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国在西周初年究处何地,历来无定说。《史记楚世家》云:“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丹阳在什么地方,这是学者们争持不下的问题。有谓在安徽东部者。《汉书地理志》丹杨郡下班固自注:“丹阳,楚之先熊绎所  相似文献   

2.
西周与春秋时期华族与非华族的杂居及其地理分布(下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春秋初期,华夏诸国北边迫于戎狄,而南方则受威胁于楚人。 楚人的先世,据旧史所载,说是颛顼的后裔,至熊绎时因事周成王,才受封于丹阳。楚国所封的丹阳,《汉书·地理志》说是在丹阳郡的丹阳县。其地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史记·楚世家·集解》引徐广说,谓在南郡枝江县。其地在今湖北枝江县东  相似文献   

3.
《史记·楚世家》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氏,居丹阳。”这里明确指出在西周初期,楚熊绎是被封于楚蛮,而居于丹阳。但是楚蛮在今之何地?丹阳又在何处?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下边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楚国自近祖鬻熊建立后,其孙熊绎被周成王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芈音咪,羊鸣声。其远祖祝融是炎帝神农之后。“炎帝姓羌,羌从羊从儿,羊亦声,西戎牧羊人也,南方蛮”(《说》)。看来羊与楚有着密切的关系。2003年是农历癸未、羊年,新年伊始谈谈楚学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楚国大事年表简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楚年大事前?—?——楚,原为商的与国,西周时,其首领鬻熊归附周文王,三传至熊绎,受周成王封,居丹阳。熊绎五传至熊渠,熊渠生三子;当周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楚国幅员广大,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就木料资源而言,“荆有长松、文梓、梗、(木丹)、豫章”等多种。楚人对于这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成王以子男之四封熊绎于丹阳后,就开始了“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因此,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就形成了“车千乘”的国势。公元前五三四年,楚国建造了华丽无比的章华台。诸侯们羡慕,争相模仿。公元前四三二年,公输般为楚发明创造了新奇的云梯兵器,便被受侵伐的宋国惊恐  相似文献   

7.
论楚公■钟和楚公逆镈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公钟和楚公逆镈,是楚文化中年代最早的西周时期的美国铜器.楚公作的铜器传有四钟一戈.楚公逆镈是宋代政和年间?州嘉鱼县出土的,为王室?藏,后不知去向。楚公逆镈之逆,孙诒让释为逆字.认为逆就是文献上?说的熊??。后来王国维和郭沫若都采用其说.王氏云:”按楚?家言,熊绎居丹阳,至文王熊赀始都郢,中间无迁都事,惟言周夷王时,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所粤,至于鄂,乃立其长子毋康句?王,中子红为鄂王……熊挚红立后六?.至熊咢,今熊咢之磊出于武昌者,武昌即鄂……楚  相似文献   

8.
关于楚的始国问题,目前史学界仍存在着分歧。或认为楚始国于鬻熊之时,或认为楚始国于熊绎之时,或认为始于熊通,或认为始于熊赀,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在弄清楚的始国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楚族的形成。《汉书·艺文志》云:“鬻熊,周封为楚祖”,并说“楚鬻熊居丹阳。”鬻熊之时楚得到周王赞封而正式承认其族属,鬻熊自然为楚立族之先人。《史记·周本纪》云:“西伯文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刘向《别录》说:“鬻子名熊,封于楚。”这里的鬻子就是鬻熊。可知鬻熊此时已归服了周室,并在周室担任了官职。《楚宝》载:“鬻熊……年九十始见于文王,王曰:‘噫老矣。’鬻曰:‘使臣捕兽已老矣,若使坐策国事臣年尚可。’文王善之,遂以为师。”《史记·楚世家》也载鬻熊  相似文献   

9.
荆门包山二号楚墓所出竹简《卜筮祭祷记录》(以下简称《记录》)中,记有楚王族先祖老童、祝融、鬻熊、以及熊绎、楚武王。由此更证明《世本》、《史记》关于楚族世系的记载是确凿可信的。《记录》中关  相似文献   

10.
《绎史》是清代史家马骕所著,素以研究三代之精著称于世。因此,马骕被世人誉之为“马三代”。今日重读《绎史》,深感其于史学建树颇多,其成就主要从历史编纂学及进步的史学思想两方面表现出来。一、《绎史》在历史编纂学上的突出成就1、广搜博采,资料之富堪称先秦诸史之冠。《绎史》录先秦之书籍,基本上做到搜括无遗并能加以科学分类。据不完全统计,马骕著《绎史》,搜集各种资料近200多种,他把这些史籍分成下达八类。经传子史与比较可信的文献。《十三经》、《大戴礼记》、《国语》、《国策》、《老子》、《列子》、《庄子》、《荀…  相似文献   

11.
《新唐书·渤海传》列渤海“俗所贵者”一十有四,其中有“湄沱湖之鲫”。然湄沱湖为今之何处,至今无定说。《海东绎史》、《渤海国志长编》皆以今密山县东南之兴凯湖当之,而《宁安县志》谓即今宁安县境内之镜泊湖。按此二说一是一非,今试辨之。  相似文献   

