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委员会战时重工业建设的资金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委员会战时重工业建设的资金来源王卫星资源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于抗战爆发前创办的主管国防重工业建设的经济机构。早在抗战前,它就开始有目的地筹办国防重工业厂矿。抗战爆发后,为适应战时的需要,资源委员会在大后方兴办了众多的国防重工业厂矿。在战时财政十分...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的技术推进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时,中国的国防重工业尚比较薄弱,相关的工业技术也比较落后,技术人才更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资源委员会作为当时主管、经营国防重工业的政府机构,为了满足中国战时对国防重工业产品的需求,为了使中国能够坚持持久抗战,在技术推进与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对持久抗战以及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七七事变前国民政府的经济备战--以翁文灏为核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先后任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秘书长和军委会资源委员会秘书长的翁文灏为中心,考察1932年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至1938年初战时经济体制建立期间,国民政府以工矿业为重点的抗战经济准备工作。作者认为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成立,标志国民政府抗战准备工作的开始。1935年4月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成为国民政府经济备战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所做工作在抗战初期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一,开展调查设计工作,为制订政策、战时动员及后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二,主办特矿贸易,换取了重要且希缺的外国贷款,进口了大量武器和工业设备。三,经济备战工作吸引和组织了国内一大批学者和技术专家投入到对日抗战工作中,同时也为抗战时期的后方经济建设储备了人才。四,主持厂矿内迁运动,改变了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推动了内地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战时后方经济开发建设。国民政府经济备战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客观效果亦有限,不应盲目夸大,以偏盖全。  相似文献   

4.
资源委员会与中国抗战的经济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星 《民国档案》2003,(4):112-115
资源委员会是抗战前设立的主要从事国防资源的调查、统计、计划与国防重工业建设的秘密机构 ,它的设立是直接为抗战作准备工作的。以往人们在论述抗战准备时 ,往往将目光集中在军事准备方面 ,然而现代战争与其说是交战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抗 ,不如说是交战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 ,本文以资源委员会在抗战前的主要活动为切入点 ,分析、研究资源委员会为抗战所做的经济准备 ,并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一九一八事变后 ,蒋介石一方面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另一方面也着手进行抗战的准备工作。 1 932年 1 1月 ,经国民政府秘书兼教育部次长钱…  相似文献   

5.
国防设计委员会是一个针对日本侵略而进行国防准备的秘密机构.它延揽了大批国内精英层的人才,在军事、国际关系、文化教育、经济与财政、边疆问题、资源与工业制造、交通与通信、土地与人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统计和研究工作.作为早期抗战准备的重要机构,国防设计委员会凭借其集中的专业人才,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首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经办了一些重要的工矿企业,为国防战备和战后中国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整理、编辑的《行政院经济会议、国家总动员会议会议录》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专题档案史料集收录了行政院经济会议、国家总动员会议、战区经济委员会等三个不同时期与类型的中国战时经济机构的会议录资料。1941 年 2 月,行政院专门设立经济会议,以制定各项紧急措施,调剂粮食,平抑物价,使之成为全国物价管制的最高权力机关,统筹办理全国一切平抑物价事宜。1942年5月,国民政府根据国家总动员法,将行政院经济会议进行改组,成立国家总动员会议,规定国家总动员会议常务委员会议为全国最高物价决策机构,除继续…  相似文献   

