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北献县唐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河北省献县东樊屯村农民取土时挖到一处砖券,随后又发现陶俑数件,因此知道地下是一座古墓。县文化馆得到报告后前去进行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墓葬形制东樊屯村东北距献县城约9公里,墓葬(编号 XM1)在村南约50米的滏阳河北岸(图一)。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构成,地表未见封土。此墓位于河堤内侧,早年曾受到严重破坏,墓道、甬道的形制已不清楚,仅知甬道长约1.2米。墓门宽约1米,内有平砌封门砖墙。墓室为单砖平砌,圆  相似文献   

2.
江安县黄新乡魏晋石室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年11月,江安县文化馆在距离县城约1O公里的黄龙乡桂花村民组,发现一座魏晋石室墓。宜宾地区文化局会同江安县文化馆对该墓作了调查清理。 一、墓葬形制 此墓建在一土丘下,四周为平地。土丘高8米,周围100米。墓由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门用石条作券拱形,门向东西,高1.8米,宽1.4米,用两块高约1.7米,宽约0.7米石板封门。底部中间置有一块方形薄砖,侧面有菱形纹饰。甬道长1米,宽1.4米。墓室平面为长方形,内积有淤泥,厚0.7米。墓室四周用石条作平铺顺砌,两侧  相似文献   

3.
1977年11月初,在新昌县八一公社大联大队大岙底村外的象鼻山东麓,发现一座古墓,编号为新昌十九号南齐墓。墓室呈凸字形,前为甬道。甬道宽0.83、墓室宽1.61、长(连甬道)5.84米,墓室四角各砌一直砖(图一)。墓壁残高0.52—0.82、厚0.36米。  相似文献   

4.
宗旸 《南方文物》2010,(3):159-161,I0002,I0003
<正>2005年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江宁上坊镇清理了一座孙吴时期的特大型墓葬。墓道前有近200平方米的墓地建筑遗存,墓葬长约31米,有墓道和墓室,墓室由封门墙、石门、甬道、前室和左右耳室、过道、后室和左右耳室构成,墓葬前还有长约326米的排水沟,为长江下游孙吴时期的第一大  相似文献   

5.
1982年8月,江苏省江宁县陶吴乡砖瓦厂在官家山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我馆随即对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清理结果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此墓位于官家山西坡断崖的上部,方向185度,平面呈"吕"字形。墓室内部残长6.58、总宽1.90米。分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四个部分(图一)。前甬道残长0.40、宽0.50、残高0.18米。前室长1.83、宽2、残高0.18—0.36米。前  相似文献   

6.
1983年3月,绍兴县福全乡迪埠村农民在秋家湾北坡发现古墓一座(图一)。我们进行了清理。编号为绍兴 M309。此墓为凸字形单室墓,墓向305度。前有短甬道,外有封门墙,封门墙以五层平砖起基,上以一丁三顺法砌砖四组,再砌以平砖。高1.85、宽1.65、厚0.4米。甬道以平砖起基,以一丁三顺法砌砖四组,再上以刀形和楔形砖起券成顶。长1、宽0.85、高1.3米。墓室四壁及顶砌法与甬道相同。券顶平整。长4、宽1.65、高2.45米。甬道壁和墓室壁不错缝,相互独立,应是分别砌筑的。墓室分前后两部分,以一排平砖为界,  相似文献   

7.
滦南汉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9年3月21日,滦南县大马庄乡小贾庄村民在村东50米的高坡上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图一)。经省文物局批准,县市文物工作人员于3月23日至26日做了抢救性清理,现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此墓距地表深1.5米,为砖砌,墓向北偏西70°。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未清理。砖长32、宽14、厚6厘米,一面素面,一面有绳纹。墓门及甬道高1.88,宽1.40米,墓门由卧砖封砌。甬道后面为墓室,长3.84、宽2.04、高1.88米。  相似文献   

8.
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江池西村位于西安东南离城约十里东西向的芙蓉原上。1956年10月初,前进农业社在村东南约六十米的土崖下挖修猪圈的土洞时发现了古墓,听说洞口恰好挖到墓室门的中间,为给牲畜筑槽,拆除了墓的封门砖,但在墓的甬道口发现陶俑后,  相似文献   

9.
1979年10月,江宁县江宁乡上湖村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一座,我馆即派人作了清理发掘。此墓为凸字形穹隆顶砖室墓,方向204度。甬道长1、宽1、高1米,两壁砖三顺一丁为一组,共砌三组,上面起券。墓室长4.25、宽1.7、高2.35米。墓壁下部砌法同甬道壁,也砌三组,上面顺砌平砖一层;再在墓室左、右、后三壁以及甬道顶部,采用倒人字形丁砖从四壁向上砌成穹隆顶(图一)。  相似文献   

10.
江苏金坛出土的青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1973年3月,金坛县白塔公社社员发现一座古墓,位于儲王庄南三百米的金竹墩。该墓是砖室结构,有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均以几何形斜三角组成的花纹砖砌成,较多的砖上刻有"天玺元年……"纪年。  相似文献   

11.
1977年3月,北川县香泉乡发现一座古墓。文物部门发现时该墓已经破坏,文物散失,后经县文化馆追回收藏。现将简况报告如下。 一、墓葬情况 该墓位于县城东南40公里处的香泉乡香泉村四组百庙子山山麓的村民杨江明耕地内。墓室距地表约30厘米,为长方形平顶石室,座西向东,无墓道,由甬道、墓室组成,均以青麻板石砌成。石板厚14—22厘米,甬道长80,墓室长234,宽156,高  相似文献   

