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遗产》2004,(3):68-68
该成果研究利用酸碱中和原理,采用二乙基锌气相脱酸技术,将二乙基锌气体注入真空容器中,对酸化纸张进行真空气相脱酸处理,使酸性纸转变为碱性或中性,处理后纸张中残留的氧化锌仍可抑制纸张的酸化。经实验室强化实验表明,酸性纸张经脱酸后,纸质文物的机械强度、色泽不受影响,其使用寿命可延长500年。自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金属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引起了纸张保护领域的关注。特别是铁离子和铜离子,不仅引起纸张的腐蚀,而且引起特殊的问题如墨水锈迹和狐斑。1988年,制备了FeCl3和CuCl2涂布的纤维素样品,欲通过加速老化、DP(聚合体平均黏度)和FTIR研究这些离子对纸张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评价脱酸效果的时候,纸张的耐久性是重要的性能之一。因此,评估脱酸后不同年代纸张的老化速度,对以后判断书籍是否需要脱酸处理提供依据。对比1946年、1963年、2005年三种凸版纸脱酸前后加速老化的过程,研究其p H值、聚合度随老化时间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年代越久远的纸张,脱酸效果越好,耐久性的提高越明显,从而说明对于酸化程度较低的书籍或档案,不建议进行脱酸处理,而且保存中应注意环境湿度的恒定。  相似文献   

4.
纸张的化学性能决定着纸张的寿命,通过测试纸张的化学性能可以了解纸张的耐久性。为了解传统氧化去污材料对纸张化学性能影响,采用4种氧化去污材料H2O2、Na Cl O、KMn O4-H2C2O4、氯胺-T,分别处理纸张后,再进行干热老化,通过测定处理前后各纸张样品的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铜价以及羧基含量,并与空白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种材料中,KMnO_4-H_2C_2O_4处理的纸张,化学性能变化较大,在字画清洗过程中尽量不采用;氯胺-T处理的纸张,化学性能变化较小。研究结果提示,清洗前后纸张的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铜价、羧基含量等化学性质对纸张的长期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纸质文物污斑清洗材料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博物院藏《唐人写经》卷,纸张确认为麻纤维。纸张厚度不均匀,属于较厚的麻纸。水平帘纹很宽,因此判断所用模子不规整。纸张渗透性好,说明纸张原始施胶技术上乘。纸张尺寸符合唐代宗教手稿用纸习惯,基本符合8世纪的宗教手稿情况。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天然的有机材料,纸张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老化。对于脆弱纸张,可通过加固来提高纸张的耐久性。本研究对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有机硅改性丙烯酸脂、有机氟树脂在加固脆弱纸张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能有效改善纸张强度,不改变纸张的外表,不发粘不发黄,耐老化性好,不影响以后的再处理。  相似文献   

7.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先生专程到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向耿莹会长颁发荣誉证书,以表彰她在保护东亚文化遗产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纸张制作和保护技术是中国及东亚共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随着时间流逝、技术进步,传统纸张制作和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为此,从2008年开始,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每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纸张保护方法和纸  相似文献   

