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的美除了造型与材质,还有结构的科学性。这种结构用在今天的家具上也并不过时,应该说它是中国古代家具最基本的制作方法。让我们走近明清家具的榫卯(指木器制作中物物相衔接的部分,凸者名榫,凹之洞眼者为卯。)结构细细品味它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2.
纪炜 《华夏地理》2007,(5):93-95
明式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的美除了造型与材质,还有结构的科学性,这种结构用在今天的家具上也并不过时.应该说它是中国古代家具最基本的制作方法。让我们走近明清家具的榫卯(指木器制作中物物相衔接的部分.凸者名榫,凹之洞眼者为卯。)结构细细品味它的精妙之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1985年7月,陕西宝鸡县博物馆征集到一件金代铜镜。直径9、厚约0.4厘米。镜面稍凸,铜色白中微微泛黄。圆纽,内区饰四兽相逐图案,外区铸"承安三年上元日陕西  相似文献   

4.
1989年2月10日的日本《中日新闻报》发表消息说,奈良法隆寺发现了一面西夏铜镜,“铜镜背面沿外缘,铸有‘永安三年上元日陕西东运司官造’等二十五字,中心部位铸有四匹兽”。笔者仔细看过报纸上的文字及所附铜镜照片,确信这面铜镜不是所谓“西夏铜镜”,而是金代的“承安三年”四鼠镜。“承安三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白银货币一直没突破称量货币的旧模式。但是,金代承安二年(1197年)铸行的法定银币“承安宝货”,在银币上标明了币值,而且分为五等,起到取代碎银的重要作用,从白银称量货币的传统中脱颖而出,是一次新的突破和尝试,从而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1987年西昌经久乡凉山钢铁厂施工中,在挖蓄水池时,工人挖到一个铜镜,当时负责施工的梁师父把它交给了凉山州博物馆。出土时锈蚀严重,经清除锈迹后发现,此镜为金代瑞兽镜,是西昌首次发现。这面铜镜属于金代比较流行的四兽镜、圆形、圆钮、内区四兽同向绕钮奔驰,形态似鼠,兽间点缀四串葡萄,可称为“四鼠葡萄镜”,外区有铭带一圈,铭文为“承安三年上元日陕西东运司官造,监造录事任(画押)提运使高(画押)”。(附拓片),直径8.9厘米。  相似文献   

7.
杨卫东 《文物春秋》2007,(3):82-83,86
刊立于金章宗承安四年四月的《重修蜀先主庙碑》,原立于涿州楼桑村三义庙,是中国北方的一块名碑,原碑已佚,仅存拓本,其撰文并书篆者王庭筠,为金代著名的诗文、书画大家。此碑书法瘦劲遒逸,沉顿雄快,堪称书林奇葩。  相似文献   

8.
千年古榻     
《文物》1980年第8期报道了江苏邗江蔡庄的一座五代墓,出土器物中有木榻(原清理简报定名为木床)四件,引起了我们很大兴趣。它们虽然是随葬品,但都是1∶1的足尺实物;在地下埋葬千年,出土时有的还十分完整。对于了解五代时期南方地区床、榻一类家具的尺寸、造型、结构、用材、榫卯构造以及装饰风格、加工技艺等方面,这四件榻是前所未见的实物。它们在我国家具史上居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史志》2013,(20):F0002-F0002,F0003
<正>松峰山位于阿城区东南39公里的山河乡,是张广才岭余脉中的一座山峰,海拔600米。山势险峻,奇峰突出,古松青翠,柞桦蔽日,山钱泉幽静。早在金代,已为道家选作清修之所。在松峰山主峰半腰处的山梁上,有一古老岩洞,洞口岩石上,刻有"松峰山太虚洞"6个打字。洞中有4块石碑,其中最早的1快是"曹道士碑",碑上写有"承安四年五月初五日立石"字样,即1199年,金章宗承安四年。证明在此之前,已有一定数量的道家门徒在此修炼,因此才能为羽化的曹道清立碑。另一块石碑是清代立的,记述海云观的历史,因碑刻遭到破坏,只知曾建海云观,不  相似文献   

10.
<正>金代铜镜上的刻款和铸款为其独有特征之一。金代禁铜时间较长,期间统治者对禁铜、铸镜政策的变化以及铸镜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必然造成刻记和铸款之间时代性和阶段性的差异。金代自制纹饰镜集中体现了本朝铸镜工艺水平和民族时代风格,结合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以金代自制镜类型与纹饰发展演变的轨迹为主线,本文将金自制镜分为空白期、产生期、全盛期、衰败期四个发展阶段。一、金代铜镜刻记与铸款的时代性与阶段性  相似文献   

