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于洋 《神州》2012,(18):36-37
唐朝时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富强地立于世界的东方,日本的国力远不及中国,而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推移使得在近代的中国落后于日本,这个变化有历史的原因,更离不开历史串件背后的民族群体心理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国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尤其着重于从文化方面入手分析中国的民族群体心理。其次对日本的快速发展进行探究,究其背后的民族心理因素。总结后对民族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唱盛中国舆论的背景下,分析当代中国崛起的现状,说明中国今天只是富强的崛起,而不是文明的崛起。中国要从富强到文明,我们缺失的是什么?我们如何从富强向现代文明过渡。  相似文献   

3.
1881年5月至8月,清朝驻日使领与奉命考察日本的朝鲜"朝士视察团",围绕国际大势、中朝两国的困境与出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全方位地评判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赞赏日本改革在器物层面所取得的成就,批评日本在政治体制、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全盘西化,断定日本改革已呈骑虎难下之势,明治维新决不可能使日本走上富强之路。它带有明显的中国印记,折射出中朝两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相似文献   

4.
1881年5月至8月,清朝驻日使领与奉命考察日本的朝鲜"朝士视察团",围绕国际大势、中朝两国的困境与出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全方位地评判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赞赏日本改革在器物层面所取得的成就,批评日本在政治体制、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全盘西化,断定日本改革已呈骑虎难下之势,明治维新决不可能使日本走上富强之路。它带有明显的中国印记,折射出中朝两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相似文献   

5.
试论日本近代化对孙中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与中国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半殖民地的同时,日本也被迫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有损民族利权的不平等条约,同样存在着受奴役、被殖民的危险。因此,在中日两国面前摆着近似的课题需要解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但是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运动,终于维护了民族独立,并实现了国家的近代化。中国却由于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日益陷入了半殖民地的痛苦深渊。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对于日本维新后的迅速富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认为“明治维新是中国革命之第一步”。寄希望于中国能象日本那样迅速近代化,并且要迈出“第二步”,满怀信心地超越日本。日本所实现的近代化,在政治上的特点是实行在东方专制基础上的天皇制君主立宪  相似文献   

6.
王文凯 《攀登》2012,(4):19-24
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国情。生产的逻辑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中国最大的国情是生产力依然落后,国家依然不富强,人民依然不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含多项范畴,但要以富强为基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7.
近代,从福州地区走出的一批经济学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富强道路进行了可贵探索。文章回顾了两代闽都经济学家探索中国富强道路的治学初心、经济思想和经济实践。新时代,重温闽都经济学家探索中国富强道路的百年历程,激发青年一代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借鉴吸收人类社会文明成果,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经济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肖旸 《沧桑》2014,(4):59-6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幸福。中国梦作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其价值内涵就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梦的世界追求。  相似文献   

