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坤 《江淮文史》2009,(3):105-121
1978年,父亲捷足先登,开了一家小店。 2008年,父亲退出“江湖”,将小店转手。 从开始至结束,在我的记忆里,小店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只记得门楣上用油漆写了几个字“烟酒百杂商店”。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店,风风雨雨,走过了30年。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初,我刚上小学,识了几个字就感到异常兴奋,忘乎所以,和几个同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捡学校里的粉笔头,到处涂鸦,凡是会写的字,无论在黑板上或是树上、地上我们都写过。我认识的字多,所以写得也最多,成为同学们的偶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初,我刚上小学,识了几个字就感到异常兴奋,忘乎所以,和几个同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捡学校里的粉笔头,到处涂鸦,凡是会写的字,无论在黑板上或是树上、地上我们都写过。我认识的字多,所以写得也最多,成为同学们的偶像。  相似文献   

4.
上语文课了,老师说:“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学大师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在文章中我们已经领略了大师对人物刻画的高超技艺。这节课我们不妨也做一回大师,———写一篇《我的同学》,只刻画人物形象,看看谁能把人物写活。”“大家想虚写,还是想实写?”老师卖了一个噱头给我们。孙文海问:“老师,什么是实写?什么是虚写呢?”老师说:“虚写就是你们可以想象着写。实写就是我们找些同学到讲台上来,做出不同的造型和神态,做大家的写作模特,同学们根据观察,进行写实性的描写。你们选哪种写法?”“实写,当然是实写了。”学生们一…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史学史助教进修班,已经学习了半年。我因为忙,很少和同学们接触。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座谈,我很高兴。在这里,我还是谈谈关于史学研究的一些问题。我们研究历史,说的是研究客观的历史,而不是写的历史。写的历史,不是不要研究,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为研究客观的历史服务的。李大钊同志写的《史学要论》,把客观的历史跟写的历史分开,他的意思就是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去研究客观历史。写的历  相似文献   

6.
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其全面、公开爆发是以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的发表为标志的,而这篇社论的题目就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在人类历史上,除了“法西斯”之外,恐怕再也没有别的字眼比上面短短的几个字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了,因为它们的每一笔一画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都是成千上万无辜者的惨遭屠戮和横加在亿万国人头上无尽的苦难。在经历了那样巨大的牺牲之后,谁能说我们不应该认真了解一下这几个字的渊源呢?借用费尔巴哈的话说:“鬼是过去的阴影,鬼怪必定将我们引回到这样的问题:在那鬼怪还是有血有肉的存在者…  相似文献   

7.
包山简面世,为古文字学添了不少新资料,著文讨论者大有其人,由于着眼点之不同,故所得各异。本文试举(甬土)字为例,以见立论之不易,在大前提未有坚实论据之前,所作推论,都成为空中楼阁。裘锡圭君读此字为坪,把里夜君读为平夜君,以音通假,谓平夜即是平舆,又引古玺文之“平夜大夫”和“平阿”为证。且说“印文的‘坪夜大夫’无疑就是平舆大夫,如读为里射大夫是无义可说的”。他特别写  相似文献   

8.
南京吴先生问:儿子每天在家里做作业都有许多麻烦事相伴。当他拿出作业本,在写字台前坐稳,刚写上几个字,就感到铅笔尖太粗了,于是去找小刀削铅笔;写了一会,又叫喊饿了,去厨房找吃的东西;过了一会,又去打开电视机,看一看有没有动画片;做一道算术题,还没有认真思考,就问妈妈,而常常是妈妈答疑的话还未讲完,他的眼睛又跑到动画片那儿去了。请问孩子学习不专心是什么原因?该咋办?  相似文献   

9.
耿晓菲 《神州》2013,(9):1-1
自己的手机墙纸上一直都是这几个字,浅浅的黄色透露着淡淡忧伤,的确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美,美到心痛,美到总也舍不得去换……每每到下午,看着街上的孩子划着活力板穿梭于人群中,我带着一丝好奇踩上去,可总是站不稳就掉下来,父母笑我:"那么大了,以为自己是孩子呀!"。那一刻忽然觉得自己就这样老了。一次和庆聊到深夜,她忽然说:我们都是奔三的人呢!现在才明白20里的大好岁月还留给我们多少?也忽然明白,自己为什么一直不愿去写这篇文章,不是痛,只是一种麻木……  相似文献   

10.
史芸 《收藏家》2010,(2):70-70
20世纪5、60年代的上海,中国当代以写帖学见长的精英几乎都生活在这个城市。现在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举出一联串名字,以见证那时上海书坛的帖学阵容。沈尹默、潘伯鹰、白蕉应该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沈尹默是三人中声望最高的帖学大家,精通二王书法,而且政治地位高,由他倡导,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  相似文献   