7.
吴仰湘 《安徽史学》2006,3(5):75-80
蒋百里很早就把日本视作中国国防的首要敌人,预料日本会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拟出持久抵抗、攻守结合的国防战略,并从军事布置、物质准备、工业布局和实施国家总动员等方面,积极筹划抵御日本侵略的国防建设.他的"机动作战"论和组建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开展运动战抗击日军的建议,为中国抗战军事理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的"抗战必胜"论,更激励了士心民气,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下一份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重工业的规划设计及重要自然资源的调查开发。本组史料选自资源委员会全宗,反映了战时资源委员会为求水力发电之长远发展,与国立清华大学合作展开云南省水力发电调查工作的大致经过,由此可管窥战时水力发电调查诸环节之一斑。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华北、华东地区相继沦陷,原集中于此的重工业企业或关闭,或迁移,国民政府为保障国防需求,在华中、西南等地大力发展重工业。在此背景下,江西省政府与资源委员会合办机器、炼钢、硫酸、车船、电工五厂,并于1942年4月成立江西省重工业理事会,对各厂进行监督考核。本组史料即为该理事会1942年年报,对各厂的沿革、组织、计划、资产、业务发展等方面均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0.
从抗战末期开始,资源委员会为完善战时电力发展计划及奠定战后振兴工矿的基础,将电力作为重工业发展的重心.在当时中国技术落后、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资委会将目光投向了有实力的美国电力企业,其所属的中央电工器材厂代表资委会与美国西屋公司进行了接触,在中方做出了较大让步的情况下,双方签订了技术合作合同,并将之付诸实施.但因中国国内形势变化等原因,最终双方的合作被迫结束,不过中方在合作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防用铜量急剧增加,但国土大部沦陷,云南成为抗战军需用铜唯一的供给地。国民政府经济部所属资源委员会与云南省政府共同组建"滇北矿务局","彻底管理"云南铜业,有效整合云南铜矿资源,把云南铜业完全纳入国家军事战略资源的范畴。国民政府在云南采取积极措施,使云南军需铜材产量大幅提升,保证了抗战的铜材需求,有力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云南铜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也在抗战期间得到极大提升,加快了云南矿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郭红娟 《史学月刊》2008,(12):62-66
资源委员会及其所属国营企业的发展,对中国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资源委员会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蒋介石的支持。从资源委员会的前身国防设计委员会的成立到资源委员会所属企业的具体活动,都得到蒋介石的支持和保护;但资源委员会由技术官僚组成的特质又决定了资源委员会忠诚于民族国家而不是蒋介石的个人意志;二者在抗战时期的结合虽离不开蒋介石与资委会主持人翁文灏、钱昌照的个人交情,但更主要的是特定时期内蒋介石的经济思想与资委会经济发展理念的交合,抗战结束后,共存的条件消失,二者走向决裂。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当局的民众动员和舆论宣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经济上的竞争,而且也是政治上,特别是民众动员和舆论宣传的竞争。全国抗战爆发,由于大敌当前,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胁,国民党当局对其在十年内战时期施行的镇压人民、禁锢人民抗日要求的政策,进行了重大的转变。 一、民众动员 全国抗战之始,本省为适应战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金之夏 《近代史研究》2023,(1):132-145+161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形成以军事委员会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战时体制。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在负责军队政治工作的同时,接管了战时民众工作指导权,这意味着军队开始参与党部和政府负责的民众工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立的初衷是统一管理战时政治工作及民众工作,综合领导各方力量抗战。然而,由于军队、党部和政府各方对职权互不相让,无法实现党、政、军的结合。国民党主导的民众工作多头开展,相关各方互无联系,甚至矛盾频发、互相拆台。究其原因,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和派系纠葛直接影响到相关各方的职权划分和工作展开,加之国民党对于民众运动的忧虑与恐惧,导致其主导的战时民众工作成果有限。  相似文献   

15.
出任“工厂迁监委”主任: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十四天,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宣布实施战时统制经济。为此,资源委员会副秘书长钱昌照提出建议,马上将上海主要民营工厂迁往大后方。报经行政院批准后,钱昌照即组织该委职员讨论工厂内迁问题,然后根据讨论情况,派林继庸去上海作调查并制定工厂内迁计划。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期间,江西是中国东南抗战的大本营之一。正是由于江西所处的战时地位和特殊社会环境,加上地方政府有计划的领导和推动、民间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使得江西工业在抗战初中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主要表现为:短期内创办的工矿企业数量较多,投资规模较大,投资领域扩大,重工业开始起步,企业经营状况普遍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然而,到了抗战后期,随着日军扩大在江西的战争,盛极一时的江西工业遭受重大打击,呈现急剧衰落之势。抗日战争期间江西工业的这种戏剧性变化,正是近代中国动荡,以及国力与经济脆弱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7.
全面抗战爆发后,西北地区的国防地位日显突出,国民政府为了保证抗战的顺利进行,开始推行战时西北卫生计划。为此,国民政府设立了西北卫生专员办事处,统筹西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协助各省建立地方卫生行政体系。在此基础上,西北各省开展了一系列的医疗卫生建设,以满足发展地方卫生、应对战时需求和服务国家抗战的需要。但由于中央和地...  相似文献   

18.
本件史料选自本馆所藏国民党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档案全宗,原件用英文打印,著者不详,经查未发现中文本。文中详细记录了国防设计委员会各组工作概况,并载有许多颇具价值的资料及数据,反映了抗战之前中国军事、经济、交通、工农业生产等多方面情况,可供研究者引证参考。为此特选译刊载如下,文中所涉及各地名已经校者考订。  相似文献   

19.
厚植抗战经济力,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总动员的最大目标。后方特产行业——桐油业是战时重要的资源型行业,桐油为重要的外销物品,是重要外汇资源之一,倍受政府及社会重视。在战争对资源的渴求下,资源型行业桐油业的经营方式、融资方式、组织形式、产制技术、运输路线等方面均发生较大变化:经营方式由自在经营转变到国家垄断经营;融资方式从"战前以自有资本为主的业内融资"过渡到"战时以银行借贷为主的金融融通";组织形式由传统字号发展到企业集团;运输路线由渝万-汉申-纽约、伦敦发展到万渝-香港、蒙自-纽约、伦敦;产制技术出现了旧式木榨、改良榨机与机器冶炼多重生产方式并存。抗日战争的影响渗透到后方特产行业发展的内在肌理之中,使战争、资源、行业三者之间呈现出紧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东亚的总体战体制形成于日中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及中国。在日本国内,为发动侵略战争而采取了构建战时经济、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策,这些政策影响到殖民地。而在中国,则为抵抗侵略而建立战时经济体制、动员国民,同时也对实施宪政、实现民主进行摸索。二战时期曾被日本统治的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战时体制成为促成其战后民族独立的要素之一。二战结束后,在日本,战时的计划和统制体系被应用于战后重建,在战时经济解除后依然发挥影响。而在中国,战时统制经济在二战结束后曾暂时中断,而后再度复活。后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下,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又为构建强有力的战时体制而选择了彻底实行计划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