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文山 《文物春秋》2002,(1):1-10,36
西周青铜器“邢侯簋”铭文,涉及到邢国的“迁封”,老一辈金文学家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刘节《古邢国考》、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以及近人李学勤、唐云明两先生《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王冠英先生《关于西周青铜邢器的铸造工艺》、李先登先生《邢国青铜器的初步分析》等,均对此器作过考释或论述。本文着重对此器有关邢国“迁封”的铭文进行集释,并结合有关铭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国“迁封”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两周曹国铜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雨 《中原文物》2008,(2):42-46
两周时期曹国式微无闻,过去曹国的西周青铜器也从未被发现过.本文将近千年前扶风出土的姬寞母豆铭文和1992年同地出土的师(盂)钟铭文对读,发现两器铭文完整地记录了曹国公室西周时期的世系序列,并以其与<史记>的<管蔡世家>、<三代年表>对勘,修正了<史记>的缺漏和错记.同时这一研究也顺利地识读了千年不得通解的姬寏母豆铭文,以及近年出土的师孟钟铭文的释读问题和断代问题.本文还对金文中的曹国铜器、曹国地望和曹都地理沿革作了初步考查.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三位先生合撰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以下简称《分期》)一书,已由文物出版社于1999年末印行。这部书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一项研究专题的成果,预定目标是“以西周青铜器中铭文可供西周历谱研究者为主,就其形制、纹饰作考古学的分期断代研究,为改进西周历谱研究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青铜器研究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在传统金石学的影响下,曾长期偏重于铭文。现  相似文献   

4.
关于许公买瑚的一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文物商店在《武汉市收集的几件重要的东周青铜器》一文中介绍的许公买瑚(《江汉考古》一九八三年二期三十六页图三),铭文释读有误。现将铭文重新释读如下: 佳(唯)王正月初吉丁亥,?(许  相似文献   

5.
在对山西黎城西关墓地M7、M8两座墓葬出土青铜器铭文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墓地出土的仲考父盘等及传世的齐侯壶(洹子孟姜壶)铭文的释读和理解提出一些新的见解。M8出土的青铜器风格特征较近,年代应相近同,系M7墓主仲考父生前所作,年代略早于M7出土的仲考父盘等遣器,也早于墓葬即M8的年代。M7墓主楷侯宰吹(楷宰仲考父)与楷大司徒仲车父、楷大司工尚倮等皆任要职,其身份或皆系楷国公室,恐非如简报所云为士一级贵族。  相似文献   

6.
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世民等的《关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西周青铜器分期研究》是工程课题之一。该文选出铭文中王年、月序、月相、干支四要素俱全的铜器300余件,进行排比,提出分期断代表,为西周历谱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叶家山墓地是一处重要的西周早期墓地,墓地出土了曾侯谏、曾侯等大量铭文青铜器,为确定墓地性质和布局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叶家山墓地曾侯铭文青铜器也表现出复杂性,同一曾侯所作之器出现在不同的墓葬中,同一墓葬也出土不同称谓的曾侯青铜器,同时,曾侯所作的成组青铜器与最终随葬的青铜器组合也有较大区别。本文根据叶家山墓地带曾侯铭文的青铜器,试图解析一些曾侯级墓葬的墓主,并讨论墓地的一些青铜器组合方式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青铜器分期断代的意义与方法青铜器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古代史和青铜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有些具有长篇铭文的青铜器,价值远远超过文献史料。由于青铜器产生、发展的年代久远,因而划分时期和确定某些器物的绝对年代非常重要,也是研究青铜器的先决条件。郭沫若同志在《青铜时代》中说:  相似文献   

9.
李根枝  陈芳芳 《华夏考古》2021,(5):60-63,112
本文通过对荥阳博物馆近年收藏的几件毛国青铜器进行简要介绍和铭文释读,并与三门峡虢季墓等墓葬出土的同类器进行类比,初步推测这几件器物的年代为春秋早期.该批青铜器或与周王室东迁雒邑的历史有关,为研究毛国的历史、地望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张懋镕教授所著的《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二辑),是一部研究商周时期青铜器和古文字的论文集。该书作为张懋镕先生的《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以下简称《初集》)的续集,秉承《初集》风格,收录了30篇学术论文,其中大部分是作者近四年来新撰写的。文章结构亦如《初集》分作五个部分:一、古文字考释,二、新出青铜器研究,三、青铜器综合研究,四、西周铜器断代研究,五、其他。这30篇论文主要源自三个方面。一是近几年内作者发表在重要学术杂志上的力作,如:《西周青铜器断代两系说刍议》、《试论商…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底,在澳门惊现了一批由中国内地盗出的楚式青铜器,《文物》2008年第1期、《江汉考古》2008年第1期均发表了有关这批青铜器及铭文的考证、考释文章。本文认为这批铜器极为重要,其上铭文和过去已见的"救秦戎"钟上铭文可互为印证,并通过对读认为铭文中的"竞之定"为人名,器物的年代应为战国早期晚段,所见楚王酓(熊)恘可能为战国早期的楚悼王酓(熊)疑。墓葬并非楚王墓,墓主所使用的应是上卿之葬制。  相似文献   

