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客观要求农民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从微观领域界定农民高质量就业的涵义。当前,农民就业质量不高的障碍因素主要是:公共就业的财政支出不足,农民的知识结构和就业技能抑制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实体经济创造就业岗位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已严重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导致沿海上万家企业相继关门倒闭,数千万农民工失业返乡。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发现由于企业停产、降薪、裁员等原因,钦州市农民工"回流"趋势空前严峻,并且呈现出返乡人数大、文化程度低、再就业愿望强烈等特点。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兴业是强市之基。处理好钦州市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兴业,事关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十二五规划"的成败,对钦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钦州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对钦州市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订单培训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和就业的指向性,可以使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是实现农民转移就业的最佳途径开展农村劳动力订单转移培训,培训机构或学校和合作企业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抓好实施培训主要环节的工作,使订单培训对农民、企业、培训机构或学校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4.
农民的就业权利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兢 《攀登》2003,22(5):66-71
自古代以来,农民就业权利就受到限制和侵害,其表现和原因不同时期各不相同。而对农民就业权利的限制,是中国农民长期贫困、城市发展滞后、市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难以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给农民选择就业的权利和自由,不仅是农民的呼唤,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攀登》2002,21(1):66-68,9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加速转变时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尖锐地表现出来,我国就业模式改变的滞后性,是迫成我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它意味着传统的正规就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转型的要求,必须向非正规就业转变。  相似文献   

6.
师成秀  赵和忠  王延成 《中国土族》2007,(4):I0004-I0004
近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就业服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着重抓了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和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等工作。该局在全县大力开展"阳光工程"技能培训工作,通过专业学校委培、社会办学、企业培训、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办班等多种形式,2004年至2007年,共培训学员3.1万人(次)。  相似文献   

7.
陈杰 《神州》2012,(21):133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是我们国家一直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国内的就业情况中国近几年的就业局势总体上稳定,但是中国在就业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今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达到250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是青年就业者,也就是我们每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去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60万,初次就业率达到78%。虽然比例和前年大体上相当,但是由于人数增加,相应地也增加了20多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了680万,而且在整个"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一个就业人数的高峰期,年均700万左右。从这些数据,我们充分  相似文献   

8.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3,(26):24-25
8月4日,在“体见面会上2012”媒心主任王玉君透露,加上以前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可能有300万以上的大学生难以初次就业,就业压力特别大。  相似文献   

9.
刘伟 《神州》2014,(15):244-244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当前,中职学生的就业存在许多的误区,学生就业整体质量不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当地经济的要求,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说说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以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0.
李勇 《攀登》2011,30(4):74-79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两大主要力量。对青海这样一个城镇化发展滞后的省份而言,以打造两河流域城市带为突破口,加速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对推动青海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板块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妇女就业问题的探索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变成了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男性农民由于较多参与社会工作,比较容易适应城市化过程,而广大的妇女由于长期从事家庭劳作,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较少,在促进新城市居民就业工作中,妇女就业工作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广东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典型性代表的珠三角某市一个"由村委变居委"的典型研究。通过调查该街道妇女的教育程度和就业现况调查和分析,对类似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忠仕 《神州》2014,(11):238-238
本文首先分析了职业指导的含义及功能,重点分析了职业指导具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高求职者职业素养,有利于促进高质量稳定就业,最后提出了职业指导具体工作措施,从而得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青海城镇化进程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在城镇化过程中 ,一个点线、线面结合的城镇网络已具雏形 ,以城带镇、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整体  协同的城镇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伴随着劳动就业渠道有所拓宽 ,在保持就业局势稳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 ,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 ,青海经济发展长期滞后 ,“三线”企业多 ,下岗职工比例高 ,失业人数逐年增加 ,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多 ,劳动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 ,要加快城镇化进程 ,发展城镇经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不断拓展就业空间 ,努力开创全省经济更快发展 ,社会充分就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以来,淮安市淮阴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产镇整合、镇园一体"的工作思路,在全区狠抓"1+6"新型工业园建设,以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来扩大小城镇规模,以工业项目集中集聚来带动人员向镇区流动就业,有力促进了全区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近日,笔者就全区新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功能作用发挥进行了调研。园区建设现状与成效淮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5月开始建设,2006年4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江苏省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15.
人口城镇化不是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绍风 《人文地理》1998,13(2):24-28
人口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哪种提法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人口城镇化必然要求较大规模的人口乡→城异地迁移,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更强调人口的就地转化。人口城镇化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只适用于部分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大部分现有的农村是不可能工业化、也不可能城镇化的。所以,作为未来的发展方针,必须提人口城镇化,而不是农村工业化或乡村城镇化。并且,人口城镇化还肩负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等多重使命,需要作出系统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6.
张丽琴  聂文丁 《沧桑》2012,(6):97-10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三农"问题开始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三农"问题的核心集中在"粮"、"地"、"钱"、"人"四个方面,今后的农村改革必须在最主要最紧迫且最能解决的问题上下工夫,既要调动农民的个人能力,也要提高集体的组织能力,更要增强政府的保障能力,做到"接地气"、"结人气"、"解天气"。  相似文献   

17.
煤炭存量积压、电力需求回落、物流企业亏损、航运订单减少,是否导致中国经济开始放慢脚步?以投资拉动增长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扩大内需形成共识,中国式转型又将如何撬动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城镇化建设加速,困难与机遇交相转换,如何在工业化进程中把握发展机会?我们可以稳步推进工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8.
马淑珍 《攀登》2003,22(4):67-69
青海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要用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主要是打好“一个基础”,稿好组织、制度、科技三个创新,抓好“五个推进”。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日渐凸现。高校毕业生作为具有较先进知识储备的群体,其就业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浪潮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双重影响,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有限的市场,根据供求关系的理论,毕业生就业遭遇了更艰难的形势。毕业生的就业过程是一个与自我和社会不断碰撞然后就业的过程,要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需正确认识就业过程的各种挑战,发挥各个主体在每一环节中的作用,在动态过程中协调实现。  相似文献   

20.
杨静 《史学集刊》2012,(4):114-120,128
1870年至1920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步实现,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空前,创造出了大量就业岗位,并由此形成了一股女性就业高潮。该时期美国就业女性以年轻的单身女性为主,工作岗位高度集中在家庭服务业、制造业、白领以及专门行业中,且具有明显的因种族和民族而导致的就业差异特征。美国女性大量进入就业领域提升了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她们传统的婚恋观和家庭观受到冲击,并促使美国妇女从传统女性向现代新女性形象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