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先秦货币二考白秦川一、朋无定数商周时期,以贝为货币。货币要有单位,贝的单位是什么呢?王毓铨先生在《我国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书中说:“当作货币用的贝,在使用上有三种计算法,按数目,按重量,或按‘朋’。”①按数目计算的例子有:甲骨文:“豕二贝”②。金文:...  相似文献   

2.
甲骨卜辞就有"息"字,殷周金文也有不少与"息"相关的资料.周代息国是姬姓贵族袭居商代息国故地而得名.周代息地在今息县城西南十里青龙寺附近,"息"、"鄎"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中的“(?)”字旧释为黍是有问题的,从对贞卜辞、成套卜辞、相间卜辞、同期卜辞以及与水的亲密关系、古文献金文习语、种植方式来看,它符合水稻亲水的特征,应是五谷作物中的“稻”字。  相似文献   

4.
曾国在商代晚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由甲骨卜辞结合西周金文、考古遗存、锡料来源等多方面来看,商代曾国地望应该在两周时期曾国位置,即今湖北随州,曾国与商王朝是睦邻友好的军事同盟关系。学者曾引用一些卜辞中的"曾"并非作为地名或国名使用,而是一种副词用法,因此不能据此来说明商代曾国的地理位置。此外,商代曾国也难以断言族姓,与夏代姒姓鄫国的关系还需探讨。  相似文献   

5.
无敄鼎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史上的商周时期,东方的山东、苏北、皖北一带,被称为夷方。商王帝乙、帝辛(纣)时的卜辞和晚商时期的金文,把夷方多写作"人方",而古文献中有时写作"尸方"。夷方在商代中期还是臣属于商朝,到帝乙、帝辛时,曾多次反抗商朝的统治。帝辛征东夷,取得了胜利。安阳殷墟第五期卜辞,多有"王来征人方"的记  相似文献   

6.
依据殷墟卜辞和西周金文以及先秦文献资料,近代学者对殷代至春秋时期的稀祭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概括出了殷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稀祭的概况,但对这一时期稀祭的变化缺乏全面的总结.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金文、殷墟卜辞和先秦文献,浅述殷代晚期至春秋时期禘祭的变化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令支”方国族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字形上对殷周甲骨卜辞、金文族徽进行分析,例证了金文族徽文字“■”、“■”即是“令支”的合文,“令支”为殷周时古国,地望在今河北省迁安县西,古有令支县故城。  相似文献   

8.
西周春秋时期,群舒作为安徽古方国中荦荦大者,立国五六百年,对江淮地区早期文明开化,尤有不没之功。本文拟依据文献的零星记载,益以甲骨卜辞、金文等文物考古资料,对群舒的族源、迁徙、地望、军事诸问题,进行初步的考论。  相似文献   

9.
方稚松 《中原文物》2007,5(1):83-87
甲骨文中的“■”与金文中的“■”应为一字,可释为瓒;“■”就是金文中的“■”,应释为祼。此外,文中还对旧有甲骨卜辞中几个可能与祼、瓒相关的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出殷周金文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周金文集成》各册出版以后的十余年间,陆续出土和发现了1500件新的金文资料,作者将新资料辑成《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一书,并对这批资料作了总体综述。本文从中选出数十篇铭文加以简单的考证分析,指出其对金文总体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释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说文·高部》云:“亳,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声。”此释不确,乇音宅、音磔,与亳声相去甚远,亳字不当从乇得声明显可见。今按亳字在三期以前的卜辞中多写作(?),三期以后特别是在五期卜辞中皆写作(?),可知拿就是亳字的初文。初文(?)字当从高省、(?)声,(?)字甲骨、金文或写作(?)(见《甲骨文编》、《金文编》卷十三),实即丰字之本字。五期卜辞云:“在(?)师贞”(《摭续》一七五),于省吾先生释此字为(?),晚周陶文“蒦阳南里人(?)”之(?)又写作(?)是其证。《说文·生部》云:“(?),草  相似文献   

