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面世的应侯见工铜簋,其铭文记载了属于"淮南夷"的毛、衰等氏族,侵犯周王朝南部边境并被周王朝打败的事情.铜簋年代应在西周中期之末的孝王、夷王时期.铜簋的器身与器盖铭文各不相同,可能是同一批盗自应国墓地的随葬器物.应侯见工簋的发现,更证明应国是周王朝南方不可或缺的屏障,担负着护卫周王朝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文物》1975年第10期发表了蓝田县红星公社出土的应侯钟,钟铭记载周王从成周回到周,在康宫里对应侯的一次普通的锡命。由铭文文字未完来看,这是一套编钟的一只。关于应国的历史文献缺乏记载,出土器物也为数不多,应侯钟的发现,为研究应国的历史增添了新的史料。在应侯钟铭文中,"见工"一词曾两次出现,且都与应侯相连。在该期《文物》中,韌松同志把"见工"解作为"见事",  相似文献   

3.
史籍当中关于姬姓应国的记载本就极少,至于其联姻关系,更是罕见。根据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及其他来源铭文材料可知:西周早期到春秋早期,应国的联姻关系始终比较简单,固定,一是与王畿之内的异姓国联姻;二是与同处南土境内的姜姓国联姻;同时也保持了与王畿之内和南土境内同姓国之间的良好外交关系。唐姒簋及应侯簋反映了应唐交好与应单交好的史实,也是西周时期同姓不婚及媵婚制的见证。应国的这种联姻面貌既与当时的政治地理结构有关,也与周王朝经略南土的举措有关。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应国墓地八十四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平顶山市的西周应国墓地,自70年代被发现以来,出土了大批文物,倍受研究者瞩目。80年代发现的第84号墓,有铜、玉石、陶、金、骨、料器等质料的随葬器物共130余件(组),以铜器和玉器最多,其中铜器多件带有铭文,有的有“应侯”字样,证明此墓墓主为应国的一代国君。据研究者推定此墓的年代为西周恭王时期。本期刊发了简报。 1993年,在应国墓地第242号墓出土一件柞伯簋,铸有长篇铭文共8行74字。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在镐京举行大射礼,对胜利者柞伯给予奖赏之事,内容较为重要。本期刊发了有关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周厉王时期的战争,传世文献仅有只言片语涉及。而有不少厉王时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当时的战争情况。本文通过人物系联,汇集了厉王时期的12篇战争铭文,包括:翏生盨、噩侯驭方鼎、多友鼎、禹鼎、敔簋、宗周钟、伯父簋、虢仲盨盖、应侯视工簋、应侯视工鼎、晋侯铜人、晋侯苏钟铭文,进行了铭文之间的对比,总结了格式和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又对比了铭文与传世文献,认为在用词和礼制上两者可相互参证。最后综合探讨了厉王时期的战争和社会形势,认为从铭文时代上看,当时既有前代遗留的东南淮夷之患,又在西北开始了与猃狁的战争;从铭文所载地名上看,宗周、成周等京畿重地皆受到威胁;至于战争之祸所造成的社会形势,于《诗·大雅·桑柔》之"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哀恫中国"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根据相关文献和铜器铭文记载,西周匍雁盉铭文中的“邢公”是应国使臣对邢侯的尊称,邢公簋铭文中的“邢公”不是王臣,而是邢侯的自称。以铭文中的邢字作“丼”则定为王臣,这一说法是不准确、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应国墓地出土柯史簋铭文的解释,揭示了西周晚期柯国贵族嫁女儿于唐国的历史事实,并对柯国、唐国历史进行简单考索,同时提出了柯史簋辗转流传于应国的可能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1,(1)
正应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个古老封国,据甲骨卜辞记载,商代已有应国。西周灭商以后,周武王封其子于应,应便成了姬姓封国,直到春秋早期被楚国所灭,历时350余年。应国贵族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薛庄乡北村阳岭上,1979年,当地砖瓦厂烧砖取土时,陆续发现了一批应国青铜器,经考古专家论证,阳岭即是应国贵族墓地所在位置。1986~2007年,历经20余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墓葬50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万余件,其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礼器,备受世人瞩目。这些器物不仅制作精细,造型优美,装饰花纹华丽考究,更为重要的是,器物内还铸有重要的铭文,这些铭文内容对于考证古代礼制、应国职官以及应国与周边诸侯国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侯视工簋盖铭"?氒众"和师?簋铭"博氒众叚"比较费解,学界颇多争议。据新出曾侯与编钟铭文"恃有众庶",本文认为"?"与"博"均当读作"怙",训为"恃"。"■"与"叚"当读作"庶"。"?氒众■"、"博氒众叚"、"恃有众庶"与典籍习见之"负其众庶"可相互参证。  相似文献   

10.
《记陕西蓝田县新出土的应侯钟》一文补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文物》1975年第10期《记陕西蓝田县新出土的应侯钟》一文中,对此钟作了初步介绍,其中提到"从铭文的内容来看,文字未完,此钟应是一组编钟中的一个"。近承唐兰先生见告,过去日人中村不折著的《三代秦汉遗品识文字》一书中,曾著录了中村不折所藏的一件应侯钟(图一),那件应侯钟的形制、花纹以及文字风格与蓝田县出土的应侯钟完全一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钟铭文起头的一句与蓝田出土应侯钟铭文的最末一句,正好衔接,两  相似文献   

