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西安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妍妍  李君轶  杨敏 《人文地理》2014,29(4):111-118
Web2.0时代,游客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购买产品,而且还会分享游记、照片。这些游客留在网络上的游记、照片和其它痕迹都含有时空信息,称为"数字足迹"。本文以西安为例,利用游记和照片获取旅游数字足迹,采用数据挖掘方式提取时空信息,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试图总结西安国内散客旅游流时间及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数字足迹研究的时间规律和其它调研结论基本一致;旅游节点间分布不均衡;旅游网络密度低、结构分层明显。本文基于旅游数字足迹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可推广价值,可为等旅游管理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旅游纵览》2022,(1):48-50,65
本文使用网络爬虫爬取张家界的网络游记并整理得到旅游数字足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讨论得出湖南省张家界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内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的旅游流网络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分层,呈现不均衡的网络结构。游客在核心节点内的流动十分频繁,外围边缘景点较为分散且效能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于秋阳  杨思涵 《人文地理》2017,32(1):145-151
高速铁路的开通大幅提升和拓展了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客源市场的范围,也对沿线枢纽城市的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中西部高铁枢纽城市西安作为实证对象,借助专家调查法和AHP分析法构建高铁影响下的枢纽城市旅游产业供给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南京市作为参照对象展开比较评价。研究显示,高铁条件下的西安旅游产业供给水平总体呈增长态势,但各供给要素水平差异明显,且整体城市旅游环境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4.
卞显红 《人文地理》2012,27(4):137-142
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构成分为核心网络与外围支持网络。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由主体、旅游资源以及旅游活动三部分组成。论文把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分为原子式、单核式、多核式、混合式等4种形态。论文把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空间相互作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核心旅游企业之间及相关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二是旅游企业和研究机构、地方政府、旅游中介机构及旅游投资机构之间的空间作用;三是旅游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主要是旅游企业与旅游产业集群外部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并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对这三个层次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泰  张捷 《旅游科学》2006,20(2):18-24
本文以旅游流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了旅游区域影响的机制(细分出3种基本环境机制)及空间模式(归纳出3种基本空间影响模式),并进一步将机制(Mechanism)、模式(Model)进行组合,形成旅游流区域影响分析的“M—M”基本效果矩阵,从而树立了基于旅游流及空间视角的旅游区域影响分析框架。最后对淮安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检验其在目的地区域旅游开发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闫闪闪  靳诚 《人文地理》2019,34(5):149-158
如何厘清市域内部旅游流扩散动力机制是市域规划建设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议题。以洛阳市为案例区,基于25个景区的“一手数据资料”,采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市域内旅游流空间扩散动力机制是由旅游者自身的内外推力、目的地拉力和两地间的阻力组合成的复杂综合动力系统,推力是游客受到的最大动力。其中,休闲放松的潜在欲望是市域内游客群体关注的最主要的内推力,中介推荐是游客群体受到的最重要的外推力,景区核心吸引物对游客群体的拉动作用最强,而客观障碍的阻碍力大于主观障碍。  相似文献   

7.
论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以苏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本文论证了文化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分析了旅游文化资源的结构和特征;揭示了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本质。在对苏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以英雄文化为主线,集中外显、强化感知;营造氛围、深化体验;创造意境、白话读解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于海波 《旅游科学》2011,25(1):46-53
本文对利用网络话题获取定性数据的方法、对网络话题的分类、网络话题搜集方法的使用方式和适用范围等进行了探讨。网络话题方法根据研究者参与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不参与型、一般参与型与强势参与型三种类型,适用于取得多样的、深刻的观点内容。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以网络话题为样本,分析了我国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表达。研究发现:旅游者多数从心理和情感需求角度来叙述旅游动机以及旅游对旅游者个人的影响;我国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主要源于学习、探索、消除心理压力的需要。从网友的话题中还发现:旅游和旅行促进了某些旅游者对家与家乡的热爱,即通过外出旅游,认知了“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凯  杨效忠  张文静 《人文地理》2013,28(6):126-132
引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分析环太湖地区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提出跨界旅游区旅游经济联系的机制。结果显示:从网络结构看,环太湖地区整体网络较两省分网络复杂,表明跨界维度越高层级越多,网络结构越复杂,合作难度越大,网络密度层面亦可验证;就点度中心势而言,整体网络较分网络大,表明跨界维度越高层级越多,节点集聚要素与对外辐射能力越强;环太湖地区整体网络边界屏蔽效应显著,分网络中介性较高,合作意愿较强。进一步分析影响边界效应的因素,得到其旅游经济联系机制,展望跨界旅游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是我国旅游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2006年4-6月对陕西省七所高校学生旅游行为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旅游偏好、旅游消费水平、旅游组织方式、旅游空间行为及旅游服务与价格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喜欢旅游,对自然类风景区更热衷,旅游动机以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为主,旅游时间上表现出较强的集中性,暑假是大学生旅游最集中的时段;陕西大学生平均旅游花费为394元,80%的大学生旅游花费和月均生活总支出在500元以内,旅游花费约占大学生各种生活支出的15%;旅游组织方式呈现出与同学朋友结伴出游为主的小群体出游特征;中短距离的省内旅游是主体,80%的旅游活动在800公里范围以内,较吴曲线略远;大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基本满意,但旅游服务价格相对较贵。  相似文献   

