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动物形象作装饰是滇文化青铜器的主要特征,其涉及的动物形象有蛇、虎、豹、猪、鹿、兔、猴、蜥蜴、蟾蜍、鹦鹉、孔雀、马、牛、犬、羊、猪、鸡、鸭等。主要的动物图案类型及动物组合情况反映了滇国热带—亚热带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动物图案装饰艺术品亦完美地表达了滇人的艺术思想及审美情趣,反映出滇人的青铜铸造工艺、加工工艺以及对外文化交流情况,是研究滇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古滇国青铜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是一朵璀灿的奇葩,古滇青铜兵器则是其中之精华.古滇青铜兵器上的立雕动物高度写实,成为世界上最早(春秋时期)发明和使用失蜡法铸件.许多兵器本身就是仿照某些动物的攻击部位雕铸而成,开人类仿生兵器之先河.古滇人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发明了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马蹬.出土实物资料证明,位于中原腹地安阳的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及青铜冶铸遗址出土的铜矿,就来自云南永胜金沙矿.古镇文化,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滇池和洱海两个区域.滇池地区青铜文化属滇国范畴,称“滇国文化”.青铜器出土地点记有呈贡、晋宁、昆明、安宁、澄江、江川、新平、陆良、曲靖、富民、禄丰、路南等县市的近40个地点.洱海地区青铜文化属滇西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3.
舐犊情深     
<正>滇金丝猴在众多的哺乳类动物中,虽说不上体型硕大,也算得上中等身材,加之其生活区域的限制,它的生存成本也算是比较高的。一般生存成本高的动物,繁殖率相对就低。滇金丝猴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孕期长,胎数少,两次怀孕间隔时间长,婴猴死亡率高。滇金丝猴正常情况下,为二年一胎,一胎一仔。这种繁殖状况,通常是在食  相似文献   

4.
陶仓作为随葬器物的使用始于秦,流行于汉,后被长期使用。作为明器,陶仓同时兼具模拟地面仓库和包含丧葬文化因素的双重功能。秦汉陶仓上的动物造型,除具备装饰功能之外,动物造型在明器中的使用具有其特殊的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5.
叠鼓形贮贝器是古代滇人创造的石寨山青铜文化中的一种极富特征的典型器物。由上下两鼓叠置后焊接成一体,有盖有底。器身饰以繁缛的阴刻花纹,盖顶以写实的人物和动物雕像表现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场景。迄今为止共发现4件。它流行于西汉中晚期的滇池周围区域,是滇文化发展到晚期阶段的产物。叠鼓形贮贝器出土于石寨山文化晚期的极少量贵族大墓中,是墓主人拥有最高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它既是祭器又是十分重要的礼器。4件叠鼓形贮贝器的形制、花纹和雕像内容各异,独具特色。整体造型与线刻图案和盖顶雕像有机结合,制作工艺极为精湛,充分表现了古代滇人的装饰与艺术风格,成为滇国青铜文化园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滇青铜器中众多的“斗牛扣饰”、“缚牛扣饰”的研究,认为古滇国存在斗牛活动。古滇人是世界上最早举行斗牛活动的民族之一。从斗牛、缚牛再到祭祀是一个重要宗教活动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7.
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保护分局辖区,一座叫响鼓箐的大山里,生活着一群50多只我国特有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28位护猴员和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日夜守护着这群“国宝”. 滇金丝猴是以家庭为单元的社会群体,猴群采用一夫多妻的家长制结构.护猴员根据滇金丝猴家长的外形特点,分别给这些猴子的9个家庭取名为断手、大个子、红点、红脸、联合国、丹巴、裂鼻、白脸、全雄.护猴员则根据猴群的建制,按家庭负责制进行看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滇青铜器中众多的“斗牛扣饰”、“缚牛扣饰”的研究,认为古滇国存在斗牛活动。古滇人是世界上最早举行斗牛活动的民族之一。从斗牛、缚牛再到祭祀是一个重要宗教活动的主流程。  相似文献   

9.
云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新中国建立后大量青铜器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云南青铜文化的内涵。这些青铜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我国古代的造型装饰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云南青铜器的装饰艺术,内容丰富多采,题材十分广泛,举凡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产劳动、贸易交换、战争、祭把、宴享等,这些丰富的题材内容,为我们了解西南地区古代民族的社会、历史和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云南青铜器的装饰艺术中,动物题材的广泛运用是其一个突出特点,而动物装饰中,牛又是最被重视的,因为它不仅…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16,(6)
正"滇"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原始王国,主要分布在今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以滇池水域为中心。据考古数据证实,滇国出现的时间至迟不晚于战国初期,盛于战国末至西汉初,西汉中期以后开始衰落,至东汉初被中原王朝的郡县制代替。当时的滇国古民族尚未使用文字,这使得古滇人原始但丰富的生活及其创造出的灿烂青铜文化被逐渐湮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中。滇国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史研究中几为空白。我国古文  相似文献   

