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华,字蔚斋,清兴义府城(今安龙县)人。道光五年(1825)第六名副贡。以教读为业,以文学著称于时,是张之洞随父(张锳,兴义知府)宦黔时的受业老师。(见民国《南笼续志》和许同华所编《张文襄公年谱》)张国华著述颇富,素负才名,著有《易源约编》二卷、《读书求间录》二卷、《诵诗多识录》一卷、《贵州竹枝词》一卷、《蔚斋诗钞》三卷、《咏雪诗》一卷。《红叶诗》一卷、《咏物诗》一卷、《春秋试律》二卷、《蔚斋试律》一卷、《蔚斋赋钞》二卷。(见《兴义府志》卷39艺文志)咸同年间,兴义爆发了回民起义,同治时,张国…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原籍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其父张锳,字春潭,举人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任贵筑县知县,寓所在贵阳六洞桥(今六洞街),道光十七年(1837)张之洞出生于此。据说因此取名“之洞”(他们弟兄系“之”字辈,有张之清、之渊、之(氵舞)等)。道光二十一年(1841)张锳擢升兴义府知府(府治在今安龙县)。张之洞7岁时随其父到安龙任所读书,到14岁始回河北原籍准备应试。后历中秀才、举人、探花,成为晚清重臣和后期洋务派首领。  相似文献   

3.
张锳,晚清名臣张之洞之父,自道光六年(1826)大挑进入贵州为官,任安化县知县,后署清平、镇远知县,擢威宁知州,升古州同知,署黎平、安顺、遵义知府,授兴义府知府,于咸丰六年(1856)逝于贵东兵备道任上,前后三十年,其足迹几遍贵州全省,可以说张锳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贵州。张锳为官较为清廉,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特别是他一生兴学办教,重视文化发展,对近代贵州文化教育发展影响较大,对青少年张之洞成长影响巨大。通过对《贵州通志》《安顺府志》《遵义府志》《清实录》《张文襄公年谱》等相关史料的疏理,厘清了张锳在贵州的为官经历,并从中了解到张锳对张之洞的影响以及少年张之洞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王勃因写下《滕王阁序》而名震文坛,更因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获得了“神童”的美誉。凡读过初中的人,恐怕都知道这段文坛佳话。然而,清末封疆大吏张之洞,十一岁就写出了文笔优美的《半山亭记》,却遗憾地鲜有人知。清道光二十八(1848年)年,兴义府(今安龙县)知府张钱捐资在加高安龙抬提堤面的同时,于招堤北端金曼山上涵虚阁旁增建了一座石木结构的“半山亭”。堤、事竣工后,是年七月十六日,张在半山亭上大宴宾朋。席间,张邀请群僚著文纪之。宾朋们个个摩拳擦掌,欲显身手,拟著文或作诗以纪其事。这…  相似文献   

5.
王宪章原名应贤,1888年出生于安龙县鲁沟乡一苗族农家。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兴义府(今安龙县)中学堂。时学堂购置时新书报供师生阅览,内容多介绍西方科学文化,抨击封建专制政体。王宪章深为这些新思想新知识所吸引,眼界大开,由此而萌发以身许国之志。次年,王宪章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贵州省城师范学堂深造。不久,改入警察学堂。此时,贵州各民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革命思想普遍传播。王宪章受到许多热血青年的言行所感染,更加认清了清政府腐朽的本质,毅然加入张态、平刚为首组织的“科学会”,成为其中之骨干。光绪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6.
韦杵,原名明俊,字天培,1883年出生于安龙县钱相乡一布依族农家。少年时家境贫寒,得外祖父鼎力支持在乡间私塾就读,后入兴义府城(今安龙县)景氏塾馆攻读。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自带干粮,身着布衣脚穿草鞋,步行到湖南长沙考入湖南师范学校;受维新变法思想影响,学习尤为勤奋。光绪三十一年(1905)学成回到安龙,应聘在兴义府高等小学堂任教。任职不久,即被一些歧视少数民族的纨绔子弟在校门写白条诬蔑攻击,于是,愤然辞去教职回家。当时,韦作深感当局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少数民族备受欺凌,心中愤愤不平,决心投军从戎。宣统…  相似文献   

7.
城南群峰拥一峦,当年仙姑垒营盘。抗粮抗捐反压榨,英雄美名世代传。这首小诗发表于1996年3月28日《贵州政协报》上,题目为《洞洒访古─—参观安龙洞洒王囊仙起义遗址》,它歌颂的是清朝嘉庆二年正月初五日(1797年2月1日)南笼府(今安龙县)南乡(今么塘乡)20岁的布依姑娘王囊仙领导的以布依族为主的各族农民大起义的事迹。王囊仙本名王阿崇,人称王仙姑,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生于南笼府南乡洞洒寨一个布依族贫苦农民之家,其父母亲都是老实巴巴的农民,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劳,却难以养家糊口。王囊仙虽是个姑娘,但性格豪爽…  相似文献   

