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日“桃”文化的性象征王秀文一、“桃太郎”的出生童话《桃太郎》为日本五大童话(《桃太郎》、《咔哒咔哒山》、《猿蟹合战》、《切舌雀》、《开花爷爷》)之首,自室町时代(1392—1573年)产生以来至今,除口头传承之外,还频繁地作为连环画、漫画以及小说...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宫泽贤治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英年早逝的宫泽贤治作为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童话文学也迥异于当时儿童文学的主流作家们。本文论述了宫泽贤治独特的童话创作观念,艺术上独创的故事性、小说式的展开方法以及思想主体上具有宗教色彩的求道性,以期阐释其童话文学传世的因由。  相似文献   

3.
李鹏飞 《民俗研究》2011,(4):141-152
“使人现出原形的动物毛发”这一母题广泛分布于印度、中国、朝鲜、日本,最近日本学者对其传播路线进行了研究。这一母题在不同国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含义,其在中国民间的流传至今仍很活跃,并进入了作家文学,成为表现复杂人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观察民间故事与作家文学之间关系的绝佳侈叮证。  相似文献   

4.
黎亮 《民俗研究》2013,(1):71-76
"五四"时期的民间童话研究与西方浪漫主义学者对民间的发现一样,其学术旨趣都在于寻找民族精神的源泉与现代意义上的新人新文化。西方通过民间性的建构与民间童话的改写而形成了作为现代性核心的个性话语;周作人、赵景深等则更为相信民间想象的自由真实性与艺术价值,因此在童话编写方面主张忠实记录的原则,并将童话纳入"人的文学"与"儿童的文学",以期促成"个性的文学"与"完成的个人"。  相似文献   

5.
对日本儿童文学的名作《买手套》,一些日本学者作了过度的、偏差的阐释。本文针对这些观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遵循民间童话风格作品的艺术规律和批评原则,并联系作家的生平和整体作品,调查、比较《买手套》的初稿和誊写稿的手稿,进行了新的独到的诠释,意在深化对新美南吉这位日本经典儿童文学作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小川未明(1882—1961),日本的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他执著于童话创作,一生写下童话作品 780篇,仅《童话全集》就多达12卷。他曾以一册《红蜡烛和人鱼》令日本文学界对童话刮目相看。他那流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童话作品,感染、陶冶了一代又一代日本儿童的心,西方人称他为“日本的安徒生”,小川未明当之无愧。 小川未明的气质属于抒情性的。他怀着一颗童心创作童话。他认为童话创作很适合于自己,他说:“我自己总想做个孩子。即或不能当个孩子,也要总像孩子那样怀有美好的感情和美妙的幻想。” 孩子的心是一个妙不可…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我竟然熟知桃太郎的传说这件事儿,旅游观光案内所中的泷本睦美小姐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当然,那很有可能来自日本人一贯夸张的表达方式——说真的,谁会不知道桃太郎呀。晴之国时光我此时正身处的冈山,便是桃太郎的故乡,一座将长发梳成中分样式,由鸡、犬与猴陪伴的少年铜像站立在JR冈山站后乐园出口前,手搭凉篷望向远方。他的对手——鬼  相似文献   

8.
保留在各民族民间的口传文学,它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在文字没出现以前,民间的口传文学就成为各个民族唯一的文学,具有全民的性质。这一特点在我省的一些民族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它延续的时间很长,因而也就形成了它自己的许多艺术传统和审美特征。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社会上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创造了文学之后,才产生了本民族的作家和艺术家,产生了与民间口传文学相平行  相似文献   

9.
野间宏,曾做为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揭开了日文战后文学的第一页。然而,他的文学追求,却远远超越了这一特定的文学流派和历史局限性,而是指向了更深远的人生和社会的命题,寻求着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一野间宏的小说,超越了日本传统私小说的狭小框范,涵盖着宏大而苍茫的日本社会现实,展现出日本社会的巨大图象。他的战后文学,不同于中村真一郎等战时游离于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打破美国的封锁遏制,打开对日外交的困顿局面,中国利用民间渠道,积极推动与日本民间的经贸往来。在中国与日本民间贸易团体的共同努力下,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议最终达成,这是中国对日本民间外交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在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日军从军作家中,有一位名气很大的“专业作家”——石川达三,他与火野苇平一样,都是日本文学“芥川奖”得主(早在1935年,他就以中篇小说《苍氓》获得了首届“芥川奖”),但是他的“战争文学”创作却一度被“打入冷宫”,迥异于火野苇平作品所受到的待遇。  相似文献   

