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方志遐思     
<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孕育一部史书。地方志,作为地方性的历史文献,它承载了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情况。是对一段时空的回放,对一个地域概貌的描摹,对一方文化积淀的遗存。最地方的也是最民族的。一本本地方志,荟萃起来,就是一部厚重的民族史。每一部地方志,都镌刻着一串人类繁衍生息创  相似文献   

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孕育一部史书。地方志,作为地方性的历史文献,它承载了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情况。是对一段时空的回放,对一个地域概貌的描摹,对一方文化积淀的遗存。最地方的也是最民族的。一本本地方志,荟萃起来,就是一部厚重的民族史。  相似文献   

3.
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被誉作古代四大美人,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第一首一宇诗《西施吟》:一笑一颦一捧心,一国倾废一霎间。一船一桨一生伴,一日归来一湖烟。诗中的“一笑一颦一捧心”写出了西施的迷人之美。传说西施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即“一捧心”),皱着眉头(即”一颦”),比平时更美丽。  相似文献   

4.
古今的尺     
在我国,最早的尺就是自己的手。张开大拇指和中指就是一拃,一拃算一尺。夏朝的时候,第一个帝王禹把自己的身高定为一丈,一丈分为十等分,每份即一尺。据说,身高一丈的男子被称为“丈夫”,后来,就把成年已婚的男子统称为“丈夫”了。“丈夫”一词即由此而始。汉朝时曾规定把一百粒粟(即谷子)排在一起的长度定为一尺。  相似文献   

5.
我愿意做一棵春天的柞桑。让那个缀着银泡的姑娘,把嫩叶放到嘴唇上吹响,尽情赞美山乡的美好田园。如果我是一棵树,我愿意是一棵不屈的柞桑①。在浓密的森林里,我决不会放弃,那属于我的一片阳光。如果我是一棵树,我愿意做一棵高大的柞桑。当人们需要的时候,我可以做竹楼的柱子,也可以做瓦房的大梁。如果我是一棵树,我愿意是一棵坚硬的柞桑。让那个微笑着的景颇小伙,把我做成漂亮的刀壳,自豪地斜挎在腰杆上。如果我是一棵树,我愿意是一棵热情的柞桑。即使到了枯萎的那时,我也要在山寨的冬夜里,燃起一束希望的火光!如果我是一棵树,①柞桑:即柞…  相似文献   

6.
传说金沙江只有上游产黄金,那里住着一位神仙,是上天派下来挖黄金的。他每天挖呀挖呀,挖个不止。一天接一天,一月又接一月,一年又接一年,挖出的金子一堆连着一堆。一天,天上派了另一位神仙,来检查他究竟挖了多少黄金。挖金神仙向检查神仙说:“我的老母亲活在人世间,这几年也不知她  相似文献   

7.
罗小军 《南京史志》2013,(11):44-45
行走。就是一个背包,一双脚,一颗心,一条路;就是不甘平庸,不畏艰难,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用双脚辟出一方天地;将每一张笑脸、每一份温暖、每一份责任、每一声问候播散开去:力量,就是在行走中发现。在行走中给予。在行走中释放。正如一位行走者所言,“我们无法掌握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掌握生命的宽度。”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的1911年,一个关键的一年,一个热血沸腾的一年。在北京,一场来得太晚的改革,为什么会得到一个出人意料的王朝覆灭的结局。在武昌,一场看似偶然的士兵起义,为什么会导致一个两千多年的制度被推翻。在南京,一个一度迷惘的革命党,为什么不得不拱手让出刚刚到手的胜利果实。历史耐人寻味,更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1、未经针线所缝, 却为好看的鞋子。 这是什么? 2、头一痛一痛, 腰一疼一疼, 脚一冷一冷。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税草所用计量单位 ,除“束”外 ,还有“围”和“分”。一围等于十束 ,一束等于十分 ,一束约为三尺上下。围有大小两种概念 ,大概念的围即一围等于十束的“围” ,小概念的围与束相同 ,即一围等于一束。由于民间习俗与地方特色 ,一分也可以称为一把 ,即分与把相同或相似。  相似文献   

