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陕西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的考古工作荣获2007~2008年度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这是国家文物局和考古学界对我们工作成绩的肯定与鼓励,也是我院田野考古工作者开拓创新、辛勤工作的结果。以下将唐陵考古工作中的思路、方法、措施以及得失作以介绍,以期得到考古界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2.
古徽州自南宋以来素有程朱阙里、东南邹鲁之称,是中华文化正宗传承的典型地域。徽商自小受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在其思想深处形成了共同的观念、信仰、伦理道德、礼仪习俗等文化特质,建立了一种以同行公认、自愿遵守并以商业行为制度为特征的文化模式。徽商不仅经济基础雄厚,而且造就了独特的徽州文化,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充分体现中国正统儒家思想的同时,也映射出释家和道家思想的光茫。本文拟就儒释道在徽州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徽商的影响作详细分析,以便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徽商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3.
Miho、青州和史君墓围屏石榻或石椁上直接表现丧葬仪式的图像,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入华粟特人葬俗和死亡观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和图像资料。结合粟特故地、丝绸之路及其它入华粟特人墓葬的考古资料与中外历史、宗教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入华粟特人死亡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犬视尸毒到事死如生;从善恶二元观到钦瓦特桥审判;圣火与善神崇拜;灵魂不死与天国享乐。  相似文献   

4.
作为菲华社会的最高领导机构 ,成立近半个世纪以来 ,商总为菲华社会与菲律宾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着重介绍了商总成立的背景、经过以及商总服务菲华社会并积极促进菲华融入主流社会的情况 ,藉此让我们了解商总发端与发展的历史 ,并加深我们对菲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虽然明清时期我国气候总体呈现出寒冷的特征,但其间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多次冷暖波动的格局。通过对高分辨率资料《味水轩日记》中降雪率、初终雪日期、河流初冰日期、红梅始花日期、初雷日期以及一些感应记录等证据进行分析,表明1609-1616年间长江下游地区的冬半年气温较为温暖,略微高于现代(1951-1980年)气温。这对于分析10年尺度上气候变化,了解明代气候及变化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聚焦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拉曼光谱仪(RS)、X射线电子能谱仪(XPS)等无损分析法,对重庆忠县翠屏山崖墓出土金银器的基体成分、表面腐蚀物成分以及其物相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两个金器样品的含金量均高达90%,纯度较高。此外,还含有一定含量的银、铜、锌、镍、铷等杂质元素;银器中,大多数样品含银量高达97.38~98.85%,同时还含有少量硫、铬、镍、锌、金等杂质元素;银器表面附着的黑色的腐蚀物,经鉴定为Ag2S,红褐色腐蚀物的物相结构为Cu2O;值得关注的是,有一个银器样品含银95.2%,含铜3.19%,应为铜银合金,此结果对于探讨我国古代银铜合金技术发展与演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