11.
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无论在造型、纹饰和冶铸技术上,都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所表现的青铜文化特征,是世界古代文化中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方文化在商周璀灿的青铜文化中,神秘怪异的动物纹饰及造型占有很大的比例,该特征一直持续到西周中期。这种装饰风格不仅是奴隶主贵族审美观的简单反映,更是一定社会思潮的影响在青铜器上的集中体现,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什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永胜 《收藏家》2003,(11):7-10
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云南滇池区域的滇族创造了一种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青铜文化。1955年全今,随着云南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一批滇族古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大批滇国青铜器千年之后再现人间,揭开了滇国青铜文化神秘的面纱。滇国青铜器种类较多,涉及生产、生活、装饰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一种器型,为滇国所特有,这就是贮贝器。目前的考古发掘证明,贝是古滇族最主要的货币。1955年-1960年,云南晋宁石寨山滇族古墓群出土了约16万枚货贝,1972年云南江川李家山滇族占墓群也出土了同类货贝约11万枚,足以证明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贮存职能的货贝,在滇族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货贝具有一定的体积,数量巨大,使用时不易  相似文献   

13.
木制工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是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手工文化之一,也是新疆木质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新疆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的基础性研究对新疆民间传统工艺文化体系的研究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理解五二五二组传统文化因素及其艺术审美价值,从而对维吾尔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有更深刻的研究。论文以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的相关背景、制作工艺、装饰部位、装饰纹样等进行了详细的归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图片资料一级史料,对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造型和装饰中所蕴含的多元文化因子,进行了逐层深入的研究。通过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的造型工艺与装饰特征的基础性研究,得出结论:新疆喀什维吾尔族花木箱是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产物,它的存在于发展与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相适应,其造型、装饰及制作工艺呈现出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谙合着民族审美取向和文化艺术价值的独特风格。本文期望此研究有助于理解维吾尔族文化艺术价值,提升人们对维吾尔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识,为新疆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体系的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滇国佩饰     
滇国是西汉时期活跃在今云南滇池区域的古王国,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滇国文化很少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佩饰特点是造型奇特、丰富多彩,不受等级和职业的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15.
<正>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午",按中国农历计算,2014年是午马年。马属哺乳纲、奇蹄目、马科,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草食性动物。马具有聪明、勇敢、忠诚、耐劳等特性,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可靠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因此古人将马视为"六畜之首"。马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的各种艺术品上都能找到"踪影",云南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亦不例外。据今考古研究证明,战国秦汉时期,以今天云南昆明滇池区域为中心存在着一个古滇国。古滇国由古代越系民族建立,存在的时间大约有500年左右。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官渡羊甫头等一系列滇国墓葬的发现,超过万件铸造精美、装饰纹样丰富、题材造型生动的滇国青铜器出土,  相似文献   

16.
昙石山文化是距今约5000~4300年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一种文化,而位于福建省的昙石山遗址是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该遗址出土文物达2000余件,其中陶器类文物1220余件、20余种,大量的出土文物体现了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这一遗址陶器的一个重要特色[1],在出土陶器中除实用品外,还有不少具有明显艺术造型的器物。这些器物造型复杂、装饰手法丰富,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内涵及人们的艺术审美。本文从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层面上,站在当时历史的平台上,思考昙石山文化陶器的美学价值,得出昙石山文化在功能、工艺、装饰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四川广汉县三星堆遗址发现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商代大批青铜人雕像,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美术界的密切关注。因为它更新了美术史理论体系的传统观念,它在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上古美术史理论中,史家们认为:“青铜器是商周两代约一千四百年造型艺术的代表,它与工艺美术相通”,其艺术表现形式集中体现在动物造型,祭器、礼器造型以及精美的图纹装饰之中。于是,长期以来,商周美术的研究几乎停留在青铜器的图纹装饰上。值得注意的是,史家们所论及的青铜器纹饰大多出于中原文化、西北文化之中,如河南安阳、郑、洛阳,陕西的西  相似文献   

18.
<正>脐带,是哺乳类动物,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生命通道,脐带由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构成。宝宝在母亲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吸收养分和氧气,宝宝和胎盘之间就是靠穿过宝宝腹部的脐带连接的。哺乳类动物正是靠脐带与母体相连,胎儿才得以孕育和成长。滇金丝猴当然不例外,胎猴在母体中所获得的氧气、营养都是靠脐带来输送的。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婴猴在出生的三天之内,脐带也是新生命的最大杀手,据护林员观察和不完全统计,每年的新生猴中,约有1/10的婴猴死于脐带。联合国家的母猴刚刚生完小猴,其他母猴散  相似文献   

19.
《收藏家》2016,(3)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猴子以其灵活机敏自古以来深得人们喜爱。2016是猴年,在喜迎金猴献瑞之际,以猴为主题的生肖文物也逐渐成为人们喜爱谈论的品种。猴形文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此,我们特意选出较为精美者——洛阳新见猴形带钩精品,从其历史流变、造型装饰等方面进行鉴赏研究,也藉此为猴年文化献上一份美好祝愿。一.带钩及猴形雕塑带钩是我国先秦及两汉时期人们束腰革带上的一种挂钩,犹如后世所用之皮带扣,古代又称"犀比",在当时则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西保护分局辖区,一座叫响鼓箐的大山里,生活着一群50多只我国特有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28位护猴员和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日夜守护着这群"国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