12.
《考古》1989年6期刊载长安张家坡洞室墓简报及张政(火良)先生就铜器铭文所作的释文后,伯唐父鼎铭受到学者的重视。1990年,刘雨先生在《考古》第8期上发表《伯唐父鼎的铭文与时代》一文,又对伯唐父鼎铭作了较详细的释读。个人拜读该文后深受启发,但也产生了一些疑问,故愿在此也对该铭释读略抒浅见。不当之处,望方家及读者正之。  相似文献   

13.
1952年在新乡辉县出土了一批商代晚期带有"聑须婦■"铭文的青铜组器,该组器为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本文对青铜器纹饰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组青铜礼器上铭文的含义和构成进行考证、分析,认为"聑须"应释读为族氏铭文,"婦■"应释读为父族之族氏名,"聑须婦■"应视为复合族氏铭文。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79年第5期刊登的《山东东阿县鱼山曹植墓发现一铭砖》一文(下简称原文),对曹植墓砖铭文作了释读和考释。读后,我觉得该文对砖铭拓本图片的排列和铭文释读方面,有可商榷的地方,现将意见陈述如下。原文依其附图1、2、3的顺序,对砖铭作了释读,文为:  相似文献   

15.
陕西扶风庄白一号青铜器窖藏于七十年代发现的微氏家族铜器群共有周代铜器百余件,有铭文的多达七十四件,这个铜器群断代的核心是《墙盘》。盘铭共有284字,不仅提到了周代前期和中期诸王,而且记载了微氏家族诸先祖,为断代提供了较多的材料。《墙盘》的时代有恭王、穆王两说,其中较流行的是恭王说。随着墙盘的断代,其子  相似文献   

16.
张政烺先生谈治史赖长扬,谢保成张政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先生学问渊博,在甲骨文的释读与考证、青铜器铭文的考释、古代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十分独到的研究。受《史学史研究》编辑部之托,我们如约前往张先生的寓所,怀着崇敬...  相似文献   

17.
<正>令方彝是一件著名的西周青铜器,1929年在河南洛阳马坡出土,同出器物还有令方尊、令鼎等。令方彝、令方尊和令鼎都有长篇铭文,其中令方彝和令方尊同铭。由于令方彝系联了一批青铜器,且内容重要,一经刊布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罗振玉、郭沫若、唐兰、陈梦家等学者都先后撰文讨论,但对铭文的理解和铜器的断代结论却相差甚远。罗振玉以铭文中出现的"成周"及"康宫"字样,推断令方彝为成康以后物,文中之周公为周公旦之后人为卿士  相似文献   

18.
汉镜铭文中有"令名之纪七言止",以往学者均将"止"读如字,本文则主张将"止"读为"始",并纠正了《浙江出土铜镜》中对一面含有类似铭文汉镜的释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诗经·大雅·公刘》篇中两句有疑义的诗句进行了试读,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赵氏戈和子汤鼎两件春秋青铜器的铭文释读进行了考辨和补充,对于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晋、楚两国的历史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汪涛  张昌平 《南方文物》2014,(4):168-173
<正>苏富比2014年春拍中,有一批有铭青铜器原来为清末名士吴大澂、张廷济、刘体智的收藏,其后辗转到日本,为私家所藏。这些青铜器铭文在清末就已经被著录,且都曾收入民国时期青铜器铭文集大成的《三代吉金文存》(《三代》)1,相应的,当代铭文著作《金文总集》、《殷周金文集成》(《集成》)也都有录入。这样流传有序的青铜器,在古代艺术品收藏中格外珍贵,特别是这些青铜器大部分的器影图像,并未曾公开。尤其吴大澂的青铜器与他的著录拓本同时出现,器、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