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山满眼真如画,丹青君更追曹霸。”这是1945年,年仅24岁的曹立庵先生在重庆举办个人金石书画展览时,名爱国诗人柳亚子所作《短歌行——为曹立庵赋》其中的两句诗。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10,(5):23-23
  相似文献   

3.
印章琐谈     
印章通称为篆刻艺术,是指用篆书和雕刻制作的工艺美术品。因为印章的文字,过去大都是用篆文,所以叫做篆刻。  相似文献   

4.
5.
丁福保印章     
郑刚 《中国钱币》2001,(2):49-49
近代收集中国古钱币的人,莫不知丁福保这位泉坛前辈,他热心公益,著书结社,除收藏中国钱币外,还编著了《古钱学纲要》、《历代古钱图说》和《古钱大辞典》等工具书,方便  相似文献   

6.
谢荔 《四川文物》2002,(2):87-91
秦汉的印章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多有探讨,但缺乏专门系统的论。本对历代探讨秦汉印章艺术理论的论述进行了梳理、介绍,同时对秦汉印章艺术的篆法、刀法、章法论述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朱敏 《收藏家》2010,(6):15-22
印章,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篆刻艺术,与中国画、中国书法一样,以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名闻世界,被誉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三绝"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与鉴赏价值。印章的发展历史悠久,吴昌硕在《西泠印社记》中写道:“印之佩,见于六国,著下秦,盛于汉。”汉代印章达到了空前灿烂兴盛的时期。清人吴先声《敦好堂论印》曰:“印之宗汉也,如诗宗唐、字之宗晋。”汉代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8.
马广志 《文史月刊》2009,(10):35-36
李岚清是2003年春退休以后开始学习篆刻的,他用“石可言美、石可言志、石可言情、石可言趣、石可言事”来形容他对篆刻艺术的感悟。  相似文献   

9.
随着福建私票成为纸币收藏的宠儿之后,加盖在福建私票上的印章因刻工精巧、造型多样、内涵丰富,具有福建地方特色而受到藏家的喜爱。本文拟对福建私票印章进行分类并予以命名,以此展示其精美绝伦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孟耀虎 《收藏家》2008,(7):38-40
我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使用印章,及于秦汉时代,玺印已经盛行,汉印的成熟引领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篆刻艺术。魏晋六朝的印章,还保持着汉印的风格,以实用为主。隋唐至宋代,印章艺术却并没有得到发展。相反,由于以往佩印习惯的消失,私印很不发达。官印较多,印文篆写得屈曲盘旋,篆文也时见谬误,  相似文献   

11.
结识沧州王振中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事,他那憨厚的形象和作风以及寄情山水的意向,使彼此一见如故。当时他在北京有幸得李可染、李苦禅等高人真传,学业有成,进而博采众长,私淑南方宾老、俨少等笔墨真谛;而杭州的我则师从已负重疾的大家顾坤伯先生,也私淑北李南陆以及心向往之宾老。加之和王兄辗转南北,覃思洽闻的特点有着莫逆的共同言语,嗣后借助现  相似文献   

12.
冯宝麟 《收藏家》2009,(2):67-72
寿山石是篆刻家们最熟悉、最常用的印材之一。它的发现和利用,是明清以降篆刻艺术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这样说,寿山石与篆刻的结合,是自然与人文最高妙、最完美的结合。宋代学者黄干的《寿山》是目前可考的最早关于寿山石的文字记述,就是在这首诗里,有“石为多文招斧凿,寺因野火转荧煌”的句子。黄干认为,寿山石“招斧凿”的原因是其“多文”,  相似文献   

13.
孙传波 《收藏家》2012,(4):41-48
罗振玉是近代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一生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国学功底深厚,造诣精深,开创甲骨卜辞之学、敦煌石室之学、流沙坠简之学、大库史料之学的研究,治学谨严、著作累累。其学术成就“开百代之学风,启后昆之法门”,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4.
1937年深秋的一天傍晚,寒风裹着绵绵细雨,都匀城内店铺早早打烊,大街小巷杳无人迹,冷冷清清。  相似文献   

15.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在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苏联举办过“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主席。对素描和人物画造诣甚深,早期作品多取材历史故事,后期侧重现实题材。兼工笔花鸟、风景、走兽,画马笔法奔放,尤见气势。  相似文献   

16.
那天应友人杜宁相约,与即将归国的两位画家朋友相见。 我晚到一步。一进门,一屋子人正围着长条茶几共进晚餐。一看几上饭菜,就知是当地朋友的“拿手戏”:青椒抄苞米、茄子拌青椒、清煮素瓜豆……原汁原味的贵州菜,令周树桥、陈志坚两位旅美画家赞不绝口。 几位文化界朋友与来自黔东南的朋友也在座。一问,方知两位画家刚从黔东南归来。而在当地的采风,全靠了这些朋友的帮忙。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入夏以来昆明的天气似乎显得格外地多雨,6月7日我的老师、当代名的国画家、书法家张苇研先生孤寂地走完了他87年坎坷的人生旅程。6月12日上午省史馆的领导,张老的亲属以及得到消息赶来送别的生前友好和学生在昆明殡仪馆向这位为中国画艺术倾尽了毕生心血的化老人作最后的告别。  相似文献   

18.
独山行     
杜扬 《贵阳文史》2003,(3):49-50
独山县名的由来,民间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据说是张三丰赶山,一边赶一边歇,白天赶,晚上宿,后来赶不动了,就将山留在这里。由于这座山是在一片广阔的平地上凸兀而起,一峰独秀,故就以“独山”作为这个方圆2千多平方公里地方的地名,并将这座山定名为“独秀峰”。 独秀峰并不很高,但却郁郁葱葱,亭亭玉立。它的周围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是独山著名的“无公害冷凉蔬菜基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9.
要知道篆刻艺术,得先了解印章的历史源流,篆刻从印章发展到形成独立的篆刻艺术门类,有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龙里巫山岩画的原始性艺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义 《贵州文史丛刊》2003,(2):63-66,F003
岩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也是人类社会记录在石头上的形象性史书。贵州省龙里现存有丰富的岩画,它对研究贵州古代民族史、古代艺术史、社会生活史、动植物生态学、人类学及旅游开发等方面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非常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