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去"孤儿院"看大象斯里兰卡野生动物局于1975年建造了一所大象孤儿院,主要收养那些在丛林中失去母亲的幼象,这座大象孤儿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儿院,位于距科伦坡约3小时路程的品纳维拉(Pinnawela)小镇。孤儿院成立30多年来,共收养了近百头大象。斯里兰卡大象是全球大象家族中较为独特的分支:它们不如非洲大象块头大,耳朵尤其小,成年后,象的耳朵、脸和鼻子周围的皮肤甚至还会显出一块与众不同的粉红色斑。目前世界上存在两所大象孤儿  相似文献   

2.
apple 《旅游纵览》2014,(5):14-17
<正>去"孤儿院"看大象斯里兰卡野生动物局于1975年建造了一所大象孤儿院,主要收养那些在丛林中失去母亲的幼象,这座大象孤儿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大象孤儿院,位于距科伦坡约3小时路程的品纳维拉(Pinnawela)小镇。孤儿院成立30多年来,共收养了近百头大象。斯里兰卡大象是全球大象家族中较为独特的分支:它们不如非洲大象块头大,耳朵尤其小,成年后,象的耳朵、脸和鼻子周围的皮肤甚至还会显出一块与众不同的粉红色斑。目前世界上存在两所大象孤儿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3,(19):22-27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郊,有一个由大卫·谢尔德里克野生动物基金会设立的大象孤儿院。这个孤儿院是目前世界上在救援和治疗大象孤儿方面做得最成功的公益机构。  相似文献   

4.
正01在大象孤儿院与大象孤儿零距离接触应Desh的推荐与邀请,下一站我们去参观大象孤儿院,这也是各个旅行团去斯里兰卡必去的地方。大象孤儿院,顾名思义,这里的大象多是孤儿。野生动物与人一样,孤儿是凄惨的,尤其是大象。通常情况下,它们从出生到成年,都要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甚至是相依为命。缺少了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帝国主义分子披着“慈善家”的外衣,以举办福利事业为名,不仅在我国沿海城市设立孤儿院,虐杀我国儿童,而且在我国内地也同样犯下这种罪行。现将个人当年在汲县孤儿院的悲慘遭遇,作一介绍,以便让大家认识帝国主义在我国内地虐杀儿童的狰狞面目。  相似文献   

6.
丽江人贝利     
26岁的新西兰姑娘和贝利在丽江孤儿院做义工,教课、义卖、接待客人、做翻译,一刻不停。她身材高大,穿着松松垮垮的衣服,笑容挂在黝黑的脸上没遮没拦,一口纯正的中国话。  相似文献   

7.
26岁的新西兰姑娘和贝利在丽江孤儿院做义工,教课、义卖、接待客人、做翻译,一刻不停。她身材高大,穿着松松垮垮的衣服,笑容挂在黝黑的脸上没遮没拦,一口纯正的中国话。  相似文献   

8.
丽江人贝利     
26岁的新西兰姑娘和贝利在丽江孤儿院做义工,教课、义卖、接待客人、做翻译,一刻不停.她身材高大,穿着松松垮垮的衣服,笑容挂在黝黑的脸上没遮没拦,一口纯正的中国话.  相似文献   

9.
新生     
十年后,王文文成了一座艾滋孤儿院的管理员。她已经说不出当年血站的位置,她相信也许它就像高闯、高燕家的土房,早已变成一片瓦砾。用不了多久,她将成为母亲,她的孩子注定将与“艾滋病”所带来的—切苦难、一切歧视无关  相似文献   

10.
华夏视野     
《华夏地理》2006,(9):4-17
大象孤儿院 斯里兰卡的小孤象现在有机会存活下去了。该国政府在乌达瓦拉威国家公园设立了“大象中途之家”,每年收容12至15头幼象。这些小象大多是在农民试图吓走或射击践踏庄稼的成年大象时与象群失散。“生面自由基金会”为“中途之家”提供资助。  相似文献   

11.
于洋“文革”中的遭遇彦欣于洋,1930年生于山东黄县(今龙口)。1936年家乡连遭灾害,父亲病死东北。他随母亲流落到东北长春。儿童时代遭受过孤儿院的虐待,饱尝了流浪生活的凄苦。中小学时代就读于吉林北山小学和长春文化中学。1945年日本投降后,于洋在当...  相似文献   

