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20,(1)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是西周时期的霸国墓地。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西周墓葬2200余座。其中M6096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墓主为男性,仰身直肢葬。随葬器物60余件(套),种类有铜器、陶器、玉器、石器、骨角器等。其中铜器包括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铜礼器鼎、盆铸有铭文。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及铜器铭文判断,M6096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墓主身份属于霸国低级贵族。铜盆铭文记载了周王朝对南淮夷的征伐战争,对于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军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为配合朔黄铁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在河北省平山县北七汲村发掘了11座墓葬,其中4座墓葬年代较早,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向北偏东10°~30°,葬具为一棺或一棺一椁,随葬品放置于壁龛、棺内或棺椁之间,以鬲和罐为基本组合,时代属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推测为中山国早期遗存。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沈岗墓地东南部发掘了1座铜器墓(M1022)。M1022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葬具为单椁并棺,其中西棺为重棺,东棺为单棺。随葬铜器、玉石器和漆木器共计628件。其中铜器616件,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杂器等。礼乐器共10件,有鼎、、浴缶、盏、盘、匜、句匜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M1022为春秋中期中段的楚墓,墓主人身份应为楚国下大夫阶层。作为本地域内时代最早且规格较高的楚国铜器墓,此墓的发掘为研究襄阳地区早期楚墓的葬俗、葬制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0的清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10~12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北区发掘清理了一座周代墓葬(M2010)。M2010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底部有生土二层台,葬具为重棺单椁加一棺罩。此墓未经盗扰,共出土随葬器物1693件,其中青铜器有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和棺饰等;玉器有礼器、佩件、殓玉等;另有骨器、蚌器以及木、苇、麻与丝帛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M2010的年代为西周末年,墓主人应是沈国大夫一级的贵族。  相似文献   

5.
1995年,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对济南市长清区仙人台遗址进行了发掘。其中周代墓葬M4规格较高,随葬器物丰富。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平面近梯形,葬具包括椁、棺、枕木、器物箱和席子等。椁室中部偏北处有腰坑,腰坑殉狗。墓内随葬两辆拆散放置的车辆,出土器物有铜器、陶器、玉器、漆木器等,铜器包括礼器和车马器。仙人台墓地是周代邿国高级贵族墓地,M4为贵族夫人墓,年代为春秋中期。该墓的发掘为探讨东周时期邿国贵族阶层的丧葬习俗、器用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6.
M257是平顶山应国墓地的1座小型贵族墓。该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木质单棺单椁,随葬器物分别放置在棺椁之间与棺内两处。随葬器物共计115件(片),包括礼器、兵器、车器、马器、生活器皿、礼玉、殓玉等。M257墓主人应是一位身份为士一级的贵族,是应侯家族内的一位成员。M257的发掘为研究应国历史与西周时期中低级贵族的丧葬礼制,乃至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姻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055是一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一椁二棺,墓底有一腰坑殉狗一只,墓内有两名殉人。随葬品有青铜器、锡器、陶器、玉石器、骨角器、蚌贝器等共计228件套。墓葬年代为西周中期晚段,墓主为倗国男性中等贵族。墓葬出土的楚公逆铜剑对于研究楚公逆的年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3年6~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在蔡家坟遗址发掘了一批战国瓮棺葬和土坑墓。瓮棺葬均为儿童墓,瓮棺由釜、瓮、盆三种陶器组合构成,均没有随葬器物。土坑墓分布有一定规律,出土器物有陶鼎、豆、罐、壶、盂和石璧、石片等。根据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和出土器物判断,瓮棺葬的年代属于战国中、晚期,土坑墓的年代可分为战国早、中、晚三期。瓮棺葬、土坑墓的基本特征与燕山南麓地区、辽西地区的同类墓葬基本一致,土坑墓还具有自身的特色。此次发掘为讨论燕文化的传播、扩张以及本地葬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2012年5~6月,考古工作者对重庆市大渡口区跳蹬镇石盘村大树林汉墓M1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为东汉时期砖室墓,出土仿木棺式葬具陶棺一具,以及一批陶器、铜器、铁器等。该墓出土的仿木棺式葬具陶棺丰富了四川、重庆地区汉代陶棺葬的考古材料,对研究该区域这一时期的丧葬习俗、陶棺葬的时空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18,(6)
郭家崖秦墓地是一处与居址共存的大型墓地。北区共发掘的37座秦墓葬时代为战国,除一座为南北向外,其它全为东西向布局。可分为竖穴土坑墓与洞室墓两大类。葬具比较简单,多数为一棺,部分为只有盖板,没有边板的立柱框架棺椁结构,还有瓮棺。葬式除2座不清、1座未发现遗骨外,其余全为屈肢葬式。随葬器物比较简单,以陶器为大宗。陶釜最为常见,以往常见的大喇叭口罐与陶豆、陶簋不见出现。M36、M41出土的2件戎式高领袋足鬲最为典型,属于姜戎文化序列,与M8出土的秦式弧裆鬲反映的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这类鬲分布区域与时代特征十分突出,是探讨先周时期羌戎文化与周、秦文化渊源关系的重要器物。  相似文献   

