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族的祭祖礼仪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族的祭祖礼仪由来于朝鲜半岛,深受儒家"孝"思想的影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合本民族社会的礼仪规范。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时代的发展朝鲜族的祭祖礼仪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去繁从简。  相似文献   

2.
马新  齐涛 《民俗研究》2012,(5):23-32
魏晋隋唐时期的祭祖之制,正处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祖制度的转折期。这一时期,随着墓祀的衰歇,祭祖之式一分为三:一是朝廷所设定的庙祭与家祭;二是兴起于民间的寒食扫墓;三是因佛教传入而引发的佛教式祭祖。在此后的发展中,庙祭与家祭汇合,演化为宗祠祭祖;寒食扫墓与佛教式祭祖继续流行。这一演化过程的总趋势就是祭祖的官方色彩不断减弱,民间色彩逐渐强化。  相似文献   

3.
王莹  刘伟 《世界》2007,(2):54-56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第一批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韩国的皇家宗庙祭祖仪式及神殿歌舞入选。——题记如果您在新鲜树叶的清香弥漫于空气的5月去韩国,有一场盛典不可错过,那就是韩国超越了500多年时间和空间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范围内都罕见的综合性礼仪文化——韩国皇家宗庙祭祖仪式。  相似文献   

4.
胡艳平 《沧桑》2012,(1):80-81
我国的祭祖文化源源流长。本文在对各个传统节日中祭祖的形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祭祖"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梳理,通过探究祭祀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制、孝道文化相联系,进一步指出祭祖文化现象的合理内核。祭祖文化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商代后期祭祖仪式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代后期祭祖仪式类型的确定 ,是进一步研究商代后期祭祖仪式内容、祖先崇拜、商周制度及思想演变进程等问题的基础。传统上以所谓祭名划分商代祭祖仪式类型的方法有较多缺陷 ,需要反思和检讨。以祭祀动机为标准将商代后期祭祖仪式分为有具体目的和无具体目的之祭祖仪式两大类 ,则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商代后期祭祖仪式包含的具体目的多为禳祓和祈请。王宾卜辞和祭卜辞反映的简单制度化的祭祖仪式 ,以及严格制度化的周祭则不包含此类具体目的。对不同类型祭祖仪式在时间上的分布进行考察 ,将有助于认识商周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6.
马国恒 《神州民俗》2007,(10):24-25
祭祖是中国古代乃至当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静宁甘沟马嘴马氏家族地理偏僻,却保留了古朴的祭祖仪式,其主要内容与《礼记》等中国古籍中关于祭礼的记述相吻合。文章记述了马氏家族祭祖的全过程,并结合中国古代祭祖的内容,发掘其包含的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明代皇家祭祖宫殿外有太庙,内有奉先殿。二者功能同为祭祖,但各有侧重,太庙祭祖重在四时祭享,奉先殿则是皇帝与皇室成员的晨昏瞻谒之所。明代实行两京制度,在南、北两京皇宫内各建有一座奉先殿,南京奉先殿初创于洪武二年,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复建奉先殿于北京紫禁城,两京奉先殿并存。明清更替之际,两座奉先殿先后毁于战乱,其建筑形制遂不可考。祭祖活动既关乎人情,也关乎国家制度,奉先殿作为重要的皇家祭祖场所,梳理其历史沿革,追溯其形制布局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考察明清宫廷祭祖制度,亦有助于了解紫禁城宫殿布局的变迁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森林 《神州民俗》2010,(3):17-17
在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民俗活动也是祭祖上坟。 节前几天,一些妇女就已开始上坟祭祖的准备工作。比如摺锡箔、购买红绿“长龙钱”、办草囤(盛放锡箔摺成的纸锭)、写囤票签等等。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小康之家在节前备好酒肴,在家中先行祭祖,俗称“做时节”,旧习俗是在祭祖后才能上坟的。  相似文献   

