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年)至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在宰相贾似道的主持下,于浙西六郡推行"公田法"。虽然缓解了当时的一些财政压力,但并没有最终解决南宋后期的财政问题,一方面受其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公田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里就需要我们从公田法推行前的财政背景着手,了解其财政危机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
張維玲 《中华文史论丛》2012,(4):89-121,387,388
本文討論在南宋施行近一個世紀的太學考試制度——待補。首先釐清宋人使用"舉人"一詞的語境,再將待補制度置於南宋士人不斷增加的時空環境,討論"混補"爲何無法施行,而必將被"待補"取代。其次,透過討論待補法制定前,朝臣對太學補試的歷次爭論,理解待補法制訂的邏輯。認爲待補法不但解決了混補制下應考士人過多的問題,並藉由與地方解試結合,一把機會開放給少數未能通過解試的舉子,同時試圖網羅各地人才。嘉定以後,南宋政府不斷對待補法進行改革,努力從制度層面解決問題。從大學考試制度切入,可知南宋已沒有獨立於科舉之外的官學教育體系。  相似文献   

3.
孫逸超 《中华文史论丛》2023,(2):257-289+408
基於對二程門人的地域和家族身份的考察,本文揭示了二程門下最親密的汴洛門人群體,他們淵源於與二程婚宦交遊的汴洛地區的相族。尹焞有着多重的汴洛相族家族背景,是二程汴洛相族門人的典型代表。趙鼎所倚重的“伊川學”主要是道學流寓故家群體,尹焞正是其中的學術代表和領袖。因此他受范沖舉薦登場成爲了不二之選。尹焞南渡後的門人也以流寓故家群體爲主體。紹興末年他們在賀允中的主持下重新登場,並且在隆興和議中表達了與湖湘、閩北道學不一樣的觀點。  相似文献   

4.
陸胤 《中华文史论丛》2011,(2):89-135,403
近代東亞學科秩序的建立,伴隨着學術勢力之升降,並以區域政治環境爲背景。明治日本"支那文學"學科的發端,不僅是西學分科觀念的産物,更可視作明治20年代國粹保存運動的延伸,受到起源於民間輿論的漢學經世論的影響。甲午戰爭爆發後,日本漢學再度遭到衝擊,學院派主張學術與政治分離,在野政論家則强調研究中國現狀。1890年帝國大學漢學科開始招生,湧現了一批既具備西學素養,又飽含政治關懷,從事於文明批評的少壯漢學者。他們在吸收歐洲東方學,開拓研究新領域的同時,更强調"東洋學風"干預現實的精神,内化了"文明論"的觀點,從而發明出一種傳授或建構"中國文學"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楊爲剛 《中华文史论丛》2020,(3):105-134+386-387
敦煌遺書中保存了大量唐代婚禮文獻,其中包括官方編修的禮書和用於婚禮的口誦詩文。通過對這些婚禮書寫進行分析,以及與存世婚禮文本比讀可以發現,唐人的現實生活中,婚禮程式並没有完全被儒家禮制束縛,而是表現出世俗化、功利化的傾向,以富貴與情欲爲主題的婚禮文學就是這一背景下的産物。唐代婚儀禮書與文學表達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魏晉以來的貴族文化,從唐前期到唐後期,婚禮書儀與婚禮文學的書寫羣體從宫廷文臣轉移到官僚文人,婚禮書寫與文學創作表現出世俗化、儀式化的特點。唐代婚儀書寫與表達方式的演變軌迹,成爲中古時期從貴族社會到官僚社會、從貴族文學到官僚文學變革的一個縮影。  相似文献   

6.
邢鐵 《中华文史论丛》2012,(2):101-130,395,396
本文以士族的家學特徵爲切入點,具體考察了科舉制度下文學、經學、史學和技藝作爲家學的傳承情況,借助社會分層和流動理論重新審視了士庶融合的歷史過程。試圖說明,科舉制度下仕途走得最順的不是文學"才子",而是有經學家傳的士族子弟;士族階層在唐宋時期不完全是衰落,而是分化,——有的衰落了,更多的人則憑藉世代相傳的家學優勢和優秀的遺傳素質、通過科舉制度繼續走着仕途,並且與庶族階層中的精英相融合,形成了新的士大夫階層。  相似文献   

