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唱经楼位于太原市鼓楼街。明代科考乡试秋榜揭晓时宣唱"五经魁首"之地,为礼制性建筑。现存古建筑以唱经楼为主,其与正殿、春秋楼、通廊相组合,构成一"工"字形院落。依照文物修缮最小干预的原则,保留唱经楼原有构件,修理和补配残损构件。  相似文献   

2.
丁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南五公里的汾河东岸,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批40座明清时期建造的四合院群,典雅别致,风格独特。建筑上不仅都饰有技艺高超、内容丰富的木雕和砖雕艺术品,而且还运用了大量石作艺术构件。这些石作艺术构件的形制内容和雕斫技巧,与精美的木雕艺术品珠联璧合,构成了丁村明清民居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木雕艺术部分,将另作专文论述。本文单就其石雕艺术构件部分作简略探讨,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一 石作构件的应用范围 丁村明清民居是晋南地区典型的封闭式四合院建筑传统的代表。主要建筑材料为砖木灰石四大项,其中石质构件又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构成之一。在丁村民居建筑中所采用的石质构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云南剑川兴教寺的大殿和中殿为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之遗构,作为全国现存唯一的阿吒力密宗寺院,兴教寺建筑群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社会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剖析兴教寺大殿及中殿的构件尺度及其构架结构特征,可见其木构技术所表达的"滞后"现象,既带有技术的独创性、体现云南木构殿堂建筑的地域特色,又保留了一些古老的中原木结构建筑技术手法,是研究云南现存早期殿堂建筑营造技艺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4.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水、美观的特性,同时其使用也有彰显建筑等级的功能。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是全国仅存的一座具有典型民族特色和塞外风情的皇家宫殿,距今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沈阳故宫保留着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建筑,因满族特有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沈阳故宫的琉璃构件也是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郢靖王墓     
《文物》2016,(1)
正郢靖王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朱栋,生前被册封在湖北省钟祥市。郢靖王墓包括陵园建筑基址和墓葬本体。陵园建筑遗迹主要有碑亭基址、享殿基址等,发现了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以及石碑、石雕。石碑碑身正面、背面均有碑文,详细记载了洪熙、宣德、正统、天顺年间四次御祭郢靖王的情形。墓葬本体由封堆、墓圹、墓道及玄宫组成。玄宫内部主要由前室、中室、后室组成。墓志记载了郢靖王的生平,可以和文献记载互证,有补史和证史作用。墓室内随  相似文献   

6.
文物建筑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标志,是多种历史信息的载体。秦安兴国寺建筑群始建于元代,其主体建筑般若殿明显地保留了元代建筑所独有的特征——斜梁构件,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元代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中期包含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社会动荡,灾荒、战争连年不息,景德镇制瓷业也受到冲击,《浮梁县志》记载:"宣德中,以营缮所丞专督工匠。正统初罢。天顺丁丑(天顺元年),仍委中官烧造。"至今还未发现带有确切纪年款识的官窑瓷器。《浮梁县志》又记载:景德镇在正统至天顺年间,有三次大饥荒。因此,国库空虚,社会经济困难,官窑停烧,民窑瓷器烧造逐渐减烧或停烧,此时期青花瓷器也相对少见,陶瓷史上称这三个朝代为瓷器制造的"空白期"。  相似文献   

8.
马捷 《神州》2012,(25):103-105
中国传统的木构架建筑,将木材这一主要的结构材料充分运用并将其性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许多方面可以与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相媲美。所谓"木构架",就是建筑的结构与骨架,一般由柱、梁、檩、枋、椽以及斗拱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按照一定的模数合理排列布置,构成所要营造的建筑的整体支撑框架,从而起到稳固建筑整体与承托屋顶等部分重量的作用。本文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下寺当地木构架民居构建过程中用到的木构件为例,与中国传统木构架中的木构件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论器1989年8月,时香港市政局辖下的香港艺术馆从香港杨氏家族征集到一件珍贵的明"天顺五年"铭青花缠枝牡丹贴塑螭龙长颈瓶(以下简称"天顺五年瓶",图1)。明代陶瓷史上的所谓空白期指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共29年,其中天顺一朝存在仅7年(1457~1464年)。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已知可靠带天顺朝年号的青花器仅有如下5件:  相似文献   

