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灿烂的冰雪文化,是千百年来居住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黑龙江各族人民拼搏、创造、传承、总结、发展、升华而成的.四季变换,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民俗风情是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上黑龙江流域多民族文明的不断发展,使得黑龙江具有丰厚的多民族文化底蕴,逐渐积累形成了黑龙江广博、深厚、凝重、丰富的冰雪文化风格.这其中,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赫哲族人民做出了彪炳显赫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萌芽于1902年,借助于清政府新政改革的契机,开启了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同中原地区相比较而言,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带有明显的起步晚、发展滞后的特点。由于俄、日等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影响,使黑龙江地区的教育又打上了鲜明的殖民色彩。导致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正>依兰地处黑龙江省东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史学家将黑龙江地区古代民族划分为三大族系,依兰始终处于黑龙江东部的肃慎—挹娄——女真系活动地域的中心位置。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肃慎人是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黑龙江地区先  相似文献   

4.
清末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龙江地区地处祖国边疆,幅员广阔,开发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20世纪以后,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才开始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清朝末年,封建统治逐渐走向衰落,帝国主义乘机对中国进行侵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迫于内忧外患,清政府为缓和国内矛盾,于1901年开始推行“新政”,其中包括实行新的教育制度。清末黑龙江地区的高等教育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萌芽诞生的。  相似文献   

5.
反映黑龙江古代道路交通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进程的第一部论著《黑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以下简称《交通史》)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于1988年12月出版。这部专著是由黑龙江省交通厅《黑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编写组集体撰写的。这些同志都是在交通战线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专业工作经验丰富,但和历史科学却几乎没有打过交道。他们本着“为回顾既往,总结经验,策励将来”和“史以资治”的原则,以坚韧不拔的积极探索的精神,广泛收集资料;走访专家学者,虚心求教;深入实地,认真调查,历经8个寒暑,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这一开拓性的交通历史著作。《黑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的出版,填补了黑龙江地方史研究领域的一大空白,对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6.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3,(14):39-41
<正>8.3清代黑龙江地区的道路清代(1644—1911年),黑龙江地区道路交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沿袭了以前驿运制度时开拓建立起来的道路,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在较短的时间里构成了道路网络的框架。据《黑龙江省志·交通志》载:清初,开辟了宁古塔通往鹦哥关、吉林乌拉通往宁古塔两条驿道。之后,清朝为反击沙俄占据雅克萨、尼布楚等中国边境城镇,开辟了墨尔根通往雅克萨、吉林乌拉通往瑷珲两条驿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地区历史上有十几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民族语地名,这些带有民族印迹的活化石,印证了黑龙江地区曾经的社会文化发展史。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分布:松花江南岸、呼兰河以东主要为满语区,呼兰河以西至嫩江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黑龙江地区的海关设定的历史背景和沿革以及各项重要职责;指出黑龙江地区的海关因受俄日两国控制而沦为殖民地。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萝北县名山镇发现两件石质矛尖,为该地区新发现,经比对,与美洲人起源亚洲说具有密切联系,证明萝北地区在史前曾经有过人类遗留痕迹。通过地理位置分析,可以确定萝北地区是东北亚史前人类前往北美洲迁徙途中的主要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10.
<正>黑龙江省和浙江省早期的文化交流,继金代之后,在清朝是一个大发展、大融合的时期。当时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清代统治者将大批所谓"获罪"的汉族文人墨客,流放到黑龙江地区。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从顺治十四年(1657年)到嘉庆十七年(1812年)的150余年间,发配到黑龙江地区的人犯达6100余人,致使黑龙江地区文化逐渐繁荣起来,  相似文献   

11.
清朝初年,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几乎一片空白,随着满、汉等民族的迁入及清朝政府对这一地区行政管理的加强,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清朝前期,清朝政府对编入八旗的少数民族进行满化教育,开办八旗官学,对一些少数民族子弟进行国语骑射教育,而汉族流人则以一些满族贵族的子弟为对象进行以汉文化为主的私学教育.尽管这种教育的规模和效果很有限,但却拉开了清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地区历史悠久,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在这天赋的优厚物质基础上,自古以来,经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创造出独具风格的远古文化。建国三十年来,黑龙江地区历次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奇迹,使人们获得了早在五、六千年至万年以前已有人类活动的充分证据,推翻了陈旧的假说和臆测。七十年代以来,学者们已经论证了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与东北亚、北美和日本旧石器文  相似文献   