12.
殷墟出土卜辞中有"归"字,根据文献记载,巴东有归故城,归国的灭亡大约是春秋时期。本文便结合出土资料与文献记载,对卜辞"归"字作了考证与解释。  相似文献   

13.
商代甲骨文中有关于"州臣"的记载。对于"州臣"的身份,历来说法不一。其实,"州"应当是地名,从文献和西周金文的记载来看,其地应当在今河南沁阳附近。卜辞"管"地的确认,也证明州地存在的可信。"州"、"管"二地的发现,说明以往学者对"州臣"身份的理解都是错误的。甲骨文中的"州臣"就是州地之长。  相似文献   

14.
王长丰 《中原文物》2006,8(1):65-68
本文运用殷周甲骨卜辞与殷周金文方国族氏徽文字互证的方法,对殷周时期的“竝”方国进行了综合研究,考证出“竝”方国的地望在今河南固始附近。  相似文献   

15.
甲骨刻辞中的鸡麓、鸡与奚所指实为同地,乃晚商著名田猎地之一,其地望大致在今山东汶水上游一带。入周以后,该地逐渐发展成为鲁国的边邑,即桓公十七年《春秋》经传所载的"及齐师战于奚"之奚。鸡麓地望的确定,可以为商末"泰山田猎区"提供一个新佐证,也是卜辞与金文东土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新坐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新发现的应公鼎铭文、黄组征人方卜辞、周公庙遗址宁风卜辞等甲骨文、金文材料,为"周承殷制"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说明周王朝建立之初,在政体、祀典、名号制度等方面,很大程度上继承殷商旧制。西周中期以后,周代礼乐文明之特色才逐步凸显,并渐成主流。周人克商后,任用大批曾服务于殷王朝的史官,史官家族对殷周文化制度的延续有深远影响。直至春秋时代,鲁史中仍可见殷人史官的记事传统。殷代、西周、春秋时期贵族宗法社会形态,是贵族礼制文化连续发展的外部环境,战国以后,商文明对传统贵族社会的影响逐渐消弭。  相似文献   

17.
<正>目次一问题的提出二无名组与历组卜辞的类型三无名组与历组卜辞的称谓与时代四无名组与历组卜辞的早晚关系五论"小乙—三祖—父丁"中的"三祖"六无名组与历组卜辞所出地层七地层学与类型学的关系八结论一问题的提出历组卜辞是武乙、文丁卜辞的主体。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历组卜辞时代的争论进行了近四十年。争论中,我们于1980、1984年发表了《论武乙、文丁卜辞》与《再论武乙、文丁卜辞》两篇文章,论述该类卜辞是属于武乙、文丁时代。尤其是2011年发表的《三论武乙、文丁卜辞》一文,指出在历组卜辞中明确存在"小乙—三祖—父丁"这一祭祀顺序,这是小乙与父丁  相似文献   

18.
文化巨匠郭沫若献身于文学艺术,亦献身于文物事业。在“考古学、金文甲骨文研究”方面,他“都有重要建树”。 早在日本流亡的十年间,郭老即致力于古器物的研究,成果极丰,名满天下,他推出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以及《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等力作,充分地体现出学风谨严及力求考古现代化的特点。解放后,作为国家及文化战  相似文献   

19.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有丰富的关于进献用"玉"的资料,这是旧著录卜辞所未见的.本文在对这些卜辞简释的基础上,从献玉场合及性质等方面就殷代的进献用玉情况进行考察,并进而与后世的"贽见礼"作一对比研究,以加深和拓展对殷代玉礼以及我国古代贽见礼形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殷墟卜辞中并无"师"字,学者们普遍认为甲骨文中的"■"即是"师",故将含"■"的卜辞视作研究商代军事制度的重要资料。武乙文丁时期的卜辞中有:"丁酉,贞王作三■,右、中、左。"(《合集》33006)由于此前武丁时期的卜辞中出现过"中■"(《合集》05807),故杨升南推测当时肯定还存在"左■"和"右■","王作三■"则说明在武乙文丁时又增加了三个师,且每师万人。如此,商在其统治后期就已拥有六万人的常备军(杨升南:《略论商代军队》,胡厚宣主编:《甲骨探史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