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私立潭头七七中学是河南大学1939年夏从镇平迁到嵩县潭头镇(现属栾川县)后创办的,取名“七七”是纪念全民抗战爆发的日子。学校现名河南大学潭头附中。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适值河南大学建校七十三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回忆我校四十年前的抗日救亡运动,感到特别有意义。三十年代的河南大学已有相当规模,它是中原闻名的学府。正当学校向前发展的时候,日本侵略者破坏了学校的宁静生活,迫使师生远走他乡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在八年抗战期间,河南大学先后迁居鸡公山、镇平、嵩县、潭头、淅川县荆紫关、陕西省的汉中、宝鸡等地,行程数千里,艰苦倍尝。尽管每到之处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和照顾,但亦难得到安静的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河南大学(简称“河大”)从开封迁出,先后曾到过五个地方,即:信阳县的鸡公山、镇平县,嵩县潭头镇,浙川县的荆紫关及陕西宝鸡县的卧龙寺。在鸡公山和镇平停留的时间都很短(从1938年春至1939年初夏),基本上没有安下脚,到潭头镇也是在正常状态下搬迁的,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难。但从潭头、荆紫关两地迁出时可就大不相同了,师生们遇到的困难之大,学校所遭  相似文献   

4.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先父张长弓正在北平燕京大学国文系任教。珍珠港事变后,日军开进燕大校园。父亲遂化装成商人,悄然离开北平,潜回河南。这时,河南大学已迁至嵩县。 1942年,父亲经人介绍,赴嵩县任河大国文系副教授。此时,母亲也带着我们五兄(姐)弟来到嵩县,与父亲会合。以后,我家随河大继续千里流徙,自嵩县(1942年-1943年)逃到潭头(1943年-1944年),再经淅川荆紫关(1944年)逃到陕西宝鸡石羊庙(1945年),1945年底回到开封铁塔校园。1948年7月,我家又随校迁往苏州。1949年4月,苏州解放。  相似文献   

5.
快速成长中的河南大学地理系及其人文地理学专业苗长虹(河南大学地理系)河南大学的地理专业最早建于1950年。1952年,地理系从史地系分出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6.
<正>由河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河南大学研究生院、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河南大学公共考古中心承办的"第二届‘夏文化’国际研讨班"于2019年7月15~20日在河南开封、洛阳隆重举行。本班由刘绪、方燕明、宫本一夫、许宏、秦照芬、荆志淳、金正烈、孙庆伟等国内外知名  相似文献   

7.
1993年4月8日,河南大学董事会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成立。原省委副书记韩劲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志英、省政府副秘书长亓国瑞、省教委副主任赵世信等领导同志以及全省29家企事业单位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讨论通过了《河南大学董事会章程》及河南大学董事会机构。8日上午,与会同志观看了《河南大学》电视片,校长靳德行向29个董事单位的48名企业管理专家、高级技术专家颁发了兼职教  相似文献   

8.
河南大学1987年9月下旬举行建校75周年校庆期间,河南大学先秦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黄河文明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唐嘉弘教授主持,讨论了四个中心议题: 一、关于黄河文明的内涵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灿金 《史学月刊》2020,(4):F0004-F0004
【作者简介】郭灿金,文学博士,历史解读派代表作家、杂文家。他的《河大印象之岁月·书香》曾让河南大学红极一时,此次再度奉献的新作《2020年河南大学日历》亦是心血之作。【内容简介】《2020年河南大学日历》以图片和日历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河南大学百年来的历史、精美建筑、优秀学者以及校园风光,以四条隐藏的线索带领我们走进这所百年名校.  相似文献   

10.
<正>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也是新中国河南考古第一人——安金槐先生(1921-2001)百年诞辰。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深切怀念河南文物考古事业的奠基人安金槐先生。一、兢兢业业1921年,安金槐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县大金店镇安庙村。194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1950年2月,安金槐到河南大学师资训练班学习,同年9月结业调至河南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应河南大学邀请,以日本大正大学教授林亮胜为团长,东京都中日友协理事、河南大学名誉教授前泽隆重为名誉团长的日本学术代表团一行八人,于1988年9月19日—9月25日到开封河南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祝贺河南大学日本研究所成立一周年。这次日本代表团作了六次报告,主要内容有:日本企业的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制、日本走向锁国的经过、关于日本近代化的前史、1870—1910年间希望建立和平小国的人们的有关情况、日本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的课题以及日本儿童福利概况等。河南大学日本研  相似文献   

12.
本刊编委会副主编、编辑部副主任、河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张嘉沧同志因病于1987年5月15日7时20分不幸逝世,终年56岁。张嘉沧同志1930年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市,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7年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第二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开封市史学会副会长、《史学月刊》编辑、中共历史系总支委员、教师党支部书记等职。  相似文献   

13.
《史学月刊》2020,(11):F0003-F0003
《今注本二十四史》是1994年8月由文化部批准立项的重大文化工程。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朱绍侯先生被委任为《今注本宋书》的主编。朱先生亲力亲为,带领编纂队伍,五易寒暑,得以草成;之后不断修订,直到2020年方得以发行面世。10月15日,由《今注本二十四史》编委会主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今注本二十四史·宋书》出版座谈会在开封举办。座谈会开幕式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礼刚主持。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18-19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承办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城市与区域管理学术研讨会在开封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15.
程家墩遗址位于玉山县城冰溪镇北部约12公里的四股桥乡潭头村赵家自然村东部的小山岗坡脚。金沙溪自遗址西部蜿蜒流过,北距洪家山西周遗址约250米(图一)。  相似文献   

16.
自1939年我随母亲到位于镇平县的河南大学农学院至今,已有73年,我的大半生都是在河南农业大学度过的,农大就是我的家。这73年中,我先后经过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退休四个时期。值此河南农业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回首来时路,常怀感恩心,  相似文献   

17.
伊秀芬 《民国档案》2002,(1):101-103
抗战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影响。大批高校内迁,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1937年12月,日寇的铁蹄已践踏到黄河流域,豫北、豫东沦陷,省城开封危在旦夕。值此危急存亡之际,国民政府教育部、河南省政府决定,河南大学要尽快撤离开封。河南大学虽辗转搬迁,但始终坚持敌后办学。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54年到河南大学(时称河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工作的。工作后就与《史学月刊》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曾担任过《史学月刊》的编辑、编委,直到现在仍是《史学月刊》的顾问。今年是《史学月刊》创刊60年华诞,仅以此短文向《史学月刊》表示祝贺。《史学月刊》的前身叫《新史学通讯》,是由河南大学老校长、著名历史学家嵇文甫教授倡议,于1951年元月创办的。它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创办的史学刊物之一,由当时的河南大学史地系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1月5—6日,第八届"黄河学"高层论坛暨"回族伊斯兰文化与黄河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河南大学、中国回族学会、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联合主办,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地理学河南省优势学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参与支持。来自全国30多家单位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原国家宗教局副局长刘书祥、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铁代生、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贾瑞琴、中国回族学会会长、原云南大学党委书记高发元、河南大学副校长孙君健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河南大学黄  相似文献   

20.
《史学月刊》2000,(3):152-152
我们深深敬仰的老一辈学和导师、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本刊顾问白寿彝先生,2000年3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白寿彝先生是河南省开封市人,1909年2月1913出生于一个回族家庭;20年代就读十河南大学,是河南大学的知名校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