9.
《易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经典,在历史上对民间百姓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代祭祖就是其中之一。考释《易经》卦爻辞中有关祭祀的"诚"、"礼"和"立庙"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祭祖文化和祭祖活动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0.
佘康乐  刘星 《民俗研究》2011,(1):187-202
陆居三十多年来,鲁南微山湖地区的渔民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春节祭祖习俗。整个祭祖仪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从腊月二十二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一,由送老祖、接老祖和辞年等仪式构成,是渔民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春节祭祖仪式体现了渔民独特的老祖信仰,这一信仰不仅对渔民起着心理安慰的作用,同时还凸显了渔民的宗族特征,而春节祭祖仪式也成为宗族建设及聚合宗族关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王明霞 《满族研究》2004,(4):32-35,89
满族祭祖之礼非常隆重,各家族之间的祭祖礼在具体程序和方式上多有不同,此次发现的叶赫那氏满族《本家族祭礼祖上之礼节》,具体展示了这个家族祭祖的特点。它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份了解和研究满族民俗的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性的国际化潮流里,跨国文化比较研究颇受重视。本论文基于中国人和韩国人之间的文化比较视野,将中国人与韩国人对祖先的祭祀礼仪作一比较。韩国人非常重视祭祖,几乎每家每户都保持着祭祖活动,可以说是非常普遍且典范的一种文化现象;相对地,如今在都市中一般中国人的家庭里很少看到祭祖活动,但中国地区宗祠的庙祭颇为普遍,个别家庭的祭祖活动(忌日祭)也能考察到,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满族祭祖习俗源远流长,最大特征,是以氏族为核心传承沿袭,并各民族独具特色.但随着新时代强势文化的冲击,满族祭祖习俗日渐式微,惟有居住在吉林省九台市莽卡满族乡的石氏家族(满语:益克特里哈拉),完整地传承沿续着家神祭、野神祭这一古老的原生态的祭祖礼仪.  相似文献   

14.
陈彩云 《安徽史学》2021,(4):141-146
元代沿袭前代习俗,加之信仰政策相对放任,士人家族或在寺院、道观中祭祀先人.受社会风气影响,兼容儒家礼制与人情的墓祠祭祖形式也开始盛行,但祭祀对象也不限于男性先祖.受理学社会化、宗族观念演进的影响,部分士人家族在《朱子家礼》指导下,开始设立祠堂以祭祖.元代两浙地区士人家族多种祭祖方式并存,显示出理学所倡导的祭祖方式与宗族组织的结合仍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耿元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3):92-96,F0003,12
礼制是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等等诸多方面的结合点,祀天祭祖礼作为吉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明权力来源合法化的主要标志。五代吉礼特别是祀天祭祖礼在乱世中得到了某种程度上更多更好的施行,传世的材料也相对多一些,却似乎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在广泛收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五代时期祀天祭祖礼的基本情况,分为昊天上帝和祖宗两个部分进行了排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五代祀天祭祖礼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6.
振兴赖教育 殷殷赤子情郝柏村这次返乡,除了扫墓祭祖外,也想了解大陆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他认为,要了解实况不是去大都市,而是要到乡村实地了解,回到自己家乡了解会更深刻。他特别关心教育,认为兴办教育,才能使国家现代化,脱离贫困。  相似文献   

17.
祭祖的原始遗俗──宛丘巫舞李洁淮阳,古称“宛丘”、“陈”。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太吴伏羲的故都。陈国民间风俗爱好跳舞,巫舞盛行。宛丘巫舞是祭祖遗俗,与祭祖(祭祀人类始祖伏羲,女蜗)有很大关系。宛丘巫舞历史悠久。《诗经·陈风·宛丘》云:子之荡兮,宛丘之上...  相似文献   

18.
汉代皇帝宗庙祭祖制度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汉初,叔孙通采撷先秦古礼及秦制,确立汉朝皇帝宗庙祭祖制度。其中既不乏沿袭传统的因素,也混杂有当时不同地域的文化,还有出身于庶民阶层的汉统治者所熟稔的民间俗文化的因素。汉武帝以后,儒学在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儒家若干典籍记载的所谓周代天子祭祖礼制,对汉代皇帝修订宗庙祭祖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过,两汉时期皇帝宗庙祭祖制度,与儒家典籍的相关记载以及若干儒生的诠释相比,二者并不完全吻合,而是前者依据现实需要,对后者多有变通,由此导致制度本身时刻处于调整、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9.
《沧桑》2012,(2):141-F0003
2012年4月4日第二届洪洞大槐树文化研究中心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洪洞县人民政府县长周希斌、洪洞县文物旅游局局长董爱民及部分祭祖国领导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祭祖园常务副总经理何东海主持。  相似文献   

20.
陈琪  谢志强 《旅游》2009,(7):48-51
水族的祖先来至南方,与水和海有很深的渊源;而水族风俗中则以鱼作为祭祖的主要供品。祭祖的鱼叫"鱼包韭菜"是将韭菜、栗仁等塞满鱼腹后,燉煮或清蒸而成,是水族很有名的一道特色美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