8.
1921年冬,白崇格(字健生)被广西自治军刘日揭部击溃后,便率领百余名官兵突围到旧州与从隆林开来的韦云激(字华浦)营汇合,从八渡口过南盘江求助于黔军南笼(今安龙)纵队司令刘端裳(字事园),得以允屯南笼坡脚镇避难。随即便发电报到桂林,将在百色被刘口福自治军击败的经过.报告了北伐大本营孙中山大元帅,并表明要与自治军血战到底的决心。1922年春,白崇法和陈雄(字杰夫)赶了六十多里山路,来到南笼城黔军南笼纵队司令部。陈雄上前向卫兵通报:“我们是广西陆军田南警备司令部的。这是白指挥,想拜见刘司令。”不一会,刘端裳…  相似文献   

9.
黔中巨儒郑珍与莫友芝,比张之洞年长二十多到三十岁,是乃父张锳结交的朋友,因《遵义府志》的修纂把三家联结在一起。之洞生长在黔中大地,受黔文化濡染,对郑、莫两儒衷心景仰。后来与莫友芝结为忘年交,招邀郑知同为幕宾,尽力刊行郑氏著作;处处关心莫绳孙的命运前程,解其诸多危难,事迹感人。虽"管鲍情谊",不是过也。  相似文献   

10.
一、穷山乡好风水"乡巴佬"真奇材(一) 兴义县城旧名黄草坝,周边有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山间坝子,以盛产中药黄草而闻名.它虽地处黔、滇、桂接壤的南盘江畔,是所谓"鸡鸣三省"的冲要,又是黔西南最富庶的地区,但开发较迟,直到1798年(清嘉庆三年)才设县,隶兴义府(今安龙县).民国初年,全县在籍人口不过四万多,其中土著少数民族约占六分之一,俗称"客籍"的外来汉族约占六分之五.  相似文献   

11.
清康熙年手绘《澎台海图》王宇,孙慧珍,张帮义旅顺博物馆珍藏一幅清朝初年台湾地区的地图(见插图)。图为纸地,以绢托,全件长152.2、宽59.2厘米。图上万位大致为上东下西,左北右南,北起花矸屿(今之花瓶屿)、鸡笼城(今之基隆),中为台湾府(今之台南)...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和他的父亲张锳,作为中国近代史和贵州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出生、成长、从政乃至安葬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后人关注和凭吊的场所。张之洞出生于贵阳,在安龙他父亲的官邸中度过童年和少年  相似文献   

13.
乾隆《颍州府志》系清代颍州知府王敛福亲自动笔修纂,是当时唯一的一部府志,初版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全志十卷。颍州府是皖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经济区,雍正六年(1728年)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后,颍州府改革了赋税征收制度,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执行情况不同,各地田赋、杂税和存留比例均有差异,反映了清前期颍州府各州县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4.
张之万之最     
在中国历史上,兄弟二人同为宰相的只有河北省南皮县张之万和张之洞。清朝114名状元,张之万是河北省4名状元之一。清朝267年中既中状元、又当宰相的只有8位,张之万就是"状元宰相"之一。关于研究张之洞的书籍和文章较多,知之者较多;而关于张之万的则较少。史称"先有张之万,后有张之洞"。张之万堪称为中国之最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扼要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张之洞乃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1889年8月8日,清廷调两广总督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从此,张之洞踏上了治鄂兴汉之旅,迈向其一生事业的巅峰。  相似文献   

16.
鲁屯古墓     
距兴义城30余公里的鲁屯是明清屯堡文化的重镇。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普安世袭千户右所掌印官李文明之子李孝移车鲁屯,遂于是年筑南安千户所城于七孔塘之南延至清康熙六年又设南笼厅于鲁屯。康熙卜六年,南笼厅迁至安龙。李文明世袭千户右所传十一  相似文献   

17.
唐贞观四年设置突厥羁縻府州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贞观四年设置突厥羁縻府州考述樊文礼贞观四年(630年),唐击败突厥颉利可汗之后,唐太宗采纳中书令温彦博的意见,在"全其部落",又"不离其土俗"①的情况下,将10余万突厥"降户"安置到了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南)的朔方广大地区,设置...  相似文献   

18.
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拭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接替范成大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时年四十三岁。淳熙五年,张械除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抚使。张杖在广西任职四年问,颇有政绩,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取得成就外,对广西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清人汪森《粤西丛载》卷十七《粤俗》历数对广西文化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首先提到的就是张械:  相似文献   

19.
抱冰堂     
抱冰堂原是为纪念湖广总督张之洞而修建的一座建筑物,位于武昌首义公园内蛇山中部南面的山腰,坐北朝南,西面与辛亥革命纪念碑为邻,南临武珞路.张之洞(1837—1909年)是直隶南皮(今河北宁津)人,字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的广西古籍丛书府州县志系列明《(崇祯)梧州府志》(校补影印)、清《(光绪)临桂县志》(校补影印)、《(民国)武缘县图经》(校勘影印)陆续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