年代提出这样一个方针呢?这是与当时中国实现了社会的伟大变革以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分不开的。实际上这个方针的提出过程是与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同步进行的。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一方面我们党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制定一个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方针;另一方面在科学领域、文化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当时也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果不以一个正确的方针予以指导,就不能解决这…  相似文献   

15.
军事战略归根到底是治国之道,是指导军事斗争实施和军事力量建设的根本方针,主要内容就是解决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从而正确解决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主要战略方向等重大战略问题,以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实针对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军队的两位重量级人  相似文献   

16.
赵俊峰  王海波  陈金俊 《神州》2013,(20):285-285
近十年来,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进程中,日本航空自卫队将多年的“专守防卫”战略转变为“积极防御”战略,加快了航空武器装备更新步伐,对我国的军事威胁日益加大。目前,日本已经基本建立“洋上防空”体制,将国土防空、远洋防空、陆地防空、海上防空和导弹防御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日本列岛为中心,在其周边广大海域,进行旨在保卫本土及1000海里内海上交通线安全的防空作战体制。  相似文献   

17.
所谓建设“西南大后方”,是指国民党把川、康、滇、黔、桂等省作为抗战的政治、经济后方基地的战略行动。国民党到底何时确定西南为对日抗战的战略大后方,涉及到对抗战前后国民党的内政、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针的评价问题。台湾方面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蒋介石早在1935年初就制定了“建设西南大后方”,“向国内退军”,进行持久消耗战的秘密计划”。这一观点,也为大陆某些学者所接受。我认为,考察  相似文献   

18.
《独立评论》与抗日救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九·一人”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成了最大的时代主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社会各界对日态度软硬不一、强弱各异,大体而言,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当局,推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与“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妥协方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深明民族大义者,则坚持全民族抗战的积极路线。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自由主义思潮孕育下成长起来的一批知识分子,本着士人传统的“经世致用”精神,以深切的爱国激情和冷静的学术理智继续张扬着前辈们一贯高举的“救亡”与“启蒙”大旗。在30年代初空前的国难时艰中,他们一面…  相似文献   

19.
许海云 《史学集刊》2000,2(4):61-66
北约在战后初期建立后,50年代在对外战略上经历了“集体安全战略”、“前沿总体防御战略”以及“核威慑与全面核战争”战略,以上三构成了北约50年代对外战略的三个支柱,三相互联系,互相融合,对北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反映了北约冷战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审蒋”无法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张伟联系到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之前已经制定了“逼蒋抗日”的策略方针,学术界仍有人认为,中共中央在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后,立即决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指导下,对蒋介石个人的处置在策略上有一个发展过程,即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