9.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3,(21):22-22
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化不能只走富强这条路,因为富强的价值,是耍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富强是手段,是为了人的平等,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但是,你现在耍把所有的东西部变为富强,那你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治,所有文化的力量都消解掉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正王佩芬(1887—1973),号梦淹,贵州贵阳人,知名学者和教授。他5岁入家塾读书,1903年考入贵州大学堂英文班,1904年考取贵阳府学生员(俗称秀才),1905年考取贵州首批公派留日官费生。到日本后,先到东京弘文学院普通科学日文,期满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博物科。他的留学感受是:"只有科学才能救中国,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科学,而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很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晚清民初的唯识学复兴。唯识学复兴与中国已佚古唯识学典籍从日本传回有关,没有杨文会与日本南条文雄的联系,就没有这批典籍反传中国,没有这批唯识典籍,也不会有后来佛学取向的变化。不过,探究更深层的历史原因,则应该看到这与中国当时面临的危机有关。当时,西洋科学与哲学思想挟"进步"、"富强"之势影响东亚,中国士人与中国佛教必须回应西洋的科学与哲学,佛教必须拿出一些足以证明自己既比西方文化更适合于科学与技术、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又比西方基督教更适合拯救东方人的心灵的思想来,因而日本反传中国的唯识典籍,恰好给中国的知识界与佛教界提供了佛教对西洋科学与哲学回应和理解的资源,这使得佛教在晚清民初的中国思想世界中,竟然成为理解各种外来新思想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于国际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与日本侵华的步步紧逼,大量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意识到发展中国航空事业不仅可以发展国民经济而且还可以巩固国防,这些看法逐渐汇集成了一股"航空救国"思潮。学者、政府要人们普遍认为要使中国航空强大,需要统一行政机关、多方筹集航空建设经费、培养航空人才、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尽管"航空救国"思潮在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发展中国航空事业、培养人才和巩固国防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受中国经济落后和政局动荡等因素的制约,"航空救国"思潮并未使中国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13.
15世纪初的明王朝,国家安定,国力富强。在启建北京城等巨大工程的同时,还有震动世界的大事,即明成祖命三宝太监率200—300艘船的舰队和2.8万名随行人员七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航海成就和造船技术,显示了中国的富强,也促进了与海外的商贸往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一讨论基本线索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任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任务究竟是什么?我的提法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求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压迫以求人民民主,发展资本主义以求国家富强,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任务和所追求的目标。关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以求独立和民主,这是不少人多次谈及的,故无须多谈。现在,我仅就发展资本主义以求国家富强,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前述两项任  相似文献   

15.
书与人     
《史华慈论中国》二战以后的国际汉学界,史华慈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在近50年的学术生涯中,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先秦思想史的研究,在三个领域都留下了影响很大的著作:《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在哈佛他广受爱戴,他的研究室外常有各科学生“候诊”,有些学生还把他的肖像印在T恤上。另外,二战时他还是专司破解日军密码的美军上尉,是破解日本准备无条件投降的密码的功臣。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向来为人们所关注,不仅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如此,其他学科的学和社会人士也少有例外。这是因为,人们在探讨现实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所自由来时,很自然地都要直接追述它昨天的历史。中国近代历史为自己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争取国家的独立,一是争取国家的富强;换言之,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的独立,用现代化争取国家的富强。近20年来,关于中  相似文献   

17.
8月大事记     
《黑龙江史志》2012,(18):76-77
1日省委书记吉炳轩在哈尔滨先后会见了日本驻华大使丹宇羽一郎和以三村明夫为团长的日中东北开发协会代表团后强调,发挥资源优势开居务实合作携手开发建设富强繁荣东北亚。省委荐委、省委秘书长杨东奇,副省长孙尧参加会见。  相似文献   

18.
我是台湾省云林县斗六市古坑乡人.1924年出生在一个农家,由于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道贫寒,我从小就很自立自强,1940年在台湾台南市专修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后,进入台湾制铁所机械工厂当见习生.因为家庭环境不允许我继续学习深造,我就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机械专门部学习机械制造专业,函授三年结业. 上世纪40年代初,台湾尚是日本殖民地,年纪不大的我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种种暴行,饱受了亡国之苦,我与广大台湾人民一样,总盼望台湾能够回到祖国的怀抱,总盼望中国能独立富强,不再受列强的欺侮.  相似文献   

19.
李超 《黑龙江史志》2011,(20):54-56,64
戊戌变法时期的社会风气为文字改革提供了成长的土壤。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中国的知识分子由此得出结论,仅仅学习外国的坚船利炮无法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恰在此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思考文字改革的出路。这一时期的文字改革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派别是以宋恕和卢戆章为代表的教会罗马字派,另一派是以沈学、蔡锡勇为代表的速记式字母派。两派虽然选用的字母不同,但是目的是一致的,便是寻找中国富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社会,决定了中国近代思想界迅速递嬗、形形色色的特点,自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之后,中国人沿着向西方学习、寻求富强自己民族的思路,走过了从军事、商业到制度几十年的求索过程,可这一切都只能是浅尝辄止,没有真正明显的成效,中国没有因此而富强,却一步步更深地陷入半殖民地状态。时势逼迫先进人士继续探究救国之道。20世纪初年,在对以往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