7.
吴淑鈿 《中华文史论丛》2012,(2):231-254,398
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歌創作甚豐而風格別樹一幟,他受到同代人賞識,卻不見重於元明兩代,到清代更是屢受惡評。在當時詩學的唐宋詩之爭中,誠齋詩往往不容於雙方。直至清末,纔受到同光詩人的推尊。本文通過梳理清代誠齋詩在唐宋詩之爭中的各期發展,最後聚焦到同光詩人的誠齋詩觀,指出夏敬觀是清代第一個全面肯定誠齋詩的學者,楊萬里的詩史地位最終因同光派而得以確立。  相似文献   

8.
胡旭 《中华文史论丛》2011,(3):369-388,396
"飲中八仙"是天寶初期形成的文人羣體,嗜酒、狂放、風神、才藝等共同特徵,是該羣體得以形成的關鍵因素。其存在時間從天寶元年秋末到天寶三年春初,只有一年又三個月。"飲中八仙"中,除了李適之確實與李林甫有政治上的交鋒外,目前尚無證據表明賀知章、李璡、李白、崔宗之等人參與了李適之與李林甫的鬥爭。但是,"飲中八仙"的交往,使他們陷入了微妙的政治猜忌,最終被迫解體。"飲中八仙"的解體,對天寶文學的發展走向産生了深刻影響,具體表現爲三個方面:一,開元以來統治集團的尚文傳統在天寶時期逐漸失落。二,文人聚集方式發生了變化,天寶時期普通文人與執政的宰輔大臣之間相當疏離,他們更多散落在各地,形成大小不一、數量衆多的文學羣落。三,天寶文學的内容和題材與此前相比,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相似文献   

9.
南宋時期,在科舉入仕之外,尚有太學舍選一途,可以成爲士人的進身之階。南宋太學舍選,延續了北宋太學取士的制度,遵循相當嚴格的程序,在外舍、內舍、上舍各等級之間,太學生須通過私試、公試、上舍試等一系列考試,並結合平日在學的行藝考察之成績,方能次第升等。上舍一般分爲上、中、下三等,各有相應的待遇。其中,又以內舍優校人,再中上舍試優等,最受世人欽羨,稱爲"兩優狀元",可以直接釋褐授官。但因太學舍選之途極其艱難,故而南宋士人藉其入仕者人數較少,僅在十分之一左右。在制度梳理之外,本文還通過若干具體的事例,呈現了南宋太學舍選的各個重要環節。  相似文献   

10.
張帆 《中华文史论丛》2011,(3):131-161,392
1904年後,隨着革命形勢的高漲,中國學人不約而同地在學術之外尋求道德力量以圖救亡。改良者限制"科學"概念於形下,同時改造傳統的道德之圍,以迎合進化;革命者出於精神動員的需要,完成了"科學"話語的形而上轉换;游移於革命與改良之間者,徑取西方反思現代科學的唯心主義思潮,試圖超越生存競爭中的道德困境。此一時期,中國"科學"概念正抽離出學術本身,演變成一個進化/退化的二元話語基礎,在"物質主義"和"科學主義"兩個相反向度被批判,或是被宣揚,作爲學術的"科學"反而隱而不彰。  相似文献   

11.
"元祐學術"不僅體現了北宋蜀學、洛學、朔學三大學派的某些相同的經學思想,而且輻射到了文學、史學、制度等多個文化層面,是元祐黨人用來排斥"荆公新學"、廢棄熙豐新法的理論依托。紹聖以後,"元祐學術"遭致嚴厲禁錮,也成了"紹述"新黨排斥政敵的一個專門術語。南宋士大夫在反思北宋覆亡的歷史過程中,卻以一種過於偏執的認同,以及簡單的二分法和柔性敍事的手段,展開了以"元祐學術"爲判斷標準的歷史敍事;並將"元祐學術"視爲宋代進入"後三代"的重要標志,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實,從"元祐學術"的形成與被禁,到"元祐敍事"的展開,均與朋黨之爭息息相關,典型地體現了宋代士大夫優劣雜陳、得失參半的政治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2.
乔珊 《神州》2012,(20):210-211
宋代的绘画是继唐代以后,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座艺术高峰。绘画的画体、画风的多姿多彩,也是前所未有的。唐五代以前,人物画一直占据着画坛的主导地位,到宋代则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占有显著的地位,人物画在宋代虽不是主流,但也有它不容忽视的重要成就。宋代人物画的最大特色就是道释人物画渐衰,且逐渐淡化了其神权色彩,世俗色彩浓重。与此同时,风俗画和历史人物画却十分兴盛,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百态。  相似文献   