12.
1987年3月,在余杭县闲林埠镇东北唐山发现一座古墓,我所派员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所获资料报道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庙山西北坡,方向北偏西70°,为砖构单室券顶墓,平面呈“凸”字形,全长7.6米,分墓室和甬道两部分(图一).墓室长5.55、宽2.18、高2.57米,左右两壁及后壁均呈弧形向外鼓出,后壁弧度较大,和顶券相接而成后拱,前壁平直,但在前壁之外,甬道之上有砖砌弧形突出形如龟背之前缘.墓室中后部置棺床,高21厘米,棺床前又依次伸出两砖,作台阶状.棺床上部顺砖错缝平砌,下部用竖砖杂乱堆砌,砖与砖之间留有间隙,  相似文献   

13.
安阳北齐和绍隆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75年9月,河南安阳县张家村群众在平整土地中发现古墓一座。原河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原安阳地区文管会以及安阳县文管会联合对此墓进行了清理工作,现将清理资料简报于下。一、墓葬形制和绍隆夫妇墓位于安阳市北约20公里的张家村西地。墓葬为砖室结构,方向为南偏西9度。斜坡墓道、封门及甬道大部分已被破坏。其墓门为拱券顶,有封门砖。甬道高1.36、长1.20、宽1.12米。墓室平面呈弧  相似文献   

14.
1977年6月,在苏州城西5公里处的吴县枫矫公社姚桥头,发现一座纪年唐墓。现将情况叙述如下。姚桥头是枫桥公社西津桥镇北郊的一处约5000平方米的高地。这里占冢甚多,枫桥公社在建厂开挖地基时,发现了这座纪年唐墓。墓向南偏东40度。墓室呈十字形,由甬道、主室、耳室三部分组成,全长5米。甬道长1.65、宽1.60米。主室长3.35、宽2米。耳室在甬道两侧,深1.20、宽1.05米。墓底距地表1.20米。墓室系砖结构,顶部已塌  相似文献   

15.
东晋六面铜印一九九四年四月中旬,南京市博物馆、雨花台区文管会考古工作者联合在南郊铁心桥镇发掘清理了一座古墓,出土大面铜印一枚。这座古墓位于宁丹公路西侧石子岗上,为前带短甬道、穿窿顶的平面呈"凸"字形的砖室墓,全长6.14米,墓室内高2.7米。虽然古墓...  相似文献   

16.
洛阳吉利区东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4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黄河北岸吉利区炼油厂配合基建时,发掘出一批古墓。其中,编号为C9M445的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彩绘陶器,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此墓为长方形土洞墓,方向180°,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图一)。墓道为长方形竖井式,长3、宽1.1、深10.15米。甬道平面近正方形,位于墓道北端,长1、宽1.1、高1.2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平顶,顶与壁相接处呈弧角。长6、宽2.6、高2.5米。墓室东北处有一耳室,平面为长方形,拱顶。耳室进深1.6、宽2.1、高2.2米。葬具和骨架已朽,情况不明。随葬品多置于墓室,耳室较少。  相似文献   

17.
洛阳谷水晋墓(FM5)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11月,洛阳市邮电局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养殖场内建通信发射塔时,发现一座砖室墓(编号FM5),东距FM4约200米(图一)。我队派人及时赶赴现场,进行了发掘清理。一墓葬形制 M5为双穹窿顶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二)。墓向98°。墓口距地表1.1、通长14.4米。甬道和墓室用青砖错缝叠砌而成。砖有两种:长方形砖长27~28、宽13.5~14、厚6~7厘米;楔形砖长26、宽13、厚2~4厘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大兴县辽代马直温夫妻合葬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年10月,北京市大兴县京开公路西红门段东侧液压机械厂基建工程中,发现残砖室墓一座(图一)。出土瓷器、木俑、墓志、铜钱等,其中以活动关节的大型木偶人作为盛骨灰的葬具(真容木雕像),较为特殊。该墓早经盗掘,扰乱严重。圆形墓室,系用37×16×5厘米的灰条砖砌成,墓壁按两丁两顺四重砖排砌,壁厚1.10米。墓顶已塌,东壁已被破坏无存,西、南、北侧最高残存十层砖,高约1.06米。墓室直径4.10米。墓室南壁正中有甬道,宽约1.21米,甬道为券顶,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79,(2)
1975年4月,河南省武陟县小董公社社员在村北发现一座古墓。这是一座用小灰砖砌筑的八角形仿木结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坐北向南,偏西7度。墓道未清理。墓门和甬道顶部作壼门状。墓门券高120、宽72厘米。封门砖砌成人字形。甬道长65厘米,宽高与墓门相同。墓室平面呈八角形,长、宽均约26 3厘米,每边长108—114厘米。因墓顶在取土时已遭损坏,仅存撩檐枋以下部分,残高2 07厘米,每角都用特制的三块竖砖砌成高75厘米的小八角形倚柱,柱上有断面成"丅"字形的阑额与普拍枋。根据砖瓦建筑构件残存位置的分析,斗棋以上为檐椽、飞椽和筒  相似文献   

20.
河南上蔡县贾庄唐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庄位于上蔡县城东南约0.5公里。1962年12月间,该村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一座唐墓,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随即派人会同该县文化馆干部一人,前往调查清理。该墓在解放前曾经过数次盗掘,致使墓室残破严重,清理时仅余墓室的东北角和棺床的一部分。从残存的遗迹来看:墓室是正方形,大约是4米见方,方砖铺地,在墓室的西半部,用长方形小砖筑成两平方米的棺床。墓室的四壁,为小砖交错顺砌法,从土壤上部遗留的砖痕来看,顶部可能是四面钻尖式。墓门南边有甬道,长约2米,据说解放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