11.
夏晶  李则斌 《文物》2024,(1):23-45+98+1
联营汉墓位于江苏省仪征市刘集镇联营村谢庄、赵庄组。2018~2019年,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仪征市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相继清理西汉墓葬及祭祀坑136座,确认其为一处重要的西汉时期具有家族性质的墓地。其中,M58、M59为同茔异穴夫妻合葬墓,规模较大,M58为一椁一棺两箱,M59为双椁一棺四箱,出土器物丰富,包括釉陶器、铜器、玉器、漆木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判断,两墓时代为西汉早期,M59墓主为大夫级别或略高。M58、M59为本次发掘最重要的两座墓葬,为研究该墓地的布局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在洛阳市西工区发掘一座未被盗扰的春秋时期墓葬(M8832)。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两棺一椁。出土了较多青铜器、玉器等,包括铜鼎8件,其中列鼎为5件,推测墓主人应是较高级的贵族。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周时期的墓葬形制、葬俗、随葬品组合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2017年4月至2018年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澄城县刘家洼遗址东Ⅰ区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了包括两座"中"字形大墓在内的70余座墓葬。其中M49保存较好,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器物有铜器、铁器、金器、玉石器等,其中铜器包括容器、兵器、车马器、丧仪器、工具等。根据随葬的铜礼器及兵器判断,墓葬年代为春秋早期偏晚阶段,墓主应为士一级的男性贵族。刘家洼遗址是继韩城梁带村墓地之后陕西发现的又一处春秋时期芮国遗存,M49的发掘为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芮国的物质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西史赵村城中村改造工程中,清理了135座古墓葬.其中M126形制较大,葬具一椁两棺,出土有陶器、兵器、玉石器、车马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特征判断,M126的时代约为战国中期偏早,墓主人可能属大夫之列.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7,(7)
1992年,襄阳市博物馆联合老河口市博物馆对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安岗一号墓(编号M1)进行了发掘。墓圹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封土和墓道已遭破坏。葬具为单椁重棺,椁室分为头箱和东、西边箱及棺箱四部分。随葬器物放置于头箱、边箱、内棺及内、外棺之间,有铜器、木器、竹器、玉器及竹简等。经鉴定,墓主为男性。根据墓葬规模、棺椁重数、随葬器物及简文内容判断,安岗一号墓为战国中期偏晚阶段的典型楚墓,墓主身份为下大夫。该墓的发掘初步确认了安岗墓地的时代、等级和性质,为探索战国中期楚国中等贵族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云阳县马粪沱墓地2002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1月~4月对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的马粪沱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图一)。发掘主要是在墓地的西南部 ,发掘面积2600余平方米 ,清理东周、两汉、六朝时期的墓葬26座 ,出土各类文物300多件。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东周墓葬共4座 ,即M65、M71、M75、M77。(一)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长2~4 5、宽1~2 6米。墓口大于墓底 ,四壁略倾斜 ,个别墓有熟土二层台。骨架因朽蚀较严重 ,保存较差或已无存。葬具多已无存 ,从个别墓葬中残存的木质棺灰判断可能是以木棺为主要葬具。M71 ,方向155°,…  相似文献   

17.
M308是因现代人盗掘而在铁岭墓地发掘区外进行抢救性发掘的一座战国墓。发掘表明,此墓古代三次被盗,仍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陶器、玉器和骨器,是铁岭墓地随葬品物最为丰富的一座墓葬,对于判定铁岭墓地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0月~2011年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的开展,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阳市淅川县熊家岭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战国墓67座。其中M24出土各类器物70余件,为战国中期早段的小型贵族墓葬,为研究豫西南地区战国时期的葬制、葬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2012年9~12月,东大杖子墓地联合考古队对M47进行了发掘,该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椁一棺,填土中有人骨以及大量马、牛、羊、猪、狗等动物头骨,墓内出土鼎、簋、豆、匜、罐、盨、盆、牛尊等仿铜陶礼器,以及玉器、玛瑙器、铜器等,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  相似文献   

20.
李德文  秦让平  汪欣  邓刚  杨亚宁 《考古》2012,(5):29-40,98,106,109
2010年4月发掘的白鹭洲战国墓M566为带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主为女性。墓葬中出土一椁三重棺,以及铜器、仿铜陶礼器、漆木器及玉器等随葬品。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大夫级,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此墓葬的发掘丰富了战国时期皖西地区楚墓的研究资料,对研究安徽地区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