13.
南宋末年,蒙古欲假道云南或安南进攻广西的"斡腹之谋",在南宋边报频繁出现。在此背景下,宋廷及广西地方官吏将城池建设作为主要应对手段之一。笔者以留存的碑刻史料为中心,结合传世文献,厘清了南宋末年广西城池建设之人物、内容,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显示出宋廷对广西边防建设用力颇深。静江城经多次城池建设,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城防体系,在宋元静江城攻防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蒼泱 《中华文史论丛》2021,(3):323-351+404
考察第一代具有系統的新學創作能力的文人知識倉庫的更新,夏曾佑自編藏書目與日記中的閲讀記載是典型個案。夏曾佑的閲讀關乎新舊書目選擇的眼界,關乎具體的讀法,更落實於面向社會現實的寫作。在舊學功底已然紮實的情形下,夏曾佑自覺從多面向開展新學閲讀。其讀書方法的創新和讀書眼光的時新,亦有力促進了其劃時代的"新史學"寫作,及其身邊的浙籍新學閲讀與知識共同體的形成。夏氏之新學成就或許不如更年輕(5的梁啓超等,路徑卻是共通的,並有前後浪互相激發之力。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陶朱路社区发现一座南宋墓葬,市、区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中出土了铜镜、玉环、铁剑、发钗、铜钱以及墓志等物,为研究金华地区南宋的葬制及葬俗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6.
劉成國 《中华文史论丛》2023,(3):103-134+393
關於宋代新學學派的研究,成果豐碩,但若干基本問題仍存争議。“新學”之名,既可指稱王安石的整體學術思想,也不妨作爲以他爲首的整個學術流派的代稱。新學在宋代的盛衰歷程,可劃分爲五期。新學的學派屬性既非法家,也非道家,而是以儒爲主,整合道、法、釋諸家學説。王安石是一位積極有爲的功利主義儒者,新學則是一種以制度建構爲主體的儒家事功之學。“内聖外王”是對新學特色的準確界定,但若用此詞來敍述宋代儒學的演變,將理學視爲“内聖外王”的最高典範,則會遮蔽儒學内部的多樣性,得不償失。  相似文献   

17.
孫宏雲 《中华文史论丛》2011,(3):163-194,392,393
那特硜對德國國家學在近代日本的傳播和明治政府建立普魯士式國家官僚政治制度發揮了有力的影響。由其在東京大學的講議輯録而成的《政治學》,對國體與政體、國家概念(Conception)與國家觀念(Idea)等概念作了明確的區分,並對各國立憲制度的歷史由來、法理與實際及其利弊得失加以論述,具有歷史學派國家學的特徵。該書出版後不久就被譯成中文,再藉由報刊、新學書目和圖書廣告的宣傳,成爲清末憲政運動的一種思想資源,對中國現代政治學的形成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相似文献   

18.
南宋出版产业持续兴旺,出版文化高度繁荣,官府、私家、民间三大出版系统各领风骚.当时的出版业分布于大部分地域,形成了杭州、福建、四川三大出版中心.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为南宋出版业的兴盛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刻书数量巨大,品类繁多,四部皆有.  相似文献   

19.
于倩 《中国钱币》2008,(3):36-36,I0002
最近,在河南的一次"大河鉴宝"活动的钱币鉴定中,有邹先生携来求鉴的一枚银铤最为珍贵,故介绍与大家共赏. 这是一枚南宋时期(1127-1279)的二十五两银铤,束腰,两端呈弧形(插二上图1),正面左、右、上、下打印"出门税"、"刘六郎"戳记.通长129、首宽68.2、厚17.4mm,重974.5g.银铤成色98%,背面呈蜂窝状(插二上图2).  相似文献   

20.
修内司官窑面纱的撩揭,为进一步探索南宋官窑的奥秘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