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春 《纵横》2002,(11)
不久前,笔者在拜访著名诗人、书法家柳倩时,他兴奋地忆及与郭沫若交往的经历。抗日战争时期,柳倩在郭沫若领导下工作多年,他们之间交谊甚笃,柳倩说,他在文学上的成长与郭沫若是分不开的。文学上的引路人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  相似文献   

2.
淮驹 《文史月刊》2010,(12):74-75
<正>一、邂逅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毛泽东一直把他视为挚友。他们的交往和友谊始于1926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梁启超、胡适、郭沫若是中国史学近代转型进程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家。他们先后引领了三大史学思潮,体现了史学近代转型的阶段性进步。他们都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旨趣,在多个学术领域尽显才华,是"球形的发展"式的天才学者。他们之间还有学术关联,彼此之间存在不少学术争论,又反映出其治史特点的差异。胡适、郭沫若均受到梁启超的影响。梁、胡有直接的学术交往,梁、郭则没有。胡、郭的学术交往反复曲折,学术论争中夹杂着政治和个人义气的因素。文章最后对近年来贬损郭沫若史学地位的倾向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4.
翻开毛泽东与郭沫若半个多世纪友谊交往的档案文献史料,处处闪耀着政治豪情与文化浪漫、革命理想与现实斗争、真诚友谊与超人智慧的灿烂火花,本文试采撷几则奉献给大家。革命风浪中相遇为了共同的理想1921年7月,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在上海前后逗留月余。而此时,郭沫若为筹备创造社的《创造季刊》第二次由日本返沪,住在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辑部的楼上。历史为二人提供了见面的机  相似文献   

5.
张昌华 《人物》2011,(2):50-57
卢冀野和于右任是忘年之交,和郁达夫诗酒唱和,和郭沫若有交往也有过节,和郑振铎情谊甚笃。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月黑风高的冬夜,南京城南一小巷深处,一文学青年用双手卷做喇叭状,大喊"卢冀野——卢冀野——卢冀野!"  相似文献   

6.
提起鲁迅,国人无有不知:无沦你爱也罢,恨也罢,褒也罢,贬也罢,他总是悬系在你的心头,以至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化话题。可是你知道中国的另一位哲人和先贤蔡元培与鲁迅的交往详情,以及他对鲁迅一生的影响吗?郭沫若曾经说:“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玉臣 《史学月刊》2006,(12):118-121
郭沫若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和作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革命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建树卓著,被誉为"我国现当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郭沫若集·前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以下同,第1页).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他"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同上,第4页),提出了我国封建社会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即所谓"春秋战国之际封建开始说")等学说,并将曹操、武则天与王安石等历来争议极大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从封建史观下解放出来.郭沫若对王安石研究着墨不多,主要有三篇,即<王安石>、<王安石的〈明妃曲〉>与<读〈随园杂记·评王安石〉>.(分别见于郭沫若<历史人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以下同,第153页;<沫若文集>卷一三<天地玄黄>,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以下同,第408~412页;<郭沫若集>,第581页)前者是针对王安石变法而论,后两者是针对王安石诗文而言.郭沫若是一位文史兼通的大家,对王安石政治与学术的评论自有其不同凡响之处.可惜,学术界研究对此注意不够.研究郭沫若史学者,如中国郭沫若研究学会、巴蜀文化研究基金会编撰的<郭沫若史学研究>(成都出版社1990年,第141页)、叶桂生与谢保成所著的<郭沫若的史学生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153页)等,在讨论郭沫若"人民本位论"时,附带提到郭沫若对王安石的态度,极为简略.而研究王安石变法者,如李华瑞所著的<王安石变法研究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50页),也只是提及郭沫若评价王安石的基本立场.至于郭沫若研究王安石有哪些内容,有何特色,学术界并未涉猎.有鉴于此,略陈浅见,以引起大家对此关注.  相似文献   

8.
李艳 《黑龙江史志》2013,(9):122-122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本文着重从整体上概述郭沫若《女神》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诗歌形式,从三个角度论证《女神》诗歌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鲁迅一生骂过无数人,在我看来,骂得最狠的莫过于郭沫若,说他是"才子加珂罗茨基(流氓痞棍)"。郭沫若被骂是因为他先去惹了鲁迅,说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性的反革命,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人物",甚至骂鲁迅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谛)!"  相似文献   