11.
菲力浦·德·巴盖在比利时的家(左页上)有许多他珍爱的藏品。曾于二○○六年曾在故宫展出的明黄花梨木六张成套玫瑰椅(部分)(左页下),可算德·巴盖先生收藏品中的至珍。成套明式椅组传世品极为稀少,四张成套的鲜有几例皆藏于博物馆中,而这组六张成套则是迄今所知的孤例。  相似文献   

12.
农民革命的历史文物,传世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官印,因为这是代表农民革命政权的标志,所以常被过去统治阶级销毁。据个人所知,现在传世这类官印中,有元末徐寿辉治平四年(1354年)的“统军元帅府印”,见《隋唐以来官印集存》著录,是这类官印传世最早的一方;此后,韩林儿、张献忠也有官印的遗存。至于李自成的官印,传世极少,据近十年知  相似文献   

13.
李定乾 《文献》2007,(1):83-89
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藁城(今河北藁城)人,金承安二年(1197)进士,金亡不仕,晚年自号滹南遗老.是金代后期著名文学理论家、经学家和文献学家,在金元之际学术界独步一时,与元好问堪称金代文化领域之双璧.本文拟对王若虚的著述尤其是他的<滹南遗老集>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14.
史文明载,“承安宝货”一至十两共分五等,但未说明中间三个等次的重量,现已发现的五枚承安宝货均为一两半,还有第三、第四档次待考。为考证五个档次的划分,须明确以下两点指导思想。一、“承安宝货”的性质是“铸银”,即投入流通的银铸币,而不再是称量货币银铤。但是,“承安宝货”,无论从形制、衡制,还是币值上,都是直接从金朝银铤衍化而来的。因此研究“承安宝货”五个等次的划分,必须从它和铤银的“血缘”关系出发。  相似文献   

15.
明代家具在我国家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名师巧匠们总结前人经验创制的明式家具,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其特点有四:一是造型简练,以线为主,表现为线条流畅、秀丽挺拔,并以朴素大方为美;二是结构严谨,做工精细,比例匀称,尺度适宜;三是质地优美,纹理、色彩、光泽表现  相似文献   

16.
在1980年11月间,有访琴于合肥、济南之行,承安徽省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的厚爱,得尽观所藏传世古琴,颇开眼界。两馆的藏琴中不乏良材,而属于重器者约有四张,皆系所见传世古琴中的上品。一张为安徽省博物馆的收藏,三张是山东省博物馆的藏品。山东的三张,当时有两张在古乐器陈列室中展出。此文脱稿于1981年岁末,由于  相似文献   

17.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木构家具的核心。由于古木家具的材料易朽烂和吸湿膨胀等缺陷,且节点几何形式多样,使节点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导致榫卯容易拔出或断损。针对此类问题,首先在对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清家具展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馆藏古木家具的破坏形式,并提出了以接榫为主的修复方案;其次利用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性能试验,阐述了接榫修复的力学机理,验证了原有修复方案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最后,依据力学模型对馆内已有的修复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8.
赵佳 《南京史志》2024,(6):24-26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幼儿园木工坊能够将中华传统木工艺术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为幼儿营造充满文化、创意和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采用榫卯结构,靠几根木头就能造出楼宇、家具、拱桥、船舶,在一榫一卯之间,体现了外柔内刚,以制为衡。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榫卯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匠心与智慧。  相似文献   

19.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的重要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铜红釉窑变技术闻名于世。由于在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和传世钧瓷中,均没有发现具有确切年代证据的钧釉瓷器或标本,故其创烧年代问题至今悬而未解。但是根据禹州钧台窑及其周边瓷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分析,至少在金代,民间瓷窑已经烧制出了端庄绚丽的窑变釉瓷器,如河南叶县文集遗址金代窖藏坑清理出土的钧釉鸡心形瓜棱执壶,造型端庄优雅,釉色清新可人,为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民窑钧瓷产品。  相似文献   

20.
殷墟青铜器以造型复杂、纹饰繁丽而名世,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复杂化的分范技术而外,另一点就是多样的装饰技术,除了繁复的三层花纹,浮雕和立雕的兽头状附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附件与器物主体的连接方式,主要是分铸法(铸接)和焊接技术,而其中分铸技术应用更为普遍和常见。本文描述了分铸法的几种方式,并探讨了分铸法在商代的发展历程。指出分铸法具体可分为榫卯式后铸法、铆接式后铸法、榫卯式先铸法、包裹式先铸法四种方式,有的青铜器会综合利用上述方法,采用多次铸接的分铸工艺。推测该种方法出现在早商向中商过渡的时期,在殷墟二期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但到殷墟四期,浑铸的倾向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