12.
讲故事的人已成了故事中的人,不管人们喜欢与否,他的故事都将继续被讲述莫言身着白色衬衣、白色领结和黑色燕尾服,与一群诺贝尔奖获得者端坐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布满鲜花的舞台上时,看上去“就像一个童话”。“童话”这个词前后被两位中文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词中提到,这似乎说明他们自己都觉得这是一个令人过分凉喜的事实。而这一事实所引起的争议也经久不息。在“隐居”了一些时日之后,当高密的莫言出现在斯德哥尔摩时,无数眼睛和耳朵都在等待他的一言一行。堵在莫言高密家门口的记者们如今齐集在斯德哥尔摩的酒店大堂里。高密东北乡的满地玉米换成了斯德哥尔摩的纷飞大雪。  相似文献   

13.
1933年2月,日本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小林多喜二被日本反动政权虐杀后,在中国文坛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鲁迅、郁达夫、夏衍、楼适夷等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们纷纷著文,抨击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行径。同时,又满怀国际主义深情为小林多喜二的遗属募捐。由此,在中国文坛上,一大批留日归来的左翼文学者以小林多喜二等进步日本作家的作品为“火种”,进一步掀起了中日文学的交流高潮。  相似文献   

14.
钟敬文先生的学问——通往世界民俗学的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对钟敬文这个名字的仰慕,是从在翻看《民俗学》杂志,拜读先生《中国民谭型式》一文的时候开始的。说起来,这已是近五十年前的事了。我觉得中国民俗学的成果越洋过海被日本的杂志登载,是很新鲜的事。而且这时的中国已在民间故事研究上达到如此的程度,对此我是很有感触。而此时,在日本即昭和八年(1933)柳田国男先生的《桃太郎的诞生》问世,这也就是说,日本用民俗学方法进行民间故事研究的道路也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5.
黄庭友 《神州》2011,(5S):68-68
新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是“中外童话”专题教学,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学习。这也是新教材区别于老教材的一个地方。专设一个单元开展童话阅读,既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又有利于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16.
有人考证说,中国最早的文学是“杭育杭育派”,诗歌也就是在扛木头的过程中产生的,这就是中国诗歌的雏形,所以说,文学起源于劳动。这就说明文学作品的产生是在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中产生的。当然文学作品的产生和作者自身的经历、文学素养、学识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现代作家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他们的人生、思想、生活、婚恋都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这些都对其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现代作家那些带有浓郁自传性的悲欢离合的婚恋故事,不仅直接影响了其创作,而且在其作品中都得到了明显的反映。中国现代作家是一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婚恋…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文学史上,有一批为法西斯军国主义侵略战争高唱赞歌、涂脂打气;为日本国民战争狂热鼓噪喧嚣、推波助澜;为天皇笔战、为天皇献身的法西斯作家——“笔部队”。他们包括长期在军队服役并直接参与作战的“军人作家”;受日本内阁情报派遣到侵华前线体验战争的“从军作家”及受报社、杂志社派遣或自愿赶赴前线的“民兵”。“笔部队”的这些作家受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扭曲的“大亚洲主义”和狭隘的“文学报国”思想支配下,本着“吾为君书,吾为君亡”的精神,心甘情愿地投身于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8.
龚强 《黑龙江史志》2007,(10):50-52
<正>三、回族的文学艺术1.文学回族文学包括作家文学和丰富的民间文学,而在民间文学中又包括神话传说,民歌民谣和叙事诗等。作家文学回族作家文学可以追溯到元代甚至唐代。回族作家文学深受汉族文学的影响,它的创作与汉族文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长期以来融合于汉族文学发展的体系之中,并对这一体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历史上产生过不少著名的文学家。回族作家文学是回族作家以汉文创作的文学。  相似文献   

19.
一套选编中华民族民间童话的大型丛书——“中国民间童话”丛书,最近已由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陆续出版。读者最先看到的是彝族童话选《大风天和他的阿弟们》(左玉堂编)。佤族童话选《斑鸠借芦笙》(郭思九、尚仲豪的)和哈尼族童话选《木人克沙》(赵官禄、阿罗编),也即将在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社科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联合主办的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于九月二十日至二十九日在昆举行。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国家民委、北京、内蒙、上海、广西、湖北和我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等地州以及省直机关、大专院校、科研等有关单位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作家、诗人、民间歌手和民族文学工作者。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