8.
纸张的化学性能决定着纸张的寿命,通过测试纸张的化学性能可以了解纸张的耐久性。为了解传统氧化去污材料对纸张化学性能影响,采用4种氧化去污材料H2O2、Na Cl O、KMn O4-H2C2O4、氯胺-T,分别处理纸张后,再进行干热老化,通过测定处理前后各纸张样品的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铜价以及羧基含量,并与空白样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种材料中,KMnO4-H2C2O4处理的纸张,化学性能变化较大,在字画清洗过程中尽量不采用;氯胺-T处理的纸张,化学性能变化较小。研究结果提示,清洗前后纸张的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铜价、羧基含量等化学性质对纸张的长期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纸质文物污斑清洗材料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影响纸张老化的因素及缓解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地保存、保护和使用纸质文献,延长纸质文献的寿命,通过分析纸张酸碱性和相对湿度、温度、光照、空气污染物、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对纸张老化的影响,介绍对应的机理和缓解措施。纸张酸碱性对其老化速率影响很大,酸性越强纸张老化速度越快。因此,要避免纸质文献接触酸性物质;对于本身酸化严重的纸质文献可进行脱酸处理。相对湿度对于纸张老化有双向影响,相对湿度越高,纸张老化越快;但是相对湿度过低时,纸张会发生脆化、翘曲等物理损伤,并且相对湿度波动比不理想的湿度值对纸张性能的损伤更大。通常,纸质文献宜保存在40%~60%相对湿度范围内容易达到和维持全年稳定的值。温度波动会引起相对湿度波动,所以温度稳定对纸张保护很重要,纸质文献保存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光照对于纸张老化危害严重且具有累积性,紫外线对于纸张的破坏最强,红外线能够引起热效应。纸质文献必须隔绝阳光,使用不含紫外线和红外线的灯具照明,且尽可能缩短光照时间。乙酸、甲酸和2-戊基呋喃等空气污染物对于纸张老化的危害较大,需注意保持库房空气清洁且加强装具的通风。霉菌会引起纸张老化速度加快和变色,纸质文献入库前必须灭菌。研究结果可为延缓纸质文献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纸张的自然老化同时受到许多因素的协同作用,这是人工老化很难模拟的。近年来,无损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直接对纸张和古籍进行无损检测分析。除了红外光谱法,X射线荧光、拉曼光谱等都可以对纸张进行无损检测。纸张老化后的选择性变色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变色和未变色的纸张除了颜色外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本研究利用无损检测方法,对两本17世纪书中严重变色和未变色的纸页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获得纸张变色  相似文献   

11.
在纸张保护中把纸弄湿或者对纸进行清洗是常见的。如果纸张含有对水敏感的元素如墨水层或树胶水彩层,则保护人员在将水用在纸张上时面临很大的风险。因为水会影响纸张甚至将它们从纸张上洗掉。如果被试面积不超过一平方厘米的话,则使用定色材料对水敏材料进行涂层,如常用Paraloid B72材料。它的  相似文献   

12.
酸化是导致纸质档案、文物、图书等自毁的主要原因,现有脱酸方法实用性不强,需进行创新与突破。传统水溶液法,是一种常见的脱酸方法,具有对纸张安全、环境友好、操作简便、经济实惠、脱酸效果好的优点,也具有纸张浸泡处理时间长、脱酸速度慢的缺点。若能够克服其缺点,水溶液脱酸法会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在传统水溶液法脱酸的基础上,利用酸化纸张湿润状态下与外加直流电源构成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采用电解法将纸张中的酸根离子移出,实现纸张快速脱酸。通过对比电解法与传统水溶液法对自然酸化纸张脱酸前后的外观与性能,探讨电解法的脱酸效果。结果表明,电解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纸张中的酸根离子,降低纸张的酸度,既保留了传统水溶液脱酸简便可靠、绿色安全、成本低的优点,又克服了纸张长时间湿态导致的变形、膨胀的不足及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纸张的保存寿命,本项目对竹纸、宣纸、新闻纸、字典纸和构皮纸等5种纸张进行了干热加速老化实验,并对老化前后纸张的主要理化指标(返黄值、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折指数、聚合度、铜价和冷抽提pH值)进行检测。最后通过Pearson等级相关系数研究了上述理化指标与老化时间的相关性,从而揭示出纸张保存寿命预测的方法。研究发现5种纸张的抗张指数、铜价和聚合度与老化时间的相关性都较好。分别各有4种纸张的返黄值、冷抽提pH值和撕裂指数与老化时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相关性非常好。仅有一种纸张的耐折指数与老化时间的相关性较好。本研究的结果对于大多数纸张保存寿命的预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悲鸿大师生前作画所用纸张大多为迁安的高丽纸。 迁安向有“北方纸乡”的美誉,造纸历史悠久。光绪十九年(1893年),迁安县西李家窝铺村32岁的李显庭,带着自家手工生产的毛头纸赴东北各地销售并考察,偶然在市场发现一种纸张,纸质洁白,拉力强,且为条纹。经多方询问,才知该纸  相似文献   

