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玲 《考古学报》2008,(3):311-336
鹿石是大部分表面雕刻有以鹿为主的动物形象和武器工具形象的拟人化石柱,因雕刻的动物形象大多数是有固定造型特征的鹿(俄罗斯学者称之为风格化的鹿),因此把这类石柱统称为鹿石。鹿石主要分布于蒙古共和国,其中西部省份分布最密集。与蒙古接壤的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以及图瓦和阿尔泰地区、中国的新疆地区有少量分布,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俄罗斯东欧部分以及西到德国易北河流域也零星分布极少量与鹿石类似的石雕像。鹿石常竖立  相似文献   

2.
鹿石是古代草原文化的标志性遗产,也是研究亚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历史的关键材料。而鹿石上动物图像的种属鉴定对理解鹿石的仪式功能和象征意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关鹿图像所代表的自然种属,目前国内外似还缺乏专业鉴定,特别风格化一类的鹿图像。鹿角对鹿类种属鉴定有很强的指示意义,据此可知写实性的鹿形象绝大部分是成年的雄性驼鹿,个别是雄性马鹿。风格化的鹿图像则比较复杂,目前只能确认其角所代表的种属。根据每一通鹿石上不同鹿图像的空间位置、相互之间的结构布局,可以找出不同鹿图像其角部形态细部差异的空间原因,进而推导出这类鹿图像的一个基本原型,其它造型均是在此基础上因空间的需要而作相应的删简,这样所有风格化的鹿图像就比较明确——其鹿角很明显应是马鹿角的写照。结合鹿石图像其动物群所代表的生态分布,我们认为鹿石上的鹿图像主要是驼鹿、马鹿的映像,这可能与早期游牧民族的狩猎生计活动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族乡庙湾子村残存有四棱柱形鹿石和刀型鹿石,且曾出土石器,相邻的独山子村、白杨林子、宋家大坂村及魏家泉村都有岩画分布。位于庙湾子村东南约3公里处山前台地的古墓群由200多座呈东北—西南向链状排列的两排石堆墓葬构成。此类墓葬是乌古斯部族始终保持的墓葬形制。以博格达峰为标志的中天山南北地区是乌古斯部族的发源地,庙湾子村一带正位于该部族早期的核心活动区域。四棱柱形鹿石、刀型鹿石、石器、墓葬群及等地表文物表明当地文化有着较长的时代跨度,至晚自战国末以降便是乌古斯部族及其先民的栖息地。作为该部族标志的狼图腾文化是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在中天山地区形成的,绘有狼及太阳、月亮(日月)的独山子岩画出自乌古斯人之手,墓葬的时间上限早不过战国末,下限当不会晚于8世纪末。  相似文献   

4.
丝路鹿石漫谈●张生祥现存于蒙古高原地区最古老的代表性文物是鹿石。鹿石是古代蒙古草原民族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游牧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断面呈长方形的大体形石柱,其中个别为长条形,高度不一。其四面刻有鹿的形象,鹿嘴尖长,鹿头上有美丽的角叉,形态各...  相似文献   

5.
新疆古代雕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新疆的木雕、泥塑、铜铸、金器、鹿石、石人等艺术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总结,展示了新疆古代雕塑艺术的全貌。  相似文献   

6.
李俨 《东方收藏》2020,(1):16-17
关于周作霖其人其作之考,肇端于陈树群《鹿石周作霖考》(2019-06-03)一文,其所记简略如下:周作霖,字鹿石,晚清景德镇地方官员。其于同治甲戌年(1874)到光绪丙子年(1876)在景德镇为官三年,期间多次到景德镇御窑厂参与浅绛彩瓷创作。经梳理,其在这三年中创作的浅绛彩瓷留存面世的共6件。其中帽筒一只,笔筒三只,花瓶一只,茶壶一个。该文所列的6件作品如下:1.益草堂所藏园客养蚕帽筒(图1)。长题:济阴有园客者,时种五色草,含其宝。一旦,见五色蛾止树上,客收而荐之。时有好女夜至,自称客妻。  相似文献   

7.
弓形器是商周时期用于挂缰的挂缰钩,有窄背和宽背两种。窄背类弓形器部分出自人骨腰部,在蒙古鹿石中相类的器物均挂于腰间并与弓及弓袋共出,因此其应挂在腰带上。车马坑中多放置宽背类弓形器并多置于车厢内,在鹿石中还见将辔系于车厢上的马车形象,因此一部分宽背类弓形器应绑缚在车厢前部用以挂辔。  相似文献   

8.
崔超 《区域治理》2022,(12):191-194
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出发对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就投入成本高、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几个方面,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成本—效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在企业生产流程、企业成本—效益的指标类型、指标分析以及模型研究方面对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成本—收益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低碳经济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983年5月至8月,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和布特哈达村南2公里处的和布特哈达山东南沟里,有两座辽代墓葬被洪水冲毁,从墓中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刻花石枕片、卧鹿石枕、卧狮白瓷枕和黄釉菊花瓷枕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蒙古遥远的北方草原,神秘的鹿角鸣喙动物图案攀爬在被称作“鹿石”的花岗巨石上。这些石板上绘有佩着青铜时代的剑、斧及其他工具的腰带纹样,有些石板高达4.5米。  相似文献   