12.
“都乡” “都乡”一词,不见史诗,而六朝墓葬文字中却时有出现。如“湘州始安郡始安县都乡都唐里”、“南阳郡涅阳县都乡上文里”、“丹阳石城都乡”、“兰陵郡兰陵县都乡中都里”、“豫章南昌都乡吉阳里”等,可见都乡之制广存于当时。六朝时县以下设亭、乡、里,《晋书·职官志》和《通考》皆有载。按“都乡”之义同于乡乎?都,就城市言,初多指国都。《左传》庄二十八年云:“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释名·释州国》曰:“国城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汉以后渐指一般城市,《华严经音义》释“都,城也。”是又有都会、都市之称。都乡,余以为即都市之乡。  相似文献   

13.
涑水源头考     
<正> 历史上关于涑水源头的记载不同。《水经》认为:“涑水出河东闻喜东山黍葭谷。”郦道元注日:“俗谓之华谷”。《明史·地理志》与乾隆《绎县志》以为涑水发源绎县东南的陈村峪。按绎县东南地汉魏时属闻喜县,陈村峪又正在华山一带,与郦注华谷相当。即上述陈村峪源头说与水经观点一致。明代有人提出另一观点。据《山西通志》,闻喜人李汝宽万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七《京口耆旧传》条:“考《宋史·地理志》,京口凡丹徒、丹阳、延令(陵)、金坛四县。神宗熙宁五年,改延令马镇,并人丹阳,则所存者仅三县。而此书《吴致尧传》,其人在宣和之季,乃仍称日延令人,盖沿袭旧名,偶然失改,犹汉高帝十一年已改真定为束垣,而《南越王传》犹称尉佗为真定人。”  相似文献   

15.
楚郢都雏议     
据文献所载,楚自熊绎居丹阳,入春秋,由丹阳迁到郢都,依武王徙郢或者文王都郢的两种说法,时期大约也在春秋早期或者早中期之交,和纪南城,楚皇城两处地下考古资料所得出的时间结论有很大的矛盾,其时间都比文献所载的时间晚得多.这一矛盾,只能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即证明始都郢之郢不在纪南城,更不在楚皇城.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版《梁书》卷六《敬帝纪》载:太平元年(公元556年)五月,“庚寅,齐军水步入丹阳县。丙申,至秣陵故冶。”笔者按:引文中“秣陵故冶”之“冶”字应为“治”字之误。《陈书》卷一《高祖纪上》对梁末北齐军攻建康一战亦作了相同记载,其称:“五月甲申,齐兵发自芜湖,丙申,至秣  相似文献   

17.
丹阳,春秋时有吴之季札,谦让王位,敦睦邦交。自秦置县以来,由于南北人口的大交汇而凝聚了“王气”,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均为开国之君。延及数代子孙。自唐宋以降,则又是另一种气象。王安石在《丹阳道中有感》一诗中叹曰:“数百年来王气销,难将往事问渔樵。”其实,在王安石去世之后,丹阳除了已经没落的萧氏、包氏等名门望族外,又产生了岳、陈、姜、贺、丁等大户。北宋末年,这些姓氏随着又一次北方人口大举南迁,纷纷来到丹阳落户。  相似文献   

18.
一禹始封于夏《汉书·地理志》说:“颍川郡阳翟,夏禹国。”这是大禹始封于夏的较早记载。《史记·夏本纪》《正义》引《括地志》说:“阳翟又是禹所封,为夏伯。”考《汉书·地理志》于偃师云殷汤所都,于朝歌则云纣所都,惟于故侯国则皆称为国。令阳翟不云夏禹所都,而曰夏禹国,可知阳翟是禹的封国而不是禹都。《汉书》注阳翟,应劭曰,“夏禹都也”,臣瓒曰,“《世本》言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不居阳翟也”,师古曰“阳翟本禹所封耳,应、瓒之说皆非。”《水经注·颍水篇》也说夏禹始封于阳翟为夏国。这些说法是正确的。《通志·都邑略》也承认“禹封于夏”,惟以夏国在陕州夏县,则微有错误,因为北魏太和十一年分安邑县所置北安邑,十八年始改名  相似文献   

19.
楚汉战争决定最后胜负的垓下战场所在,自《汉书·地理志》注明属沛郡洨县后,历代多以为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张守节作《史记正义》始提出亳州真源说。唐真源县秦汉时名苦县,今之河南鹿邑县。范文澜同志《中国通历简编》认为按当时军事形势,应以在鹿邑县境为是。几年前我在范说的启发下,曾写过一篇短文为之论证,认定《史记》在不同篇章中所称的垓下和陈下应是同一场所,“陈之东,接鹿邑县境”。陈,今河南淮阳县,故楚都之一。拙文发表后,曾引起一些非议,主要在历史地理方面。但也有并及军事形势的,如彭铭华同志的《垓下辨》,读后颇有得益。  相似文献   

20.
楚的东进与鄂东古铜矿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国原是江汉间的一个小国,自认为是蛮夷之属。其先祖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左传·昭公十二年》)。西周初年,楚还很弱小,诸侯会盟时,尚无一席之地。西周中期,楚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于是兴兵西北伐庸(今湖北省竹山县一带);向东进军“至于鄂”(今湖北省鄂州市、大冶县一带),封其中子红为鄂王。自此为始,楚将鄂定为别都,连历六世,牢牢地控制了今天的鄂东地区。约在公元前740年,楚子熊通自称为王(即武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