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汉代以前用于放置殉葬和随葬品的腰坑不同,唐代墓葬中出现的腰坑,属于道教丧葬仪式的遗存。唐、五代墓葬腰坑中放置的安魂石盒、神怪俑具有安魂镇墓的作用。五代时期,使用腰坑的习俗主要在南方地区,多发现于高等级的墓葬中。腰坑和用于通地气的金井是两种不同的墓葬设施。  相似文献   

2.
吴敬 《四川文物》2015,(3):83-88
从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有着各种墓葬防护措施,主要表现在尸体防腐、墓室防潮和墓葬防盗上。尸体防腐措施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材料和步骤上表现出明显的时代差异。墓室防潮措施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化、从先秦两汉时期高等级人物专享到宋元时期普遍运用于平民墓葬的发展过程。墓葬防盗措施主要运用于帝王陵寝中,发展到宋元时期平民墓葬的防盗意识增强,出现了修建墓上假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商文化墓葬的二层台上有放置动物腿骨的现象。本文结合晚商墓葬制度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考察。发现同一墓组或分族的墓葬二层台放置的动物腿骨的种类具有一致性,这或是血缘关系或族在商代社会生活中发挥较大作用的体现;二层台有动物腿骨的墓葬在其所在墓组的同时期墓葬中规模较大,二层台所置动物腿骨种类多少和墓葬的等级没有必然的关系。二层台放置动物腿骨的现象与文献记载的周代"奠竁"礼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甘青地区史前墓葬的地表通常会发现一些人为摆放或竖立的石块、放置的陶器、垒筑的土丘以及营建的围墓沟等遗物或遗迹,用以标志墓葬位置或表达祭祀礼仪等信息,可称其为墓葬的地上标志。甘青地区的墓上标志主要表现为两类:第一类是在完成埋葬后设立的地表标志,包括墓口竖立的石块、木桩和垒筑的坟丘;第二类是后续在墓葬地表进行祭祀活动的遗留物,这些遗留物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标志的作用,这类标志主要是墓口放置的陶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甘青地区的墓上标志呈现出由单一立石标志向多种标志并存发展的趋势,个别标志还形成了特定的分布区域。甘青地区史前墓葬流行设置墓上标志,除为了识别墓葬位置便于完成墓地规划外,应与该区域盛行二次扰乱葬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金瓶梅词话》中有关于在棺材内四角放置银锭的描写,这种现象在一些明代墓葬的考古资料中也有所体现,出土资料与文学作品的相互印证有助于我们对这种现象的理解。《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三回"亲朋祭奠开筵宴西门庆观戏感李瓶"中提及李瓶儿病逝后,西门庆悲痛欲绝,大殓抬李瓶儿尸体入棺后作者有这么一段描写—西门庆交吴月娘,又寻出他四套上色衣服来装在棺内,四角安放了四锭小银子儿。依着花子由说:"姐夫倒不消安他在里面。金银日久,定要出世,倒非久远之居。"西门庆不肯,安放如故。放下一七星板,阁上紫盖,仵作四面用长命丁一齐钉起来。……[1]这种在棺材内四角放置银锭(偶尔也有金锭和铁锭)的现象在明代墓葬之中也有所发现,但一方面由于有经济实力放置银锭的墓葬一般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目标明显,易被盗掘破坏;另一方面因为部分出土有银锭的明代墓葬考古发掘报告往往只对文物本  相似文献   

6.
洛阳古代墓葬在中国各地古代墓葬中的独特之处:一是皇家墓葬多,仅葬于此的帝王就有七个朝代40余位,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最多;同时,在皇家寝陵制度史上,洛阳帝陵每每有许多创新开风气的地方二是贵族和名人墓葬多,与皇家陵墓互相辉映,形成众星捧月之势。三是平民墓葬同王公墓葬交叉杂处,具有公共墓地的特点。四是洛阳墓葬被盗严重,可谓是“十墓九空”。五是洛阳墓葬出土文物多,影响大,被称为是实物的、石刻的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7.
吕瑞东 《四川文物》2021,(2):108-116
多层墓葬是指在墓葬中构造出多个立体空间的墓葬形制。从层次结构上看,可分为三层和双层两类,以双层结构为主。这种多层构造最早出现在北宋中期,作为一种御赐的"地下石藏"来使用。在北宋晚至南宋初期,多层墓葬的形制和构造均发生一定的变化,隔层的功能也发生改变,但总体上仍可以看作是"地下石藏"的变形。到了南宋中期,多层构造的使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层空间的实用性明显增强,出现葬人或密封防潮等利用方式。多层墓葬的结构和功能随着时代发展,其目的大多离不开对棺椁和尸体的保存。  相似文献   