11.
以中原城市群县、市区节点为研究单元,基于引力模型与复杂网络模型,根据测定的城镇间引力量与城际直接的客运班次两类数据,对中原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比较与归纳。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突出了"双中心"与层次结构特征,引力与客运联系网络互为支撑,又各具特色,郑州与洛阳在城市群网络结构中的中心度较高,但对网络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城市群网络的集团化效应明显。城市群最大联系轴向有序,但空间网络结构并没有呈现较强的"长尾分布",城镇网络结构中心度分布有序性差。城市群引力网络子群体间的联系较弱,内部的联系密切,受行政区划的屏蔽或行政级别差异影响显著;而客运联系网络各子群体之间的联系较强,核心市区功能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于秋阳  杨斯涵 《人文地理》2014,29(5):142-148
高速铁路的的时空压缩优势有效的提高了节点城市的可达性,扩展了客源范围,必将对旅游产业的供给水平产生影响。本文以西安市作为实证对象,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度和引力测度,说明高速铁路的建设对西安旅游产业产生的重要影响。据此,结合其他高铁节点城市的发展经验和国内外高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经验,本文着重探讨了高铁影响下西安旅游空间结构演进、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审视与评估现实中高速铁路的城市联系职能,是研究高铁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基于对京广高速铁路沿线14个城市进行的实地调研和近3000份调查问卷,分析了高铁旅客在城市间的流动方向及特征,发现高铁主要承担着中心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客流联系。通过对不同城市间客流强度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发现高铁旅客在省内城市间的流动强度普遍高于省外流动强度,去往中心城市的客流强度也大于去往普通城市的,且两个城市间的高铁旅客数量与两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正相关。高铁加强了中心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的客流联系,但会带来中心城市进一步的极化发展还是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带动普通城市的发展,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闫闪闪  徐红罡 《人文地理》2023,38(1):181-192
以洛阳牡丹花节为例,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运用社会网络、因子分析方法,探究节庆事件对区域旅游流空间网络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节庆事件对区域旅游流空间网络影响表现为协同、弱化及蜂聚三种效应,不同效应影响机制不同。其中,节点的等级和知名度优势非常明显的态势下,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节庆游憩区内的低等级节点出现轻微的节庆弱化效应,区域外节点主要受到空间交通距离限制产生了显著的节庆弱化效应;旅游等级很强且旅游承载量优势非常明显的非节庆旅游节点,以及等级、知名度或地理区位较强的节庆旅游节点呈现出强蜂聚效应,以上条件均不强的节庆旅游节点仅发生弱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论视角,研究了中国12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并提出了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相关策略。结果发现:(1)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6对旅游流联系,每个节点平均与其它3.83个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和扩散联系,且充当旅游网络中介者角色的平均次数为8.25次;(2)北京和上海在入境旅游空间网络中居核心地位,西安、广州和杭州居次核心,其余城市的网络地位较低;(3)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的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不均衡性较明显。最后,提出优化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结构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金华 《人文地理》2014,29(2):108-112
引入可达性的概念,以现阶段与预期2030年的湖南城市群综合铁路网数据为基础,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和日常可达性3个度量指标,比较分析了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湖南城市群城际间8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城际之间的时空距离,将全面提升湖南区域可达性水平,促进区域均衡化空间结构的形成;另一方面,尽管高速铁路将推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但对湖南城市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可分为两个层级,各城市在新的交通格局下应抓住机遇,探寻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研究国家间出境旅游市场作用关系是经略周边的重要手段,对国家战略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位于亚太地区的22个国家,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1995年、2005年、2017年数据为基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各国在出境旅游市场互动中的特征变迁进行刻画.结果显示:23年来,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整体互动水平不断提升.时间截...  相似文献   

18.
董欣  张沛  段禄峰 《人文地理》2011,26(1):145-149
旅游地产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模式灵活多样。本文从产业与品牌共同提升的视角,剖析了旅游地产与都市发展要素互动模式;从项目与资源共同整合的视角,剖析了旅游地产与都市运营机制互动模式;从内涵与外延共同拓展的视角,以曲江新区、"皇城复兴区"、浐灞生态区、大明宫遗址区、"纺织城"、秦岭北麓休闲游憩带等城市典型功能区为例,剖析了旅游地产与都市空间演化互动模式,进而论证了西安旅游地产在西安都市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索一条通过旅游地产开发带动都市圈空间与人文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