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姬南  李芽 《中华遗产》2008,(12):52-69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些资质卓绝、以美貌传世的男子,他们也曾获得过世俗的宠爱与追捧。但在英雄,才子大行其道的男权社会,他们或者如花凋零,或者被历史忘记。沧海桑田,世风不古,如今这样的“花样美男”却有了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2.
刘玉红 《民俗研究》2005,(2):103-105
中国古代有避病移居的习俗,即在某人生病之时,移居他处,希望以此康复。这种习俗源远流长,对它进行一番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李鹏翔 《文史天地》2003,(10):54-55
簪花也称戴花,即是头上插花。“美人是花真身,花是美人小影”。一说起戴花,必是女性的专利,自然与男子毫不相干。但在古代却不是这样,男子爱花、爱戴花的程度却是须眉不让巾帼,全然不在妇女之下。  相似文献   

4.
安广禄 《文史天地》2007,(11):48-49
古人男女都穿"裙",恐怕知道的不多。本文趣说这一史实,颇有味。说起裙子,现代人肯定都会不假思索地说那是女性的专利。其实,裙子最初是男女同时穿的。"裙"字,本作"帬",《说文解字》云:"裙,从巾或从衣,君声。"  相似文献   

5.
硬币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硬币来自四个独立的文化源头,即:地中海、印度、中国、伊斯兰,历史上它们曾有交叉。到了现代又进一步互相借鉴,逐步溶合。  相似文献   

6.
《神州民俗》2009,(11):30-31
所渭“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部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叫张琴被人们誉为“四大名琴”。  相似文献   

7.
中华先民曾使用过多种药物以催促孕妇生产。本文通过对古人使用过的催生药如“滑胎药”,“桃”、“醋”,“催生丹”和“腊八丸子”,“文鳐鱼”、“郎君子”及“生龟”、“海马”等的考察分析,揭示出这些所谓的催生药都是古人道教信仰观念与巫术文化的产物这一鲜明药俗,指出不管它们是否有催生药效,其民俗内涵与文化意蕴都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被称为古代四大名琴。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自鸣空中,如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他曾令部下宁戚敲起牛角,歌声凄凄,“号钟”奏出悲壮的旋律,两旁侍者感动得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9.
古代档案是我国民族文化承载体,在中国古代档案文化机体中,档案载体形式、档案内容、档案建筑物风格以及档案编纂工作都体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月1日零时,新建的中华世纪坛鸣钟108响。每逢除夕,北京人都爱聚集在觉生寺(俗称大钟寺),聆听那素有“古代钟王”之称的永乐大钟那明快、雄浑、宏亮的108响钟声,互相祝福,欢庆新春的到来。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曾多次出现过这种撞钟的场面。  相似文献   

11.
“庙会”界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田 《史学月刊》2000,(3):103-109
庙会是以祠庙为依托,在特定时间举行的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庙会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征象表现出来,而与其他“会”的组织相区别。这些征象是:空间的结节性;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12.
“斗茶”作为我国茶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中有其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张宏林 《收藏家》2012,(3):45-50
古代铜镜中蕴藏着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其型制、纹饰和铭文,往往与社会的:苣识形态相关,和地方的民风习俗相连。笔者试就铜镜中的纹饰与铭文,漫谈与民俗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尧  王巾荣 《沧桑》2014,(2):165-166,210
朔州地处边塞,位于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历代兵家多在此用兵,导致经济落后,教育也因此发展迟缓。但朔州古代教育成果丰硕,概言之有四大亮点:曹魏时期,雁门太守牵招办学,数年间"庠序大兴",此其一;朔州历史上出现了苑论、安德裕、安守亮和张檝4位状元,此其二;山西历史上的第一所书院——应州龙首书院创办,此其三;清代名师张炜撰写启蒙教材《增补三字经》,此其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神话中许多重要和著名的故事,常常是悲剧性的或带有悲剧色彩的,体现了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就我国古代神话中表现出来的美学思想的这两个方面,做一些说明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古泉杂咏》是清末叶德辉所著的《论泉》绝句集,共有200多首,读来颇长见识。近日读到其中一首诗:“布泉径寸字针悬,鼓铸难忘居摄年;传语深闺消息好,佩来个个是男钱。”笔者很是奇怪,钱币难道也有男、女之分?  相似文献   

17.
美男毒方     
在中国历史上,美男最多的朝代当属魏晋,随便一举,就有潘安、卫玢、何晏甚至简文帝司马昱等等。在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专有《容止》篇,记录了数十位美男的言行举止、容貌气度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李修贵 《沧桑》2009,(6):130-131,134
历史观的演进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体悟过程,是在对历史观的争鸣中展开的。中国古代历史观念十分丰富,有老子的复古史观、阴阳家的循环吏观、韩非朴素的进化吏观、《周易》的变易史观、墨子的圣王史观、孟子的重民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看,由于其动固有天人之分,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天命吏观、圣王吏观和民众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方向看,中国古代的历史现有循环史观、进化吏观、复古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大一统”史观等。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中世纪随笔家吉田兼好在他的著名随笔集《徒然草》(1330年)中,写下了一段对爱情审美的精僻总结。  相似文献   

20.
高春平 《沧桑》2015,(1):29-35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先秦典籍《尚书》就赞颂了尧帝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的为政美德,并强调为官"九德"要求,闪烁着"民本"思想的火花,提出了"贪"与"廉"两种对立的价值观。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纵论治国安民之道,呈现出百家争鸣、各有建树的创新局面。到秦统一,国家的廉政框架基本构建起来,选官机制、考核制度、监察机构得到强化。汉代进一步建立察举制、刺史巡部制。隋唐之际,国家的廉政体系处于健全阶段,建立了任职回避制、科举取士制。宋辽金元的国家廉政多元拓展,制定法律,严惩贪官,前明后暗,曲折发展。明朝廉政建设,注重整饬吏治,整顿纲纪,重典惩贪,完善监察机制。清朝沿袭明制,崇尚俭约,奖廉惩贪,宽严相济,并创新实施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廉政建设艰难推进。这些都反映出治理天下者的高瞻远瞩,体现历代明君贤相治国安邦的深谋远虑,凝聚着清官廉吏的实践智慧和价值追求,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