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代化理论既是一种社会转型理论,又是一种历史发展理论,并且从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倾向。它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社会学家制定,先是向“第三世界”国家指出一条以西欧—北美历史经验为导向的经济政治发展模式,许诺这些国家可以较低的成本迅速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化概念进一步演化成一个“普遍范畴”,并且出现了一系列“系统化”尝试和指标规定。不少历史学家也以这些指标为尺度,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2015,(9)
<正>随着"工业4.0"概念的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悄来临。纵观以往的三次工业改革,人类社会的突飞猛进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生存的这片穹顶也是今非昔比。走入工业时代的历史长廊,脚踏迅速崛起的土地,仰望逐渐暗淡的天空,头顶之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首的一批国家相继经历并实现了工业革命,这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笔在江苏省军区部队服现役时,曾亲耳聆听过省军区政委陈茂辉将军讲述其亲历淮海战场杜聿明被俘经过一事。现根据记忆,又参考一些章将这个故事写出来。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发生了一场国际共运大论战,又可称为中苏"十年论战"。对于半个世纪之前的历史事件,为什么现在要来评议呢?第一,"十年论战"是十年文革的重要原因和思想基础。批判了苏联的赫鲁晓夫现代修正主义,引申到我国国内,打倒睡在身边的"中国赫鲁晓夫",也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5.
苏联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是随着这个国家的社会变化而变化的。人们认为,战后这种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战后初期,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和80年代前半期,80年代中期至今(即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在战争结束后最初几年的文艺作品中,是以歌颂苏联人民和德国法西斯主义作斗争的英勇事迹为主线。象作家鲍·波列伏依的《真正的人》,亚·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等。二者共同的特点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写成的。《青年近卫军》就是描写在党的领导下一支称为“青年近卫军”的地下反抗组织,在1942~1943年初活动  相似文献   

6.
试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调整文化政策影响最大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中期这两次。60年代初的文化政策调整是一次全面、自觉的调整,调整从调查研究入手,以调整知识分子政策为关键,注意解决"红专关系"、"双百"方针问题,制定了《科学十四条》、《高教六十条》和《文艺八条》等科学、教育、文艺领域的一系列条例,这些条例的制定是调整取得成果的标志;1975年文化政策的调整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文艺、科技、教育三个领域的调整方式方法特殊,结果也有差异,调整的关键在于分清是非、划清界限,文艺领域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学、教育方面分别写出了汇报提纲,但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整顿被迫中断。两次文化政策的调整,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史学观念的现代化为基本思路,阐述20世纪史学思潮变化的大体趋势,并认为20世纪史学观念的现代化形成了三次高潮:从五四运动后到30年代中期以前的十多年时间;从建国初期的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的十几年;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的十几年。这三次高潮,反映了20世纪史学发展的波浪式进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初期,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先后两次访华,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开始了一次重要调整。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与蒙哥马利进行的多次会谈中,毛泽东等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进行了全面阐释,并就国家安全、与西方关系、核政策等战略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释放出外交政策调整的信号。而蒙哥马利两次访华后对中国的客观描述,实际上是对中国形象的一次正面宣传。这一切都为中国在60年代中期掀起第二次建交高潮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60年代 ,我国出现了第二次外交高潮 ,1 965年我国政府向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地区派出了第二批留学生。作者以亲身经历回忆了这批留学生的人员组成情况、在法国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留学生的思想变化。这批留学生回国后 ,周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 ,对他们进行了周到细致地安排 ,并着手培养外交干部。本文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当时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国外的现代化理论兴起于五六十年代,70年代发展到高峰,并开始为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现代化理论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一批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历史的著作相继问世。章开沅、罗福惠等人编撰的《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以下简称《比较》)一书是这一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在探讨现代化理论的意义和架构方面,在运用这种理论分析和说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对外政策也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战略性调整。邓小平同志依据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以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提出  相似文献   

12.
浅谈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罕  刘毅 《沧桑》2009,(5):28-29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日本以明治维新为发端,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日本的现代化历程也为其他非西方、非基督教文明区国家现代化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榜样。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起飞,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也将会有一个逐步的较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应优先发展哪种类型的博物馆呢?我认为应考虑优先发展一批科学技术方面的博物馆。这一选择是由博物馆的整体性质决定的,是由党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决定的,也是由博物馆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优先、尽快地发展一批科学技术博物馆,将有益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有益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益于我国博物馆整体较快发展。人类历史是一部完整的历史,收藏人类历史遗物的博物馆也是完整的整体,而科技史遗物是其重要的一部分。胡乔木同志说  相似文献   

14.
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民权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族歧视的危机 通过战争发了横财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号称世界第二强国。到了五十年代中期,经过十年调整,整个社会达到空前富裕的程度,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四十年代后期起,美国平均家庭收入已由3,083美元提高到5,650美元,近于百分之六十的家  相似文献   

15.
大寨,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是那样的响亮,那样的特殊。这个有着一片贫瘠土地的小山村,在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后,曾经以其生产和“革命”的显赫成就,经传全国,声蜚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全国大约有700多万人参观过大寨,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世界上134个国家的近3万名贵宾都曾来这里探寻过中国农业发展的奥秘。然而,大寨这个曾红极全国的农业典型,也和我们共和国一道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的坎坷路程。它曾随着政治的起伏而起…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首次进行的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新方志编修,应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第一轮修志”。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主要战略对手,保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二是60年代中期到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演变:下乡→下海-→下岗大概许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流传甚广的顺口溜:70年代叫人“下乡”,8S年代叫人“下海”,90年代叫人“下岗”。“三下”虽然带有一些牢骚的成分,但也大到概括了中国近30年来的历史。仔细琢磨,这“三下”其实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溯源于60年代中后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政治运动,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经济问题:当时还非常薄弱的城镇经济难以承受这迅猛增长的城镇就业人口,只好向农村这个“广阔天地转移了1800多万城市剩余劳动力”。初起于80年代初的“下海潮”则是随着…  相似文献   

19.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加强我国三线建设而组建起来的一座以移民城区为中心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原名为渡口市,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成为我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60年代中期,围绕世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兰亭序》之真伪,掀起了一场学术大辩论。它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文化现象和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被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