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物》2019,(12)
<正>一概况玉皇顶摩崖造像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老君院村西约500米,开凿在龙山山脉(东北—西南走向)西麓一座小山的西北角断崖上(图一)。崖壁断面呈折线状,可分为东(约35°)、中(约335°)、西(约310°)三段(图二)[1],以中段遗存最为主要,包括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洞窟1座、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石阁1座、纪年不存摩崖刻碑1处;东段包括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小龛3个;西段包括无纪年龛群2组。玉皇顶摩崖造像于2006年被定名为"观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7,(9)
正一概况石锣沟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安岳县长河源乡石锣村四组、石锣沟中部山谷东侧,地理坐标为北纬30°10′13.2″,东经105°23′35.9″,海拔312米(图一)。1988年,其被安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29龛,开凿于两块石包和一块崖壁上,3个造像分布点分别编号为1、2、3号。1号,石包位于山谷东侧缓坡上,平面近方形,东、西、北三面开22龛  相似文献   

3.
《文物》2021,(2)
正麦积山石窟地处秦岭西端北麓,位于天水市东南,距市区45公里。山高142米,窟龛群就开凿在陡峭壁立的南向崖面上~([1]),因潮湿多雨,又几经地震,崖壁中部崩塌较甚,一般将窟龛分布划为西崖和东崖两个区域,现存窟龛编号共221个~([2])。麦积山石窟素以北朝佛教艺术著称,北朝开凿的洞窟占绝大多数;唐代洞窟及造像保存甚少;宋代再度兴盛,进行了大规模重修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一概况观音岩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通江县朱元乡(图一)。通江县今属巴中市管辖,东连万源市,南接巴中市平昌县,西临巴州区、南江县,北通陕西省汉中市南郊以及西乡、镇巴二县。历史上从汉中入蜀的古米仓道穿境而过。境内摩崖石刻造像丰富,以盛唐造像为盛~([1]),此后时有开凿。其中,距通江县城东55公里的朱元乡观音岩,海拔约365米,在其西侧崖壁脚下开凿有上、下两层共4龛摩崖造像,面向西北,最低  相似文献   

5.
1998年秋,龙门石窟新发现了一组4个洞窟,在造像内容、洞窟保护措施等方面均丰富了龙门石窟的内涵。兹报告如下。 1.洞窟位置在龙门石窟东山,“擂鼓台”与“一道桥沟”之间的山腰上,下距洛(河南洛阳)界(安徽界首)公路30余米,海拔约260米的地方,有一宽约20米的较为平整台地。新发现的洞窟就位于这一台地东侧的崖壁上,共有4个,洞窟方向均面西,自南向北编号依次为新1~新4窟(图一、二)。 2.洞窟内容新1窟圆拱空龛,高65、宽37、深10厘米。新2窟形制前庭后室窟(图一)。前庭平面近  相似文献   

6.
天龙山石窟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龙山石窟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的天龙山。山海拔约1500米,属灰白色沙岩质,易雕凿,也易风化。石窟规模不大,共计25个洞窟(其中9和13窟为摩崖龛像),分布于东西两峰南坡峻峭的山腰间。洞窟沿崖面自东而西排列,其中东峰分上下二层,上层4个窟(单独编号上层1~4窟),下层8个窟(编号1~8窟) (图一);西峰13个窟(编号9~21窟) (图二)。除11窟面东,19、20窟面西外,其余洞窟均坐北朝南。  相似文献   

7.
莫高窟现在存洞492个,在位置分布上,各时代洞窟有相对集中的明显趋势。最早的一组北凉窟(第268窟、272、275窟)聚集在崖面中段,踞现今地表约十几米。(据考古材料证明,时代越早的,居地面越低。)这组窟视野开阔,阳光充足,是崖面的“黄金区域。”以后的北魏、西魏窟基本上是紧挨这组窟向南、北横向发展。北周、隋、唐时代也大至按此规律开凿洞窟。五代以后的洞窟主要集中于崖面下层及南、北两头。此外,由于崖面有限,有部分窟是“见缝插针”。因此,各时代洞窟交错分布,按时代编号检索不便,所以,各种编号皆按现存各窟分布位置,南北、上下方向为序编号。  相似文献   

8.
在西藏穷结藏王墓群(西区)北约0.4公里处,有一座青娃达孜山(又称第二堡寨),其东南端崖面稍偏西,距地面3米余处有一小型洞窟,窟中石壁面浮雕大量佛教造像,窟外东西西侧崖面亦浮塑造像。1985年10月,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第二小组对这批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青娃达孜山小型洞窟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窟门东南向,洞口高3.35、宽0.5~2、进深2.5米,窟内石壁浮雕造像41尊,除4座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7,(5)
<正>安岳县今属资阳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属涪江流域,东毗大足,南通内江,西邻乐至,北接遂宁,为成渝古道之重镇。安岳摩崖造像始凿于初唐,发展、兴盛于盛唐至两宋,明清仍有余续。今安岳境内有各代石刻造像300余处、10万余尊~([1]),数量居四川区县之首。侯家湾摩崖造像位于安岳县林凤镇新坝村八组,西北距道路约30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9°59′51.4″、东经105°33′32.5″,海拔高程为306米(图一)。造像共计15龛,分别开凿于侯家湾南面缓坡上的两个石包上(编号1、2号石包),其中2号石包位于1号石包东北约10  相似文献   