8.
杨镇  王青 《东南文化》2024,(1):122-130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战国墓葬M1形制特殊、结构完整,为研究周代墓葬的修建、下葬等关键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墓室内的柱龛、柱洞以及墓道隔墙上的凹槽等遗迹,可复原为连接墓室与墓道的竖井式木构平台,其性质应是专门服务于墓葬修建或墓主下葬的临时性棚架设施。此类竖井式木构平台设施是周代针对深埋竖穴墓采用的一项高效且实用的工程技术,同时为解释文献所载“君封以衡”的下葬设施及下葬过程提供了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9.
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地处于长城沿线以北,属北魏时期六镇范畴。5世纪后这一地区生活着人数众多的高车部族,受高车民族文化影响较大。出土于伊和淖尔MI北魏墓葬的金属"动物盘",从其形制纹饰来看,或可称为"马胫神狄"盘,当为高车族之物,其功能应当是在祭祀祖先、逝者或天神时,盘内放置贡物,由神狄带向上天。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发现的匈奴大型墓葬的年代都在西汉晚期以后。匈奴大型墓葬不仅墓葬形制特殊,而且随葬品也与普通墓葬有较大差别,因此,这里有必要对其做简要介绍。匈奴的大型墓葬,是指地表有长方形或梯形土台、带墓道的规模较大的墓葬。一般将其称为贵族墓葬,是相对地表只有近圆形石头堆、无墓道的规  相似文献   

11.
元上都城址东南砧子山西区墓葬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东南部,1256年由忽必烈创建,元代末年(1358~1363年)被红巾军攻破,遂废弃。1998~1999年,考古工作者在元上都东南的砧子山发掘、清理了33座墓茔、73座墓葬。墓茔均有方形石砌围墙,内有1~7座墓葬。墓葬分为砖室墓、石板木椁墓、土坑竖穴墓,均使用木质葬具装殓尸体或存放骨灰,随葬品丰富。砧子山墓地是元代一处以汉族居民为主体的墓葬区,与元上都的兴衰相始终。  相似文献   

12.
墓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日隆镇。2005年6~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小金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石棺葬41座。墓葬排列密集有序,墓圹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葬具为石棺,平面多呈梯形或长方形。随葬器物主要放置在头端或龛内,包括陶、铜、铁、玉、石、骨器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综合判断,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中晚期。日隆石棺葬处于羌人西进的关键节点上,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西南地区石棺葬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3.
庄连山墓地位于江苏镇江庄连山双墩南侧的高地上,2014年10—11月,镇江博物馆对该墓地的西南部分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三座墓葬、两座灰坑。墓葬为竖穴土坑墓,随葬有少量硬陶器、原始青瓷、青铜器等,根据随葬器物特征,推测墓葬年代为春秋中期。M1中放置马头随葬、M3底部生土二层台现象在本区域墓葬都很少见到,说明墓葬受到中原文化因素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所在石鼓山发现铜器,经文物部门现场勘查为一座古代墓葬(M3)。2012年3~4月,这里曾两次出土西周时期铜器,推测也应出土于墓葬(Ml、M2)。M1、M2墓葬形制不明,出土有铜器、玉器等。M3经发掘清理,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下部二层台上放置有兵器、马器等。在二层台上部的东、北、西壁共有壁龛6个,龛内放置大量铜礼器等,其中许多器物上有铭文。葬具位于墓室中部,为两椁一棺。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这3座墓葬的时代应为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15.
河北阳原地区发现、发掘的西汉墓葬中,北关及三汾沟墓地发现的西汉墓葬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西汉时期这一地区墓葬的风格和特点。这两处西汉墓地发现的墓道上的建筑遗存及墓穴内的木构设施,与墓葬等级及墓主身份地位等较为相符,体现出与墓葬修建、墓主下葬、墓葬祭祀及墓葬保护等有关的诸多内容,反映出阳原地区西汉墓葬在发展演进过程中,除沿用本地区墓葬的特征外,还存在对其他地区丧葬文化的吸收、借鉴、模仿和改造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汉代丧葬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对汉代墓葬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1996年5月26日,在国家黄(石)黄(梅)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于湖北省蕲春县茅山镇螺蛳岗村发现一座明代墓葬。当文物考古工作者赶赴现场,墓葬已遭破坏,一具尚未完全腐烂的尸体已被当地农民掩埋,经当  相似文献   

17.
一.韩国古代墓葬的分类 人从落地到死亡.拥有一辈子的时间,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人死之后,子孙或者所熟悉的人通过某些行为将其遗体进行处理和保存。在这些行为过程中,通过某种方法安置死者遗体的地方通称为墓葬。由于死者的生前地位和墓葬外形的差异,墓葬的名称亦多种多样。在韩国,通常根据埋葬主体进行整体划分.再根据材料细分。兹分类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8.
“跛子”     
秃鹫,学名Gyps hinalayensis,鹰科,藏语称为“廓”,分布广泛,西藏各地区均有,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外形高大,栖息在干燥严寒的高山上,所以又叫高山秃鹫。常常翱翔在6000米的高空,寻找动物的尸体或病残体,发现后落地撕食。秃鹫的繁殖期在1 月到4月,往往在悬崖上筑巢。  相似文献   

19.
一.韩国古代墓葬的分类 人从落地到死亡.拥有一辈子的时间,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人死之后,子孙或者所熟悉的人通过某些行为将其遗体进行处理和保存。在这些行为过程中,通过某种方法安置死者遗体的地方通称为墓葬。由于死者的生前地位和墓葬外形的差异,墓葬的名称亦多种多样。在韩国,通常根据埋葬主体进行整体划分.再根据材料细分。兹分类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20.
西汉时期,诸侯王墓葬针对墓葬封护采取了较多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保护墓葬及其他相关目的。因墓葬时代和形制、具体设施和需要等的不同,封护的方法和使用的材料等均存在诸多差异,体现出时代、地域及诸侯国之间差别的同时又较多地反映出当时的科学技术、丧葬思想和等级差别,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汉代诸侯王墓葬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演变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