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浩 《中国钱币》2006,(2):67-68
邬德华(AlphonseMarieTraceyWoodward),1876年生于印度洋中的留尼旺岛,父亲是美国海员,母亲是法国人。1879年随其母亲定居日本横滨,1895年迁居神户。父亲喜爱收集邮票,邬德华年幼即继承其父藏品,并养成一生之收藏癖好。16岁时就撰写邮票文章,在美国邮刊上发表。1905年他售出他父亲的各国邮票集藏,着重于日本邮票,不久成为日本、朝鲜、台湾邮票之权威,1928年出版《PostageStampsofJapanandDependencies》(日本及其属地邮便),此书获得1929年英国皇家集邮学会(RPS)年度奖,至今仍为这方面权威之作。邬德华研究的兴趣相当广泛,1909年时尚在…  相似文献   

2.
佳维 《收藏家》2010,(4):93-94
推荐词:红印花邮票被誉为华邮瑰宝,丁劲松先生在红印花邮票的收藏上颇下功夫,也颇有心得,被称为中国新一代"红印花邮王"。丁劲松,江苏泰州人,年40岁,硕士学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收藏。主要藏品为红印花加盖邮票系列。曾获2008年南昌全国邮展大金奖加特别奖、2009年洛阳世界邮展金奖加特别奖。现任职于上海海泰集团,为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商会副会长、上海市青联副主席。  相似文献   

3.
宋路霞 《江淮文史》2003,(3):133-154
四代人五个集邮家周学海的长子叫周今觉(1879—1949),又名明达,字美权,又字梅泉,是周家近代第三代子弟中的老大哥———周馥的长房长孙。周今觉辛亥革命以后到上海,长年经营房地产,业余收藏邮票,亦具有周氏家族做事一不做、二不休的豪气。最终,其房地产生意做得一般,而“副业”集邮却异峰突起,旗开得胜,获得中国邮坛的集邮大王美名,而且在家庭中带出了一支集邮队伍:他的二儿子周煦良、三儿子周炜良、外孙唐无忌、曾外孙唐承达都成了榜上有名的集邮家。周今觉最重要的藏品,是中国早期的珍邮“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元”新票四方连,这件邮品是中…  相似文献   

4.
巨赞法师在金田徐汉平巨赞法师(1908-1984)江苏江阴人,佛门高僧。1949年曾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第2至第5届全国政协委员,第6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抗日战争时期,巨赞法师曾在广西桂平西山龙华寺任主持,提倡佛教要走学术...  相似文献   

5.
兄弟未了缘──傅雷与刘海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短短的一生中,傅雷先生共翻译西方文艺名著33部,奠定了他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杰出文学艺术翻译家的基础,但他作为艺术评论家,与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之间的交往,却知者寥寥。 1927年12月31日,19岁的傅雷怀着读书救国的强烈愿望,辞别寡母,乘法国邮船“昂达雷·力篷”号离开上海。次年2月3日,抵达马赛港。他先在法国西部城市波安其小住半年,专门补习法语。8月份,他考进巴黎大学,在文科专攻文艺理论,同时到卢佛美术史学校和梭邦艺术讲座听课。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画家刘抗,经常一起去卢佛艺…  相似文献   

6.
郭润康 《文史天地》2002,(11):27-29
1942年岁次壬午,六十年一轮回,2002年再次迎来壬午,迎来了“金竹邮票会”建会60周年,我作为当年发起人之一,感到无限的兴奋和怀念。“七七”抗战爆发后,避难内迁的人,纷纷拥向大后方云贵川。贵阳居西南交通中心,当时既是容纳由湘、桂而来的人群,也是通向川、滇必经之路。贵阳离前线较远,当时有福地之称,故也有很多人在黔立足,其中也有不少集邮爱好者定居下来。渐渐地与本地的邮人汇成一股力量,为发展山城的集邮活动带来机遇。但初初二三年由于人地生疏,又忙于生活,彼此缺乏联系。  相似文献   

7.
讣告     
正著名古钱币收藏家陈达农先生,于2016年6月7日0时38分在湖州逝世,享年100岁。陈达农先生是湖州市政协一、二届常委,三、四、五届委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浙江省钱币学会理事,湖州市钱币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中国钱币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原陕西省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文物考古界 ,提起安金槐先生 ,恐怕不知者廖廖。在我国陶瓷界 ,他亦享有盛誉。安金槐先生 192 1年出生于河南登封 ,194 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不久便踏上了文物考古这条艰辛而漫长的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壮大 ,他在这条路上已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 ,以他年逾古稀之龄 ,沐浴着人生金秋的灿烂阳光。他担任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兼任着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科技史学会理事长、河南省文物考古专家组组长等职 ,还曾为河南省政协第五届委员和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安金槐先生…  相似文献   