11.
高长虹 《风景名胜》2011,(11):142-142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致意思是说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而秋天,对于临安的东天目山来说,不仅是“一叶一菩提”,从每一片树叶中、每一株小草中,都能感受到空明的禅意,更是一个赏秋叶、看秋景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2.
《江苏地方志》2012,(2):34-34
大年初一头一天,亲朋好友都拜年。拜年,拜年,洋糖一包。十三两五钱,还有一包。不是黑枣,就是桂圆。头一磕,有吃有喝。手一伸,瓜子花生。脚一跷,桔子香蕉。杯一拿,洋糖热茶。起身要走。欢喜团到手。多谢多谢,明年再会。  相似文献   

13.
文革乱世。怪状迭生。十年浩劫中,伴随着一场接一场的运动.一年复一年的折腾,一台连一台的闹剧.一个又一个的冤案,社会上“全民保健养生”的花样,也是一出接一出,一幕连一幕.弄得神州大地,一片乌烟瘴气;亿万苍生,个个五迷三道:在中国当代史上留下了一幅幅令人匪夷所思的毕加索式的风俗画,揭示了深刻的思想和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4.
文磊 《收藏家》2007,(3):I0003-I0004
李可染先生说:“用十年的功夫打进去,用十年的功夫打出来。”徐国雄先生对李可染这句话是非常认真地去感悟的。他学传统,一学就是二十年,而且不遗余力。他画竹,确实是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枝一叶见笔墨,一枝一叶见功力的。  相似文献   

15.
香格里拉     
刘志刚  陈力朴 《旅游》2003,(8):24-25
香格里拉,一个唇间游走的名字。香格里拉,一个在耳鼓间跳荡的名字。香格里拉,一个在鼻息中飘升的名字。香格里拉,一个在眼眸中燃烧的名字。香格里拉,一个在灵魂中定格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丢鞋     
孔子丢过两次鞋,一次生前,被贼偷;一次身后,被火烧。每丢一次鞋,都引发出鞋文化的一次大发展,一次大风流,中华文明也随之大前进一步。孔子一身系中华文明兴衰安危,于此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还是1930年12月的事:江苏省仪征县破山口(距长江北岸约六里地)农民掘土发现了青铜器一批。据传说当时有四十多件,其中一件提梁卣为当地商人刘振春盗卖,大部分被群众分散,剩下的十三件和同坑出土的一只陶罐,经地方群众收集共同保存。1939年4月被日本人山田拿铜鬲一件。解放后,前苏北历史文物保管委员会接收到铜器十二件,计四凤盘一只,龙纹盘一只,小铜盘一只,蟠虺纹尊一只,兽面弦纹尊一只,饕餮纹(?)一只,带(?)鬲一只,双耳鬲一只,铲一只,  相似文献   

18.
曹楚青 《南京史志》2014,(11):14-15
楼下有两棵树,一棵是橘子树,另一棵还是橘子树。一棵是一年前栽下的,已有半个人那么高了,郁郁葱葱,那叶片一片挨着一片,可每片都显得如此厚实、饱满。另一棵,比起来,就显得小多了,大约只有另一棵的三分之一那么高。  相似文献   

19.
山上,有一只狼、一只狐狸和一只猴子交朋友。一天,它们一起出来游玩。走到一条大河边,看见前面放着一堆东西。猴子走上前翻开一看是三个人的衣服,还有一支枪、一个鼓、一面铜锣和一个饭盒。再抬头一看,见三个猎人正在河里洗澡。它心想狼和狐狸都不是好东西,一定要整治它们一下。想到这里,它就拿起鼓对狼说:“老狼,你要拿着这鼓一打,所有的动物都会惊呆的。”狼上前抢过了鼓拿在手中。猴子又对  相似文献   

20.
颐和园,一个为世人所熟悉,似乎又不得确解的名字,它处处充满着神秘的诱惑。一个王朝在这里兴衰;一部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里积淀。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浓缩了漫长的岁月,一砖、一瓦、一亭、一榭,倾诉着不尽的沧桑。这里有黄色点染的灿烂,红色蕴含的深沉,蓝色闪耀的明快,绿色预示的希望。四种颜色,四种情感谱写了古园的基调,它是一首永恒的旋律,从过去飘来,为今天奏响,伴明天远行。 245年前的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拉开了靛蓝色的天幕,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