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菊隐的治学精神于是之焦菊隐的祖辈曾是清王朝的显贵,原籍浙江绍兴。由于冒犯了慈禧太后,被罢黜判罪。后来就蜇居天津。到了焦先生的父辈,家境就贫困下来了。1900年,八国联军印度兵骚扰天津,焦家被洗劫一空。父辈收入微薄。偏在此时公元1905年12月11日...  相似文献   

2.
我和书     
在北京天桥小戏园子唱戏,真是长知识、见世面,也招龙引凤啊!著名教授侯仁之、吴组缃,以及从美国回来的老舍先生,还有赵树理先生等,那时,都深入到社会底层,向民间艺人学习。他们带着学生看天桥小戏园子,听小戏棚子里的说书,看什样杂耍。侯仁之、吴组缃先生还带学生来我住的小房子参观。他们发现我窗台上有一排小人书,觉得奇怪,便问:“凤霞,你摆这么多小人书是……”我看出侯先生不明白,说:“这书是我看的。”侯先生惊奇地说:“怎么,你看小人书?”我说;“是,因为我不认字,不会看字书。”侯先生很同情我,说:“你爱书,好。努力学会认字吧,我相信…  相似文献   

3.
憾留华山     
华山的雄伟峻险,我是领教过了,且领教得十分狼狈———如被困深涧的猛兽,对其不满而又无可奈何。我平生登过不少山,那些山对我可说是小菜一盘。可这次登华山,我却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难堪,不但腰背酸软,甚至连专司呼吸的肺也忙不过来了———喘气,你都得张开大口瞪圆眼睛!我们上午九点多钟才赶到华山脚下。买过门票,售票小姐说还得买双登山鞋,不然就上不了山。我听了,很怀疑,但看她那一脸的真诚,也就很自然地照办了。进得山门,顾不得理会麻衣相先生的拦截,便一路兴冲冲地快步上了山。山势很险,刀劈似的。白色的岩画,张挂…  相似文献   

4.
这样的戏剧艺术家──纪念焦菊隐诞辰90周年曹禺焦菊隐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今天,纪念他90周年诞辰,真是感慨万端,简直不知从何说起。多年来,我每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见着数十年来搞艺术的同行和同事,便不由地怀念这位博学多能,才气纵横的朋友。我常想,...  相似文献   

5.
夏日垂钓     
正"夏天好无聊呀!"我刚吃完早饭就抱怨道。"那就去钓鱼吧,这时正好是钓鱼的好时候。"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声音,我看了看四周,只见爷爷站在我的后面。我一想起钓鱼,高兴得都跳了起来,连忙点头答应。一到钓鱼的小沟里,就看见了几只蜻蜓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沟上还卧着许多睡莲,让夏天的早晨显得格外安静。爷爷拿着钓钩,穿上蚯蚓,往河里一甩,然后递给我。我坐在田埂上,沟虽然不大,但鱼却很多,爷爷也坐在  相似文献   

6.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2013,(3):F0002-F0002,F0003
三年前年的夏天,忽得北京罗怀祖先生电话,说:"您在《〈石语〉与黔诗人》中说到陈田的诗稿抄本不知是否尚在人间,我告诉您,还在人间,就在我手里。"我与罗先生素不相识,他在互联网上读到拙文,然后搜索我的名字,找到了我的新浪博客,获知我的单位,打电话到单位询得我的电话。我问陈田诗稿何以在他手里,他说他是陈田的外孙,罗振玉之孙,前些时候整理其父遗物时,见到了这册诗稿,其中就有拙文提到《茨棃十六韵》。陈松山与罗雪堂是亲家,我还不知道呢。"这本诗稿上百年了,没想到还会有人在寻找它!"罗先生不无感慨地说。罗先生今年六十六岁。我问除此诗  相似文献   

7.
正书画家到敦煌,如果不看莫高窟是一种"病",看完莫高窟"病"得更厉害了。当走出莫高窟的时候,好像飞天神女就在自己的天空飞舞。再看那山、那石、那草、那树,都有了佛性,都生动鲜活,值得敬拜!初夏,我陪画家吴荣杰、书法家耿毓亮老师游三危山,给我们开车的依然是老朋友刘平哲,我喊他平哥。三危山,又叫卑羽山,在莫高窟的对面,莫高窟又建在鸣沙山的东壁悬崖上,两山遥相辉映,宛如一对亲兄弟。中间隔着一条河,这  相似文献   

