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茧园八景     
正半茧园为明清时期江南名园之一,由昆山叶氏家族修建。叶盛,明代著名藏书家,官至吏部左侍郎。生平嗜书,曾打算建"菉竹堂",收藏自己亲手点校、收录的数万卷书籍。据徐开任的《半茧园记》记载,文庄之五世孙孝廉台山先生,始构屋四楹,地不满三亩,为栖息之所,名曰春玉圃。后孝廉之长孙工部白泉公叶国华,在春玉圃的基础上,扩地二十亩,用心修葺,更名为茧园。  相似文献   

2.
刘喜海(1793-1853)字吉甫,号燕庭,山东诸城人。生于乾隆五十八年,其叔祖为乾隆朝名臣著名书法家刘墉,曾祖父刘文正公,祖父文清公、世父文恭公。家道清廉,为世人称誉。喜海服官中外三十余载。由1816年丙子孝廉,官至四川按察使、浙江布政使。  相似文献   

3.
程瑶田(1725—1814年),字易畴、又字易田、伯易,号葺荷、让堂。安徽歙县人。与戴震、金榜同学于江永。曾九应乡试,至乾隆三十五年四十五岁时,方才中举,选嘉定教谕。寻告归故里,专心著述。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著述长于旁搜曲证,不为经传注疏束缚,曾谓“读书不当师圣贤”。著有《论学小记》、《宗  相似文献   

4.
《桐谱》是我国古代一部对泡桐作全面论述的杰出的林学著怍。作者为北宋时期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铜陵县钟鸣乡)人陈翥。除翥字凤翔,又名子翔,号虚斋、咸聱子,人称闭户先生、荆台居土,自称铜陵逸民、桐竹君。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卒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享年80。基地在今铜陵县钟鸣乡狮峰村,现墓室、墓碑完好。陈翥出生于于书香门第的世宦之家。祖父陈文一曾由孝廉为将仕郎,父亲陈附以孝廉  相似文献   

5.
1962年,福州成立了林则徐纪念馆筹备委员会。在征集文物中,林则徐玄孙林家臻先生向筹委会捐献了珍藏的林则徐《先妣事略》手稿。手稿全文五百九十五字,纸本,纵23.2、横49厘米。手稿涂乙之处甚多,是了解林则徐家世的第一手材料。手稿全文如下(图版捌)。先妣陈氏,闽县故监员时庵公之第五女。乾隆己亥科举人名文华公、孝廉方正名兰泰公之胞妹也。幼  相似文献   

6.
夏寿康,字仲膺,今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龙王墩人,生于1871年。其世代不事农商,以读书为本,教馆为业,故时人誉为“书香门第”、“诗礼之家”。夏寿康之父夏葆彝,字子琴,号文宿,笔名井字山人(因房于井字山下,故名),由拔贡而孝廉而进士及第。张之洞督鄂时,对其甚为器重,多次被任命为府考及秋闱房官。后由吏部签发浙江钱塘县令,病逝于任所。葆彝平生著述颇多,所著《井字山人诗存》四卷曾付梓。寿康赖其兄福康教养成人。福康字伯渠,长寿康10岁,博览群书为当时士林之秀。福康进士及第时,族人拟在祠堂前竖两枝旗杆,正待举行典礼,其母出而阻之日:“祠…  相似文献   

7.
鲁普平  张玲玲 《神州》2012,(32):112-112
许多学者认为孔子适周见老子是在孔子三十四岁的时候,即公元前518年。主要是据《史记》中讲到孔子与南宫敬叔同适周,又据《左传》孟僖子将死,命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从孔予学礼,孟僖子死于昭公二十四年二月,《礼记·曾子问》中讲到孔子见老子有日食现象,而在昭公二十四年五月有日食。可是在昭公三十一年也有日食,再说,根据丧服制度,南宫敬叔在父亲死了不到三个月,也不可能随孔子适周,于是我们认为,孔子适周当是在昭公三十一年,即公元前511年。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于1907年曾经投考两所军校,即浙江讲武堂和河北保定陆军部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但据历史记载,却只有“公元一九○七年公二十一岁,夏赴保定肆业陆军部全国陆军速成学堂”(引自1948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其他所有史籍均未提投考浙江讲武堂)。另外,蒋介石投考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有人曾说由其乡人孙星环代考,但语焉不详。最近笔者采访孙氏后人孙焊先生,才揭开了蒋介石两次投考军校的内情。  相似文献   

9.
黄斌 《湖南文史》2014,(1):60-61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史载其:“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先为当时的沛相、魏伏波将军广陵太守陈登之父陈硅举孝廉,后来太尉黄琬亦曾征召他,都因世道争乱而未能就官。  相似文献   

10.
周善伟 《铁军》2022,(3):25-26
<正>我的父亲周纯麟,1912年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16岁参加农民赤卫军,18岁参加共青团,同年参加工农红军,两年后转为共产党党员。曾参加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作战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当过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的通信员,在三十军任营政委,曾两过草地,参加西路军征战甘肃,血战河西走廊。风雪祁连山43个日日夜夜,受冻挨饿,九死一生。西路军失败后,余部在李先念等率领下,  相似文献   