15.
纸张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信息载体,液相脱酸法是应对纸张酸化并延缓纸张劣化的优选手段。事实证明,制备性质优良的脱酸液以高效去酸留碱并采用适宜工艺以保持纸张平整是实现优异脱酸效果的重要前提。本文对国内外近十年内多数液相脱酸工作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从浸润性、分散性、加固性、抗菌性及防皱工艺五方面对纸张液相脱酸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并总结相应对策,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转型带来了对纸张的巨量需求。日本的全面侵华打破了四川传统的纸业市场格局,导致纸张供应危机,纸张这一平时很少被人注意的普通日用品,因之转而成为战时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战时文化传播的迫切需要,诱使四川本地的机器和手工造纸业发展起来,逐渐形成对西方机制纸的替代,但改用土纸虽缓解了出版界的缺纸之急,却制约了印刷业的技术选择。舆论界多将纸张紧缺归结为奸商囤积,故要求政府管理市场,但政府的管控举措却不断被来自纸张产销各方的变通应对所消解,反而导致纸市更加混乱。战时四川纸张紧缺问题的产生和演进,反映出战时环境中纸张的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等不同群体,基于其自身或行业利益基础上的话语选择与生存实践。  相似文献   

17.
油渍是一种纸张上的常见病害,以往对于这种病害如何影响手工纸性能的研究较少。本工作以纸张耐久性变化的研究作为切入点,辅以扫描电镜对油渍与纸张的共存状态的观察,以此来探讨油渍对手工纸的影响。研究表明油渍使得纸张的抗张强度、撕裂度、耐折度等物理性能有一定的降低,色差值增大,pH值降低,油渍以一种物理吸附的作用包裹于纤维之上对纸张造成影响。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油渍因为氧化酸败作用而逐渐变质,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油渍对纸张的耐久性影响在老化前期影响较大,后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连续热老化与非连续热老化对不同纸张的pH值、机械性能和聚合度的影响,观察脱酸前后的纸张性能与老化方式的相关性,采用非连续热老化,老化8h后间隔16h继续老化,与连续热老化,研究酸性纸张与碱性纸张pH值、抗张强度和聚合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并用纤维断裂率计算各老化情况下纸张纤维断裂速率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在非连续热老化方式下,纸张的pH值、抗张强度和聚合度下降均比连续热老化方式快;且各纸张在不同老化方式下的纤维断裂速率分别为KA=10.75×10-3,KB=16.78×10-3,Kc =3.75 ×10-3,KD =8.36×10-3.从而说明温度的波动对纸张老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图书保存中应注意环境条件的恒定.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碱残留对于降低纸张纤维降解速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无损纸张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对纸质文物的快速脱酸,是近现代纸质文物脱酸研究的重点之一。为此,本工作使用等离子技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近现代纸质文物进行脱酸处理,该方法可以有效对纸张进行脱酸,且克服了传统溶液浸泡脱酸法带来的纸张皱褶、粘连、褪色等问题。针对等离子体能量密度、处理时间及次数等因素对纸张脱酸效果以及纵向抗张强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能量密度为4.5~5.5MJ/m3的等离子对酸化纸张进行脱酸(处理2次,每次5分钟)后,其pH值从5.0~6.0提高到7.0~8.0;纸张的色度无明显变化;处理后纸张的纵向抗张强度增加10%,且老化后的抗张强度仍可达到初始值的95%左右。可以认为,等离子脱酸技术应用于各种年代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机制纸,均能达到较好的脱酸效果,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脱酸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无损和微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档案所用纸张的微观分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目前最常用于纸张纤维观察与检测的方法是光学显微镜染色观察法,但该方法存在对染色剂的质量有很大依赖性的局限,利用偏振光显微镜则可以在不使用染色剂的情况下,更好地从纤维形态特征的角度作出纤维种类的鉴别。通过对偏振光显微镜运用于纸张检测分析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该技术在纸张纤维观察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理论分析阶段,缺乏实际的应用研究。利用偏振光显微镜对一批木斯塘档案所用纸张的纤维形态和其他成分进行观察与分析,说明偏光显微法在对档案纸张纤维形态的观察与判断以及对造纸纤维与纸浆中的其他细胞、晶体等物质进行区分时的有效应用及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