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微观领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卫红  苗长虹 《人文地理》2008,23(3):97-101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也开始引起重视。旅游地理学开展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从经济和地理的角度对旅游产业集群集聚机制和空间机理的阐释,另一方面也将弥补旅游地理学对于旅游经济微观主体-旅游企业间联系与空间关系的不足,为旅游地理学研究拓展微观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于旅游产业集群的论证以及对旅游产业集群概念的阐释和旅游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旅游地理学对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必要性,认为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综合性、空间性和应用性等学科优势,最后指出旅游地理学研究产业集群主要应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关系与创新机制、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和布局以及旅游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并应通过大量案例支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突破──评《旅游地理学》一书潘秋玲,王兴中,宋保平(西安外院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系统地进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是从80年代初开始的。十余年的发展,使旅游地理学科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具有一定水平的旅游地理学教...  相似文献   

3.
刘俊  黄秀波 《人文地理》2014,29(3):22-27
以往滨海旅游研究综述大多限于对所涉研究领域的横向分类,缺乏基于特定学科演进视角下的纵向考察。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演变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梳理西方滨海旅游研究的脉络。与空间思想流变过程对应的是,西方滨海旅游研究主题也经历了从"滨海旅游地空间模型与演化"到"滨海旅游空间文化解读与社会建构"再到"滨海旅游空间政治与权力景观"的过程,亦即从关注滨海旅游空间的物质性转变到社会性和政治性。借助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演变视角,可以厘清滨海旅游研究视角转换的内在逻辑,并能从空间的生产视角重新思考中国滨海旅游的新一轮发展热潮,为国内滨海旅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金波  蔡运龙 《人文地理》2002,17(3):34-39
国内旅游地理学研究比西方国家晚了整整60年,全面了解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国内相关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全面回顾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其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最后对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研究进行了总结: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开始朝着成熟阶段发展;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研究是随着现代旅游现象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而发展;西方国家旅游地理学者脱离地理系的事实,严重影响了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学科内的发展,这种趋势一定要引起国内学界人士的警惕。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信息与地图、旅游区划等,涵盖知识面广,难度较大。它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旅游区(点)布局等问题,从而为正确评价我国旅游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建设旅游区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学好中国旅游地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兴中 《人文地理》1996,11(Z1):72-79
本文综述了70年代末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以来研究旅游地理学的进展与趋势,并提出它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霍常旭  霍雷 《人文地理》1991,6(3):47-48
没有人类的旅游活动,就不可能形成现今世界性的庞大的旅游业(从经济地位、从业人口、旅游设施规模和组织管理机构等都是庞大的)。可以说旅游业的发展,促成了旅游地理学的产生,而旅游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则会更快推动旅游业的突飞猛进。从人文地理学的诸多分支看,旅游地理学的实用性更突出,它从宏观整体上直接指导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建立在坚实可靠的科学基础上。因此,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十分重要。下面仅就三个问题,谈谈己见。  相似文献   

8.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地表旅游现象的人地关系作用规律及其规划实践的科学,是地理学衍生的具有相对独立专业知识体系的分支学科。南京大学以及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任美锷1940年在《地理学报》发表的《自然风景与地质构造》一文。改革开放后,南京大学旅游地理经历两个阶段:1979-2002年,旅游地理深植于传统优势的地理学科;2002至今,旅游地理向纵深发展,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0多篇。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地理学权威期刊上,南京大学发表旅游论文数量位居国内所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首位。重点研究领域有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旅游资源评价与区域旅游开发、旅游环境变化与旅游人地关系等三个方面。篇末展望了旅游地理学中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空间结构、区域旅游影响、旅游规划理论、旅游地理范式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Tourism Geographies》是国外旅游地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期刊之一,及时回顾国外旅游地理研究最新进展可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首先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绘制软件统计分析了《Tourism Geographies》2008-2017年的449篇文献,从历年发文量与被引用情况、作者、研究机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热点等方面阐述了国外旅游地理研究特征与研究趋势;其次,系统综述了旅游目的地、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旅游市场营销等热点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国外旅游地理学未来的研究趋势;最后,依据国内外旅游地理研究差异,从研究方法、研究尺度以及研究范式等方面阐述了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展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吴传钧 《人文地理》1996,11(Z1):1-10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地理学得到了复兴,在理论、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尤以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的进展较快,原先被视为禁区的政治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和社会地理学,也开始出现了一批可喜的成果。目前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形势下,中国人文地理学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即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迈入21世纪时,作者建议中国人文地理学着重研究以下各课题:
(1)为充实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2)为配合(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研究全国和各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以土地利用为中心来研究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4)从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出发,研究地区自然资源系统;
(5)为发扬中国地理学的传统,更认真地为农业服务,研究促进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问题;
(6)从理论和方法上提高区域地理研究的水平、并配合国家任务,开展区域综合发展的研究,包括国家和各省经济建设的重点区、海域、生态脆弱区等。  相似文献   