11.
嘿,提起我们这个班,老师们都称赞不绝。用我们班主任的话说,就是有”较劲”精神。初二的时候,老师在班上宣布要建立团支部。我一听高兴极了。我早就希望入团了。因为那是成熟的标志,先进的象征。于是,我急忙写了一份入团申请书,郑重地交给老师。没想到影响还挺大,同学们知道了,得,较上劲了。大家都搜肠刮肚,想尽生动优美的语言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份份申请书交给老师。见势我也不甘示弱,我整整用了三天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又呈交了一份申请书。结果是,班上平均每人交了一份入团申请书。您瞧,都比着呢!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以男性为核心的传统的国度 ,虽然大家都承认“妇女顶起半边天” ,不敢轻视 ,而事实上功成名就 (或者说是出类拔萃 )的女姓总是少数 ,有些领域更是凤毛麟角。在政协这么一个精英荟萃的群体 ,程犁却显得那么耀眼。难怪评论家鲁萌说 :程犁站在那里 ,就是一幅画。以她的纯真、洁净的色彩 ,以她超凡脱俗的大家风范 ,以她博大的爱心 ,以她的睿智和成功 ,程犁伫立在哺育她成长的荆楚大地 ,就是一幅夺目的巾帼画卷。程犁说 :不要写我 ,写唐先生吧我和程犁是多年的朋友 ,每年政协开会 ,我们都在一个组 ,同吃同住。离开各自的工作和…  相似文献   

13.
向大家(或对方)作“自我介绍”,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事,如何介绍自己呢?姓名、性别、籍贯、出身年月、爱好、优缺点、简历……如果都这样一成不变地写,真是一点意思也没有,往往让人感到枯燥乏味、面目可憎。这里  相似文献   

14.
怀念A·B·阿多教授申晨星阿多教授逝世一周年了。对于这样一位著名的学者,任何纪念文字都是乏力的,他的学术成就本身就是一座留给后人永久纪念的丰碑。然而思绪万千,不得不命笔,写几行文字。去年2月28日,在莫斯科大学,他接待我受《史学集刊》之托对他进行的学...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湖南文史》2012,(7):72-72
一口气读完贵刊第6期特稿《那些年,我们这样写情书》,个人觉得视角独特,笔法细腻,而感触较深的就是时代背景在爱情表达上的烙印。就像一位名人说过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表达方式,其实每个时代又何尝不是呢。但不管在什么时代,纯真、浪漫的情感永远是最美好、最持久、最值得珍惜和怀念的。  相似文献   

16.
正《这样教学生才肯学》一书作者为美国人,JamesP.Raffini(中文名:詹姆斯·纳佛尼),其副标题是"增强学习动机的150种策略,其腰封上写的是"150种有效策略能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并让课堂没有失败者"。将"腰封"内容机变以为标题,一是作为教者看到这样的字眼自然产生的本能吸引,二是联系到一所中国名校的校训——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当都是一种理想化的言语吧。但诚言之,我们总也制造出  相似文献   

17.
张雨 《文史月刊》2013,(7):80-80
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初到上海,虽然他唱功绝顶,但要在大上海"一夜成名",实属不易。梅兰芳首先想到在报纸上做广告。经过一番筹划,他决定在报纸上只印三个字——梅兰芳。广告就这样登出去了。第一天就开始有人议论:"这梅兰芳是谁呀?"第二天的报纸上,还是在广告版面上只印三个大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奇异果,我的家乡在果园,形状椭圆椭圆的,就像一个橄榄球。我的外面还有一件毛茸茸的外衣呢!切开我的身体,就是绿色的果肉,咬一口,一股又酸又甜的味儿直往你的心坎里钻,让你吃了还想吃。对了,我还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让小朋友更加强壮,希望大家喜欢我们、了解我们。简评:文章写的生动有趣,用词优美,结构完整,是一篇较好的作文!  相似文献   

19.
理性的阳光     
1我们需要朴实无华的回忆录。因为它能提供实实在在的史料,展示特定的历史场景和真实人物的风貌,所以有不少人在写,不少期刊都发表了不少这样的文字。但能否也有充满理性色彩的回忆录呢?在回忆录写作上也会有所独创呢?因为这样的作品,既叙事,又阐理;既真实质朴,又闪射着反思的光彩,能将读者的认识引入另一个层次。由于任何文章都是述理的,它或者直接,或者间接,或者袒露,或者潜藏,都在用直白的语言或曲折的情节,述说着一个思想或者一个道理。因此,我们相信会有这样精彩的回忆录,在寻觅或期待着这样深刻的回忆录。2我们终…  相似文献   

20.
学做沙包     
正今天,同学们带齐了做沙包的材料,等待着陆老师的到来。陆老师说:"做沙包的第一步是穿针——"她故意卖了个关子,不往下继续说了。这可难不倒我们,大家脱口而出:"引线。"陆老师笑眯眯地让大家拿出针和线教我们。我学着老师的样子,眯缝着一只眼睛,对准针眼,"刺溜"一声,长长的线就像一条被驯养过的小蛇,乖乖地钻进了孔。我再看看其他同学,他们"穿针"还没完成呢!陆老师又告诉我们:"穿针引线不能心浮气躁,一定要静下心来慢慢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同学都顺利完成了第一步。紧接着,老师又让我们拿出两块布缝在一起。不一会儿,我们都缝完了,大家心里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