8.
儿子铭铭是婆婆带大的,婆婆很尽心,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和铭铭说话,唱儿歌给铭铭听,教铭铭认数字和汉字,背儿歌和古诗,比我这个当妈的还尽心。铭铭特别好动,从躺在床上开始就喜欢翻来覆去,一刻也不肯停。会坐会爬以后,更是顽皮得不得了,一下不注意就不知爬到哪里去。有时又特别会粘人,婆婆一做家务,铭铭就又哭又闹,带着他家务都做不了。我只好回家后尽力多做些事,让婆婆多休息一会。一天下班回家,婆婆高兴地告诉我,现在铭铭能安静下来了。我不相信她有那么大的魔力能“镇”住他。可我到客厅一看,铭铭正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电视,那神情乖巧极…  相似文献   

9.
又到了秋季,因为爱踏枫叶林,因此为秋所迷。童年,总有鲜艳的红色,是枫叶的红。那时,最幸福的莫过于去看枫叶。满地的枫叶,一地都是,红的刺眼。曾经想过,如果可以,我愿身葬枫叶之中……到了夏天,就会想,既然夏天都来了,那秋天还会远吗?童年,似乎我就是一个人。独立,使得自己坚强  相似文献   

10.
冬夜听宝卷     
那还是很小的时候。一个冬日的傍晚,外祖父家忙忙碌碌,备这备那,听大人们说,似是要请什么先生来念卷。我不知道什么叫念卷,只感到外祖父一家人都很高兴,像要办喜事似的,便也在默默中期盼这念卷先生的到来。就在这期盼中,家里又来了许多人,都是外祖父家的街坊邻居和一些亲友。大家喝着茶,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天、等待,屋里顿显热闹。念卷的先生也终于来了,我记得有两位,提着个包袱,黑而瘦,也是寻常打扮,却很精神。大约天黑下来的时候,念卷开始了,是在外祖父家的炕上念的。炕中央摆着一张小炕桌,桌上摆着几本发了黄的卷书、茶水、果品等。念卷的先生坐在炕桌后边,其他人,有的也坐在炕上,坐不下的便坐在炕沿上或地下的椅子上。这时天已黑下来了,寒风在外面呼呼地刮,吹得窗子上的纸哗哗地响,而屋子里的炉火却旺旺的,炕也烫烫的,显得热气腾腾。念卷开始了,准确地说,那不叫念,而应该叫唱,中间夹一些道白。那是一种有着固定韵律与节奏的调子。先生念得很熟,似乎并不看卷书,他们声音宏亮,滔滔不绝,有一种口若悬河的气势。先生念着,听的人也不能闲,一边听,还要接声。所谓接声,就是听的人要随着先生的调子,在每一唱段的结尾,齐声念唱“阿弥陀佛”。听着听着,家里人忽地随着...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的两会期间的一天,我们与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工商联会长吉普·顿珠平措先生约好中午去拜访他。午饭后,我们敲响了先生的房门。吉普先生今年67岁,清癯的面容,消瘦的身材,中上等个子,虽然已开了一上午大会,但他精神不错。他告诉我们说,今年身体很争气,去年因身体不好就没来成。他还说,在北京这是第一次接受藏语采访,以前都是用汉语交谈,我的汉话讲得不好,对方又听不懂藏语,双方都很吃力。尤其是我,搜肠刮肚地搜罗着汉语词汇,绞尽脑汁地琢磨这话该怎样表述才让人明白。其实我觉得吉普先生汉语讲得不错。有人告诉我,顿…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上幼儿园的女儿放学回家,手中拿着一张大画纸,非要我看不可。当时正忙,我敷衍道:"等会儿看,好吗?"可她竟小嘴一噘:"爸爸,你不好!"我一听,急了:"怎么不好啦,我不是很忙吗?""就你的事重要,看我的画就不重要?"看到她委屈的样子,我的心一下子软了:"好好好,我看,现在就看,还不行吗?"她一听,立即满脸笑容地送上画来。哦,原来画得是一幅春景图,画得还真是好。我高  相似文献   

13.
电话里响起陌生的声音。一问,才知道那是陈新桂先生的儿媳的一位朋友从京来沪,她托他来我家取磁带。我给了他4盒录音带──—既不是《济公曲》,也不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而是陈新桂先生生前跟我的谈话录音。那是我写《罗隆基传》时,赴京访问陈新枝先生,他一口气跟我谈了4小时,不仅谈他与罗隆基的交往,而且也细谈了自己坎坷多难的一生。就在我访问他之后不久,陈新桂先生与世长辞。他的儿媳听说我采访过他,给我写信,问那些录音带还在不在。对重要的采访,我都永久保存录音带。我当即答应复制4盒送她。她收到后,全家细细听了…  相似文献   

