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银龙 《丝绸之路》2009,(22):48-50
本文对陇南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关系到重建区域社会和谐稳定、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多变、随机事件多的巨大系统工程,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陇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稳定有序的实施既是灾后重建工作圆满完成的关键,也是实现陇南人地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考古看丝绸之路祁山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北经陇南通向陇右天水地区的祁山古道,是四川与黄河流域沟通并通向中亚、西亚、北非和欧洲的重要的通道之一,但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忽视。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晚期,逐渐形成了一条以渭河上游的天水为中心.东连渭河中下游的关中平原乃至中原,南经陇南至川北嘉陵江上游,然后经涪江、成都平原、大渡河下游至云贵高原西北的彩陶文化传播线路。夏商西周时期,中原夏文化、西北寺洼和早秦文化经天水、陇南与早蜀文明发生了密切联系。春秋战国时期,在区域交通的基础上,文化传播线路形成了川蜀经陇南、天水与中亚、西亚、北亚地区联通的国际贸易通道。  相似文献   

3.
叶梓 《丝绸之路》2012,(5):35-39
从陇南西和县出城,顺龙昌公路南行,前往心仪已久的仇池山,有将近80里的路程。车窗外,连绵起伏的山岭下一座座安卧于小河边的村庄,朴素而恬静。何坝镇过了,洛峪镇过了,大桥乡龙凤村到了,其实也就到了仇池山的脚下了。下车,举目一望,眼前的仇池山高可参云。  相似文献   

4.
<正>陇南钱币,指民国初期在陇南发行并流通于陇南的地方性货币。笔者就其币种形制、种类以及发行的历史背景情况,进行了搜集整理和研究,在此撰文,以飨各位同道。陇南钱币的发行者——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北洋将弁学堂。1914年随陕甘筹边使、甘肃督军张广建来甘肃,任张的亲兵司令。1918年(民国七年),张广建以援助陕西军务和清乡为名,派孔繁锦带领省防军三营守天水。1919年撤销天水总镇建  相似文献   

5.
甘肃陇南西汉水上流游的西垂(又名犬丘或西犬丘),是嬴秦祖先的发祥地和历史上很有名气的一座古城。但此城从魏晋以后迅速衰落。本文对西垂从繁盛到衰落的原因 ,从不同层面作了全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陇南镇守使署粮切局临时兑换券,是1921年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发行的钞票,因为它流通区域小、时间短,故实物十分罕见。近年笔者有幸见到了该钞票的五种版别。该钞的发行者孔繁锦,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北洋将养学堂。1914年,袁世凯任命张广建为陕甘筹边使,孔为张的胞兄,故随同来甘,并任张的亲兵司令。1920年,张广建任命孔繁锦为陇南镇守使,管辖陇南十四县。当时正值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各地军阀都把铸造银元、滥发纸币,作为搜刮财富、中饱私囊的手段。地处西北的陇南,更是兵连祸结,经济凋敝,钱荒十分严重。孔繁锦以解决钱荒为名,木…  相似文献   

7.
陇南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思想智慧的结晶。它继承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纯洁明快,大胆夸张,具有极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陇南民间艺术在内容、形式、风格上都有创新和突破,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8.
陇南地处甘肃省惟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气侯温和,寸量丰沛,江河小溪密布,森林覆盖率高,“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这里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地域文化积演,形成了陇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其既含南国之灵秀,又具北国之雄奇,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甘肃文物古建筑巡礼杨益民,唐晓军甘肃省境内现存古代文物建筑可分为5大类,约500余处,现按其分布地域、建筑特色分述如下。一、佛教石窟与塔寺甘肃省境内的石窟寺,西起敦煌县南湖店石窟,东至子午岭密林深处,南到陇南山区嘉陵江流域,星罗棋布,几近百处。开凿最...  相似文献   

10.
王俊峰 《沧桑》2009,(4):6-8,45
羌人和氐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古老而神秘的族群,甘肃陇南曾是其主要聚居地和活动区域。羌氐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族群一道在陇南文明史上写下了多姿多彩的优美篇章。秦厉共公时兴起的爰剑部的一支“参狼种武都羌”,在岷江、白龙江、白水江一带生息、繁衍,强盛时人口有数万之众,南北朝时期,宕昌羌、邓至羌等相继兴起,均“受南北两朝封爵”。公元前111年,汉攻灭氐王,置武都郡,后又设陇西郡、阴平郡、广汉郡、蜀郡等,并置十三氐道,这些郡、县(道)所辖范围就包括今陇南市及其周边地区。西晋至南北朝时,聚居陇南的氐人杨氏建立霸业,它与中原汉民族政权时而依附、时而抗衡,共传衍284年。陇南羌人和氐人虽然随着历史的风尘渐渐远去,但在藏、汉及其他民族的生活中至今仍依稀可见其神秘的踪影。  相似文献   