11.
高言经 《贵阳文史》2007,(1):31-32,33
我的父亲高昌隆,字自约,是贵阳大坝子高家自江西吉安迁入贵阳后的第15世孙、“广州公”高廷瑶之玄孙,1906年旧历7月出生于贵阳。早年,赴上海、南洋等地求学。曾就读上海国民大学,后赴法国留学,因故途中折返。之后,奔波于沪、宁、穗、渝,曾在民国政府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受聘于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参与编撰《贵州史》工作,直至1959年8月因脑溢血溘然长逝。那年,我才14岁,对父亲,只留下淡淡的回忆。随着年岁的递增、阅历的丰富,尤其是近年阅读整理父亲诗作,才逐渐走近父亲,认识父亲。  相似文献   

12.
李仁君 《沧桑》2014,(5):73-75
曾子对儒家孝廉思想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他曾将"孝、廉"思想融为一体,并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了"以仁为最高理念,以孝为道德实践基础,以廉为政治伦理途径,以人为本位,最终实现德政的政治目标"的孝廉思想理论体系。在实践中,曾子也始终操守着儒家孝廉思想信念,对后世家庭和政治伦理的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永生公药店创办于民国初年,是黄陂县著名的中药店.创业人熊正全1878年(清同治四年)出生于黄陂县长堰镇熊家细湾.他10多岁时在黄陂县城柳聚元中药店当学徒,出师后在该店当店员数年,20多岁离开柳聚元中药店,与熊斋公合股在县城大火巷口开永生公药店.由于经营有方,药品齐全,炮制精良,服务周到,  相似文献   

14.
<正>邱会作是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上密村人,1929年14岁时就参加红军,两年后毕业于瑞金工农红军学校特科团供给队,在红军总供给部任机要统计员,曾跟随毛泽东、周恩来长征。1940  相似文献   

15.
黎勤、李凌《龙云与民主堡垒西南联大》(《炎黄春秋》2005年第四期)一文,曾提到两件文献,一是1940年4月在西南联大教务会议上,全体教授通过一封致教育部的公函;二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可惜无法详引全文。正巧,美国艺文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士、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何炳棣先生八十六岁撰就的《读史阅世六十年》一书中的《师友丛忆》有此两文。前文用何院士的话说,乃“措辞说理俱臻至妙”的公“函”。后文则是“文情并茂、事理明通、遣词叙事、融古烁今、铭文形韵、典雅铿锵的‘至文’”。现将何院士有关对冯友兰先生之回忆转载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1994年8月10日的《贵州日报》,报道本省闻人乐嘉藻在北平终止了77年人生旅途的消息时,用的标题是“黔著述家又弱了一个。”乐嘉藻字采臣(又作采澄),生于黄平,长于贵阳,是清末举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失败,派李鸿章要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乐嘉藻即参加了康有为为首的公车上书,提出拒签和约,变法图强的主张。他以提倡新学为己任,曾慷慨解囊,创办私立学堂,设立科学研究会,建立图书馆等,平刚曾撰文赞称:“先生本以名孝廉而饶于发,既博置新书,复广通声气,一时西南负革新之望,不闻第二人也。“乐氏曾当选贵州咨议…  相似文献   

17.
状元墨宝     
我友贾文宁 ,出身于贵阳教育世家。其曾祖聘三先生 ,是清末贵阳的名人雅士。聘三先生喜爱诗文书画 ,与之交游者大都是文人画士、社会名流。聘三之子一民先生 ,曾参加过清末戊戌科举 ,是贵州的“孝廉方正”(举人)。一民先生后投身教育事业 ,与凌秋鹗、黄干夫等人创办“达德学堂” ,为贵州的新式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文宁的外公蔡岳(字衡武) ,是贵州的实业家 ,对推动贵州的辛亥革命功勋卓著。辛亥革命成功后 ,衡武先生曾任“大汉贵州军政府”首任财政部长 ,对当时的军政界及商界颇具影响。值得一提的是 ,衡武先生曾提携过黄齐生先生 ,资助…  相似文献   

18.
高颐阙     
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县城东七公里处,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汉代石阙(图一)。高颐阙分东西两阙,故也称为"双阙",两阙相距13.6米。高颐阙即西阙,阙上北面铭文曰:"汉故益州太守阴平都尉武阳令北府丞举孝廉高君字贯光"。檐端每端一字,亦书上述铭文,如瓦当形状。铭文属隶书体。东阙现在仅存阙身,清代曾修复石刻顶盖,也仿瓦当形状。高颐阙的檐部下层雕刻角柱和方斗(图二),阙总高6米(包括台基),阙身分母阙和子  相似文献   

19.
杨松林 《纵横》2009,(6):42-44
电视剧《潜伏》的热播,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和母亲。父亲杨章武(1905--2001)也是先参加国民党的革命,后投入到共产党的革命。1927年4月宁汉分裂后,正在河南大学上学的父亲跑到南京,报名国民党军总政治部干部养成所去参加革命。在养成所碰上正在躲避追捕的温健公。温健公虽比父亲小好几岁,但17岁时已是广东省港大罢工的领导人。当时父亲对温的才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20.
1909年张之洞故后,他的长子张权即委托许同莘编辑整理其父所存遗稿,并于1918-1920年间陆续刊行“张文襄公四稿”,即奏稿、电稿、公牍稿、函稿,后统编为《张文襄公全书》(1920年铅印版),计162卷。许同莘是长期追随张之洞的幕府旧员,曾充任洋务文案,自然是整理遗稿的适宜人选。此后不久,北平的湖北同乡会感念张之洞督鄂的勋绩,复邀其另一旧属王树槽重编张氏遗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