14.
钢笔和橡皮     
正一天,文具盒里的钢笔和橡皮说起了悄悄话。橡皮弟弟望着钢笔大哥说:"钢笔哥哥,你最近过得好吗?"钢笔哥哥苦笑着说:"不是很好呀。小主人吃完东西不洗手拿起我就写字,课间玩了弹珠后不洗手拿起我就写字。你看,把我弄得脏兮兮的,都看不清我是什么样子,还把我的身子弄扁了,美美地对同桌说我的钢笔是多么有特色。有时小主人在给我吃饭时,把我喂饱了也不给我擦擦嘴,害得我嘴巴上粘满了墨水,难受死了……橡皮老弟,那你最近好吗?"橡皮苦着脸说:"怎么能说好呢?小主人常常在我头上、背上、肚子上写字、画画,弄得我面目全非。更可恨的是有时还在我身上戳  相似文献   

15.
文史博览     
《纵横》2004,(12)
张大千“挽”刘湘曹大铁抗战初期某一天,大千师将他一薄本诗稿送给我,稿内夹一张纸,上写挽四川军阀刘湘的挽联,上下联约三十多字。他说:“大铁,你看我这挽联做得可好?”我看了不敢回答。他说:“好不好你只管直言,为何不答?”我说:“好是好的,但对仗上好像不合。”他说:“正要你说这句话。谁高兴去挽他!这是某某人(指张群)强要我挽的。刘湘这家伙对不起我们四川人,我就对不起他。”我说:“那是你有意这样做了?”他说:“是啊,这就叫‘牛头不对马嘴’,妙的是我写的这副白竹布大挽联还悬在刘家的大客厅里,可见军人都是老粗,不懂文墨,只重名气,还…  相似文献   

16.
李天震 《世纪》2023,(1):25-26
<正>1975年2月,我被复旦大学历史系拉丁美洲研究室招为研究生。据说这是“文革”中由周恩来总理亲定招入的唯一一批研究生。在研究室我意外邂逅久闻其名的大学者周谷城老先生。我们同处一间斗室。由于年事已高,先生此时已不再承领任何教研任务,一周只需来校坐班两天,通常就在写字台前看他自己想看的书。有时我会前去叨扰,向先生讨教一些学业上的问题。谷老很随和,说话也很客气,对我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有问必答、答必不厌其详,谈到意兴渐浓时还会用笔写在纸上拿给我看,完全没有我原先想象中那般高不可攀的“大学者架子”,时间一久,我同先生间已是无话不谈。  相似文献   

17.
编读     
<正>读者来信@段凤贺:终于看到我最仰慕的历史学大师许倬云的专栏了,他的著作我看了不少,这次专栏一亮相,就是学术大家的风范啊。今后看国历,不仅能读到"热"历史,还能看到"大"历史,真是太好了。值班编辑:许倬云先生在学界中的地位,我相信以国历读者的水平,就不用我介绍了吧。  相似文献   

18.
有句俗话叫"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看汉剧就属于典型的看热闹。两次看汉剧,都是受汉剧院王荔邀请,理由都是一个,沈虹光老师来了,请市政府领导陪同。我并不分管文化,但汉剧大师陈伯华先生住在我对门,涉及汉剧发展的一些事,找我比较方便。近十多年陈伯华先生一直住在医院,先生有信一般通过女儿陈晓华转交给我。  相似文献   

19.
大导演谢晋被廿八都惊讶得感慨:张艺谋如果看了廿八都,《菊豆》这部电影就绝对不会放到黟县去。在隐约的溪流声中,听到偶尔的几声犬吠。俯视廿八都的形状像一把躺倒的竖琴,如果古镇民居的排布是弓, 枫溪就是琴弦了。在这个灿烂的冬日下午,我们在廿八都九百年的琴声中,倾听了那神秘而美丽的流淌……  相似文献   

20.
送别邓恭三(广铭)先生李锡厚享年九十有一的邓恭三先生离我们而去了。可是,我仿佛仍能听到他那山东口音的普通话,还有我按下邓宅门铃时里面多半会出现的缓慢挪动的脚步声。恭三师从1936年大学毕业前夕开始发表文章,直到年前住进友谊医院还在想着看校样,想着要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