10.
在洛川县以东约35公里的菩提乡董子河村西50米处的厢寺川,董子河以北不远处有一东西走向高约3米、宽4米不规则的垂直崖面(图一),崖前杂草丛生,董子河摩崖造像就位于该崖间。崖面坐北面南,摩崖像龛现存7龛,风化严重(图二、图三),并有一幅线刻人物图。其中有北魏熙平三年(518)至五代乾化二年(912)造像记5则。笔者于2005年10月间对上述遗迹进行了调查并作了详细记录,现将遗迹情况介绍如下,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常青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3):101-120+150-151
山西省祁县子洪圣觉寺石窟共有八座洞窟、七所摩崖佛龛,主要开凿于北朝时期。第一期大约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太和年间,主要为三壁三龛式洞窟形制与三佛、千佛造像题材,佛像主要着传自印度的袒裸右肩式大衣与通肩式大衣,可能受到了平城以及其他地区的影响。第二期洞窟的主要形制也是三壁三龛式,佛与菩萨像主要着传自南朝的汉民族式服装,并有秀骨清像风格出现,应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北魏晚期,与平城、洛阳的影响有关。该期第5号窟的释迦与交脚弥勒、倚坐弥勒菩萨的组合,是本地石窟的特色之一。第三期洞窟开凿于北齐时期,属于三壁设坛窟,坛上雕三佛造像。第1号是一所开凿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儒教洞窟。圣觉寺石窟为我们研究北朝山西佛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山西平定开河寺石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开河寺石窟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岩会乡乱柳村西1公里。此地为阳泉市区与平定县交界处,西南距县城8公里;西距阳泉市亦约8公里左右(图一)。从阳泉市沿桃河河畔东行即可抵达。石窟居桃河北岸山坡南麓的断崖上,地势较低,仅高出河床约5米左右(图二)。石窟规模很小,仅有三个小型洞窟,东西布列于宽约6米的崖面上。由东而西分别为第1至3窟(图三)。此外,窟区之西10余米  相似文献   

13.
石拱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华亭县上关乡半川村北侧山梁崖面上。是陇东地区北朝时期重要的佛教石窟寺遗存。石窟距地表5~10米,东西长120米,从西向东排列,共有15个窟龛。其中2、6窟造像被砸毁,1、12、13、14窟大面积塌毁,4、5、7龛风化严重。其余大部分洞窟内曾经住过人,洞窟壁面及其造像表面结有很厚的一层古铜色烟垢。  相似文献   

14.
佛爷凹摩崖造像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镇老金蛟村西北约2公里的王帽山(图一)。山体大致为南北向,海拔1090米。造像分为三区,一区相对独立,位于山坳东侧石岩底部,二区和三区位于山腰一凹形崖壁处,距地面约4米。二区为山凹东壁造像,三区为山凹北壁造像,二区和三区崖壁夹角近直角(图二)。二区、三区壁前GPS测点为N:  相似文献   

15.
万佛洞,据碑石记载,亦称万福洞,因洞窟内有万余尊摩崖造像而得名,位于米脂县城北8公里的无定河右岸的悬崖上。悬崖顺无定河为南北向,横长约里许,崖顶平坦,崖层距地面约20米,至崖顶约20—30米。  相似文献   

16.
《文物》2017,(2)
<正>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其开凿自北魏和平元年(460年),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年间,历经近70年。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云冈石窟原名武州(周)山石窟寺。北魏地  相似文献   

17.
宜宾市大佛沱唐宋摩崖造像丁天锡宜宾市岷江北岸旧州坝的坝首崖壁上,有唐宋两代摩崖造像。此地位于古戎州城北郊,从旧州坝沿岷江上行200余米即可抵达。岷江未改道以前,江水至此回旋成“沦”,濒崖巨石又刻成了巨大的弥勒头像,故岷江此处名为“大佛沦”,“大佛沱摩...  相似文献   

18.
云冈石窟     
核心价值概述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东西绵延约1千米.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460-525年),是中国第一个佛教石窟艺术高峰的经典杰作.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9.
李裕群 《文物》2012,(2):84-95,97
一石佛寺石窟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南35公里白云乡阔郊村西约800米的东南向的崖壁上,北纬37°34′75″,东经113°05′73″(图一)。石窟所在崖壁大致呈东西走向,岩石属于灰黄色砂岩。山势不高,海拔1299米。窟前有外  相似文献   

20.
<正>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天龙山中,共有洞窟25个,开凿在东峰和西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其中东峰编号洞窟有8座,即第1~8窟。另外在第2、3窟和第4、5窟上面还有4个洞窟,从东而西分别编为上层第1~4窟。西峰编号洞窟有13座,即第9~21窟。洞窟的雕造约始于北魏末至东魏时期,以后历经北齐、隋,到唐代达到了鼎盛。石窟遭受破坏前,绝大部分洞窟造像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