13.
罗布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引用史料、考古和科学考察的基础上 ,对罗布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变迁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历史时期罗布地区的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魏晋以前 ,生产水平有限 ,绿洲农业灌溉主要依赖自然河道 ,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河湖水量充沛 ;魏晋以后至元代 ,属游牧民族活动区域 ,生产方式简单 ,对环境影响小 ,河湖水量因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呈不断减少的态势 ;清初至道光年以前 ,当地罗布人以原始的渔猎生活为主 ,河湖水量充沛 ;清道光年以后 ,大规模、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活动 ,导致河湖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在黑龙江地区肃慎族系发展序列中,挹娄与勿吉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呼,并非是在肃慎系一个大的族群内两个不同的部族。两者不能简单地划一,勿吉人在部落组织、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婚姻观念等方面较挹娄人文明程度高,勿吉人是在挹娄人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应将两部族区分看待。汉代黑龙江地区的挹娄与勿吉人是肃慎族系由边疆原始落后形态向中原式封建形态发展转变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古代黑龙江地区的三大族系,即西部的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系;中部的秽貊——索离——夫余——豆莫娄系,又称古亚细亚族系;东部的肃慎——挹娄——勿吉——秣羯——女真系,后来有人称为通古斯诸族,最后称满族。鹤岗地区位于黑龙江地区的东部,古代民族应为肃慎女真族系。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流域是古代东北亚各族繁衍、生息、发展的最理想的场所之一。但黑龙江省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一直没有发现足以证明其历史年代的遗址。1982年,考古工作者在哈尔滨市阎家岗发现了石制品和骨制品,并发现了人类的古营地遗址。出土的石器从形制和种类到加工技术,都和中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1996年10月,黑龙江省考古所在阿城市交界镇双扶采石场发现的交界洞遗址,发掘出的古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经北京大学考古系年代测定实验室陈铁梅教授等对该洞穴出土的梅氏犀牛牙齿化石进行铀系法年代测  相似文献   

17.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9,(7):17-17,20
(二)黑龙江蒙古部落简史 黑龙江流域的额尔古涅昆是蒙古族的发祥地,蒙古人从这里走向了辽阔的大草原。经过几个世纪的游牧生活,有的蒙古部落又回流到黑龙江的土地上来。第一次迁徙,大约在12世纪初叶。古杜尔伯特部从贝尔湖东迁徙到嫩江左畔,这是蒙古人进入黑龙江内地之始;第二次迁徙在元初。成吉思汗将黑龙江地区分封给他的季弟帖木哥斡赤斤后,斡赤斤家族以及乞里克讷惕等部,随同斡赤斤陆续东迁到黑龙江各地驻牧;第三次迁徙,是明代嘉靖年间。科尔沁部酋奎蒙克塔斯哈喇为了辅佐蒙古正统大汗——达赉孙库登汗,几千帐人马进入松嫩平原。从此,他们成为黑龙江地区世居的蒙古族。  相似文献   

18.
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2011,(8):24-26,30
<正>宁古塔,有清以来,这里不仅是黑龙江东部地区的边疆重镇、抗俄前沿,又是遣戍流人的安置之地,同时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文献之邦,是黑龙江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流人谪戍于此,在带来与传播中原优秀文化的同时,又根据  相似文献   

19.
古代黑龙江地区的三大族系,即西部的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系;中部的秽貊--索离--夫余--豆莫娄系,又称古亚细亚族系;东部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系,后来有人称为通古斯诸族,最后称满族.鹤岗地区位于黑龙江地区的东部,古代民族应为肃慎女真族系.  相似文献   

20.
孙州霞 《攀登》2007,26(6):167-170
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有了高素质的人,才会产生科学的、有远见卓识的人类活动。而教育的功能在于塑造人。因此,正确认识教育在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功能与作用,其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