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仪征新集螃蟹地发现一座新莽时期墓葬,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铜器、漆器等,由铜器铭文推知墓主为汉代广陵国贵族,此墓为研究西汉晚期广陵国文化、经济、丧葬习俗及铜器制造工艺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孙研 《东南文化》2016,(5):40-50
2012年,镇江博物馆在镇江市大港镇龙泉村清理汉代土坑竖穴墓10座,出土器物类型以罐、盒、鼎、壶、瓿为主。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测,墓葬时代应属于西汉中期。从墓葬的分布规律推测,该墓地应为一处家族墓地,家族内部又分为不同的家庭单位,墓葬之间的区别可能与墓主生活时代和社会地位的不同有关。这批墓葬的科学发掘,为研究镇江地区汉代丧葬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马鞍山地区所发现吴墓墓葬规模大、等级高,受到学界的关注。在全面分析该地区吴墓基础上,并从墓葬形制和随葬青瓷器两个方面将其与古武昌地区和建业地区的吴墓材料进行对比后,可以总结出马鞍山地区吴墓所体现的文化面貌,即汉代文化因素、古武昌文化因素、建业文化因素在该地区相互交织。马鞍山地区的吴墓墓葬形制既有对汉代制度的坚持又有对古武昌地区新兴丧葬文化的引入,随葬青瓷则体现了其同时受到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胡兵 《东南文化》2016,(5):71-81
淮安王庄村汉墓群(御马墩)是一处西汉早期至东汉早期的墓地,共发现墓葬97座,墓葬排列有序,呈向心结构排列,出土各类文物近千件,是淮安市博物馆近年来发现墓葬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时代跨度长,出土物最丰富的一个墓地。墓地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汉代土墩墓研究的资料。淮安地区密集分布着大量的汉代土墩墓,墓葬极具地域特征,作为汉代土墩墓分布的一个重要区域,必将会把汉代土墩墓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湖熟曾为两汉时期湖熟县治所在地,汉代墓葬较为集中。以往考古发掘的汉代墓葬多为西汉中晚期以降,未见西汉早期墓。窑上村6、7号汉墓,时代属西汉早期,其清理规范、资料完整,在墓葬时代及分布区域上较以往有所突破,对于研究湖熟一带汉墓的分布规律乃至南京地区汉墓形制的演进及汉代丧葬礼俗等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西安北郊凤城三路百花村百花家园小区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大型汉代墓葬。该墓为一座汉代砖室石椁积沙墓(M6),规模较为宏大,尤其是发掘出土的石椁为西安地区汉代墓葬中所罕见。西安地区的西汉石椁墓,目前已公布的仅有两座,而百花村M6的砖石混合结构,前室砖室,后室内为石椁,外为砖室,且双券并列,这在本地区是极少见的,为西安地区汉墓的结构与葬俗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不仅对研究长安地区汉代墓葬的形制和丧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研究汉代石作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州地区出土的汉代玉璜根据造型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西汉早中期和西汉晚期至东汉两个阶段。西汉早中期为玉璜的鼎盛期,西汉晚期到东汉为玉璜的衰落期。有玉璜出土的墓葬多为大中型墓葬,墓主身份为汉代楚王、列侯、刘氏宗室或高级贵族。玉璜主要作为礼仪用玉、生活佩饰和丧葬握具来使用。汉代人用玉璜随葬,彰显了墓主人尊贵显赫的身份,也反映了他们"事死如生"和"羽化升仙"的丧葬观念。  相似文献   

8.
蒋璐 《文物春秋》2007,(1):28-33
张家口地区所发现的汉代墓葬中,怀来官庄和阳原三汾沟的随葬品相对丰富,组合关系明确。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两者在墓葬形制和随葬陶器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官庄西汉早中期墓葬受残余燕文化的影响,而三汾沟西汉晚期墓葬表现出与北方长城地带汉墓更多的共性,并出现了一些匈奴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2018年,徐州博物馆、新沂市博物馆联合对前沟汉代墓地其中两个土墩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9座.墓葬形制多样,排列有序,在年代上有一定承袭关系.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断,墓葬时代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前沟汉代墓地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汉代土墩墓群,该墓地发掘为研究徐州地区乃至江苏汉代土墩墓类型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和2007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对重庆市忠县东北长江北岸山前台地上的石匣子、周家院子、洞天堡、田坝河墓地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的西汉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汉墓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墓内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铁器和钱币。这批墓葬的发掘,对研究这一地区汉代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