11.
柞伯簋铭考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平顶山薛庄乡应国墓地出土的柞伯簋,是近年新发现最重要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之一,最近已经发表。该器出土后,在郑州曾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请先生惠示铭文摹本,得以试作释文。1994年,“纪念容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学术研讨会”上,徐锡台先生论文《应、申、邓、柞等国铜器铭文考释》论及此器。1997年秋,柞伯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陈出,我有机会仔细观察。现对簋铭扼要考释,同大家商榷。柞伯簋铭共8行,74字,依原行款隶写为:  相似文献   

12.
周至县文化馆和楼观台文管所,近年先后征集到几件西周青铜器,现介绍如下。作宝簋通高18、腹围63厘米。兽形双耳有珥,带盖(图一)。簋的口沿和盖上均饰鸟纹,簋的腹内和盖内均有铭文"作宝簋"三字(图二)。亚父丁簋通高14、腹围60厘米。口沿外侈无盖,兽形双耳(图三)。簋的口沿饰鸟纹,腹内有铭文"亚父丁"三字(图四)。  相似文献   

13.
也谈应监甗     
王龙正  孙清远 《中原文物》2012,(1):45-49,66
应监是监督殷遗民而非监督武庚,更非监督应国国君。在周王朝平定"武庚、管、蔡之乱"后,位于山西境内"武之穆(周武王之子)"的封国——应国,因其地邻近殷朝旧都安阳,而被周公与成王赋予监督殷遗民的新使命,"应监"可能是管蔡之乱后,应国国君应叔兼领监督殷遗民任务之时的称谓,南迁后的应国地处周王朝南疆,其国君仍然称为应侯,之所以称为应公者,则是因为他曾兼任周王室的卿士。  相似文献   

14.
保利艺术博物馆入藏的应国■簋,保存较好,器盖具全。通高22.6、口径18厘米,重4公斤。器身斜直壁,下腹外鼓。兽形双耳,有垂珥。圈足,附三个兽首形矮足。盖顶隆起,中间有捉手,捉手两侧各一长方形镂孔。盖缘和器口缘饰回首长尾鸟纹,间饰两个高浮雕兽首。圈足饰三角云纹(彩版柒:1;图一)。整个造型颇像战国秦汉时期的奁形尊,十分特别。盖内和器内底有相同铭文6行,57字(图二)。铭文为: 隹(惟)王十又一月初吉丁亥, 王才(在)姑。王弗望(忘)(?)(应)公室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班簋、叔夷钟和晋侯稣编钟的相关铭文,确认"■人"即"国人","■""■""■"实为同一字,俱为"国"字之初文。《班簋铭》中之"东或",应训为"东域",并非"东国"也。  相似文献   

16.
宰兽簋王年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懋镕 《文博》2002,(1):32-35
宰兽簋是近年来周原出土的一件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它对于西周年代、官制、文字的研究都具有相当的意义。本文拟就宰兽簋所属王世问题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周金文中作修饰语之“王”字,有“大”“首”诸义,冠于亲称之前,一般表示年长。如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158出土“芮伯作王姊”组器,铭文中的“王姊”即大姊,其身份当为芮伯之长姊。见诸伯庶父簋、应侯见工簋盖铭之“王姑”,则指大姑,也就是父亲的长姊。同理,西周金文中的“王父”“王母”之王,亦多指年长,而非辈分提升。此类亲称系统,显然有别于《尔雅·释亲》等东周文献之记载,出土材料与传世文献的比对运用,应审慎处理。金文亲称“王某”内涵的准确把握,于推进西周婚姻、家庭和社会组织等问题之研究,以及相关史实的复原,当有助益。  相似文献   

18.
宗人簋乃新见的一对西周中期晚段的重要青铜器,两簋底部和盖内均刻有内容相同的长篇铭文,其中关于燕礼的记载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燕飨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铭文中伯氏、■伯和宗人三人的人物关系进行梳理,考释铭文中"飤""召"等重要字词的意义,进而对整篇铭文的内容做新的理解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冯时 《中原文物》2020,(1):63-70
西周霸伯铜器铭文显示,位于今山西翼城大河口的霸国伯主不仅有为西周王室治盐之责,而且兼有御戎守护盐池安全的使命。霸伯簋铭文记载了井叔专来霸国辨定盐卤的种类和等级,并命霸伯征伐,提供其美田一百井之井田中央百亩公田所产的两种谷物作为军粮,补其军资。文章结合相关铭文资料讨论了西周井田制和军賦,并就与井田相关的官制官氏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
1986-1996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办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平顶山应国墓地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连续性发掘。迄今为止,共发现并发掘两周时期的应国及楚国贵族墓近60座,出土了一大批珍贵遗物,尤以青铜器和玉器为大宗。因此,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应国墓地出土物中,青铜器最具特色,制作精细,造型新颖,其中不少铜礼器还铸有铭文。目前,可以确定墓主人的墓葬有应侯墓(3座)、应史墓、惠公墓、匍墓、葬父墓、应姚墓、应申姜墓、应嫚墓、姒墓、罗子戊墓等。另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