12.
丽江人贝利     
26岁的新西兰姑娘和贝利在丽江孤儿院做义工,教课、义卖、接待客人、做翻译,一刻不停。她身材高大,穿着松松垮垮的衣服,笑容挂在黝黑的脸上没遮没拦,一口纯正的中国话。 贝利(Isapeli Manukailea)是汤加人,几年前与家人移民新西兰。她有父母、四个哥哥、一个弟弟,一大家子人在新西兰开农场。贝利说汤加文化“非常共产主义”,重视甚至骄惯女孩,她从不忧虑自己  相似文献   

13.
七岁的约翰很喜欢帮助别人。他会帮邻居罗丽娜太太修剪草坪,然后用罗丽娜太太给他的一美元买面包送给附近孤儿院的小朋友们。他还会在圣诞节给一个人居住在偏僻的莱姆顿屋的卡洛斯太太送去妈妈做的小煎饼。因此,人们都非常喜欢约翰,每回见到他,都亲切地称赞他:“约翰,好样的!”  相似文献   

14.
Jing 《世界》2010,(9):182-185
她曾是一个年轻的幼儿园老师,在热闹的城市里朝九晚六,从未试过独自旅行。但只凭着一股趁青春游历世界的热情,22岁的Soil辞掉了工作,带着万把块积蓄飞到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孤儿院,义工一当就是三年多。再回来时,Soil收获的,除了弱女子一晚打死七只老鼠的传奇经历,亦有满满盈盈的充实和快乐。  相似文献   

15.
<正>1940年,一位英国女传教士在抗日战争中护送100余名中国孤儿辗转500多公里,躲开日军飞机的轰炸,穿越太行山,从山西阳城安全转移至陕西扶风。一路上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她没有抛弃任何一个孩子,都将他们成功转移至陕西扶风孤儿院。这位英国女传教士的善举不但在中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6.
正一、吴晗夫妇一女一儿,皆为抱养,疼爱有加,吴晗为爱子小双正式起名为吴彰,以纪念他死于北伐的生死之交吴彰舅父吴晗年轻时,毅然与身体状况不佳的袁震结为夫妻。以后两人相濡以沫地生活。舅妈不能生育,膝下无子,缺少家庭欢乐。1956年,康克清主动帮助他们从孤儿院里领养了一个女孩,就是我的表妹小彦。小彦给家庭带来无比的欢乐,使小院充满生机。小彦4岁时的一天,吴晗的秘书郭新华抱来一个几个月的男婴,舅妈不知所措。舅父满面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篮在哪里?它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在中国美术史上它又占有什么地位?这些问题迄今未见专论.本文作者广泛搜集了国内外所见资料,对这些问题作了颇具说服力的研究.作者指出: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篮是1840年后建立在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的工艺院,它培养了许多精通西方绘画的中国青年,是上海乃至中国现代艺术的前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他是当代最震撼我们心灵的作家,在被世人遗忘的地方行走,用手中的一杆笔,掀开历史的死角。在2007年的新作《定西孤儿院纪事》中,他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性"大饥荒"中幸存的定西孤儿的故事。以纪实的态度,文学的形式,直面书写"大饥荒"的历史,在当代中国文学史上,这还是第一次。这些以令人难忘的真实细节构成的个人故事,使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历历在目,不容我们回避,逼迫我们反思。他的作品彰显了作者的良知,体现了文学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10,(14):18-18
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香港义工黄福荣在玉树地震中为拯救孤儿院的儿童和教师而罹难.这是他说过的一句话 我并没有尝试过融入主流。我来自民谣音乐的传统,那是我的母语与原型美学,是我创作的动力。就算我再怎么努力也没法写流行歌。不管流行音乐的风潮是什么,我当时做不到,现在也做不到。——鲍勃·迪伦在接受《Esquire》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20.
窝班是进行戏曲教育、开展艺术演出活动的团体。中原民间戏曲在清朝至民国年间之所以达到繁盛的巅峰,与供养戏曲窝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化现象分不开。民间戏曲窝班的供养既有乡宦、商贾、富门,也有农民、孤儿院等其他社会角色,供养窝班的目的是自娱和娱人。窝班是推动戏曲臻于完美和催生新剧种的直接力量。但是由于受戏曲窝班班主、传戏师傅在化、学术、创新及市场经营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琐碎饾饤观念的影响和学艺人员较低素质的制约,地方戏曲未能器大道弘,限制了传统艺术经典剧目和艺术大师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