10.
冯晓蔚 《百年潮》2005,(11):32-35
1951年5月,毛泽东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场突如其来,波及全国的批判运动,第一次震惊了中国知识界、文艺界,也震惊了郭沫若.郭沫若为什么震惊,是因为他原本是武训行乞办"义学"的肯定者.  相似文献   

11.
一1928年8月1日,在日本流亡已有半年之久的郭沫若遭到日本警视厅拘捕,郭沫若心里马上明白了:东京的警视厅发现了他的真实身份。“你是中国人吴诚?”已在郭家门口的警察问道。“是的。”“你的真实姓名是郭沫若?”“是的,我就是郭沫若。”郭沫若镇定地回答,此时已没有必要隐瞒了。“请郭先生跟我们到东京的警署去谈一谈。”警察出示了拘留证,又当着郭沫若和安娜的面搜查了房间,查抄了郭沫若与他人往来的书信、他的日记、一些书刊等等。下午,郭沫若被带到位于东京日本桥的拘留警察署,关进拘留所。被东京警视厅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郭沫若并不感…  相似文献   

12.
<正>书写中国近当代的革命史、文化史,郭沫若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一个人在多个领域内都有极高的建树,难得。郭沫若在1958年12月公开宣布入党以前,一直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其实,早在1927年8月,他就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所迫,曾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相似文献   

13.
正傅抱石结识郭沫若是在1933年春天。当时,傅抱石刚入而立之年,东渡日本考察工艺美术,而郭沫若正流亡日本,蛰居于东京乡下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金文研究。他由南昌旧友朱洁夫引荐而得见郭沫若,十分投契,遂成莫逆之交。他时常登门拜访郭沫若,求学讨教。郭沫若则十分喜爱傅抱石的聪明能干和勤勉好学,很信赖他的诚恳忠厚和认真踏实。1935年5月,傅抱石在日本银座松板屋举办为期三天的个展,高朋满座,好评如潮,其中也得益于郭沫若的力荐和奔走之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鲁迅。可是,你未必知道,中国的另一位哲人和先贤蔡元培与鲁迅交往的详情,以及他对鲁迅一生的影响。还是郭沫若说的好:“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界贡献相当大,而他对于鲁迅始终是刮目相看的。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  相似文献   

15.
一个文坛泰斗,一个江浙才子;一个是新中国的政府要员,一个是旧政权的国策顾问。他们虽然政见各异,但却互慕文名,友情真挚。本文详述了郭沫若与陈布雷之间的交往和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6.
张越 《史学理论研究》2020,(2):61-73,158
郭沫若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及走向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在1949年后任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和中国史学会主席,提出史学发展六个方面的转向,规划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前景。他创办并主持的《历史研究》杂志提倡历史研究应史料与理论并重。郭沫若礼待陈寅恪,邀请其出任《历史研究》杂志编委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郭沫若重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引发了研究一系列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热潮。在郭沫若和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下,新中国史学初步形成了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17.
陈海燕 《神州》2011,(1):7-7
郭沫若一生著作颇丰,内容涉猎较多,他同我国古代文化的联系是极其宽广的,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我国文学的优秀传统,而且在历史精神和时代特征上吸取了我国历代文学家,思想家的精华,从而形成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特色和狂飙突逆的思想精神风貌。鉴于此,探讨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晓英 《文史天地》2009,(3):4-10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顶级文化巨匠,也是“官”做得最大的文人之一。然而郭沫若却也是颇有争议的一位文人。他富于激情,政治敏锐,却又具有摇摆性。他的夫人安娜曾指出,郭沫若的“性格不定,最足担心”。在政治方面,郭沫若的性格不定表现得尤为突出。对于蒋介石、鲁迅和毛泽东这20世纪三大人物的态度,彰显了郭沫若性格不定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19.
<正>郭沫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创作用,以往学界研究成果颇丰,对此不再赘述。这里,就他早年接受唯物史观相关的四个问题提出讨论,即郭沫若是在什么时间节点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如何看待1924年5月之前他多次发表的激进言论,哪些学理促成郭沫若转向接受唯物史观,何种语言本子是他拟译《资本论》的底本。以下详述。一、郭沫若在什么时间节点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郭沫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为渐进过程,当是不争事实。然历史认知和写作,则需具体时间节  相似文献   

20.
有文章说:郭沫若绝对是个奇才。学医出身的他,一动手写诗,就成为诗坛巨星;一投笔从戎,就官至高位;一搞学术研究,就拥有了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等诸多头衔……他还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