11.
吴晋峰  王鑫  郭峰  李蕾 《人文地理》2013,28(4):20-26
旅游流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总结我国旅游流研究成果,找出我国旅前流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1987-2010年我国旅游流文献进行了梳理。我国旅游流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起步、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可划分为时间分布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时空演化特征、影响因素、驱动机制和规模预测等六类研究主题,但我国旅游流研究也存在六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要深入挖掘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以推动我国旅游流研究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Network analysis of tourist flows: a cross-provincial boundary perspectiv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contrast to the extensive research regarding tourist flows on the international, intranational, interregional, intercity, intracity and tourism-spot scales,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ross-provincial boundary perspective.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China's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have a long history an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 culture and economy of neighboring provinc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ourist-flow networks in China that cross ‘provincial’ boundaries. Tourist-flow data fro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ravel-agency-recommended routes were acquired, and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nd boundary effect analysis were adopt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study the cross-boundary tourist flows. Lugu Lake in China was selected for the case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mpact factors of cross-boundary tourist flows are discussed, an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collaborations among cross-boundary tourism destinations is provid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1)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ross-boundary tourist-flow networks is complex. There is a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and each node assumes different roles and functions. (2) Cross-boundary tourist flows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boundary-shielding effect, and the properties, direction and extent of the effects are diverse and depend on accessibility, resource endowments, resource heterogeneity and the extent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3) Cross-boundary tourist flows are affected by a boundary-mediating effect, and structural hole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boundary-mediating effect and drive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tourism.  相似文献   

13.
欧洲是世界最重要的出境旅游市场之一,研究入境中国的欧洲旅游流对于国家开拓欧洲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入境中国的欧洲旅游流网络,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该网络的度分布、聚集系数、平均路径长度等统计特征,和网络的个体结构位置、整体形态结构特征。结果显示:①入境欧洲旅游流网络是具有小世界效应和无标度特性的网络。②北京和西安是入境欧洲旅游流的发散中心,上海和香港是旅游流的集聚中心。③入境欧洲旅游流网络的密度低,中心势高,网络结构紧密程度低,旅游城市之间的欧洲旅游流联系不密切,并呈现围绕核心城市集散的特点。④入境欧洲旅游流网络是核心-边缘网络,网络中核心节点突出,边缘节点明显。结合旅游流流向关系和节点位势指标分析,网络核心区节点可划分为核心节点和重要节点两大类型,边缘区节点均为边缘节点。  相似文献   

14.
旅游行为地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建宇 《人文地理》1993,8(3):71-73
本文认为旅游行为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行为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即它探讨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类型和旅游行为空间规律。人们对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满足求乐、求奇、求知和求美的心理。不同年龄、学历和个性的人们对旅游的兴趣爱好不同,因而对旅游路线和地点的选择,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国内旅游现象空间分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述国内关于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国内旅游地理学关于旅游现象空间分异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和旅游地、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流、旅游地本身等旅游产业发展投入要素方面入手的,对于旅游发展的区域效果方面的研究显得有些不足。在与国外该领域研究进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旅游发展和研究的趋势,作者提倡国内旅游地理学应加强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阐述了旅游影响空间分异研究的意义以及基本内容,希望藉此促进我国旅游地理学乃至旅游学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旅游流的研究及旅游"双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宇杰 《旅游科学》2005,19(1):6-11
在市场经济下,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通过旅游者、旅游企业、地方政府和相关社会团体的行为,形成旅游者流和旅游业生产要素流,后者包括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和物质流,二者的合流统称为旅游流。本文首先对旅游流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然后结合各种示意图,阐述了旅游流的结构,并在旅游流的概念基础上构建旅游“双流”系统。旅游流的概念有助于人们理解旅游活动,而旅游“双流”系统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旅游流特征分析的旅游区域影响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泰  张捷 《旅游科学》2006,20(2):18-24
本文以旅游流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了旅游区域影响的机制(细分出3种基本环境机制)及空间模式(归纳出3种基本空间影响模式),并进一步将机制(Mechanism)、模式(Model)进行组合,形成旅游流区域影响分析的“M—M”基本效果矩阵,从而树立了基于旅游流及空间视角的旅游区域影响分析框架。最后对淮安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检验其在目的地区域旅游开发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黄山、西安3组旅游目的地区域的6处重点景区为案例地,使用R指数、G指数、相关分析及Person相关系数,对其历次黄金周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特殊时段内,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由区域旅游各要素的空间结构特征所决定,即同一依托城市的不同景区,其旅游资源的属性、周边旅游资源配置和旅游资源区位共同影响着旅游地客源地结构和旅游者景区选择及空间行为,从而影响区域旅游客流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形成相关景区的旅游客流对区域旅游地理结构的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行为的旅游目的地空间层次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  陈婷 《人文地理》2009,24(6):107-110
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研究比较丰富,视点主要在于经济与地理空间。但是,旅游业是市场导向非常明显的行业,从旅游行为角度研究旅游目的地的空间层次更具有现实意义,对指导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管理更具有操作性。本论文从旅游行为导向、管理方便性角度,融入社区理念,提出了新的旅游目的地解读,将其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游览服务区、社区服务区和社会服务区,并分析了它的空间层次结构关系和主要要素。论文最后从规范管理角度提出管理层次与关系。  相似文献   

20.
谢朝武  李玉红 《人文地理》2010,25(3):134-138
综述了旅游形象口号设计的研究进展,并以我国第一批54个优秀旅游城市为例,对旅游城市形象口号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以网络知名度作为评价依据,遴选出排名居于前15位的优秀旅游口号,对口号的语词内容、句式特征、语言风格、诉求主题等设计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应该在推动形象设计与口号设计的一体整合、控制口号数量与质量、发挥形象口号的管理作用、注重口号的优化设计、提升口号的想象空间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