11.
《文物天地》2021,(8):82-84
<正>新疆早期考古遗存中保存了不少表现萨满通天题材的遗物,乌苏四棵树墓群出土的神兽攀树纹金箔饰和阿勒泰地区分布的典型鹿石便是其中的代表,二者均将萨满仪式中重要的角色——"通天媒介"与"灵魂使者"进行了艺术化呈现,是研究古代先民宇宙观、生命观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2.
夏商文化断代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夏商文化断代研究,是夏商考古和夏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核心,则是夏、商之交(或商汤代桀)之年代的判定。众所周知,西周共和元年以前没有准确纪年可循,推断夏商绝对年代,历来是以武王伐纣年代为基础的。然而,由于在夏商周三代积年方面自古有歧说,因而在武王伐纣和夏、商起讫年代上也就众说不一。目前,关于商汤伐桀或曰夏商之交的年代主要有5说,一为1800 B.C左右,二为公元前18世纪中叶,三为1800—1700 B.C,四为1700—1600 B.C间,五为1600 B.C前后,可合并为公元前18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秋,我们随中国国家博物馆蒙古高原考察队,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实地考察青铜时代至明清古迹。重点考察了以下遗址:(1)鄂尔浑河、鄂嫩河流域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遗址、墓葬和鹿石;(2)诺彦乌拉山、克鲁伦河流域匈奴古墓;(3)鄂尔浑河、土拉  相似文献   

14.
地处中国西南的云南省,是大自然的精心妙手和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造就的神奇土地,其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都有独特的魅力。新千年的第一春,我有幸随新华社组织的老同志旅游团沿昆明——大理——丽江线一游,真是赏心悦目,如临仙境。  相似文献   

15.
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文物保护材料和相关技术研究领域在2000—2016年间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文物保护工作者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国际文物保护材料研究现状。通过NoteExpress软件,可以较便利地对期刊论文的年份、作者、发表期刊、被引数、影响因子,以及涉及的文物类型、保护材料种类等进行梳理统计,统计所显示的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国际相关研究动态、比较国内国外研究差距、查询各国保护材料和技术的研究热点,特别是传统胶凝材料和现代合成胶凝材料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从而由此推测文物保护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是分布在黑海西部和北部的重要史前文化,时代与中国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期大体相当,而且在彩陶纹饰和器型上都与其有很高度的相似性。本文对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的基本文化内涵和分期进行了介绍,列举了其彩陶与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期彩陶的多种相似性。因为在此两大文化体之间的中亚地带没有发现可以起到桥梁作用的文化,还难以断定这样的相似性是文化交流的结果,但造成相似性的原因和两大文化体不同的发展历程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外贝加尔和萨彦诺—阿尔泰古代和中世纪居民的历史命运有极大的共性。自古以来,它们就同中亚发生经济、文化、政治、军事方面的密切联系,在同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直接接触中,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们的影响。因此,在外贝加尔和南西伯利亚的文化中,在某个历史时期及更广阔的地域上能够区分出一系列具有源于中亚的共同特点。例如,在发达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的外贝加尔、图瓦及阿尔泰,分布着“科列克苏尔”和“鹿石”文化。在公元前第1千纪末的这些地域内,匈奴的遗存广有分布。在中亚、在突厥人和回纥人游牧国家存在时期,更北地区的居民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在此着重指出,物质文化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已被确立的物品类型的传播比之游牧国家疆域的扩张、地域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18.
国共两党关系问题是当前党史学界和中国现代史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发掘有关两党关系的资料,无论对专门研究两党关系的学者或是对此问题有兴趣的人,都很有益.本文旨在对1922——1945年间国共共同出席的五次重要国际会议作个概述.  相似文献   

19.
江西清江县三桥乡樊城堆遗址发现于1975年,1977年冬作首次试掘,1978年和1980年秋冬又做了两次发掘,80年代初,全省开展大规模文物普查,在赣江中下游—鄱阳湖水系地带,有目的地开展了考古工作,新发现并发掘了一批同类型古文化遗址.通过对大量发掘资料的整理,以及多方面分析排比和研究,我们初步认定,樊城堆类型文化遗存,是江西新石器时代晚期,广泛分布于赣江—鄱阳湖水系的一支主体文化.它有一批独特的、可以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器物群,与周围地区古代文化的关系及其年代等问题,都是比较清楚的.因而我们提出,将这类古文化遗存正式命名为樊城堆文化.  相似文献   

20.
乡村地域系统及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了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黄土高原县域乡村数据,以人口、土地、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1990-2015年乡村地域人—地—业协调发展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发现:①乡村地域人口和耕地不断减少、产业发展缓慢,人—地—业系统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自然资源本底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