11.
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西秦岭交汇地带的甘肃陇南山地,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为具有不同地域背景的民族、部落入居提供了基本的地理环境。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由于自然分界线与人文分界线之间相互依托、强化,使陇南山地历史发展呈现出"时间""空间"的双重分异和"内地化"与"边疆化"的双重趋势。在白龙江、洮河、岷峨山地、西秦岭、边墙、关隘、堡寨等大大小小自然、人文分界线中,由岷县、临潭、夏河连线所构成的"汉藏分界线"对陇南山地历史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这条地理的、生态的分界线在约束人类活动的同时,又为人类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甘肃石窟规模宏大,分布面广,由东向西的地理位置上可分为:陇东石窟群、陇南石窟群、陇中石窟群、河西石窟群、敦煌石窟群等百余个大小石窟,其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可谓世界之最。而麦积山石窟属陇南石窟群,它位于秦岭西段的北麓,甘肃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最  相似文献   

13.
漫话甘肃古塔王勤台古塔是我国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见证。甘肃作为文物遗存较多省区之一,古塔自然也不少见。粗略计算,全省存留的不同时代的各种古塔就有近百座。从陇东高原到陇南山区,从河西走廊到甘南草原,在高高的山巅上,在幽深的寺院里,在繁华的闹市区,在于静...  相似文献   

14.
西汉水上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载西汉水上游是秦民族早期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故很早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1947年裴文中先生曾在渭河上游作过考古调查,把“陇南(包括渭河上游和西汉水流域)史前文化”分了三期:彩陶文化鼎盛时期、彩陶文化衰落时期、彩陶文化极衰时期;并推断“齐家文化未传布到渭河上游”。1958年甘肃省博物馆对西汉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和民族的原因,在陇南的地域文化中,石文化在内容、形式诸方面都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陇南原是古代氐羌民族的世居地,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过仇池、宕昌、式都、武兴。阴平五个氐羌民族的地方政权。历时280多年后,这五个政权被吞灭,民族被融合,然而,氐羌民族的民俗文化却传承至今。尤其在古氐羌民族后裔聚居地的文县、宕昌等山区,居有石屋,行有石栈,耕有石田,葬有石棺,祭有石寺,有石器的民俗成为陇南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古风犹存羌石屋 陇南地区有好多地名都是以石命名的,如…  相似文献   

16.
张华 《丝绸之路》2005,(2):11-14
又是一个新年到,辞旧迎新,佳节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为了那些向往着甘肃的海内外朋友们。也为了那些向往着甘肃冬日奇妙景致的朋友们,我们特意遴选了甘肃冬春季旅游景点、线路和节会活动,为您奉献上春节的旅游大礼。想爽性一游的朋友。可以去甘肃南部的陇南官鹅沟体验那冰挂、冰柱、冰瀑、冰湖的奇妙冬景;向往贺岁片《天下无贼》中那神秘美丽的佛寺和热心民俗的朋友。可以去踏访甘南藏族自治州,去领略拉卜楞寺和郎木寺的清幽与万人晒佛的壮观:选择陇东的庆阳。  相似文献   

17.
1974年冬天,甘肃天水市玉泉公社玉泉大队张家窑生产队社员在兴修农田水利中,在明代玉泉观的废墟上,发现了十七世纪李自成大顺农民政权的铜币永昌通宝一枚,直径3.7、厚0.2厘米。现在陇南天水一带,曾经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地区之  相似文献   

18.
武汀汀 《丝绸之路》2013,(24):30-32
甘肃不仅是秦腔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还拥有在陇东道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陇剧、临夏民歌“花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花儿剧,更有在陇南高山地带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山戏。陇南高山地带有一种民歌,当地群众叫“哟嗬嗨”。大约从明朝末年开始,人们用它来演唱故事,这便是高山戏的起源,当地人称其为“唱秧歌”或“演故事”。在其后400多年的发展演变中,高山戏以其悠扬的唱腔、轻快的节奏、诙谐的念白,兼有为唱腔伴奏的器乐音乐,并与祭祀性质的舞蹈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程式。近年来,高山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活跃于民间文化活动中,逐渐登上了甘肃戏曲艺术舞台。  相似文献   

19.
游阳坝记     
叶梓 《丝绸之路》2006,(12):36-37
阿坝,地处甘肃陇南康县,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已被列入省级名胜风景区。[编按]  相似文献   

20.
快乐旅程     
王晓红 《丝绸之路》2006,(10):65-65
“五一”长假,我们一家自驾车从兰州出发,沿着高速公路向陇南方向行驶?在临夏的东乡族自治县,我们品尝了正宗的东乡“手抓”和东乡土豆,还了解到东乡人婚丧嫁娶不喝酒的民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