10.
琉璃构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但因其长期处于露天环境之中,会产生釉面蜕变、开裂、脱落和胎体酥粉等多种病变.为了对琉璃构件的全面保护,对洛阳山陕会馆古建群琉璃构件进行了整体调查,发现部分构件釉面产生了一层亮绿色粉状物质,与青铜器粉状锈颜色非常相似,这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病变现象.为此,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这种病变产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琉璃"粉状锈"的主要成分为PbSO4.它是大气中SO2与水分和琉璃釉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病变的形成过程为釉面弱酸水膜的形成,釉中铅离子的溶出和铅的硫酸盐形成三大步骤.研究结果可为琉璃构件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梁架与平面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以柱网构成的平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梁架的结构形式。一般说来,每一座建筑按照当时的风格、结构、布局建成之后,只要不是彻底毁掉进行重建,一般只进行局部的维修,更换其部分构件。既使是抽梁换柱,也至多会改变某个具体的构件式样或作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木构建筑的构件重要性对于整体结构状态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为弄清楚传统木构建筑的构件重要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荷载修正的传统木构建筑构件重要性评价程序,基于荷载工况修正与荷载重分布修正重构了荷载分布矩阵,基于荷载施加构件修正改进了构件重要性计算方法。以典型传统木构建筑——保国寺大殿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基于广义刚度评价了构件重要性,分析了各项修正对构件重要性的影响情况以及最终修正对构件重要性的结果变化率。结果表明:柱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0.526%~2.192%;梁栿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2.638%~50.598%;铺作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12.763%~9.989%;槫类构件的修正变化为-7.586%~6.918%。保国寺大殿构件重要性排序:柱类>槫类>梁栿类>铺作类;修正后柱类、梁栿类重要性提高,铺作类、槫类重要性降低。可为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状态评估和预防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有若干宋式建筑大木构件,《营造法式》记载失之太过简略或语焉不清,与现存宋元建筑实例难以完全契合,致使当今学术界存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本文结合建筑实例,对几个大木构件构造问题略作考察分析,认为:隐角梁与续角梁是一物而二名;挑斡于《法式》原意可能是指铺作中昂之后尾与梁架的结合方式而言,即凡具有昂尾挑一斗或一材两栔以承下平槫的构造形式就可以称为挑斡,而不论其是否出昂头,宋元实例所见下昂、上昂及所谓"斜撑"一类构件的做法灵活多样,很难就此总结出与当今各家所谓"挑斡"完全契合的固定模式;假昂最初就是在无法用真昂的地方从外观形式上对真昂的模仿,其最早大约可追溯至中晚唐时期,而在宋辽金时期也存在诸如平出昂、插昂、昂形耍头等多种形式的具有假昂意味的做法,它们结合起来一并导致了成熟的假昂形态,较为正规的假昂做法至少在北宋前期已存在;牛脊槫的位置应在铺作的正心槽缝亦即檐柱头缝上,大致相当于清式的正心桁。  相似文献   

14.
上海青浦万寿塔为清代砖木结构楼阁式古塔,2008年前腰檐、塔刹、围廊(副阶)俱已不存,仅剩砖砌塔身。该塔于2009年底完成修复工程。由于工程前期对建筑现状的精细测绘,对残留构件的详细记录,对上海地区古塔的系统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使得各主要构件在复原时,有据可依。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和不足,比如现场勘察时没有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原塔身上出挑的斗拱木构件没有保留利用,总结出来供其他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乾隆时期清宫内檐装修用掐丝珐琅与铜鎏金构件制造的传统工艺及其科学性,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故宫符望阁建筑内檐装修用掐丝珐琅和铜鎏金构件的金属部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掐丝珐琅构件的金属部分使用纯铜材料焊接而成,所用焊料为不同配比的Cu-Zn-Sn合金,而铜鎏金构件使用黄铜材料铸造而成,并在表面錾刻出纹饰,这两类构件金属部分表面都曾进行过传统鎏金处理.依据以上分析总结出的这两类构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与文献或相关研究记录的清代传统技术相符,还可为进一步的保护工作提供一手的资料与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古建筑柱础石的演变与分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来,木结构古建筑始终以这样一种建筑模式出现:“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这种建筑模式上的每一组,甚至每一个构件,它发展的连续性和变化的多样性,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生活地域,不同民族化的风格和特点。柱础石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构件,具有“起源早,数量多,形式广,价值高”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区别柱础石的时代造型与雕饰艺术,对于研究、继承历史遗留的传统艺术和技术成就,有效地保护物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位于山西省襄汾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村明清民居建筑群,以其自身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早已蜚声遐迩,为国内外学人所瞩目。关于其建筑概况及石雕装饰部分,已有专文论及,这里,再就其精美的木雕艺术构件作一简略探讨,以就正于各位学者同仁。 一 木雕艺术构件的应用范围 丁村明清居民的木雕艺术构件,在其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丁村民居建筑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由于丁村民居建筑,是典型的我国北方具有地方特色的封闭式四合院格局,每个院落都自成单元,而且又是传统的框架结构,先立柱上梁,再封墙覆瓦。无论正厅或是厢房,由檐檩、替木、插板、枋、栏板、雀替组成的所谓“搭挂”,或为每座建筑的正面木结构的外露部分。这里,正是匠师们施展才艺精心雕刻的重要装饰部位。  相似文献   

18.
仿木结构墓是流行于晚唐至元代的一种墓葬形制.仿木结构墓中的一些建筑构件,尤其是其中的遍妆彩色的柱梁、斗拱、藻井等,在现存的地面建筑中很少保留.  相似文献   

19.
张培东 《东方收藏》2023,(10):84-86
中国传统建筑除了木质构件外,石质构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质构件在造型上种类繁多、构造上富于变化,因而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且多种多样,其营造技艺、装饰艺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与保护传承。文章从古塔和古寺浅谈福州传统建筑的石雕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20.
《文博》2018,(5)
2014—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道上徐吾村西清理明代墓葬21座,墓葬形制多样。部分墓葬还建造有精美的门楼,建筑构件完整,是研究当地古代埋葬习俗、民居风格的重要材料。其中4座墓葬中出土墓志,根据志文记述,确定这批墓葬为一处明代张氏家族的墓地。本文根据墓葬的排列及墓志内容考证,对该批墓葬反映的明代这一区域昭穆制度、合葬方式、"寿葬"、古地名考证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