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桂荣 《攀登》2005,24(12):96-99
本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以青海、甘肃、浙江等地失地农民为背景,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兰措卓玛 《攀登》2012,(2):140-145
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收后,许多失地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由此引发了失地农民一系列生存问题.本文在对西宁市四区三县失地农民生存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失地农民生存权、发展权、社会保障权为视角,探讨失地农民权利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芜湖市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年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集中指数和空间使用曲线等方法,探讨芜湖市失地农民就业空间特征、行为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芜湖市失地农民就业以本地就业为主,空间呈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为单中心的社区圈层模式。在市域尺度上本地就业在空间上呈现郊区为就业热区,城区相对较少;社区尺度上,就业地主要集中在社区范围内,短距离就业为主,主要集中在1-5km距离段,其中2km处出现就业人数高峰。就业空间行为模式类型多样,本地-就业型占主导地位。失地农民的自身属性特征及思维定式影响和制约着其对就业空间行为的决策;城市化过程中制度转型与空间重构实现了郊区产业集聚格局以及社区周边的城市就业环境,为失地农民就近就业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4.
李桂娥 《攀登》2012,(3):107-111
文章以青海省户籍制度改革为背景,以对西宁市失地农民的实际调研为依据,分析论证了西宁市户籍改革中存在的“小产权房”的法律问题,即按照《青海省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规定,对于失地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其住房面临的合法性、宅基地使用权的时限性、利益的无法预期性及宅基地所有权主体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了解决户籍改革中“小产权房”问题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5.
文昌市被国家批准建立中国第四个航天基地以来,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大量的农民成为了失地农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着重强调从可持续生计下浅析失地农民问题,通过分析文昌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措施,以达到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赵春苗 《黑龙江史志》2011,(9):57-58,6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体层面上直接表现为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嬗变和转型.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是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关键.通过分析失地农民群体性身份认同危机成因,提出对失地农民特殊保护的法理基础,进而从法治角度提出解决途径,及构建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晓平 《攀登》2006,25(5):93-96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状态进行分析,测算出失地农民数量并建立模型,根据模型对今后失地农民的数量进行了预测,并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现有的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但是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推动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政策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补偿方式相对单一,货币补偿严重不足,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如果我们跳出政府主导的视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机制来进行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参与,则对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问题已经由局部社会问题拓展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众多学者对此给予了大量的关注。文章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梳理出有关失地农民的四大热点问题,对每个问题都做了简要评述,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21,40(1)
新型城镇化是目前构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失地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从青海东部地区的情况看,失地农民市民化中面临着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障碍因素,推动失地农民市民化必须构建政治、文化、经济和制度等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渊 《神州》2014,(5):201-201
本文结合《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土地征收时缴纳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通知》和西宁市的失地农民享受养老保险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重大的意义,便于我们能够更好的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有效的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国家的惠民政策惠及到更多的民众。  相似文献   

12.
陈雪洁 《神州》2013,(4):243-244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部分地区征地面积较大,失地农民人口较多,安置压力大。随着征用土地数量的逐年增多,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由此而引发出的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等困难问题也逐渐增多;有关失地农民动迁过程中和动迁过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趋待有关学者进行进一步研究,也趋待相关部门进行合理解决。因此,失地农民的有关研究十分必要,是否能够合理面对并解决失地农民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土地、农民与公共选择——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供给不足或制度资源短缺,是直接影响中国失地农民现象在目前“问题化”的根本原因。本文从制度供给与公共选择两个层面对现有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以期形成一个关于失地农民问题新的理论研究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农民市民化:内涵、进程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道勇  郧彦辉 《攀登》2008,27(6):116-118
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为代表的城市新市民在漫长的市民化过程中,将会实现从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的整体转变。在这一进程中,他们将经历文化震惊、文化涵化、文化再适应直至文化创新的过程。为此,急需从政策层面构建一个应对体系,对此给予帮助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农村当中出现的大量失地农民这一现象,文章以走在农村发展前面的杨凌示范区为个案,通过个案访谈法,对当地农民的心理困惑进行探所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失地失业农民不断增多,对我国城乡社会稳定产生了不良影响,其原因在于征地补偿理论、制度设计、政策执行等方面的缺陷。本文围绕构建失地农民权益的长效保障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引发了大量的“圈地运动”,社会矛盾日渐突出。虽然这些矛盾与补偿安置措施等有很大关系,但是不应该忽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失地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知情权的缺失。程序正当是保证合法性的必要前提,要想防止失地者知情权的缺失,程序正当必不可少。本文试图从知情权保护角度入手,探讨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张禾昕 《区域治理》2021,(1):121-122,141
近年来小产权房迅猛发展,城市居民争相购买,引发了房企开发暴利、住房保障不足、集体土地征用及失地农民等诸多社会问题.在旧有的法律制度下,小产权房问题无法妥善解决.2020年施行的新《土地管理法》改革了宅基地管理制度,并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根本性出路.  相似文献   

19.
雷涛 《神州》2012,(5):214-214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农村土地不断被征占开发;由此产生的大量失地农民被动地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并住进由政府统一建设的"新型社区"中。然而,新型社区建设对失地农民而言,既有积极作用亦有消极影响,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其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来宾,是嘉美公司创业起步的地方,发展腾飞的摇篮,成就辉煌的沃土。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公司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一方"的服务宗旨,认真履行职责,诚信经营,照章纳税,致富不忘回报家乡;有计划地先后安排了本地2500多名失地农民和下岗人员再就业,解决了生活出路,减轻了政府及社会的负担和压力。同时,董事长李星怡还带领员工以极大的爱心和热忱,长期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支持抗震救灾、抗洪救灾,积极救助孤儿、残疾人、五保户、孤寡老人、助医助学,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回馈社会,造福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