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穆昭阳 《民俗研究》2012,(6):107-111
传统上,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村落”这一中国民众生活的基本单元。作为固定人群长期聚居、繁衍的空间,同时也是共同生产、生活的空间,村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村落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广泛的民众基础之上的传承性文化,是最具有民间气息和民众情感的民俗文化。生活在村落里的个体集聚起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民众群体,并使得村落民俗文化随着代际更替而绵延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大庄村位于黄河臂弯处的山沟坡岭上,背靠高山深谷,隔黄河与对岸的专堂藏族村相望.村落依山就势建在石坎坡上,高低错落形成阶梯状,互相毗连,一家一院,住房大部分是简陋的篱笆楼.至于为何修建篱笆楼,原因有二:其一,此村落耕地少,平地窄,建楼可减少用地;其二,此村落周围林茂木多,获取木料方便.  相似文献   

3.
吴晓 《民俗研究》2010,95(3):192-199
村落艺术活动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文化样态,蕴含着特定地域和族群的精神旨趣及心理图式,一直以来,被作为文化人类学村落研究中的一个独特领域得到关注。村落艺术活动的研究成果由此主要呈现出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色彩。不同的学科色彩体现出不同方法和视角特征,村落艺术活动相应得到不同样式和特质的文化阐释。作为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学科范式,艺术人类学基于其特有的阐释途径,能够于综合文化视野中和动态把握中对村落艺术活动做出一种具有文化诗学品性的解读和理解,从新的层面呈现出村落艺术活动的新的文化特质和文化现代性意义,并发掘和拓展了该现象值得深化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阐述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产业兴旺共融互促关系,分析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路径,希望为找到一条适合全域旅游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文化传承的传统村落保护之路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散落在岩画遗产区域左江沿岸的壮族传统村落,作为左江花山岩画遗产区域的构成部分,是左江流域壮族人经过漫长繁衍生息与文化变迁的重要见证,是乡土聚落与民俗文化的体现。左江沿岸村落受地缘与血缘影响,依环境、宗法、承续等因素在历史上自然延伸扩展形成,依水而筑、临江而居,蜿蜒型河道以及连接不断的河流阶地等地理特征,直接影响了沿岸村落的分布、选址、规模及其发展。遗产区域壮族村落现存传统的地居式民居,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由原单幢类本土干栏建筑,经过地面化演变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组合类地居式民居建筑,对左江流域气温高、雨水足、湿度大的气候具较强适应性。对遗产区域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与形态和传统民居的构成要素与特点的认识,为左江岩画遗产区域文化景观的保护利用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科学保护、有机更新与协调发展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6.
邓蔚雯  候来虎  刘慧园  魏向峰  游逸飞 《风景名胜》2020,(1):0100-0101,0105
宁夏传统乡村村落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乡村生活方式与人际结构也相对完整的西北地区且相对封闭的传统村落。但是伴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日新月异,基础镇区变动的频繁,宁夏传统村落其中的一些名村所承载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传统文化信息都在不断的消亡,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不断消失。基于宁夏的经济发展水平、选取典型的传统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村落的保护与建设现状、社会组织与参与情况、景观风貌特征分析及传承情况进行调查,并基于基础要素条件及分析调查提出对于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初步的构思与构想。  相似文献   

7.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等。村落文化,主要指村落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它具有更多传承的文化艺术生活民俗性色彩。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遗产》2007,(3):26-35
华侨华人的兴衰 开平碉楼的兴建,最迟可以追溯到16世纪40年代,现存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就是那一时期的遗物。  相似文献   

9.
论撒拉族商业文化——概念、形成环境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撒拉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独特的民族,在我国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撒拉族的商业发展令人瞩目,根本原因在于商业实践背后的商业文化在起着巨大作用。什么是撒拉族商业文化,它形成的环境是什么,又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将一一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覃华 《文物天地》2021,(3):8-12
中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造就了一大批建筑特色鲜明、空间肌理多样、文化成分多元、价值底蕴巨大的传统村落,它们也是维系中华民族浓郁“乡愁”、呈现和践行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精粹的活态遗产,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民居建筑作为村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因历史风雨侵蚀多数已满目疮痍,加之居住者对居住功能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11.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的积石峡谷深处,沿黄河臂弯零星坐落着六个村落(五个撒拉族村落,一个藏族村落),被人们习惯称为“孟达地区”.生活在那里的撒拉人,历来靠山吃饭,除种植少有的农作物外,从事山货、狩猎等,更为甚者,利用当地广阔的草山优势,发展畜牧业,饲养山羊,维持生存.  相似文献   

12.
本年度本刊的封面,采用的是我省开平市蚬冈镇最有名的民居建筑——碉楼景观。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今年初,国务院将“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我国申报2007年“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今年,开平全城进入“申遗”的冲刺阶段,“申遗”工作备受各方关注,也是我省今年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3.
李松 《民俗研究》2010,95(3):50-59
本文以在贵州荔波水族村寨进行的研究项目实践为个案,认为研究者应以文化整体性的视角进入社区,充分尊重村民的自治能力和传统监督机制,在长期深入的调查基础上与村民共同谋划社区的文化发展和保护。目前在我国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其实质是一种持续性的文化发展和文化资源保护,将有助于提高村落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寻求农村文化保护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仙霞古道。明·陆弼《入闽关》诗称:"万里职方周地尽,千秋风气汉时开"。自汉以降,古道,逐成浙闽陆路要冲。史有"浙闽咽喉""东南琐钥"之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遗产》2007,(3):36-51
在开平的1833座碉楼和近3000座村落中,哪些才能够典型地代表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呢?应该:充分体现“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全面涵盖它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典型展示其景观特征,还必须得到民众的公认与支持。依据这些原则,三门里村落,自力村村落与方氏灯楼,锦江里村落和马降龙村落群,组成了“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遗产项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国内外对于中国撒拉族的研究日益走到了民族研究的前端,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有关撒拉族研究的著作达30余部,学术论文多达数百篇。学术界对撒拉族研究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但不可否认,撒拉族研究的工作,是在非常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有关撒拉族的学术研究作品大多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些学术作品分别对撒...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及其文化保护的根本目的和意义,不在于将村落封存保护,使其成为只能参观的固化记忆,也不在于过度商业开发,使其成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旅游区,而是在于通过村落保护,使其成为记载农耕文明的载体、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展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勤劳勇敢、勇于开拓、因势利导、战胜自然传统美德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下,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倍受关注,民族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与前途命运更是引起多方关注与思考。本文以散杂居地区一个村落为个案,描述撒拉族语言使用现状,分析成因,探讨民族文化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卡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融历史、宗教、民俗文化于一身,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唐卡艺术也是藏传佛教的美术重要表现形式,作为别具一格的宗教艺术门类,为广大旅游者、美术爱好者及佛教信徒所喜爱。本文从其产生的渊源、制作工艺、历史背景及材料、画师几方面入手,对唐卡进行总体论述,阐述了唐卡在藏区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县域面积3360平方公里,人口38万,其中土族人口7万多,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全县共辖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从县境内发现的大量文物及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劳动、生息,与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创造了自己的古老文明。据调查互助县于元朝时已形成村庄,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