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丝绸之路甘肃段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由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的关键区段;不仅河西走廊,整个甘肃从陇东泾河流域到渭河流域以至洮河流域,都是丝绸之路上中西交通的要道。丝绸之路甘肃段有着独特的时空背景和价值内涵,其现存的典型遗址在地理空间的分布和内涵构成方面充分佐证了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路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4月2日,由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甘肃网、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甘肃分会、陇中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调查活动在秦安县正式展开田野调查,旨在通过实地考察甘肃段丝绸之路有关市县,调查了解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曹昌光,1941年3月生,甘肃天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先后在天水一中、天水市委、天水师院和甘肃省科委工作。1992年借调甘肃丝绸之路协会至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4.
梁坤 《丝绸之路》2009,(6):76-80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商路,甘肃是连接丝绸之路东西段的重要通道,但是与唐代以后丝绸之路的衰落不同的是,甘肃境内的丝绸之路并没有随之消亡,反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叠加和选择成为甘肃道路交通的骨架。民国时期,随着现代交通技术的传入,公路为主的道路交通建设得到了发展,民国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公路,而这一时期道路交通的建设又与丝绸之路故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形成了以丝绸之路故道为依托的道路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5.
正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落户甘肃的重要依据是甘肃在历史上曾经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段,那么,甘肃为什么是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段?笔者认为有十个最重要的理由。一、甘肃地处东亚与中亚的结合部,位居丝绸之路枢纽地带,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敦煌乃至整个甘肃文化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高一竑 《丝绸之路》2012,(17):21-21
2012年8月13日,甘肃丝绸之路杂志社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向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赠送《丝绸之路》历年合订本及丝绸之路杂志社所编《丝绸之路珍藏版》图书140套,价值人民币32200元。同日,向社会各界发起长期向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赠书活动。  相似文献   

7.
宋运娜 《丝绸之路》2009,(22):77-78
丝绸之路是一条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欧亚大陆通道,象征着古老文明的辉煌和梦想。位于丝绸之路黄金路段的甘肃是历史上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中国近代爱国诗人林则徐与丝绸之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创作了许多反映丝绸之路的诗作。本文试就林则徐所创作的关于甘肃丝绸之路的诗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黄河母亲     
<正>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也是古丝绸之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沿途的黄河风光,多姿多彩,气势磅礴,为壮美的丝绸之路增添了无限光彩。黄河母亲育金城沿着丝绸之路从陕西往西行,就到了甘肃,这是个和丝绸之路密不可分的省份,因为甘肃的每一座城市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丝绸之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深深的丝路痕迹。省会兰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由此出征西域,大唐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也都曾取道兰州。兰州是一个东西延伸的狭长谷地,位于南北的皋兰山和白塔山两山之间,是全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09,(7):79-80
一、宗旨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这里有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彩陶、汉简、壁画均为全国之最。丝绸之路申报的中国境内48处世界文化遗产中,甘肃就占了11处。为了加强与海内外的文化交流,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决定在兰州国际商贸洽谈会期间举办2009国际丝绸之路论坛,以进一步促进丝绸之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杂志社自1992年创办《丝绸之路》杂志以来,已成为国内外很有影响力的文化刊物杂志社,多年来,杂志社在传播甘肃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丝路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5月改制为甘肃丝绸之路杂志社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以来,公司不但强化了《丝绸之路》杂志的采编工作,进一步突出了杂志的特色和品位;更加在以刊物为阵地,多元化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开拓,通过召开文化研讨  相似文献   

11.
在探索甘肃博物馆体系建设时,应该把着眼点放在“丝绸之路文化特色”这个突出优势上。在丝绸之路沿线建设一批多样化的专题博物馆并使之体系化,努力推出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系列文物陈列展览,实现构建甘肃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体系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2007,(8):69-72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86周年诞辰,甘肃丝绸之路协会于2007年6月20~29日在兰州飞云阁举办于忠正、汪玉良、李恒滨、张昭平、彭效忠、廖国柱六人书画联展,展出作品200多幅,获得在兰社会各界人士好评。 甘肃丝绸之路协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历史文化为主旨,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文化活动;尤其以团结、组织书画家举办各类书画笔会和书画展览为一大特色,并以此享誉省内外。这次“庆七一,六人书画展”是甘肃丝绸之路协会举办的最新一次书画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丝绸之路的研究,在全国、甘肃都有比较大的发展。由于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丝路文化遗迹十分丰富,所以甘肃丝绸之路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近年来,仅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省作者所著、所编有关丝绸之路的著作,至少在15种以上,  相似文献   

14.
杨建新(甘肃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要创建有品牌的兰州文化,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其突破口和切入点就是:打造一个品牌的兰州文化,“咬定青山不放松”。比如丝绸之路,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重镇,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其优势显而易见。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但人们提起它时总有“周秦汉唐”的印象;新疆也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但它总被多民族风情所包容。因此,只有兰州这座城市才能真正高举丝绸之路的大旗。以甘肃为大背景和依托,紧紧咬住丝路文化作为大前提,还要紧紧咬住两山一河文化,更好地实现兰州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脚步声中,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和《丝绸之路》杂志已走过了10个年头。此时,回顾过去走过的一段路,展望未来的发展,我想是不无意义的。记得,那是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如一声春雷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地处内陆的甘肃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当时的形势喜人又逼人,正如时任甘肃省省长的贾志杰同志所讲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不在改革中崛起,就会有被改革淘汰的危险。这种紧迫感在当时的经济界和文化教育界都是共同的。为了扩大甘肃的对外开放,加快改革步伐,甘肃的同志响亮地提出了“弘扬丝绸之路传统,重振丝绸之路雄风”的口号。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和《丝绸之路》杂志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的。甘肃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如何加强丝绸之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当时的省委书记李子奇同志提出,丝绸之路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问题,便是一篇大文章。丝绸之路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大家把这篇大文章做好。做好这篇大文章,对于深化我省的改革,加强我省“两个文明”的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子奇同志的这段话,表达了教育、文化、旅...  相似文献   

16.
正甘肃作为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结出最绚丽的经济文化果实的地方,是丝绸之路无可争议的黄金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甘肃独特的人文环境紧密粘合,在陇原大地留下无数璀璨、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这是对甘肃厚重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甘肃历史文化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2013,(19):F0004-F0004
《丝绸之路》是西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甘肃丝绸之路杂志社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刊物.创刊于1992年。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2012,(17):81
《丝绸之路》是西北师范大学主管、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及甘肃丝绸之路杂志社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刊物,创刊于1992年。初为双月刊,2001年改为月刊,2006年改为全彩印刷,采用国际通行大16K本。  相似文献   

19.
简讯四则     
甘肃丝绸之路协会成立1992年3月31日,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在兰宣告成立。中共中央委员、省顾委主任李子奇为名誉会长,卢克俭、王道义、申效曾、吴坚为顾问,甘肃省副省长穆永吉当选为会长,姚文仓、于忠正等12人当选为副会长,于忠正兼任秘书长。协会的宗旨是团结、组织一切有志于古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和利用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文化学术团体以及经贸、旅游、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力量,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开发资源,发展旅游、经贸和文化事业,振兴甘肃经济,促进向西开放,共同为重开新的丝绸之路而奋  相似文献   

20.
甘肃河西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从中亚进入中国境内,经河西走廊,入宁夏而达西安。可以说,河西地区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历代出土汉简为例,简述了汉代甘肃河西地区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