9.
2月初的一个傍晚,正值农历过大年的前夕,漫无边际的白雪覆盖着中原大地,普照的夜幕降落得很迟很迟。新闻联播过后,一个不幸的消息从首都北京传来: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现实主义作家、电影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凖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2月2日1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噩耗传来,我的脑海一片空白,半躺在沙发上,陷入往事的回忆中…… 李凖是我的老师,1961年的春季,他给我们郑州大学中文系63届的全体同学讲授过四次写作课。同年的元旦,他还和当时驻河南的《光明日报》记者周坤,应邀参加中文系举办的文艺…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1月27日上午,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联合举办的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史学会第一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国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国史学会原副会长、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国史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1.
《福建旅游》2005,(5):40-40
福建省金得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林永霖,是中国首饰模具的创始人,福建省第九届、十届人大代表、福州市第九届政协常委、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副会长、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2.
《江淮文史》2012,(3):169-F0003
牟坤林 安徽省第八届、九届、十届政协常委,安徽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安徽省民间投资商会会长,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联盟副主席,安徽省房地产商会会长。  相似文献   

13.
潘超文     
《文史春秋》2012,(2):F0002-F0002
广西南宁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广东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广西广东商会副会长、世界杰出华裔(500强)协会终身会员,广东从化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广东从化市第八届政协常委、  相似文献   

14.
姚励群,字昌麟,现年69岁,是民革武汉市委员会退休干部,兼任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太白书画院副院长、武汉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武汉市蔡甸区书画协会名誉会长、武汉市江岸区书协副主席等。他的山水画曾于1990年在台湾展出,深受台湾同胞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东,现年39岁,武汉市台联副会长、中共党员、台盟盟员、祖国大陆“第三代”台胞。他自幼好学、举止儒雅、精明干练,致力于创税报国。  相似文献   

16.
1955年秋,刚参加工作两年、不到18岁的吴明玉提出了“包产到户”,结果成了右派、反革命,被送进监狱;1979年,落实政策的吴明玉重新参加工作。 1980年底,人民代表大会制恢复,42岁的吴明玉当选为芦山县第八届人大代表。28年过去了,70岁的吴明玉依然是人大代表,从第八届到第十五届,一届也没有少。他说:“在我的人生履历中,前20年,我追求理想;后20年,我追求民主。理想和民主伴随我这一辈子。”  相似文献   

17.
李春平,现年56岁,美籍华人。出生于1949年,曾当过9年兵,退伍后到北影厂工作。28岁时,因为和人打架,被开除党籍和厂籍,劳教3年。此后,他一度生活穷困潦倒,还患上肝炎。据李春平说,1980年,一位年届花甲的好莱坞女影星遇到他,并对他一见钟情。随后,李春平以“儿子情人”的身份赴美,与该影星共同生活近12年后,女影星去世,将所有财产赠送给他。1991年,李春平回到北京。据称,15年来,他共向社会各界捐赠现金5000多万元人民币。目前,李春平担任北京市慈善协会副会长。今年,他还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慈善家称号。  相似文献   

18.
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他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待在家里,等人给他邮钱。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谢冰心先生,于1999年2月28日夜在北京病逝,年99岁。受人尊敬爱...  相似文献   

20.
《沧桑》2001,(2)
赵理海,1916年生于山西闻喜县,2000年10月20日在北京病逝。他早年就读于燕 京大学,先后获得燕京大学文学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美国哈佛大学国际法博士 学位,曾任武汉大学、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57年起任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他历任 中国海洋法学会副会长,民盟中央法制委副主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理 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国际公法与国际关系学会国际理事会理事,海洋问题研究会副会长 等职。1989年,为了推动中国海洋法研究事业的发展,在他的倡议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海 洋法学会改为中国海洋法学会。1996年8月,他当选为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他是第七届全 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 在长期的国际法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他先后撰写了大量国际法专著和论文,并培养了大批 国际法方面的人才。1947年他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专著《国际公法》成为当时国内大学法律 系的通用教材。 本文作者赵理湖先生是其三哥,他不顾年事已高,用那历经沧桑的笔,述说上个世纪二三 十年代一个旧式的富裕的大家庭中的童趣之美、求学之美和人性之美,以及后来新中国成立 后,兄弟俩的“殊途同归”,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